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布幕的作文

【篇一:我身边的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最早的木偶戏距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经过千年的流传,木偶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经过近千年的改善,木偶戏被演化成悬丝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而杖头木偶则是我家乡流行的戏种之一,它又被称为“鬼仔戏”。

在我的模糊记忆中,每次演木偶戏的都只有两个人,每次来的时候都带着四个箱子。可别小看这四个箱子,里面全是表演的工具。有木偶,有锣,有戏架的木条等等。在箱子中有很多木偶,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角色。例如粤剧中的将军、小生、白脸等。在众多木偶中有一个“流氓”,它是木偶戏中最搞笑的角色,嘴上有一些胡渣,我们都叫它“芝麻嘴”。

记得第一次看木偶戏的时候,我是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的。那木偶戏的舞台只是一个简单的布幕,什么都看不见,在场的观众都有种昏昏入睡的感觉。突然一声响锣叫醒了在场的观众,紧接一声清脆的吆喝声唤醒了观众的期待,然后从布幕里传来木鱼声、锣声、大鼓声等等,仿佛让人感觉布幕里藏了一支小型乐队。我透过缝隙看见角落边的师傅双手各拿一根棒子,脚上绑着一个小钹,周围有很多敲击乐器,原来小型乐队是这样来的!

在木偶戏的表演过程中,不只是音乐师傅厉害,操纵师更是出神入化。

布偶师傅一人多艺,操纵时演唱配合密切,表演时出台的木偶挥刀动枪、舞拳弄棒、抖头、提袖、包稍摆翅、耍扇、卸帽脱衣、吹胡子瞪眼、拖头、跪、拜等等全凭操纵师一人之手。木偶不仅动作像人,神情仿佛和人一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木偶的眼睛和嘴巴可合可张,再加上师傅熟练的操纵技巧,木偶仿佛活了过来。

在现场观众的眼睛中仿佛只有木偶,操纵师把观众们都带入了木偶的世界。每一位观众的情绪好像都被操纵师操纵了,观众们的神情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故事的高潮来临时,观众都会为此捏一把冷汗。

后来我也看了很多木偶戏,发现木偶戏几乎都是按照历史来演的。其中我最爱看《杨家将》。就因为那时的一颗好奇心,令我无法摆脱这民俗文化的诱惑。

【篇二:蒙眼作画】

作文课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据统计,全国青少年视力从1.0降到0.5,有些人还失明了。罪魁祸首就是手机……”

说完后,老师给了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说要画画。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无意间看见了《三毛流浪记》,决定画三毛的头。哈哈,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再画不好,我就是个傻帽。我已经胸有成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同桌竟痴心妄想,话画鸣人!“哥,你可别毁我三观呐……”我讽刺道。“你先等着吧!”同桌理直气壮。

这时只听啪的一声,灯全熄灭了,黑乎乎的。老师让左面的同学闭眼,妈妈呀,老师,你这样要干什么呀?老师竟还让同桌助我一臂之力,用手再捂住我的眼睛。我去,老师你搞什么幺蛾子?你是不知道我和同桌的深海之恨?只听同桌在那阴森地笑,让我毛骨悚然……

老师说:“这次是蒙眼作画!”,我大惊失色,Whatareyou?弄啥啦?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摸索到纸,心想:老师,你这是拿我们当“敢死队”来着,不过我选的超简单,哈哈。这时同桌在后面偷笑。我一气呵成,下笔如有神,信心满满地把画好的画盖上。同时同桌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说:“傻帽,哈哈哈哈……”我突然闻到了不好的气息……

哈哈,该你了吧!我眼疾手快立马蒙住了他的眼睛,他大惊道:“有人要谋杀呀!”不一会儿,他无从下手,我闲的没谁赶紧喝了口水,回眸一转,差点笑喷出来。上面一个脸,下面一个脸,眼睛还是竖着的……过了一个世纪,他终于画好了,终于等到了“开奖”。

天哪,这是谁?三毛变多毛,鼻子上还有一只眼睛,耳朵画成了脸肿,我瞬间面红耳赤。再看看同桌的,这时两个目光针锋相对,一场辩论会拉开了“布幕”。

吵了一个世纪,平分秋色,互不相让,口干舌燥。再看看我那画,与我预想的天差地别。

好啦,说归说,笑归笑,别拿眼睛开玩笑。经历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眼睛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少看电视,少玩手机,爱护眼睛,人人有责!

【篇三:描写梨花的作文】

在我老家后面的大山上,有我曾奶奶的墓地,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去扫墓,在老家一呆就是一整天。

清晨,我们开车上山,煦暖的阳光以极佳的角度斜照着这座山,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阳光下的梨树上缀满了雪一般洁白亮丽的梨花,典雅的梨花在太阳光的映衬下更是白得无暇,既给人一种神圣感,又令人感觉清爽,一下子让我把学业压力带来的烦恼抛在脑后。

中午,太阳当空,山上的气温升高,渐渐炎热起来。而此时的梨花又恰似一位打着白伞的亭亭玉立的古装白衣淑女,那华丽圣洁的衣服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点点晶莹的白光。如果这时从山顶望下去,整座山就像是罩着一层白色的布幕,太阳光经过一位位白衣淑女的“伞”刺激着人们的眼细胞,看久了,即使闭上眼,你也能感到眼前一片光亮。

傍晚,夕阳西下,爬到对面山顶的太阳公公似乎对这个世界恋恋不舍,浑身发出橙黄的光芒。一簇簇梨花在夕阳的映衬下泛出橙黄色的光晕,相比早晨与中午又是别有一番韵味,增添了几分古意,更有古典淑女的感觉。下山时,我们在山脚边发现了几棵粉梨花树,这些粉色的梨花在夕阳的斜照里愈加粉嫩娇媚,与其它梨花相映成趣,又多了几分美丽。

“梨花枝上层层霜”,这片梨花让我至今难忘,那圣洁与典雅的姿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篇四:风筝与线】

阳春三月,天刚放晴,天上的风筝也多了起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它们都争先恐后地飞向天的最高层,风筝越飞越高,线也越拉越长……。

风筝淡出了我的视线,但我的思绪却无法平静,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小风筝与大风筝在天空飞翔,小风筝问大风筝:“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被这根线束缚着呢?难道我们不可以挣脱吗?”大风筝和蔼地说:“傻孩子,线拉着我们,我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线对我们不仅仅是一种束缚,更是一条安全带,还是指向标,没有了线的牵引,我们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跌落下来。”

也许是青春的叛逆,曾经我一度十分厌烦父母的管束。我嫌他们啰嗦,厌烦他们管得太宽,反感他们不给我自由。我大声与他们顶嘴,甚至用各种过激的方式与他们对抗。那段时间曾使父母很伤脑筋,但是我看到了父母眼中的焦虑,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们的不放弃,始终如一的耐心的给我引导。当我读到风筝妈妈的话时,我彻底的悔悟了。我就是那只在天空中飞舞的风筝,而父母的约束不正是那根长长的风筝线吗?如果没有了风筝线的约束,我还会飞得高远吗?

还记得我曾经我看过这样一本书,书中也是写的风筝。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乡村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跟着大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只有风筝是他们唯一的玩具。春日里,他们到田野里放风筝,夏至后,他们把风筝收起来,待到秋收之时,他们那风筝去招引小麻雀,冬日,他们又把风筝收藏起来,在家里烤火取暖。眨眼几年过去了,孩子也长大了,有出息了。都走出了大山,到国外去生活了,几年以后有几个青年重回故乡,看到故乡春风依旧,天上的风筝也如往年一样繁多,把天空点缀成一片花色斑斓的布幕。他们不由发出感慨:还是儿时的景,一切都是依然。他们的心也如这儿时的风景一样没变,故土难离。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就如风筝不论你走多远,飞多高,那根线就是你永远的牵挂。故乡和亲人就是那根风筝线,父母生育了我们,故乡的热土养育了我们,带着父母和乡亲的期望我们越飞越高,甚至漂洋过海,飞向高远的地方,但那根风筝线却依然守候在原地,等待着我们回来。

线与风筝,永远解不开的情缘。

热门推荐
1我学会了担当
2游轮之旅
3四季的风
4家乡的樱桃
5竹托物言志
6追梦路上
7那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8快乐的研学之旅
9我家的小狗
10向懵懂的昨天说再见
11了不起的爸爸
12妈妈,我想对您说
13开学致家长一封信
14妖风来也
15读后感的范文
16生命,生命
17散步
18关于桥的作文
19暑假作文
20忘不了你的笑颜
21难忘的牡丹花
22成功仍需努力
23中秋节
24劳模就在我身边
25猜猜他是谁
26别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27难忘的一天
28快乐春游
29欢庆六一
30细节里的温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