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筒的作文

【篇一:端午节活动作文】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有鲜肉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咸蛋黄粽子、腊肉粽子、雪菜肉粽子、鱼头肉粽子、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鲍鱼粽子、榨菜粽子、五香肉粽子。这么多的粽子中,我最喜欢五香肉粽子。因为它吃起来软软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粽子,还要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的赛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力壮的叔叔,有对赛龙舟很有兴趣的小孩,。比赛开始了,参赛的人都做在了龙舟上,只听见”嘭”的一声枪响,龙舟上的人都迅速划了起来。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划,惟恐落后。据说这也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要挂艾草,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我听妈妈说,端午节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可以避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之说。

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篇二:抓鱼】

我的记忆深处,有许多许多令我难忘的事,它们犹如一颗颗星星,点缀在记忆的银河中,在这些星星里,最亮的一颗,就是这件难忘的事。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乡下表哥家玩,可高兴了,因为表哥每次都带我去河里钓鱼,刚到他家,只见表哥已在田里等候多时了,于是,我飞奔过去,问:“表哥,你到这干吗?”他说:“今天不钓鱼了,我们到田里抓鱼。”我听了,一蹦三尺高,赶紧换上鞋子,背上竹筒,蹦蹦跳跳地来到田里,表哥问:“知道怎么抓吗?”“怎么抓,当然是用手呀!”我得意的说。“算你还有点知识,不过,你肯定抓不过我。”我气愤地回答:“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那我们比一场,输了可别哭鼻子。”他轻蔑地说。

比赛开始了,哥哥在那埋头苦干,我想:这样太费劲了,得想个办法。忽然,一道灵光从头上闪过,有办法了,我找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石头,把它围成一个漏斗形状,这样,鱼从大的入口进去,就出不来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看哥哥抓的鱼,直夸他,我生气极了,说:“你怎么不看看我抓的鱼?”他们疑惑地问:“鱼在哪呀?”我领他们来到田边,只见石圈里都是鱼,妈妈和哥哥都目瞪口呆,我得意地笑了,晚上,吃着我的“战利品”,我感觉很幸福。

怎样,这就是我记忆中最亮的一颗星。

【篇三: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篇四:欢乐过中秋】

昨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五口去外婆家过节。

到了外婆家,我们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说这说那,可好笑了。

最有趣的事还是烧火。做饭时,我调皮地跑到烧火处,拿起竹筒往火里吹。糟糕!我脸上一脸的灰,嘴巴的四周还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黑圈圈,把人笑个半死!我把脸洗干净,又继续烧火。这次我可没那么笨了,我把容易燃的柴先扔进灶膛,再加其他的大柴,火渐渐地旺了,把菜都烧焦了。第三次,我有了经验,看爸爸炒菜来加柴,火时强时弱,火候刚合适。

过了好久,菜终于上桌了。这有厨神老爸的功劳,也有我烧火小助手的功劳呢!吃饭我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午饭,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互相给起钱来,你给他,他给你。我在洗手时,外公拿着一百块钱准备放到我的口袋里,我一溜烟跑了好远。外婆也拿着钱要给妹妹,妹妹竟然收下了,我抢过钱,扔到桌子上,拉着妹妹跑了。

就这样,愉快的中秋节过去了。

【篇五:春节习俗】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转眼间春节又到了,在春节里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收压岁钱……,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贴春联这几乎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的,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是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土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意味着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鞭炮了,估计以后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见不到了。

过年收压岁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事了,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压岁钱就可以压住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篇六:我身边的民俗文化】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民俗文化,但是最传统的,就是春节。

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非常凶猛,吃人、毁坏房屋、祸害庄稼,人们都很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人要生火取暖,不小心烧到了竹筒,啪的一声把年吓跑了。渐渐的,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响、怕火、怕红色,所以每当年来时,人们都点爆竹、贴对联、穿红衣服,又称春节为过年。

过年的时候在外打工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圆,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息。每到这个时候,街上分外热闹,有卖年货的、卖年画的、卖衣服的……五花八门,人人都精神饱满,喜气洋洋。

在家里爸爸忙着扫房,把屋子都收拾干干净净,装饰的别具一格,妈妈在家里忙着做各种好吃的,炖肉、蒸年糕、炸丸子……各家各户都传来酒菜的香气。

大年三十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包饺子,小孩子们则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身后,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年画,有时候福字是要倒着贴的,预示着“福到”。除夕夜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男女老少都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快乐地吃着年夜饭。

初一的早晨,大人们、孩子们都很早就起来,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则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说一些过年的吉祥话,爸爸、妈妈就会拿出红包给孩子们,让他们去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这便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大人们在那天则会到亲戚家拜年或在家做饭迎接客人。

这就是春节——我身边的民俗文化。

【篇七:铭记端午节】

汩罗沉没一流恨,汀楚常怀千古羞。楚国的灭亡,贤臣屈原的投江,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带给我们的是——端午节。

一提端午节,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粽子吧。楚国人,在五月五煮糯米饭,或蒸粽糕,将其投入江中,为了祭祀贤臣屈原,怕江中鱼儿吃掉其遗体。一开始人们是用竹筒盛米饭站在船上扔入江中。后来才逐渐用粽叶包糯米代替竹筒,吃粽子是端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全家融融的温馨场景。

贤臣屈原投江殉国,楚国中的人民因为舍不得屈原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前来救他。当时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再不见屈原的踪影。这就是五月五龙舟竞渡的起源。那里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比赛划龙舟,形成了繁盛的局面。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花和蒿蔳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家家都洒扫庭院,用蒿蔳、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并用蒿蔳、艾叶、榴花、蒜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还可做成花环,戴在头上。

在端午节那天,小孩们都佩有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是用来装饰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香囊有各种不同开关,玲珑可爱。

端午佳节饮雄黃酒可以驱邪解,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用雄黄洒破解。

端午节距今已有千年,可任时间如何的流转,传统习俗也变得简单了,端午节,别的都不记得了,但吃粽子这个习惯却更加流行。这些习俗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所以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把这个节日传承下去,为的是纪念已故的屈原,歌颂他的爱国情怀,汨罗江一跃,他选择与国家共存亡。

我们要铭记这个节日。

【篇八:竹筒酒】

上周六,爸爸从淘宝上买的“南山行”竹筒酒到货了。

竹筒酒是用竹筒装成的一种酒,我感到很好奇,这酒该怎么倒出来的呢?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于是他拿起了随酒附赠的一个小木锤,说:“只要用这个锤子对着竹筒顶部敲击就可以打开了。”今天也非常的凑巧,刚好爸爸别的酒喝完了,于是决定今天就喝竹筒酒。

到了吃饭的时候,只见爸爸拿起小木锤对准竹筒酒的顶部使劲敲击,爸爸敲了一次又一次,锤子好像都要敲断了,然而筒口连一个小洞都没有打开。看见爸爸敲不开,站在一边的妈妈跃跃欲试,于是自告奋勇,结果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打开。这什么破酒?居然连两个大人都打不开,我就不信打开不了这破酒,我来!但是,我也失败了。

我们三个人围坐一圈,商量着打开的方法。妈妈出了个馊主意:“三楼邻居在装修,我去他们家借电钻怎么样?”“不行不行,这什么破主意?”我立刻表示反对,“你这叫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那你说怎么办?”妈妈反问到。我哑口无言。最后还是爸爸去工具箱里拿了尖铁锤,才在竹筒酒上开了一个小洞。

可酒是怎么灌进这个密闭的竹筒里的呢?我又有了一个问号。对了,我可以在网上查呀!说干就干,我在百度里查到:每年清明时节,等到幼竹的笋衣退下之后,在竹子的节附近打一个小孔,分多次少量的用针筒把准备好的酒灌进去,再就地取材,用小木棍把孔封住,等待2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让美酒和竹子一同成熟,渗入竹子的清香后,就到了采收阶段,竹子砍下来进行艺术加工,就成了原生态的酒瓶,酒杯和竹酒。

原来关于竹筒酒还有这么多知识啊,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篇九:我们的运动会】

今天阳光灿烂,我们迎来了冬季趣味运动会。

这次的运动会和以往大不相同,以前的运动会都有跑步、接力、跳绳、沙包等运动项目。这次的运动会都是一些有趣的游乐项目,有同心传递、有小马过河、有愤怒的小鸟、有快乐扭扭扭……原来空荡荡的操场上,如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充气玩具,像一个快乐的游乐园。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操场上参加运动会。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班级呐喊助威,欢呼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欢乐的交响乐。

我参加的项目是快乐扭扭扭。每位选手背上系一个带洞的塑料盒,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乒乓球,通过扭动让球从盒子里掉出来,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能赢。我心里暗自高兴,这还不简单,以我的舞蹈水平,一个下腰,所有的球一定都会掉下来的。终于轮到我比赛了,我下了腰,可是,一个球也没掉下来,我的心一下跳到了嗓子眼里,为了抓紧时间,我开始扭动自己的身子,我左扭、右扭、上蹦、下跳,终于,所有的球都掉下来了。我的用时是21秒。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跳得快,我开心极了!

另外的赛场上也传来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同心传递的同学们拿着竹筒,把网球小心地传到下一个人的竹筒里。小马过河的成员们拿起充气小马,往前冲!另外……

啊!这次的运动会真令人难忘!

【篇十:月季花又开了】

拥有了爱,一株小小的月季,也可以倾倒整个季节。

——题记

宾佳雪院落墙角那几株月季花怒放着,懒惰的阳光投下来,将月季花淡雅的粉映得独特美丽。月季花开的差不多,隐约的粉依稀可见,朦胧中带着神秘与美丽。那随风而来的花香淡淡地在空中飘荡,飘荡……

“奶奶,奶奶,去玩水!”“好,好。”田埂里,田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轻点,轻点。”孩子坐在“凳子”上,脚丫子用力踢向清澈的河流,与鱼儿欢乐地嬉戏。淙淙的流水与双脚擦肩而过,凉丝丝的,爽极了。轻轻的抬起头,仰望天空,天上的云彩里写满了孩子的梦想。她的笑容里沉淀着彩色的梦,于是整个世界变得童话一般。老子慈爱擦去挂在孙女脸上的露珠,帮她擦掉鼻涕,望着天边的夕阳说:“孩子,咋们还回家了,家里的月季花已经开了哦。”

“萤火虫,飞灯鸿,飞上山,砍竹筒,砍竹筒做什么?淋菜……”老人哼着歌,慈爱地摸摸孙女的头,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墙角的那朵月季已进入了甜蜜柔和的梦乡,散发出纯净的气息,粉红如霞的花骨朵缀满枝头,淡雅得没有一点装饰,纯净得没有一点杂质。来到院子里,青蛙打鼓,蝉儿歌唱,奏成一谱美妙的交响曲。奶奶抱起孙女小心翼翼地放在草地上,然后自己也躺了下来。

草坪上,坐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脸上浮现出聚精会神的情态,一旁的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笑眯眯地给孙女讲那过去的事情。月光散下,柔和地照在两人身上,编织着美妙的梦幻。

那一年,我七岁,父母回家后,把我带走了,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读书。

读书后,学业的繁重,使我渐渐淡忘了老家,淡忘奶奶,淡忘月季花。有一次,我的叔叔从老家来,他告诉我:自从我走后,奶奶经常在月季花前,不时说着我,每逢星期六和节假日都在村口,有人问她,她总是说:等我的孙女回来。然而并没有看到我的身影。

当我听到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在朦胧的泪花中,我看到了村口,有一位老人孤零零地坐在树丛下,盼望着我。此时,有多少思念,多少期待的目光,都沉淀在这质朴的脸庞中,映在奶奶的眼眸里,她仿佛看到了我归来,在月季花下玩耍,开心地笑了。

如今,我还记得那月季花,还记得草坪上的童话。今年的月季花又开了,花开得那么芬芳那么浓。

热门推荐
1流过心田的那场雨
2公交风波
3习惯
4以琴为友,伴我远航
5读《神医是这样看病的》有感
6梦靥
7写好朋友的一封信
8校园的四季
9我家的小猫咪
10美丽的夏夜
11文明美德,伴我成
12我战胜了谎言
13致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14快乐的旅行
15花开花落
16文具盒里的故事
17野菊
18未来的手机
19没有想到会因为太爱你而失去你
20难忘的小学生活
21煎鸡蛋
22六一儿童节
23沂山游记
24爱睡觉的同学
25她真美
26春游
27寻书记
28暑假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29青春路上永远的记忆
30站在高处高中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