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列馆的作文

【篇一:参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观后感】

3月22日,张老师组织我们四年六班的全体学生来到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参观。刚刚进馆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紧张而激动的,我从影视片上看到过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的情形,却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感受过。走进佳木斯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看着日本侵华期间遗留下来的照片、画册、地图、战场文件、徽章、军服、报刊、信件、书画等等200余类史料及近万件各种实物;听着佳木斯市抗战研究会会长宋爷爷的讲解;我的头脑里闪现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残酷暴行的种种画面;我手里紧紧攥住红领巾的一角,心里满是刻骨的愤怒。

爸爸经常加班,妈妈经常值班,我非常不理解,而爸爸说:“我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爸爸妈妈的职责是好好工作,尽力去帮助别人,你的职责就是开心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观过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平不是等来、要来的,而是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拼搏出来的,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换来了民族的解放,爷爷、爸爸他们用努力工作实现了国家的强大,而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历史不能遗忘,和平需要守护!

【篇二: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五年级小记者要去韶山灌区陈列馆参观啦!

我们一路上兴高采烈,车厢里不时飘出我们的欢声笑语,到了目的地,我带着激动的心情从车上跑下来,哇!放眼望去,灌区多美啊!绿绿的草儿随风舞动,清清的水儿碧波荡漾,那像树枝一样分叉的渠道,四通八达,通往各个地区,我不禁要为那些当年来修灌区的人民竖起大拇指,点一个赞。

“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去看陈列馆吧!”我一听完,立刻兴奋得恨不得一口气冲进去。在陈列馆里我边看边记,我了解到韶山灌区是1965年7月动工,当时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建成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我被图片中那些人民用热血和汗水修筑渠道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图片上那些衣着朴素,辛勤劳动的人民正是我学习的榜样。于是我联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便让我去倒垃圾,而我呢,只顾着自己贪玩,完全不理睬妈妈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十分后悔。

参观完陈列馆后,我有很多的感想,我决定以后要向修筑渠道的劳动人民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做一个有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篇三: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习近平爷爷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里说的“宪”就是宪法的意思。今天,我们彩虹假日小队来到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寻访美丽杭州”的主题实践活动。

走进陈列馆,就看见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庄严矗立,毛主席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手中的书卷,眉间紧锁若有所思的表情,看得出他是一个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上都是特别严谨的人,他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

讲解员阿姨带着我们参观了整座陈列馆,了解了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西湖稿”起草的经历、全国人民大讨论、“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等等内容,每到一处都配上了精彩而又细致的讲解,使我们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知道了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是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结果,所以第一部宪法也被称作为“西湖稿”。这也是身为杭州人的我最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我明白了宪法的制订来之不易,不仅大人要守法,小学生更要守法,努力学习,勇于奉献,积极参加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做一个文明少年,为建设文明家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篇四:研学之旅】

2018年的国庆节假期,我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研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给祖国母亲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首先来到129师司令部旧地,它是由三个四合院相连组成的。在这里,刘、邓等首长组织召开过许多决策性会议,制定发布过许多有关边区巩固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司令部会议室这个院子,我看到了两棵茁壮成长的丁香树和紫荆树,原来,这是当年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亲手栽种的,曾有人为这两棵树题诗一首:几经风霜迎春来,百般红紫争艳开。问伊哪得香如许,道是将帅亲手栽。每年春天,这两棵树的花儿竞相绽放,仿佛在诉说着“刘邓”两位首长的伟大友谊和革命智慧。

之后,我们沿着129师将士们战斗、生活的足迹,来到了129师陈列馆,陈列馆内多数是129师将士们在太行山浴血奋战的实物、文字以及图片资料,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重温了这段让人心酸,让人激昂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率领下,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涉县赤岸村,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在这里,我还见到了我非常崇拜的《亮剑》里李云龙的人物原型——王近山。一个影视剧内外都充满力量、智慧、勇气、担当的光辉形象。

走出陈列馆,也结束了我们这次129师司令部研学之旅。正在这时,高亢激昂的《歌唱祖国》吸引了我,一个大约50人的队伍正在台阶上引吭高歌,我和爸爸妈妈不约而同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起唱了起来。浑厚的歌声沿着无数革命先烈战斗的足迹,飘向了巍巍八百里太行深处……

【篇五:参观韶山灌区陈列馆】

星期二,我们小记者外出活动要去参观了韶山灌区陈列馆。

到了灌区,第一眼看见的是人们常说的“银河飞渡”,它是那么庞大,那么长。我不禁深深地感叹:修建这么长的一座灌渠,需要花费多少人力和心血啊!

进了陈列馆,我才知道这条大渠是十万民工花费十个月修建的。听说有一位诗人曾在这里写到:“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

陈列馆的样子和布局我非常的喜欢,工程师采用了江南景房布局方案,在景房前有几棵高大的樟树,长得郁郁葱葱,让陈列馆淹没在一片绿色当中。而陈列馆里面的布局更是合情合理,对每一个工程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很快了解了灌区工程的各个功能。

最后,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了一部3D电影,虽然这部3D电影是用飞行器拍的,把我弄得头晕眼花,但我总算知道了大渠把水运到了哪些地方。由于大渠经过的是贫困的乡村,以前这里的人们饭都吃不饱,自从大渠修好以后,人们的收成提高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条大渠真是人们的救星啊!

参观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半天功夫我们就和要韶山灌区说再见了。我把“银河飞渡”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

【篇六:关于的作文】

游秦始皇陵兵马俑戴铭

以前只是在〈中华上下五年〉书中看到过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和图片,可这次不一样了,因为爸爸妈妈要带我看真实版的秦兵马俑,西安!那里是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世界第八大奇迹。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金等都来这里参观过,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来到博物馆门口,导游先带我们参观陈列馆。馆内一个菱形蓝色的图案吸引了我,走近看,原来上面写有“世界文物遗产”的代表标志,很有特色。下几步台阶后,就看见两个壮观巨大的木偶,一个面带微笑的秦兵俑手牵一个小女孩,导游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

穿过明亮的陈列馆,导游带我们钻进一个昏暗的小厅,阴暗的光线使得周围的景物更加生动。玻璃柜里四匹骏马正拉着一辆车。马的身子是灰白色,许多黑色斑块点缀在马儿强而有力的长腿上,可以想象它们飞奔起来会有多么的英姿飒爽啊!可为什么只要四匹马呢?原来,争强好胜的秦始皇认为,“四”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驷”是谐音,可以说明自己是个守承诺,将信用的正人君子。

向前走,好多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有盾牌。箭。还有几辆彩绘马车……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所有的文物都是青铜铸。足以证明,我国秦朝时代还是很富有。

出了小厅,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博物馆,这里共有三个坑。导游说,这里是一位姓杨的爷爷挖井时偶然发现的。所以这里当地还有个顺口溜: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

刚进门,一号坑的宏伟气场震住了我。一望无际,每道坑里都站满了秦俑,它们挨挤着,有的头戴冠冕。有的脸布胡须。有的眼神凌厉……个个神态不一,栩栩如生。很难想象古人如何做到这样精雕细画。远处望去,这里的场面雄壮得令我惊讶,久久不想离去。

来到二号坑,未出土的秦俑很多,面积不如一号坑大。坑里到处散落着已经出土的秦俑,有的探出了脑袋,有的身子露在外面……导游说,这里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挖掘出来的全是破旧不堪的。三号坑和二号有些相似,不过大部分都出土了,那些秦俑站得笔直,个个手持刀枪棍棒,面容严肃。不远处还堆放着一些修复的工具,导游告诉我们,修复一个秦兵俑少需要三年,多需要五年时间。

我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兵马俑?据说秦始皇生来残暴,是个昏君。因此死后也希望不受他人侵略,所以命令大量人制作兵马作为陪葬,好保护他。

参观完秦兵马俑感触很深,希望以后我会再去。

【篇七: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有幸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得人的眼睛都难以睁开,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了大家前去参观的脚步。

来到博物馆大门前坪一看,只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参观者排着长长的蛇形状队伍,迂回绕过一排排S形红色障碍物,慢慢地向大门移动。队伍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鼻梁高耸,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游客。排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的队,我们才随着队伍进到博物馆。

我们首先搭乘扶梯来到博物馆二楼,参观的是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它分“家园”“我从哪里来”“生活的足迹”三大主题,可以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湖南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等。这里摆放的各种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诗词、农耕具及农作物、绫罗绸缎等,不计其数,有的金光闪闪、价值连城,有的五彩斑斓、古色古香,看得我眼花缭乱。据说其中还有不少是国家级文物呢。更有趣并使我难忘的是,在展厅很宽的一面墙上,镶嵌有56个身着不同民族风格服装人物图像的电子屏,你想听哪个民族的歌,或了解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你只要轻轻点一下屏,离屏大约一米的地方,地上有一个篮球大小的圆形听音区,你站在听音区上面,你就能听到这个民族原汁原味的美妙歌曲和有关介绍,你说神奇不神奇!

离开二楼,我们继续上到三楼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这里有根据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和她的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人还原的三个墓穴,墙上有关于墓主人的详细介绍以及汉墓发掘的原因和过程等。馆内陈列着数千个随汉墓出土的各式各样的文物,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人面铜方鼎、素纱禅衣等等,还有辛追夫人常吃的食物及生活日用品,可谓衣食住行样样俱全,一时半会还参观不过来。接着,在贯通上下三层空间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错落有致陈放着的辛追夫人棺椁,大棺套小棺,里外居然有四层,而且每层都是严丝密缝,上面雕刻着各式图案花纹,我不由得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先进科学技术心怀崇拜和赞叹!

出了井椁陈列馆,正当我为始终没见到辛追女尸焦急时,电梯直降一楼。我高兴万分,终于来到了辛追夫人的遗体安放处。在一个用玻璃罩着的大棺椁里,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辛追女尸。只见一位身高大约1米5左右的女姓,双眼轻闭,穿着白色的汉服,面容安祥地躺着。整个身体看起来完好无损,好似一个酣睡未醒的睡美人。同行的参观者说,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具女尸呢。尽管隔着玻璃罩,相距有点远,但大致还是能看得清楚。要不是工作人员提醒这里不能拍照,我还真想拍照回来再仔细看看呢。

参观完展览,走出博物馆大门,已是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片晚霞。回想今天,不虚此行,景美人更爽!

【篇八:红色之旅】

你知道我今天要去哪个红色之旅的地方吗?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吧!我今天要到鹿山公园的两个地方去寻找红色足迹。一个是叫嵊州市烈士陵园,而另一个地方就在它的旁边一一嵊州市党史陈列馆。

因为老师告诉我要写一篇有关红色之旅的作文,所以妈妈带我来到烈士陵园参观。烈士陵园是由纪念碑、陵园广场、墓道组成的,纪念碑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纪念碑后建有无名烈士墓,那里有的同志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的牺牲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争中,特别令我印象深刻是我们嵊州广利乡董龙岗人一一王金发,他是最早参加辛亥革命的,却惨遭军阀杀害,看着这些烈士墓碑,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情景。

瞻仰完烈士,我来到党史陈列馆,看见了墙上挂着许多图片,有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也有南京大屠杀的悲惨画面……还有陈列着一些关于革命烈士的书籍、本子、照片……珍贵的历史资料都一一记录在里面,那些资料主要介绍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展现出了建国50年来嵊州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成就,形象地展示嵊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那里的工作人员为我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肃然起敬。其中有一个关于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想起他写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多么豪壮的诗句啊!夏明翰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后人心中,我们不就是“后来人”吗?

沿着红色之旅,我们寻找着先辈的足迹,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为新中国奉献生命的先烈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此次的红色之旅,让我得到了灵魂的洗礼,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篇九:参观“人间奇迹”——韶山灌渠】

“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这句话用来形容韶山灌渠这个伟大的工程再适合不过了。最近,我们小记者就参观了这个“人间奇迹”,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到灌区,陈列馆的馆长伯伯微笑着迎接我们。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陈列馆的概况:面积有多大,陈列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建陈列馆等,接着还一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然后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所向往的“银河飞渡”,并告诉我们怎样去参观这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是一座纯金镶钻的桥吗?既然是飞渡,应该是一座飞起来的桥吧?或者是像美国的“金门大桥”那样的钢铁巨龙吧?……可是,当我们真正踏上“银河飞渡”时,我的心一下子坠入了谷底!原来这飞渡竟然是用沙石和水泥建成的桥啊!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的地方沙石裸露出来,斑斑驳驳;有些地方长满了青苔,混泥土已经脱落。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坚毅地挺立在广阔的田野上。我的心里一直嘀咕着:不就是一座破桥嘛,还是什么飞渡呢!随行的小记者都在笑话这座“破桥”,有的甚至心不在焉,一路嬉笑着离开了。

当我们再次返回陈列馆,仔仔细细地了解后我们才惊叹,韶山灌渠这个工程是多么的伟大。原来,韶山灌区建设于1965年,十万劳动大军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灌溉着湘乡、宁乡、韶山等七个县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是我们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陈列馆一组雕像,栩栩如生地记录着当年建设“银河飞渡”的场景:劳动者们咬着牙关,紧绷着脸,手里紧握着锄头、铁镐、铁锹,还有一辆辆来回奔走的手推车。当年,我们的祖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劳动工具开山劈石,用肩挑、用手挖、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运,十万人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凭着顽强的意志劈开了100多座山、填平了近50条沟谷,运送了近亿方土石,建成了总长达900公路的韶山灌渠,创造了这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奇迹”。

韶山灌渠静静地流淌了50多年,浇灌着两岸的万亩田地,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们。现在,辛勤的韶灌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着灌渠,栽树、植草、清淤、修缮,让灌渠的水汩汩流淌,川流不息。

韶灌这一伟大工程,在科技发达、有大型挖掘、装载机械的今天,修筑这样的工程已不是难事。但是,当年祖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记念和学习,而且必将代代相传。

【篇十: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

你谱写的,是一片江山如画;你开辟的,是一片焕然一新!

——题记

怀着对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崇敬和好奇之心,我来到了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

这个坐落在郊区的国家级景区,被称为国家一级园林,身处郊外森林茂密之处,周围覆盖着葱郁的亚热带植被,是座占地830亩的生态纪念园。据介绍,总面积约3。19平方公里,园内绿化率80%以上,令人心生敬佩,不禁肃穆!

其中著名景点有邓家老井、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小平陈列馆。首先我看到的是故居陈列馆。它坐西朝东,背对高山,面向庄稼地,四周环境清幽庄严。还有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馆名铿锵有力,熠熠生辉。

跟随历史的脚步,我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广场四面的环山宛如一把巨大的座椅,而邓小平铜像就坐落在环山中间,庄严肃穆。广场占地约一万七千多平方米,中央的铜像高2。5米,重约1。8吨,纯铜打造。铜像上的邓小平面容温和,微坐地注视着家乡的远方,眼神深邃迷离。他身着朴素,是家乡老百姓的一员,却拥有着建设祖国的魄力,引导中华人民走出困境,这把座椅体现了邓小平爷爷的情感和人格,是对他性格、生活和人品的最好赞扬。

接着向前,就到了著名的“邓家老井”,下了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清凉的井水向外溢着,经久不息。据详细资料记载,邓家老井是明朝时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井口直径约一米,水面高出地面60公分左右。这井水终年充盈,正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地村民几百年来都在喝着这口老井里的水。世世代代子孙的生活都离不开这口井,邓爷爷就是喝着井里的水长到了15岁,才走出这个小村子,走向中国。

这一行,让我看到了邓小平爷爷为建设祖国和改革开放辛苦奋斗的一生,和为革命、社会主义事业所流的血和汗,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邓小平爷爷这位伟人的光荣事迹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一行,更让我知道虽然战争年代的硝烟在像邓爷爷一样的领导人以及无数先烈们的顽强御敌中散去,侵略者早已被赶出华夏国门,但民族耻辱永生忘,忧患意识高于安逸。如今的和平与富裕是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在最美的年华里用生命力挽民族的命运,用大好的青春守卫着祖国的家园。

寻访红色足迹,瞻仰邓爷爷的故居,让我们举起心中的团旗,弘扬红色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热门推荐
1我的飞机模型
2地球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3手挽手语文作文
4不能忘记
5这件事真刺激
6“红学”的发展
7今年春节我很开心
8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9我要上了作文
10那一份夏日情怀
11金色的九月,青春少年
12欲见初晴
13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4这也是一种爱
15人机,思考,价值观
16心灵深处的缕缕馨香
17有趣的综合课
18雨的春天
19遇见
20军训生活感悟
21隐形的翅膀
22童年趣事
23摇摆的步态
24颠倒村奇遇记
25画本伴我走天下
26美丽的家乡
27温柔的老师
28精彩的密室逃脱
29今天我当班主任
30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