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毛豆腐的作文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文化】

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汪洋大海,那麽饮食便是承载我们在海上进行奇幻漂流的船隻。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吃”了。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那就错了。这个“吃”,是中国人情感的结晶,散落在民间的无数颗“微粒”映射出丰富的文化。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把这种“和谐”的思想渗透到饮食中。远近闻名的安徽毛豆腐,就是豆腐与微生物“和谐相处”的结果。微生物在豆腐的雪白肌肤上默默无闻地耕耘,夜以继日地为豆腐编织出一件“绒毛大衣”。每当人们烹饪时,各种调味料就会在毛豆腐的身体里悄悄蔓延开来,酸、甜、苦、辣,和谐而又完美地挑逗了味蕾的神经,与此同时,一股诱人的芳香如氤氲般在空气中弥漫。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中华美食中也有这样一道风景——饺子。饺子谐音“交子”,有吉祥团圆之意。每年的除夕子时,人们就会围著热腾腾的火炉,把浓浓的思念与祝福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中。盛上饺子,也盛出了人们对明年的美好期望,饺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西安饺子宴是对远方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问候,宴桌上各具风味的饺子馅传递著独特的寓意:芹菜馅是人们对勤劳与务实的寄託,白菜馅祝福新人白头到老,韭菜馅祈福天长地久……这些怎能让人不惊歎中华美食这朵奇葩呢?

每逢佳节,内心不免泛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愫。对于一颗漂泊的心来说,中华美食的魅力之大更在于回味。那是故乡的味道,亦或是父母的味道。我有一位叔叔在国外生活,对中国餐馆情有独钟。有时为了在一家中国餐馆进餐而放弃当天的行程。他总说:“坐在中国餐馆里,嚼著中国菜,就像回到故乡一样。”离开根的叶,总想在泥土里找回花的芬芳。军训期间,我有一回在功能表上瞟到“茄子肉丝”的字样,内心窃喜。这是平日里我最爱的一道菜,也是老爸的拿手绝活。正当我满意地夹一口放进嘴里咀嚼时,表情霎时凝固。这道菜无法与老爸的佳作相提并论,我竟有些怀念老爸的手艺了。所以说,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氛围,思饮食的过程,更思饮食传递出的浓浓亲情。

可以说,中国是一个站在舌尖上跳舞的国家。浓厚的饮食文化,虽然在文雅上略输儒家思想,在美感上稍逊琴棋书画,在风韵上也无法与诗句曲赋相媲美。但它像万有引力般亘古不变,如陈年老酒般香醇。它融汇了万千世界的纯淨与激灵,把大自然的真善美都融入了国人的美好祝愿中。一个华丽的转身,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文化。

【篇二:描写植物的作文】

青阳的特产有很多,比如说:小磨麻油、陵阳锅子、陵阳毛豆腐……可我最喜欢的却是一个名字很奇怪的东西——葛。

葛虽是植物,但不是草本植物,而是藤本植物。别以为它长在树上什么的,它长在地下,所以找它还必须要挖!葛的用处很多,它可以做出很多东西。

葛从地下挖出来后肯定要洗,洗了过后不用去皮,最后把葛放进锅里用水煮,什么东西都不用放,把它弄熟了,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在现在的商业广场那里有一个路口,那里是台阶,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路过那儿,听见一个上海人说:“青阳人真傻,连树根都吃。”我看他们才傻呢,连这么好的东西都不知道,还以为是树根。

葛不光可以这么吃,还可以泡茶喝。同样要洗,只是这个要去皮,把皮刮去后把它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晒干,之后放入热水中泡,等它的汁全都发出过后就可以喝了,那味道虽有点儿苦涩但也很甜,我觉得味道还不错。它的名字叫葛根。

我最喜欢的做法是将葛做成粉,没错,就是葛粉。它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洗后去皮,再用机器弄碎,再洗,把渣子捞出来,沉在下面的淀粉就是葛粉,把它拿出来经过太阳晒干后就变成了葛粉。把它用热水冲泡,变成糊后拌糖吃,啊,那真叫一个美味!

葛有清凉降火之效,还能降血压,是个好东西,我非常喜欢!

【篇三:宏村游记】

啊!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可以去旅游了!我们要去安徽黄山!

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但在古徽州,除了黄山,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宏村了。导游向我们介绍:宏村建于明清时期,取“弘村”为名,是对其将来的人丁兴旺做的祝福。后来为了避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名讳,才把“弘村”取谐音“宏村”,一直沿用到现在。

宏村的“徽派建筑”令我们十分着迷:青瓦白墙,高墙深巷。最有特色的是墙的与众不同——“马头墙”。马头墙得名于墙头的造型酷似马头,十分精致。宏村还有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通泉水。泉水从河中引出,通过蜿蜒曲折的小沟送到家家户户。再通过月沼中转,最终汇入南湖。

我们在宏村的一家民宿住了下来。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四合院,庭院里有假山,有流水,还有各种小鱼……我们每家住一个房间。主人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毛豆腐,有臭鳜鱼,有鲜笋炒肉……都是典型的徽菜。

饭后,我们到街上逛了一圈:有卖小玩意的,有卖纪念品的,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店……真热闹啊!

我们还路过了月沼。月沼是宏村水流的中转站。它水位常年保持不变。站在沼边一看,难怪叫“月沼”啊,整个沼呈半月形,而且湖水清澈见底。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湖。南湖是全村泉水的终点站。夕阳已经落下去大半,湖中连夜接青天,荷花映余晖,真是美极了!湖边有一座南湖书院,听说这里人才荟萃,出了好多重要的朝廷官员。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宏村,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程……

【篇四:家乡的美食毛豆腐】

我的家乡在山东龙口市,那里有很多特色美食,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奶奶独家秘制的毛豆腐。虽然它的名字听上去让人觉得毫无食欲,但请相信,听完我介绍,你绝对会垂涎三尺,想立刻领略它独特的风味。

毛豆腐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我奶奶年轻时学会后被告知只可以传给自家下一代,而我,便也有幸看到这独家秘制的菜品的做法。

我们先拿出几块大豆腐,而且必须是自制的绿豆腐。然后,把那翠色欲滴的豆腐放进白色的如乳汁般的菌类中。经过七天七夜的低温发酵,豆腐在以细微的速度膨胀。再次拿出时,原本半盆的分量已经变成了一盆,而且豆腐表面也都是毛毛的。我想:这应该是制作失败了吧?如果不是,我也一定不会吃!奶奶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人不可貌相,物也不可貌相,等你尝一口,一定不会这么说。”我半信半疑。

随后,奶奶便拿剪刀开始剪豆腐,一刀下去,令我震惊。看起来硬梆梆的豆腐,却如丝一样柔软。豆腐被剪断了,丝却比较难剪,真是“腐断丝连”啊。剪开后,里面呈现出的是淡黄色。我想:豆腐不应该是白色吗?随后,奶奶便把切好的豆腐串成串,放在锅上煎。那毛,在不经意间化了。煎好后,奶奶让我尝,我犹豫不决地尝了一口,这……这太好吃了,入口即化,十分绵软,我想象中那种毛毛的感觉并没有“闻讯而来”,而是与豆腐的顺滑融为一体。

这味道让我毕生难忘!我真怕奶奶会很快忘了它的做法,便立刻要求奶奶将做法教给我,成为下一代传人,让这道美食,永远传承下去。

【篇五: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在唐朝一条街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买卖声,讨价还价声,混成一片。

看,那家豆腐店生意最红火,人们争先恐后就为了那拿到那白花花,滑嫩嫩的豆腐。再反观另一边的肉铺店,只能空空荡荡。肉铺店的老板眼红地看着对面豆腐店生意红火,心里十分嫉妒,决定要给豆腐店使绊子。

他伪装成顾客的样子,来到豆腐店,轮到他时,他便拿起买到的豆腐,没走几步仔细端详起来,突然他大叫道:

“这块豆腐有毒,昨日我就是吃了你家豆腐拉肚子的。”

“这怎么可能有毒呢?”

“那为何上面长出细毛?”

“这本来就是毛豆腐呀!”

“这,这……”肉铺店老板理屈词穷,只好气急败坏走了。

他心想,小小豆腐店竟然想跟我抢生意,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于是他去了官府,添油加醋地上诉豆腐有毒。

“大人,小的冤枉啊!”豆腐店老板委屈地回答,但银针显示豆腐的确是无毒无害,结果真相大白。肉铺店主感到大事不妙,拔腿就想跑。“还想跑?来人,将他给我抓起来。”钦差大人一声令下,围观的百姓们一拥而上,抓住了店主,并把他关进了十八层地牢。

豆腐店老板如释重负地走在路上,我可真的是清白的呀。

【篇六:舌尖上的美味】

黄山毛豆腐

我吃过寺街的臭豆腐、湖南的臭豆腐、台湾的臭豆腐……,但我却独爱那黄山的毛豆腐。

十一长假期间,我特地来到黄山,尝了黄山独有的毛豆腐。

清早,来到豆腐铺。还没有到臭豆腐店,我却已闻到了臭豆腐浓郁的臭味,让我禁不住咂了咂嘴,咽了咽口水。那臭味仿佛被施了魔法似的,它牵着我的鼻子,快步走到臭豆腐店。

买到了臭豆腐,我便迫不及待想要开吃了,此时的我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只见毛豆腐的外皮已被炸成了古铜色,咬了一口外皮酥酥脆脆,里面便是毛茸茸的臭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外面是一根一根细长的白毛,这些是毛豆腐的毛——菌丝了!它们可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呢!是它们赋予豆腐新的“使命”,让豆腐变得更加独特、美味。一口吃光,毛豆腐黏黏的、软软的、嫩嫩的,它的味道不像湖南臭豆腐,只是单纯的臭和辣,毛豆腐的味道是臭中带辣,辣中带咸,咸中带甜的,十分有层次感。难怪会被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选中。

毛豆腐制作起来也十分不易,光是制作豆腐就够烦的了。关键是制作毛豆腐还需要特定的时间让它发酵,发酵还需要十分苛刻的湿度,这种特殊的气候只有安徽黄山才有,怪不得在别的地方见不到毛豆腐。经过呕心沥血地制作在加上特调的酱料,才成就了舌尖上美味——毛豆腐。

黄山毛豆腐吃起来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难忘黄山独有的毛豆腐,难忘舌尖上的美味!

【篇七: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我曾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一座算不上偏远也算不上繁华的小县城。外婆的房子是一座三层高的教师公寓,我童年的一个片段就寄存在那里。

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家商铺我都有认真地记下来,这儿或许是为数不多的我不会迷路的地方。虽说是坐落在一个著名景区附近,但这县城里除了滋滋冒响、气味浓重的毛豆腐外,也没什么能吸引我的东西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没错,这里不过是如此了。

直到一天清晨。

我醒时,天似乎还是黑的。

我努力地夹紧眼皮,但适才的梦确实回不来了。我有点失落,只能穿上衣服,下楼去寻外婆,却只看到一双拖鞋。

外婆去买早点了。

我猛地陷进沙发里,感到寂寞,以及无所适从。

忽地,一个念头像弥漫的烟尘挤满了我脑中的阁楼:去楼顶看看,怎么样?楼顶正在三楼之上,只有过年时大人陪同,我才会被许可上去看烟花。现在想来,多半是大人们担心我失足落下吧,毕竟那儿的围墙实在太低了。

我到了。

铜制的钥匙正插在锁上。我把手贴在门上,冰冷的触感让我有些退却。稍稍用力,那带锈的墨绿的门便发出极刺耳的声音。我吓了一跳,转而想起外婆不在家,于是又放宽心。

生涩的摩擦声刺得我心里发毛,一道朦胧的光照在我身上,像雾一样,挥散不去。我深吸一口气,小心地跨过门槛,正式踏在水泥上。

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离天空那么近。

向下望去,是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街道。路上几乎没有活物,店铺大多关着门,门上还有暗红色的喷漆字。四周像下了雪一样,静得无以复加。我嗅了嗅,空气中有一股潮湿的木头的,或是腐烂纸张的味道。一点点空虚在我心中生起。

那是一束红光,先是晕染了我的皮肤,随即慢慢清晰起来,透过淡蓝色的云雾,我看到了,从低矮建筑物中冉冉升起的,仿佛要燃烧万界的旭日。

我感觉自己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好像淡化了,我只知道自己还活着,除此之外便是眼前的光明。如同阿波罗驾着马车驶过一般,金红的阳光流淌过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我方才的陌生感,突然又转为一种炙热的、源源不竭的液体,在胸膛中翻滚,迸溅。我莫名地有些感动,仿佛实在历经磨难后被救赎一样,有些想哭。

渺远的鸡啼响起,随后是狗叫,再后来街上有了行人,卷帘门快活地跳起,早餐车愉悦地逛着,然后有了塑料袋、自行车和闲聊的声音,寂静的世界变得热闹起来。

我呆呆地望着,听着,明明是见过千百次的场景,现在看来却如此精彩。我又听见了毛豆腐的滋滋声,闻到了那令人百感交集的味道——我笑了,带着哭声笑了出来。

只要太阳还照常升起,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有希望,并值得期待的——自那以后,我一直坚信着这一点。

热门推荐
1安全在我心
2我最喜欢的照片
3天空之城
4夏天游记
5再见
6那一刻我们学会奉献
7难忘的发试卷
8若未来机械化
9龙江人民公园
10我最喜爱的人
11从脚下出发
12望庐山瀑布(改写)
13西游记读后感
14我和书的故事
15编童话故事作文
16在磨练中成长
17冬韵
18有你真的很幸福
19埋在记忆深处的远方
20妈妈,我想对您说
21故宫导游词
22开心的一天
23呼唤
24姥爷的田地
25一杯水的色度
26暑假作文
27生命是什么
28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9傅雷家书读后感
30我是小小志愿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