有关权力的作文

【篇一:最不想丢下的】

朦胧中,我出生了。

神盯着我——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类,脸上露出几分严肃。他俯下身子,认真地对我说:“我给你六样东西:财富、权力、名誉、成就、生命和爱国。”他停下来,用手指指对面的海岸,又说:“你去那里生活吧,我给你艘小船。”我便怀着那六样东西,向岸对面出发了。

我小心翼翼地划着船,向岸边驶去,一群水鸟出现了。那尖锐的目光,坚硬的翅膀,一切都让我毛骨悚然,它们俯冲下来,尖锐的目光直盯着我,嘴直直向我啃来,怪叫着“扔下两样东西吧,孩子。”我突然听见神的声音,我拿起财富和权力给水鸟,水鸟停止了攻击,扑闪着翅膀飞得远远的。

我丧失了两样东西,不知如何是好。“呼!”一只大鲸游来,坚硬的皮肤把我的船砸成两半,它张开嘴把我吸进去,这时神又发话了:“再扔下两样东西吧!”我又把成就与名誉扔了出去,鲸鱼一蹦一跳地走了,船也复原了。

我为自己的九死一生感到高兴时,又被一个无比巨大的漩涡吸进去,冥冥之中,神用那深沉的声音说:“投一样东西吧,你只有10秒中考虑。”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生命、爱国……我已经没时间思考了,说道:“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说完我被海水打到岸上,我失去的生命又被神还了回来。

神又说:“好样的,‘爱国’是最不想丢下的,也是每个人不能丢下的。”

【篇二:读书,通往幸福之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人们都以书为友,以书交流,以书作伴。

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视书为宝,纷纷聚集在酒楼,作作诗,对对联等等。可见:读书,通往幸福之路。

我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另一个是作家。他们来到渡口,都要求渡河。但摆渡人只肯送一人过河。于是,有钱的人拿出了点钱,想给摆渡人;大力士举了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些干净省力的事儿吧。”他们说完后,不期而遇地看向穿着穷酸、骨瘦如柴的作家。摆渡人不由自主地问:“我只是个作家,给不了你金钱权力,也不能帮你干活,但我有的是你们所没有的,那就是学问。”摆渡人想了又想,终于下定决心,走到面前,扶他上了船。

为什么摆渡人会送无钱无权又无力的作家渡河呢?这是因为,金钱、力量、权力,会随着时间的地流逝而消失,唯独知识会伴随我们终身。作家正是由于有文采,才得以过河。可见,读书,通往幸福之路。

翻看近代的历史篇章,你会发现,少年时的周恩来,就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当今社会,有更多的人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有前途,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过得更加幸福。读书,才能通往幸福之路。

现在,国家明文规定:凡是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样,我们国家公民的文化素质才得以提升。

看看现在那些在社会中就业的人,有着高等学问,毕业于名校的人能够获得就业机会的成功率更高一些。有一份高薪,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环境改善了,人也自然幸福了。这也可以看出,读书,通往幸福之路。

书,是人类的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谈话,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升华。

读书,不仅是为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从读书中,我们可以获得知识,而这种无形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最珍贵的。读书,也是一种兴趣和无聊时消遣的方式。仰躺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彻上一壶芳香弥漫的花茶,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想想,真是惬意啊!

读书,能让人增长才干,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读书,能让生活更幸福,让世界更美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读书,通往幸福之路。

【篇三:我的青春我做主】

朝阳、蓬勃、生气、自由,这是人们对青春的无限感慨。青春如枝头的鸟儿一般雀跃,如春日的萌芽一般稚嫩,如初秋的细雨一般连绵,洒在每个人的心中……

毫无疑问,青春是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深深怀念的。我也不例外。

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我蓬勃的青春就埋下了一粒种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吃饭,第一次上学……这些,都是我走向青春的道路上必不可缺的石子。

我上幼儿园啦!开始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越来越壮。

我上小学了!学习任务逐渐繁重,对待事物也越来越有主见。

我上中学啦!双脚已经迈进了青春的大门,这里的一切丰富着我的思维。我惊奇地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生动的语言、复杂有趣的数学、神奇科学的物理。这都是对我步入青春的奖励!

我行走在青春的大路上,无比欢畅。青春期的我思维也独立起来,青春就是要让自己每分每秒都充实度过,而丝毫不觉疲惫。

但!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难免有些叛逆,思想不坚定的少年常常会被外界一些未知的因素拉进深渊。青春的根扎在了黑暗的土地上,难免会长得歪歪扭扭,必须经过修剪,才能茁壮成长。

我的青春我做主,对待未知事物我有主动学习的权力,也有疏远的权力。这一切都将由我们自己决定。

有这样一句话:“到底什么样的终点,才配得上一路的颠沛流离。”是啊,什么样的生活才配得上你做的主。

假如你决定让你的青春安逸,那么,与你的主见相配的将会是艰难的生活;假如你决定青春路上辛苦拼搏,那么,幸福无忧的生活才配得上你的主见。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想背书怪环境不合适,想写字怪钢笔不顺手。但在这里,我想由衷地问一句:“你抱怨过自己吗?”其实,只要人和,天时地利都是次要因素。

在青春盛行的日子里,青春年少的你,只有好好把握它,才会在别人提起青春时,带着自豪的口气微笑着说:“哦,青春吗?它很棒!这段时间,我作主!”

【篇四:自在独行】

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宁静与独行的自在。

香奈尔总设计师卡尔生前,每年要为香奈儿设计8个系列的时装,还兼任另外3家高级品牌设计。365天,要完成17场世界级大秀,设计24个系列,上百套顶级时装。而其中的4个系列,就足以耗尽一个年轻设计师一年的时间,但即使是这样,卡尔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灵感。他说:“我热爱人群,更热爱孤独,更需要有自己的时间。”远离无效社交、拒绝热闹的他,成名后依然植根于创作。

热闹是非纷乱,倘若脚步太快,灵魂已然来不及追赶。一个人的时候,别忘了给灵魂一次从容的旅行。贾平凹身世凄惨,原生家庭经历了种种苦难,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他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路,远离大众创作的热闹,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即使表达无人理解,倾诉无人同情,他坚持自我,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土壤中,在书房中完成了《自在旅行》。

灵魂中最深沉的孤独,便是伴随着清醒而来,因为看清世界的美丽与残酷,会倍加珍惜生命的流逝,让有限的时间忠于自己,去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中的有些热闹,不过是在从众,不追也罢。

希腊神话中的国王西西弗斯,为了永远掌控权力,逃脱生死,被施于了最严厉的惩戒。他必须将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一有松懈,巨石便一刻不停地滚回山脚。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在烈焰下的身躯是如此鲜活健美,自己奋力推动巨石反抗命运的灵魂是如此高尚,他不再沉迷于权力欲望,而是通过自我反省,重拾短暂人生的精彩,脆弱生命的壮美。这时,巨石轰然消散,西西弗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西西弗斯,太过忙碌于周而复始的生活,以至于只有独处时才会想起和自己对话,最后在孤独静谧的思考中,发现自己的美好,欣赏自己,和过往的自己和解。这又恰恰印证了王元化先生的那句:“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在这个美好而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摈弃喧嚣,不顾周遭,自在前行,只为了此行不虚。我们是孤独的,也是自在的。

【篇五: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被疫情幽禁在史上最长的寒假里(别问我为啥不出门,原因都知道),在家重温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儿》。有些感想,今天一并在这里写出来,权当和大家分享。(二三段扯淡,想看硬货的直接第四段起)

不得不说,当年明月笔法不俗,再简单朴素的事情也一样能写的荡气回肠。同时也佩服他的耐心与努力,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自始至终的坚持,已实属不易。正如他所说:写一本书,开始时三十来岁,写完还是三十来岁,有趣。

《明朝那些事儿》中,虽有太祖的金戈铁马,大漠厮杀;成祖的七下西洋,万国来朝;于谦的坚守帝都,扶大明于即倒;孙承宗的关宁防线,挽大明与将倾。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朝堂上一次次的明争暗斗,生死一线。夏言打倒张骢,严嵩打倒夏言,徐阶打倒严嵩,高拱上台,张居正坐庄,端的是精彩万分。

《明朝那些事儿》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人生,而且是一场五味俱全的人生。举个例子,明朝言官权力极大,但有一种人是言官绝不会弹劾的,那就是军事文官。行伍出身,通常不按规矩来,你骂他他砍你。军事文官中佼佼者如戚继光,前线打仗一把好手,后方得罪的人倒也不少。为何没人能骂动他?究其原因,还是时势造英雄。当时的明朝倭患严重,你弹劾了戚继光谁来抗倭?你上?因此,想要活得舒坦,就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人物。不要怪老天无眼,发现不了你这个人才,一但你能做到独一无二,自然会有人来请你出山。老话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唯有靠自己才是正途。

明朝吏治的复杂度绝无仅有,六部作为中央机构监管地方;又有监察科监管六部;吏部负责京察;言官负责举报;权力大的人官职通常较小以平衡其权力。但这种复杂的吏治机构带来的却不是效率和相对民主,而是更低的效率和更强的集权。这证明了一点:越复杂的系统,越有空子可钻。奥卡姆剃刀原理都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既然更少的机构就能做到同样的效果,何不减少机构?明末白银危机,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机构的冗余。到了崇祯帝,下决心精简机构,裁撤人员,拿职级最低的驿卒开刀,没想到一裁裁出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对“活宝”。(明思宗这个“惨”人)古人说“大道至简”,诚不欺我。

明与上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宋,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开国功臣的态度。明朝开国功臣的存活率是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中最低的(基本都被杀了)。高调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个个被杀,而较低调的耿炳文(只会守城),汤和(早早交出兵权,称病在家)等人却活了下来。这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张扬,过于张扬容易被针对,还是低调点好。毕竟古话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结合我近一段时间里的成绩起伏,不得不信啊。

”万历三大征“中明朝消耗几百万辆白银,但三大征征完后却依然国有余财,国力强大,这一切几乎都可以归功于张居正的治国天赋。万历皇帝(和他妈)还是很会用人的,张居正的确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能力,有谋略,有抱负的‘五’有青年。而且万历对他寄予了充分的信任,这是张居正能成功的首要先决条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万历既然有将大半个帝国的最高权力交给张居正的魄力,那自然也会有治理整个明朝的实力。只可惜他比较懒,不然明朝中兴于万历是绝对有可能的。

讲完个例,再讲讲整体。明朝朝廷里的人又可以略分成两类,小人如曹操,“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贤人如孔孟,“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两端都不占便宜,小人如徐珵,自己挖坑自己跳;贤人如海瑞,过于偏激,非黑即白;两端均衡,如张居正。随机应变而不两面三刀,朋而不党,勾而不连,近君子时行君子,近小人时亦小人。刚柔并济,智勇双全,此乃国士。旁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可恶,可厌,甚至使人心生憎恨,而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更是养虎遗患,姑息养奸,后患无穷!

就扯到这儿吧,强推大家读一读《明朝这些事儿》这本书,当年明月是个好作家,说不定也能当一名优秀的史学家。

【篇六:有这么一天】

有这么一天,外星人发现美丽富饶的地球,决定占有这颗星球。

自从外星人入侵地球后已经十多年了。外星人拥有了强大的肉身,一根触手便可扫倒一幢大楼,人类凭借着数量多喝科技方面的领先和外星人打持久战。地球的表面已经被摧残了大半,领土被不停地夺走,夺回。外星人终于发现地球是块难啃的肉。人类的聪明与狡诈让外星人吃了许多亏。在外星人入侵的那一年,原本自相残杀的地球人忽然团结起来,各国元首,人民汇聚到一起来抵御外星人的攻击。当外来民族进攻时,被攻击的民族会抛下一切,一起抵御外族。这是个亘古不变的公理。如何让他们不团结呢?外星人首领整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时,一个士兵提着一个俘虏来报告,“首领,我们抓到一个地球人的首领,他在人类中有着很大的权力。”“权力。”外星人首领忽然邪恶的笑了笑,“你先出去吧。”人类首领冷冷地看着对方,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杀了我把!我是不会屈服的!”外星人首领神秘地笑了笑,对他说了些什么,人类的首领笑了笑说:“好的,大王,我和你里应外合。”

一个月后,原本占据上风的人类因为内部的叛变损失大半,一蹶不振,人类中有许多外星人的走狗,正是因为他们,人来才会败!人类战败了,投降了,成为了外星人的劳工。

当初那个外星人对人类首领说的话是:“你不是喜欢权力吗?那好,等我征服了人类后让你来管理人类!”

人类首领继续拥有着权力,而他也被外星人管理着。

【篇七:戈壁苍鹰】

穿过一次戈壁,才知道想象中对旅行的憧憬远不如现实来得残酷。幸好走的是国道,车子并不是很颠簸,旅途中导游片言只语的讲解似乎成了能够寻找的最解乏的声音了。除此之外,就只有席卷着漫无边际的祁连山脉呼啸的风声……一车游客对异地独特风光的新鲜感早已被蜿蜒盘旋的公路缠绕着、折磨着,一点一点地甩向了未知的远方。困倦,却怎么也无法睡着,那些宣传画中的望不到边的金色荒漠呢?“长河落日圆”的景致呢?除了远处一成不变的淡黑起伏的山脉,和顺着视线消失在后头的尘土还值得一瞥外,只剩茫茫。

草草地吃了午饭,终于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日已西斜,半山腰上汽车钻进风里的声音如故。我只得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妄图在这片茫茫中寻找到哪怕一丝新意。就在这时,我突然感觉有样东西闪进眼底,飞速捕捉过去,竟发现不远处青铁色的悬崖边蜷着一只只有在辽阔的苍穹之际才能看到的动物——鹰!我以为看花眼了,但当那崖边一隅一只又一只蓬松的灰点一次次闯进视野,我知道,那就是鹰!

我印象中的鹰,那是一种权力与霸气的象征。鹰越过了枝头、冲向云霄、翱翔天际,达到那些燕雀之辈无法企及的高度,便注定了它一生的孤独,高处不胜寒,霸气自古就与孤独相伴。有了至高无上的霸气,超越了常人所不敢想象的界限,才能更强,才能更勇猛,才能更有力量。鹰便是这种霸气的化身,孤傲是它的代名词。我曾在浙江温州一带,在那一线天的峡谷之上,在富有磁性的赵忠祥老师讲解的动物世界里,都看到过眼神坚毅、不可一世、称霸天际的鹰。那时眼中的鹰,仿佛辛弃疾笔下戍边的将领,“沙场秋点兵”之风油然而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对楚霸王的悼念用在穹庐中的那只雄鹰身上俨然当之无愧。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征权力的生物,鹰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所向披靡无可匹敌的杀气。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借用鹰的形象来展示一种超越平凡、甚至英武帅气的气概。

可眼前这些鹰是怎么了?显得如此瘦削,毫无精气神。仿佛败落的军队丢盔弃甲失魂落魄,耷拉着等待胜利者的奚落。或像案板上刚去过毛的肉鸡,以为数不多的几根尾羽,颤抖地垂望身边的屠刀。我一时无法想象这群苍鹰都经历过什么,在这样的峭壁上怎么会停着如此一群不一样的战士。是猎人的屠杀?是异类的争斗?她们真不该以这样的面目朝着众生。在浙江温州,一线天峡谷,动物世界中,鹰正以英雄般的矫健翱翔于天际,沐浴着最高处的风,接受着人们渺小而惊奇的赞叹。

这该是动物里的楚霸王啊,一方矮矮的崖,她就窝在那里瑟瑟发抖,迟暮的老者般等待命运的审判……我叹了口气,扭过头不忍看这萎靡的一幕。一旁的父亲发话了:“你也看到那些鹰了?”

我疲惫地点点头,再不愿回答什么,那些英雄般的记忆抹杀得几乎殆尽。以至于父亲递过来手机里查询到的一段文字,我都只无力地抬头瞧了瞧。

“鹰40岁时,喙和爪子会严重老化,羽毛也变得不利于飞翔。此时鹰必须做出生死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涅槃。它首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用长出的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扯掉;再用新长的趾甲将羽毛全部拔掉。5个月后鹰将迎接全新的30年……”

鹰的寿命可达70岁,40岁是她最壮年的时期,这个时候她的孩子们都能振翅翱翔捕捉猎物了,而她却依然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站立于世界,诠释着生命的坚强与不屈;用属于她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生存之道。既然作为一种权力与勇气的化身,这种生命就必须经历涅槃,必须承受寻常无法承受的痛楚;就必须一次次撞向岩石,直至嘴巴流出鲜血,直至裂开、破碎、掉落;就必须啄破嵌进肉里的指甲和羽翼……不论悬崖的风雨多大,她都会以撕心裂肺的努力,度过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因为她知道,未来的孩子们也必然会走这一程,她狠不下心,孩子们就没有未来!是的,鹰知道。

我突然间觉得这个旅途似乎不是枯燥和失望的,这些鹰的故事足以让我倍感英雄豪情和壮志凌云!青海,戈壁,荒漠,鹰,这样美丽的字眼串连在一起竟有了异常奇妙的景致。

【篇八:面对喧嚣】

如今这个时代,到处充满着喧嚣,总是充斥着浮躁,股市、网络、娱乐圈……面对喧嚣,我们必须保持淡然。

面对喧嚣,我们必须要有陶渊明那种“身处闹市却不受车马喧闹之扰”的心境。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官场黑暗,金钱和权力似乎才是强大和成功的象征。面对喧嚣,陶渊明选择了隐居,选择了淡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田园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面对周遭的喧嚣,他无力改变,只得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追寻他心中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然而,总有些人面对喧嚣,他们选择的是追逐和融入。比如,当“拜金主义”“富二代”“官二代”等这样一些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词汇进入我们视野,芸芸众生都被裹挟在追随金钱和权力的喧嚣中时,总有人在开车撞人后大喊“我爸是李刚”,总有人在节目里说“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欢笑”,他们都是被身外之物蒙蔽了双眼的人,都是因为喧嚣而埋葬了追求内心快乐的人。

当我们以淡然的心态面对喧嚣时,我们必将获得无限宽广的胸怀、无限长远的目光和无限豁达的心境。就如王小波那样,他身处文革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却能以一种淡然的姿态面对周围的一切。所以他才写出了那本具有极高思想价值的著作《沉默的大多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才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淡然地面对喧嚣,总会让我们能从更深刻的角度看待世间百态。

时代的主流也许是喧嚣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处世的态度,选择面对喧嚣的方式,而绝不是成为盲目的从众者。我们90后这一代,也许周围满是喧嚣,但所有的一切都不应成为影响我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因素。

就像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一样,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同样仍然需要淡然。我们要用更深刻睿智的目光去面对喧嚣。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90后去推动,因为肩负着这样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上进的“四有”青年。

【篇九:星空下的遐想】

夜深了,天上除了几个发亮的小石子外,就是无尽的黑暗。可以隐约地听到飞蛾扑打灯管的声音,而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场厮杀——宋江设计俘获董平。从一个大范围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宋江与卢员外争夺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结果定为宋江获胜,除了他的功绩和才能,更重要的还是他拢住了人心。如同宋江一样,我能当上一班之长,也算占尽了天时地利。如不是小学有幸选上班长,拢住了人心,占据了同学心中的地位,恐怕上中学后,能力再突出,也终是一枝独秀,无人观赏。

班上能力比我强的人多了去了,但因缺少“天时”,故没能登上这“宝位”。

虽说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到同学瞩目,但能为班上做的事,却寥寥无几。我不像宋江那样拥有四溢的才能,拥有卓越的成就。面对权力,我想选择逃避,我感到我不能担当如此重任。

宋江很快重整了山寨的布局。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羞愧起来,我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权力。去结仇,去让人畏惧,但这显然不是我所想要的;去付出,去奉献,又不知从何做起,又该怎样去做。

我们这个班其实很差,纪律差,学习差,差得全可挑剔,我其实很想让这个班变好,但我连自己都不能约束,爱看电视,爱玩,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恨力不从心,但又无法改变自己,改变班级又从何谈起!

再者说,已初二了,只有两年就要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也许只有一年。班上的一些消极的人以为再混两年,就可以解脱,他们对于求学大多没兴趣,他们没有奋斗方向,或者说根本不想去奋斗。

宋江他们被招安了,他们现在正在平定方腊起义,可以说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在这次战役中,一百零八位好汉死的死,伤的伤,这情景是很悲惨的,其原因就是宋江一步走错,将众人带入深渊。

班上一些人亦是如此,他们虽有奋斗方向,但却选择向深渊奋斗,其结果是越陷越深,最终不能自拔。

宋江最后魂聚蓼儿洼,一场风风火火的农民起义就此烟消云散。

我想,还有两年,还没有走进绝路,我应该改变自己,不让班长之权浪费在我手里,应该去改变班级……

门前一黑影闪过,我缓过神来,惊得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篇十:我眼中的潇洒】

潇洒,一个现代社会流行的词语,有人用歌颂扬它;有人则把它用来修饰外物,然而不同时代的人眼中的潇洒也各不相同。

在封建社会里,潇洒兴许是官僚或地主的富贵或权力,或是天子的霸气或威严……但在我看来,那时候的潇洒应是爱国志士的文与武。

唐朝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那就是一种潇洒,他用自己的豪迈诗篇,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赞美自己的祖国的壮丽山河,他过的那种逍遥生活可谓“潇洒人生”。

宋朝将领岳飞用自己的汗水与血水来收回祖国的失地,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那种爱国情怀难道不是一种潇洒吗?

那时候的文人与武士,哪个不是胸怀大志,极力寻找用武之地,为国家兴亡担忧呢?这就是潇洒,且是一种古典的潇洒。

而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综合国力争强,某人手中有巨额资本,就是人们所谓的潇洒。某人衣装古怪,金银手饰戴满全身,头发染的五颜六色就是潇洒,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向往与追求的时尚,而我则认为潇洒是一种适应社会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的都市青年,做事都遵循“唯我独尊”的原则,若有人哪里一点点触犯他的利益,或他有一点看别人不顺眼,便很可能发生一场“精彩的动作片”,接二连三的场景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也许会被别人称为潇洒甚至成为别人效仿的“典范”。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但潇洒到底是否是他们所追求的刺激,当今的学生、青年谁都可能认为这就是现在社会的潇洒。

潇洒是什么?潇洒是一种内在气质,是一种诱人的现象或行为,但潇洒决不是装扮奇异,追求金钱或权力背后的犯罪,只有正确认识了潇洒,你才可能靠近它,进而拥有它。

热门推荐
1做人要真诚
2魔术作文课
3新学期新起点
4温柔的天使——春雨
5热情奔放的映山红
6那双温暖的的手
7追梦路上
8以雨为话题
9外婆家的狗
10我爱迷人的秋天
11秋天
12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文
13哦原来这才是失去
14妈妈我想对你说一封信
15父亲的爱
16我懂得了您的爱
17懂你
18未来的世界想象作文
19有趣的课外实践
20走在路上
21有一种力量叫坚持
22我的
23我的青春里有你的笑
24推荐一个好地方
25观察日记
26有一种花
27故乡的春天
28梦遇我的世界
29中华文化的魅力
30现代化不是碎片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