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翰墨的作文

【篇一:挥春翰墨情】

红纸一铺,翰墨即下;纸上功夫,唯有苦练。

——题记

我从容地站在红纸前,手握毛笔,轻蘸黑墨,稍转手腕,一字即成。“爆竹冲天去报喜,飞花入户来拜年”这魏碑春联张扬着自信的风采,那“年”字正如挺拔的松树立在红纸中。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旁人连连赞叹。

“这孩子写的春联好哇!”

“今年就贴这幅了,谢谢你啊!”

我谦虚地微笑着表示感谢,并自信地将写好的春联递出去。这每一幅挥春都很重。

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八岁。我的书法老师姓李,记得那时他在宣纸上教我们写字,笔法苍劲有力,力透纸背。我惊呆了,这是一门多么美妙的艺术啊!可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拿起毛笔后,发现书法哪有那么容易,笔太软了,难以控制。那时我的同桌还凑过来嘲笑我又软又斜的字,一脸鄙夷的神情。可我天生要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书法!

李老师很幽默,他常常把枯燥乏味的笔画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年幼的我很快就喜欢上了书法。一年练笔画、打基础的日子一眨眼就过了,李老师给我换一个新的字体,叫魏碑。

魏碑是古人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笔法朴实厚重而不乏灵动,给人踏实稳重之感。魏碑的笔画过于粗壮,墨迹常常会在宣纸上糊成一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焦躁不已,日子久了,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怀疑:“我能写好魏碑吗?这种字体真的适合我吗?”李老师每次听完我的抱怨,也不发怒,坚持认定我一定能写好。他不断教导我练魏碑要心平气和、脚踏实地,不断地发新的字帖给我写,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让我去参加学校现场书法大赛。日复一日的练习,那段时间,整个心都像是泡在墨水里了一样。

练了两年后,临近春节的时候,李老师给了我一副魏碑春联,很自然地说:“今年你去写春联吧!”我惊愕了,我真的可以去写春联吗?李老师拍拍我的肩:“你当然可以啊!你看你都参加过那么多次比赛,也拿了奖,还怕不行吗?要相信自己,认可自己的实力呀!”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也可以写春联啊!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被人嘲笑、陷入自卑的初学者了,我现在是一个有实力有勇气有自信的奋斗者了!

春联并不那么好练,但我并不害怕,披荆斩棘对我来说何足道也。春联是一年的祝福,我可不能写毁了,一种责任与担当使我为自己定了更高的要求,每天都鞭策自己。即使进步飞快,我也必须脚踏实地。从第一天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练,到一个月后的一副一副地练,我已经熟悉了很多副春联。我明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再漫长的日子,也不过是美妙的旅程,而且充斥着自信与阳光。

那一天,学校大堂到处是飘扬的红纸,就像一条条红丝带。纵使我胸有成竹,可也免不了第一次写挥春的紧张。我生怕自己写错字,手不住地发抖。

“哎呀,别紧张呀!”一位阿姨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是啊,放松点,别怕!”是李老师的声音。

我对他们笑了笑,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运笔越来越流畅,笔法越来越有力。终于,我送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副春联“春风惠我财源广,旭日临门福寿康”。那位阿姨接过我的春联:“写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啊,以后啊就是一名大书法家啦!”我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与书法,与魏碑已经结下了五年的情结。这五年里,我不仅将自己的春联贴上了家门口,也站在更多人的花市上展现书法的魅力与自信的风采。李老师常常夸奖我:“这孩子,是我学生里写魏碑写得最好的!”而我,也将魏碑的踏实稳重与自己牢牢系在了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心平气和地练好每一副字,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家家户户。

“你再帮我写一副吧!”

“诶诶诶,下一个就是我了啊!别忘了我的春联了啊!”

我连声答应着。

【篇二:翰墨飘香】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耀进来,打开窗,微风伴随着阳光的温馨在书房里弥漫着。回到书桌前,铺开雪白的宣纸,倒上墨汁,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翩然起舞。阳光明媚,翰墨飘香,如此,甚好。

书法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门艺术,畅游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既欣赏了无数名家名作,又陶冶了情操,修身养性。

初次与这古老的传统艺术结缘是在二年级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书法。那天一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这墨香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目光转向讲台,老师提起笔,在纸上书写着,笔尖在纸上飞舞着,轻轻一按、一提、一个转折,一个散发着墨香的大字就出现眼前,霎时间,我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尝试。大概从那时起,我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师常说:“书法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的确,书法仿佛真有种特殊的魔力,沉浸在书法的国度,我不再烦躁,极耐心地书写着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后来,我有从楷书慢慢迷上了隶书。隶书又名佐书、分书、八分,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它是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隶书既不像楷书工整严谨,又不像行草那般行云流水,这可让我好生不习惯。

起初我总是认为,隶书定与我无缘,我那急躁劲儿,怎适合隶书?带着对自己的不自信,我开始了练习隶书的征程。每天,阳光点点照耀在身上,淡淡墨香相伴。一个月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我临摹的隶书终于与帖有几分相像了。渐渐地,我迷醉在那古色古香的碑帖中,书法越发使我着迷,似乎有点不能自拔了。

提一支笔,蘸一点墨,铺一张纸,随心所欲地挥洒,墨香氤氲,一切都是那么恬静美妙。

宁静岁月,与墨交友,甚好。

【篇三:李煜触动了我的心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份远古的触动来自心底。

李煜,南唐后主,亡国之君。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多么浓重的哀愁啊!一代国君,却落得无言深院,是何等的可悲啊!无尽哀思萦绕心头,痛失至爱,有负先帝,心想那时的你,又是如何踏上西楼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纵然心中万种愁丝,却还理的清,虽说不明,但心已明,那时那地,是怎样的彻悟啊!我懂你,我知你!

心中痛楚,又有谁知否啊!那时烟波,亡国之君的骂名,你背负了多久,至今日,我替你拭去,灰烟一炬,李煜,名垂青史,非亡国之名也。

“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今非昔比,他日的玩乐已不复存在,独闭深院,是怎样的愁思让你挥笔而就《虞美人》啊!此时此地,我知晓了。

风流倜傥,心藏翰墨,虽无治国英才,但也是历史,对赵匡胤的抬爱,才华横溢,文笔细腻,古往今来,又有哪位君主能与你比文采,比词的华丽,真情,动人啊!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又是对自己一生多么可叹的回首啊!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时,这时,清风也吹拂在我的脸上,那轮明月普照你我心间——虽隔千古,但此心彼明。

李煜,真英雄,心中千丈波澜为你而起。

【篇四:墨香伴我成长】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是一种文化艺术。我学书已有一年,从对书法的好奇,到拿起毛笔,再到现在已经能写出那一个个娟秀的毛笔字,每一个笔画都是我的汗水。还记得第一次写毛笔字的场景……

“叮——咚”,随着上课铃声的敲响,我心涌澎湃,“嗒——嗒”,随着老师脚步声的接近,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开始写!”我拿起了毛笔,可是手却不住地颤抖,停滞了良久后,突然,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还是勇敢。”听了老师的话,我提起了我的手,写下了我学习书法的第一笔,也正是这第一笔,开辟了我的一条学书之路。我学书法史从魏碑开始的。老师常讲,临帖先求形似,得其精神,再注意气息。书法不单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去人浮躁,锻炼意志的修为。当我接触书法的时候,我就被那或长或短,或重或轻,或浓或淡的线条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书法的深入,我的心变得更静了,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受外界所影响地学习。

从对书法的好奇,到过程的辛苦沉闷,我几乎要放弃了。现在我渐渐地迷上了散发着墨香的笔墨世界,我始终都记得注意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因为这一次次的超越,我的书法技艺才能更上一层楼……

“临池晋魏,翰墨飘香。”充满墨香的世界锻炼了我的勇气,充满墨香的世界去除了我内心的浮躁,充满墨香的世界使我永不言败,充满墨香的世界使我不断超越自我……

啊!墨香伴我成长!

【篇五:用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时间带走了鲁迅先生的血肉之躯,而他坚定的誓言仍萦绕于耳畔。学者之良友,书也。读书,应该读好书,何又为好书?能养吾浩然之气之书也。

沿历史长河而上,古有百家争鸣以博百卉千葩,今有莘莘学子以览好书万卷,最佳女主持人董卿,刚刚获得了全国电视台最佳女主持人的荣誉,但她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冷静,在闲暇之余,最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来的。她说:“读书能让我学会思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诚哉斯言,读书有味身忘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本好书,却是一件难事了。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楷书的笔锋,文史的厚重,都是文明的交替和轮回的积累。初生的稚童,端坐于学堂之上,忘我地沉醉于古人的无垠书海之间,四周万物皆恬静而淡然,一种唯书有味已忘身的静谧之美。静止在目光与书本交替的瞬间,谁又知道,这个小小的稚童日后竟会成为名震古今的大诗人苏轼呢?有人说,读书之人身上定有一种浩然之气,令人一眼就心生敬佩。由此看来,唯有饱读诗书,才会给予人心灵的安静与力量。

丝丝书香,是点点成线的积累。落花时节,秋岚已尽,薄絮飘飞。文人墨客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你一言我一律,文史的节律就是这样循环着,它就像无数的古文字,串成了一条线,一条线又圈成一个圆,盘点古人的智慧,零星点点装浸了无垠的画卷。而文化的深处,扎下了使文明硕果累累的深根。四千年的繁荣,一千年的陨落,都在那沉积的过程里缓慢地复活着。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呵,—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几世轮回,无始无终。

四季轮回,红尘滚滚,世间浮华,但最终点缀生命的,依然是那沉郁而浓郁的书香。此时,凝神,细掂量,一世的书香就在笔下开出不衰的花朵,书中曾经的田园居士在流水旁曲肱而枕之,如今依旧恍如昨日重现一般。无数缕书香,汇成一股清泉,美丽了一路心灵的山岩。

君不见,古有萤囊映雪照亮仙人读书坦途,今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铿锵誓言犹响耳畔,制好书以为衣兮,与文人以为友,用翰墨书香,养吾浩然之气。

【篇六:翰墨书香飘自来】

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是禅堂,年轻时读书就像迎来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汁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增加,就会不断的减少。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事做不来的。

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赛取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亲身经历所著的,这本书写了保尔·柯察金(小说的主人公)幼年失学,后来当过工人,参加过战争,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保尔是一位倔强好斗的少年。在他成长时期,国家正在革命,他渐渐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他都承受住了考验,最后因为失明离开了前线。在这期间,他曾经动摇过,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终于拿起了新的武器——笔。进行文学创作,读了这本书我被保尔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受了重伤送进了医院。他的伤口很深,颅骨被子弹打穿,一只眼失明,对于一个战士,失去了双眼那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啊!即使这样,但并没有使他放弃、退缩,反而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扰的精神投入地方的任务。党组织的任务他都逐一完成。为了供应城市所需的木材,为了修复运输木材的铁路。他拖着沉重的身躯在泥泞、痛苦中走来。终于,城市的木材供应上了,运输木材的铁路畅通无阻了。保尔身上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那么,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他不仅坚强而且也非常爱国。为什么说他“坚强”呢?因为他在受到身体的重重考验下,仍不放弃。为什么说他还爱国呢?因为他不论自身有多大的障碍,首先想到的依旧是祖国。而现在的我们呢?虽然称不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最起码是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我们的毅力得不到锻炼,承受挫折的心理也弱的很,难道他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在艰苦、挫折、疾病、风寒中磨练的,我们要向这些人看齐,向这些人学习,做到这样的人。

【篇七:翰墨书香伴我成长】

研一盘翰墨,轻提毛笔,微微地一粘,洒下辉煌的字迹;走进书架,寻一本好书,用手轻捧而读之,立刻神清气爽。翰墨书香萦绕在我的心田,伴我成长。

毛笔字是我国的著名的古典艺术,它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中国的书法历史和中国的文字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每个字体就有了各自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的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就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我首次接触毛笔字是在小学的校刊上,意外发现了毛笔字的魅力,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毛笔字!我首先练习仿影和临帖,照着习字册上的字一笔一划地认真练习,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每天坚持练习毛笔字一个小时,从不间断。一次,正值盛夏,别的同学都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休息,而我则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到学校书法室练习。日积月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长进了不少,终于可以进行书法创作了。我和小伙伴们,把自己的零花钱凑起来,买了楷书、隶书、行书三本毛笔字字帖和宣纸。我们一有空就到书法室练习,尽管书法室内没有安装空调,冬冷夏热,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学期后,我们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读《西游记》让我明白了,只有经过经过无数次坎坷,才能有所成就;读《朝花夕拾》让我知道了,旧社会的愚昧;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翰墨书香是我坚持的动力,是我向上的源泉,是我学习文化的导师,它伴随着我经历坎坷、伴随着我幸福成长,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篇八:翰墨情深】

爷爷喜欢书法,一张报纸,一支毛笔,一碟墨,就足以让他在椅子上坐一下午。

记忆中常常是这些画面:爷爷戴着老花镜,端坐在红漆木椅上,布满老茧的手握着毛笔,点墨泼墨。我坐在爷爷的膝上,在爷爷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练字。晚霞当空,书房里墨香扑鼻,一幅幅遒劲的大字铺满桌面……

那年冬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屋外寒风瑟瑟,屋里却墨香怡人,爷爷已经开始练早课了。见我过来,爷爷说:“还记得你五六岁的时候,跟我说要学书法呢,转眼你就长大了……”爷爷说着说着,叹了一口气,眼睛望向了窗外,显露出失落与孤独的神情。是呀,自从上了初中,学习任务重,字就少练了,爷爷却很在乎。

我看着爷爷,再看看爷爷写的条幅。那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字,如群蚁排衙,有种莫名的吸引力。“爷爷,我还想学!”我脱口而出,爷爷吃惊地望望我,继而露出欣喜的神色:“好,咱们一块练。”爷爷给我备好笔墨纸砚,满脸慈祥地看着我练。偶尔会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握着我的手说:“你看,握笔的姿势要调整,手要这样握……”爷爷耐心地教着,“写字要有笔锋,哎,对……”我握着笔,在纸上不停地移动着,一笔,一笔地写着,心中充溢着满满的幸福。

春节到了,我拿了一副写好的春联给爷爷看。“爷爷,你看,我马上就要超过你了!”爷爷接过春联,上下左右端详了好一会儿,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我的孙女真棒,马上爷爷教不了你了,但现在,你还不如我!你看这个字,这一笔……”爷爷说得我心悦诚服。我赶紧乖乖地去那间满是墨香的房间里练字。爷爷悄悄地走进来,坐在我身边,也练起了字。书房里静静的,墨香弥漫房间,一股温暖的气息在心中漫延。

爷爷酷爱练字,尽管眼睛老花,体力渐消,但寒来暑往从不怠慢。“爷爷,你别练了,歇会儿吧!”爷爷搁下毛笔,说:“爷爷快要写不动了,教不了你啰--爷爷要是不练字,早就忘记怎么写毛笔字了。”他微微叹了口气,又拿起了笔。

爷爷粗糙的大手紧握毛笔,在纸上勾连点顿,每一笔都略显艰难,少了以前气势,手不停地发抖,他老了。他的毛笔字没有几年前的刚劲,却多了几分柔美!

现在爷爷还在练字,我也还在向爷爷学着写字。

【篇九:我的家乡】

一座美丽的小县城,一个个淳朴的通渭人。通渭位于甘肃省中部。十年九旱,地瘠民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这里的一员,我要骄傲的为大家讲述这里的一切。

“翰墨飘香,书画通渭。”这是人们对通渭一贯的评价。今年8月16日至8月22日,这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通渭书画艺术节。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以“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独特的魅力。

在艺术节这一天里,整个通渭县都会热闹起来。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广场上许多书画名人聚集在这里,探讨书画,交流书画,还有许多外地游客前来购买书画,感受通渭的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1992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这里的人们大多能书善画,家家户户都悬挂字画,于是便有了“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说法。由书画名家沈鹏先生题写的“通渭——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宣传牌矗立在通渭十字大街上,更为这座小县城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氛围。

“淳朴厚道,礼仪通渭。”除了介绍书画艺术,还不忘介绍这里人们的待客之道。在通渭农村,有种待客礼仪叫上炕,不论春夏秋冬,但凡来了客人,首先招呼对方上炕坐,然后就会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通渭美食——煮洋芋。热气腾腾的白花花的洋芋就着酸白菜一起吃,真是人间美味。吃完,便会为你奉上一段美妙的通渭小曲。满屋子洋溢着热情和温暖。

“人文胜境,美丽通渭。”这里有通渭广为流传的通渭八景,我要逐一为大家介绍:有中林春晓、锦鸡循界、华川芳草、桃林红霞、白塔晨烟、温泉冬泳、玉狼屏迹、悠江月夜。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只要来到这里,人们便要为你逐一讲述。还有八景之外的秦嘉徐淑公园,这里承载着1800年前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在那儿修建了鹊桥,以示怀念。

通渭——这片可爱的土地养育了我,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通渭人民,孕育了一批批通渭人骄傲、国人骄傲的成功人士。如杨子恒,他是华人学者,通渭马营人。2006年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有姚变娃等体育健将……都是人们心中的楷模。

通渭的一切,岂能是我用区区几百字或几千字能讲完的……通渭——它就像一朵浪花,在历史的波流里明灭着,那灵动的水质和花朵,无论是昙花一现后的永远沉寂,还是时间浇不灭的永恒绽放,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永远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我的通渭我的家,我会永远爱您、敬您、守护您!

【篇十:品位书香,迎奥运作文】

在我们学校,翰墨书香已经成为二小的一大特色,也是身为二小一员的骄傲!

呵呵,我想,你对“翰墨书香”一定十分好奇吧?别急,这可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所谓的“翰墨书香”,当然是有墨味儿,有书香。在我们学校三楼,有一块专门练毛笔字的好地方,墙上贴着各式各样字体的书法字,真是美不胜收。你要问了,那同学们每天下课都抱着一卷纸、一支笔、还有一些墨汁什么的,上课时来得及收吗?对!当然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的`学校就为学生专门提供毛笔,和一种只要用水沾毛笔就可以写出和墨一样颜色的“练字本”,而且一会儿就干了,非常方便。学校还特意请字写得非常好的崔老师来教我们,我想,课余时间,每当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在那儿认真练字时,心头一定会涌上说不出的喜悦感吧。

“书香”又是什么呢?“书香”,就是指我们练字地方对面的一排排书,书架的设计十分有特色,它被做成字母的形状,并涂上了亮丽的颜色,再放上满身墨香的书,颇有一番诗情画意。课余时间,总会有一些好学的同学们到这儿来阅读,直到铃声响起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你看那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手捧一本好书,正在埋头苦读,一看就是个小书迷;再看那个看上去活泼好动的男孩,也在安静地看书,他双眉紧锁,想必是看到紧张而精彩的片段了吧;再瞧那个文静的短发女孩,看到动情的部分,竟双手微微抖动,眼角旁迸出了一行清泪……

我爱我们学校的翰墨书香,它将伴我们成长!

热门推荐
1人蚊大战
2军训的一天日记
3泪水
4有梦想才有真美丽
5我心中的李鸿章
6留在我心底的震撼
7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8难忘的午餐
9海边度假的作文
10童年趣事
11走过蒲公英的季节
12参观飞机场
13月亮船
14我学会了蛋炒饭
15朋友
16中国财税博物馆一游
17传中华文化歌盛世中华
18那一刻我苏醒了
19这样看书可不好
20买花
21与你为邻
22小灰兔找勇气
23伴我六年,谢谢你们
24排队
25我的书屋我的梦
26人生,需要担当
27我与书的趣事
28做事要认真
29那个给我温暖的人
30那天我真开心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