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鼓皮的作文

【篇一:春节大扫除】

每快到大年初一(新年)时,妈妈总会把整个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就是大扫除。大扫除就是把屋子的每个角落、每个地方处理干净。但这次的大扫除不简单——整理了两天。

妈妈的这次大扫除还叫来了外婆,我外婆“年轻力盛”。第一天的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我和爸爸他们到奶奶家吃饭。但我只知道妈妈和外婆她们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多都还没有整理完。

第二天是整理我的房间、隔壁房间和两间卫生间。早上一起来,我房间的床单、枕头套……都被“刮”起来了。

洗漱完,我就把房间里的书放到床上——我的床是榻榻米。接下来的120分钟,我都在擦书——用挤干了水的湿巾。当我把全部书擦完后,妈妈叫的外卖就来了。吃完午饭后,我把擦完的书一本一本一套一套地放好。在我整理书的时候,妈妈就把我那台架子鼓给“拆”了。等我把书整理完后,就开始“折腾”架子鼓了。

我把架子鼓的各个“部位”搬到客厅。接着,我就开始折腾了。首先,我用老师给我的“修鼓神器”把军鼓周围的5颗螺丝依次拧开,放入我的口袋;接着,我把鼓皮、弹簧……军鼓的零件一个一个擦了一遍;军鼓内部因有发音器,所以我只用鸡毛掸子轻轻擦了一遍。清理完后,我把鼓皮、弹簧等零件安回原位,锁上螺丝,最后把“外壳”擦一下,一个军鼓就整理好了。接下来,我用这个方法把其它几个鼓整理好了。外婆和妈妈把两间房间、一间卫生间整理好了后,我才把整套架子鼓整理完……直到晚上18点多,我们才全部整理完。

第二天打扫完,我问外婆:“累吗?”“不累。”外婆说。但我知道,外婆肯定很累,妈妈也很累。

虽然我只整理了一天,但我已感到腰酸背痛。我知道,妈妈、外婆整理了两天就更累。

两天,看似简简单单的两天,却有人在这两天默默付出。妈妈、外婆,谢谢你们!

【篇二:笑着长大】

呵呵……

哈哈……

哼哼……

是谁,笑着长大?是谁发出了永久不息的笑声?是我。

三岁时,我为那有趣的拨浪鼓而笑:两颗拴在绳上的圆球,一个绘着两小孩玩耍的鼓皮,让我发出了一串“咯咯”的笑。

六岁时,同学生日,大家在牛排馆里,正是清晨,空气中飘着丝缕氤氲,当同学讲到一个个现在觉得无聊,但以前觉得好笑的要命的笑话,这时,空气中又增添了一缕甜甜的气息。

八岁时,到街上买手抓饼,当看到老爷爷从一个精美的古木柜里掏出一张张晶莹的面皮,洒上红甜椒,土豆皮等等,一丝一丝香气缠着我的鼻头,望着天,我傻傻地笑了。

十岁时,攻克了一道难题,我笑了。

十一岁时,我艰难地从一个大坨作业中拔出头来,露出了带着疲惫的笑。

渐渐,时光匆匆。

不知为什么,我越大,笑得也越少,也越沉重了。

慢慢,不是别人让我笑,而是我让别人笑,只言片语,让全班大笑,我也笑了,这次,是发自内心的。

成长的路上,笑,如同路边的野花,伴随于我。

【篇三:分享之乐】

“那一刻,我们站上了领奖台,五彩斑斓的灯光霎时聚焦到了舞台,一阵一阵如雷鸣般的掌声不断传响于我的耳间。我与他相视而笑……”此时,我明白了:分享的真正意义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共赢。

两个月前,当得知比赛即将来临,我们陷入了忧虑、迷茫,继而便投入了永无休止的练习之中……老师依次点评了我和小伙伴的演奏效果,指出我的滚奏比他略胜一等,而他的单复合双跳则比我技高一筹。老师看了看愁眉不展的我俩说道,你们为何不分享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对方的短处呢?

一语点破梦中人。在这之后,我们在鼓房互相探讨乐谱,有时争锋相对,在一番辩论后又达成共识。随着比赛日子一点点地迫近,我们更加努力,更加投入,一个个音符连接成一段段鼓点,一段段鼓点串联成美妙的乐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在分享中进步,更是在分享中成长。

比赛来临了,我们携手登上舞台。在闪烁的灯光下,我们变得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了彼此的支持。爆裂的鼓声在鼓皮上震动,随着抑扬顿挫的节奏,宛如一条无形的祥龙,直冲云霄。整个赛场寂静着,空气中洋溢着紧张但又热情的气氛;随着最后一段节奏,我们渐渐陷入了自己的一个世界,打得如痴如醉,身体跟着音乐一起摆动。在这一刻,所有的观众都被我们感染,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和我们一同享受音乐的快乐。

我想我们成功了,这成功不仅仅来自我们的演出,更来自于相互分享。

【篇四:学打鼓】

每当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一支威武雄壮的鼓号队出现在升旗台旁,伴随着升旗手升旗时,我羡慕极了。心想:自己要是鼓号队的一员,那该多好啊!

很幸运,我在刚升入三年级时,就进入了鼓号队。那时我队乐器充满向往,就随手选了做小鼓手,小鼓共有四张乐谱,就是0到3套。刚拿起鼓棒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拿,于是,我“擅作主张”,支起敲架子鼓的姿势,两只手紧紧的抓住鼓棒,生怕在敲鼓时鼓棒不易而飞。老师教我们怎样拿鼓棒时,我才知道其实没必要把鼓棒那得这么紧。

学完最简单的敲鼓姿势,我才知道,其实最困难的过程就是背乐谱,那时,谱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很容易背错,我的内心十分焦急,看着那些哥哥们掌握得“炉火纯青”,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三天之内学会打鼓。第二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只见有一个哥哥一手提着一个大鼓,一手拿着鼓棒。哥哥把鼓给了我,这时,我惴惴不安,一紧张把昨天刚学的东西全忘了。我急得满脸通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旁边的哥哥仿佛看穿了我的内心,他首先教我鼓怎么放,怎么拿鼓棒。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并告诉我:“打鼓时一定要用力量,打在鼓皮上时要用鼓棒紧紧按住,这样才不会有余音。打的时候身体要站直,两眼目视前方。鼓不能放在地上,还有……”我记住了这些要领,按照哥哥说的练习起来。嘴里默默地念着谱子,眼睛目视前方……我连续打了几遍,没想到那声音还真好听,回荡在操场上空久久不愿意离去。功夫不服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打鼓。

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在国旗下庄严地演奏,所以我们每天都会不停地练习。有一次,我连续几天都在练,食指的皮都磨破了,又不能贴创可贴,如果贴了创可贴这样鼓棒会拿不稳,所以只能忍着疼痛继续练习。

虽然有时想要放弃打鼓,但是,一想到要在国旗下光荣的演奏,是一件多么幸福和荣耀的事,我就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篇五:描写手鼓的作文】

从小到大,我有很多喜爱的东西,有篮球,有印着广州塔的杯子,有迪士尼的玩偶,但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云南手鼓,这是我和爸妈暑假里到云南旅游时带回的乐器。

那天,我们行走在丽江古城的街道上,体验云南的慢生活,忽然,我听见了美妙的音乐和动感的鼓声,便寻着鼓声,来到了巷子深处的一家店铺。

原来是一位美丽的纳西族小姐姐,正打着一只简单的鼓。你看,她多投入啊,水灵灵的眼睛微微眯着,头跟着节奏上下摇摆,两只手好似蝴蝶,在鼓面上翩翩起舞,路过的人们无不驻足欣赏,沉醉在鼓声和音乐中。

近距离观察小姐姐敲击的手鼓,鼓皮是用羊皮制成的,有些泛黄,鼓身是用木头制成的,上面刻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鼓身有点像装红酒的高脚杯,又有点像粗细不均的莲藕,更像被高高举起的一个奖杯,很是好看。

鼓的音色也十分好听,打鼓皮的中央,发出较厚重的“咚咚”声,打鼓皮的边缘,便会发出清脆的“砰砰”声,两种声音组合起来,便能打出动感的节奏。

我和爸妈都惊叹于这样一只简易的鼓,发出的声音竟时而厚重,时而清脆,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明快,在夏天的宁静中,在古城的巷子里,蓝天、白云、小溪仿佛都融进了鼓声里,于是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买下手鼓。

现在,每当我打起手鼓时,便会想起苍山的雄伟,洱海的宽广,古城的古朴,香格里拉的一尘不染,想起随行的同伴,想起白族、纳西族、藏族同胞的热情招待,想起彩云之南给我带来的欢乐。云南手鼓,真是我的心爱之物!

热门推荐
1我的飞机模型
2地球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3手挽手语文作文
4不能忘记
5这件事真刺激
6“红学”的发展
7今年春节我很开心
8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9我要上了作文
10那一份夏日情怀
11金色的九月,青春少年
12欲见初晴
13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4这也是一种爱
15人机,思考,价值观
16心灵深处的缕缕馨香
17有趣的综合课
18雨的春天
19遇见
20军训生活感悟
21隐形的翅膀
22童年趣事
23摇摆的步态
24颠倒村奇遇记
25画本伴我走天下
26美丽的家乡
27温柔的老师
28精彩的密室逃脱
29今天我当班主任
30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