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神性的作文

【篇一:我坚信读后感】

有人说,我们这些学生写作文,常喜欢把“人生”挂在嘴边,一个只经历十几年人生的人在纸上大谈“人生最大的意义”“xxx的人生真伟大”。可以理解成新生代的崛起,又或者是幼稚的思维逻辑。

我也喜欢这样——凌驾于柴米油盐之上,和“真理”接壤。

可是那些大作家,汪曾祺、林清玄、余光中,或者苏轼、王维,诗中文中,少的是人生哲理,更多的是午后醅酒,夏日品茶,公交车站的路人以及一篇篇的旅行见闻。

奥普拉说,我们不是拥有精神体验的人,而是精神性的存在拥有了一份人类的体验。

洪流之上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可是人生中的体验却是瞬息万变。

以前,我喜欢在房间里看书看网课,觉得如果我今天网课看得足够多,题目做得足够对,我就成功了,成功地超越了昨天的自己,成功地向前迈了一步。好像一个在山谷中闭关修炼的巫师,认为出去走几遭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元气。外面这么热,一颗颗冒出的汗会让你全身汗津津,一回家就是一股子汗味。在外面跑哪有在家里空调吹着好呢?

是啊,家是技术的用武之地,而技术正是来自屋外处于焦灼之中的大自然。

不妨抬起头,窗外远处的红绿灯在空气中晕开,漆黑的夜晚中有一阵阵的虫鸣蛙叫,就藏在近处的小河边,岸边的树木将白天光合作用的能量释放出来,继续它的呼吸作用,将它的静谧也藏在空气之中。

我开始跑步,我坚信,运动是任何一个处于洪流之下的凡人积蓄力量的方式。

跑步时,你做不到气定神闲,你只能大口呼吸,张望着四周的绿色和眼前摸不到的阳光,或者只是看着前方——森林公园里夕阳下的小路。

可是我发现,我会偶尔想起今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就来这儿跑步放松,总会有一种焦虑,焦虑渐渐消失在汗与喘息之中。我可以低下头看着时不时掠过的蚂蚁,路旁的树,天空上一朵朵不规则却又极富美感的云和前方弯曲的路。

奥普拉说,你的旅程开始于你决定站起来,挺身而出并活过充实一生的那一刻。

我坚信,运动时的我已经开始了这个旅程。

可是,我无法解释我运动的理由。因为“生命在于运动”?或许更为合理的还是面对暑假作业上的那条“每天运动1小时”,我至少可以有底气,并且底气十足地说:“我做到了!”

这想想就令人高兴,我甚至恨不得对遇到的每一个朋友都说一句:“我暑假每天在锻炼!”

高兴归高兴。

《我坚信》里有句话:只要你还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他们就能奴役你,只有你再也不用从自身之外寻求肯定,你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真理总是存在于生活之中,就像珍珠总是诞生于洪流之下——经过沉淀。

我们精神性地存在准备着体验充实的一生,存在于这个洪流之中,却不被它所淹没。

【篇二:小草的作文】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草是那样弱小,毫不引人注目,但我偏偏喜欢它。

春风一吹,小草便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他晃动着黄绿色的小脑袋,告诉人们春天的信息。它他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过几天,它一再春风中展开了自己嫩绿而狭长的叶子。无论在田野、在山冈、在公园,它们都生机勃勃,给大自然抹上了一片绿色。

春天,阳光明媚,人们走出家门,踏着轻柔的小草去观赏争奇斗艳的花朵。孩子们喜欢在草地上追逐耍闹。而小草呢?为了人们的欢乐,它用小小的身躯承受着沉沉的重压。

盛夏酷暑,娇阳把大地烘烤得直冒烟。花儿低下了头,就连知了也躲在树阴中不住的嘶叫:“热死了,热死了。”可小草不怕暴晒,昂着头,在烈日中挺起翠绿的身子。

小草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它以自己翠绿的身躯点缀着大地,以自己的顽强面对着重重考验。看着小草,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着名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正是对小草坚韧不拔精神性的赞美吗?

【篇三:重视精神性事件】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价值,有影响世界的精神性事件。而当今的中国产生不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精神事业的不重视、不支持。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重视精神性事件。

重视精神性事件,就要有更多的人注重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物质的生活,反而忽视了精神生活。这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例如,现今社会中屡屡发生的老人摔倒无人施救、公交车上因为抢座位而发生争执甚至厮打的现象。这种社会问题也使产生出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概率下降。所以,注重精神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精神上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这一层面上,精神性事件才会被重视起来。

重视精神性事件,就需要有更多的学者追求学术上的独立。追求学术独立的学者要有着甘愿为此奉献一生的精神,周汝昌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自幼聪慧,少年的时候就听母亲讲《红楼梦》。长大后,在胡适先生的引导下,他开始钻研《红楼梦》,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他用56年的时间整理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红学泰斗。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然而,当今像周汝昌先生这样一个为追求学术而奉献一生的人在中国并没有多少。如果这样追求学术独立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的话,那么重视精神性事件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重视精神性事件,需要更多的人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智慧和文明的结晶。现如今破坏人类文化遗产的事件时有发生,国家也相继宣布对那些破坏者的惩罚并加强打击的力度。但是这仅仅让国家来维护还是不够的。只有当更多的人热爱人类文化遗产,去保护它、不让它受到破坏时,才会对精神性事件起到帮助和支持的作用。当然,对于一些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样吸收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精神性事件才会被更好的重视起来。

总之,一切伟大精神的创造的前提是要必须重视精神价值,把精神价值看的至高无上。如果要想产生具有影响世界的大哲学家、大科学家等,就要重视精神性事件,必须有更多的学者追求学术的独立和创造,更多的人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这样的人越多,重视性也就越高,从中产生出世界影响性的伟人的机会也就越大。这样的结果,将会是中华民族的福音。

【篇四: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遍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还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就可以用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济人,一夜之间抛弃了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下,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与世隔绝。在临终前,他带着傲慢和不逊纵火烧了自己创作的一幅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描写了诸多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梓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纯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兰前,你必须了解高更,纵看高更,三十五岁毅然辞去了个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于绘画;一八九一年值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与斯特里克兰的命运有了几份相似之处。可以说: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无论在斯特里克兰还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对立。斯特里克兰即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这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高更作)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终极的灵魂追问。这幅画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说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问,最后被付之一炬,暗示着什么?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自身,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征……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震撼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

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六便士,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着。唯斯特里克兰,冷嘲热讽了一阵后,望向他心中的一轮明月……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数学课
2美丽的校园
3和仙人掌握手
4家乡的河埠头
5我的妈妈是老师
6给你的一封信
7与书为友
8我家的小狗
9秋天的果园作文
10感谢您
11我们班的牛人
12我的动画情结
13声音
14沟通
15放学路上
16军训的日记
17照片背后的故事
18读《绿野仙踪》有感
19我的梦
20梦想成就新时代
21我给自己的一封信
22点亮心灯
23心至低而无敌
24藏试卷
25关于老家
26我爱十字绣
27童年趣事
28我的小表弟
29创编童话
30一双胶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