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风骨的作文

【篇一:民国风骨读后感】

近日,抬眼一望书架,便看到了这本《民国风骨》,拿下来,轻抚着这本书,不觉想起半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时间之飞速,如今再读,又有数不清的感受。现在,奉上这迟了半年的读后感。

不得不说,民国是个群星闪耀的大师时代,这里不知出了多少名人,又不知出了多少犯人;不知出了多少伟人,又不知出了多少罪人。可又不得不承认的是,出了数不胜数的大师,大师的风范,璀璨了黑暗的民国,照亮了时代的道路。我就来谈谈几个大师吧。

第一个真正让我觉得是正义化身的人,便是章太炎。他是位敢想敢做的“祢衡”,他敢骂万恶的黑暗社会,也敢义无反顾的反抗日本帝国,更敢在日本扎下根来,通过在报纸上发表反清朝反日本的文章来抗议。他生平最有意思的事有两件。一次,他看到日本人鄙视中国人,便用诙谐幽默的口气回击。填写日本调查户口单时写道: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非常简洁的说明了日本存在的问题,还带着调侃的意味,让日警哭笑不得。他十分机智,是我及大家都学不来的。还有一次是他为反击袁世凯而大闹总统府,他将府里一切珍品皆打碎,边打还边骂,胆子十分大。可当袁见这一幕不让仆人阻止,可见章地位很高,是真正受人尊敬的。而章见袁不为所动,又为此绝食,可见他什么人都敢骂,且敢作敢当,为了新中国不怕一切酷吏,他太无私太正义了,值得人们尊敬。

第二位便是“海归”辜鸿铭。他精通九国语言,并怀着学习中国(故乡)传统文化的目的回到祖国。他起先在张之洞身边当翻译,后来受沈曾植启发苦心钻研古文化,最后研究政治。但是,他十分自大,且瞧不起人,这无疑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而且更为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在清朝落败之后依然留着辫子,而且越留越“嗨”,毫不忌惮。然后便是他好古代女性裹脚的气味,听说他闻到这种气味才能写出文章来。但反过来想一想,我认为他这个喜好应是在国外待久了而看到“古文化”的一种“解脱”吧,在民国这个动荡的时代,这种行为应不足为奇。

第三个便是徐志摩,在他光鲜亮丽,文人浪漫的背后,却是风流成性,拈花惹草的性情,他一生和三位女性结过婚,但最后也葬在了第三个女人身上。就伦理道德来说徐是不道德的,但就社会来看,却是可怜而可悲的,我十分同意作者的标题---“佳丽误我”还是“我误佳丽”。

如此,这便是民国的几位截然不同的人物了,若硬要评判,也只能叹一句了。总结一句,便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该以一事为标准,特别是在动乱频繁的民国。

【篇二:补白】

留白,自宋元以来一直是山水画派的一大手法。泼墨三千,余韵间肆意挥洒,黑与白交相辉映,勾勒出山的峻、雪的白,氤氲出虚无缥缈之境。水墨与留白之中,自成一派,韵味盎然。

《寒江独钓图》便是自古为人所称道的。那似有若无之中,或浓或淡,似繁或疏皆是妙手偶得。曾有人提议,在江面空阔之处小题一首,或许可以更添余韵。但有人制止道:“这处看似虚无,却是画者苦心安布,如若题诗,便是毁了。”看似好心提议,用诗补白,但可能会使这空渺之境,一毁到底,满目疮痍,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补白是一门高深而又繁复的学问,全然不可断章取义。可能看似随意留白,便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结果。人生也是这般。

李叔同在经历过人世浮沉、精神虚无的俗世后,毅然决然地斩尽红尘,脱俗净心,去弥补之前人生的缺憾。从此,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以清心寡欲洗尽浮世铅华,为那动荡不安的乱世留下虚白。“明镜止水以澄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更是他潜心所悟。补白,不一定是肆意填充虚无,而是在时间的沉积深处,净心除欲,寻找那处空渺澄净的留白,守护住那份美好。

如若李叔同未变成弘一法师,也未遁入空门,或许会为中国艺术史留下更多的书画与篆刻作品,但是那佛门之内的深彻体悟由谁来补白?

魏晋名士嵇康,一生潇洒肆意,将纱衣宽带、不着鞋履的魏晋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虽被时代所束,但仍恣意挥洒,人生尽欢。直到被逼致死地,那《广陵》绝唱仍回响耳畔。“此生虽陨,此心无怨尤”,更是嵇康直面权贵的激扬反抗,为那段乱世补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若嵇康一生畏畏缩缩,不是这般狂放肆意,也许会多一位帝王的俯首权臣,但是那魏晋风骨的桀骜不驯由谁来补白?

当今,不少经典影视作品被大肆翻拍,美其名曰“重塑经典”。实则却是将经典一毁所有,剧中充斥着流量小生,粗制滥造,顶着尊重经典之名,却将经典的本质抛掷脑后。更有甚者,令人不堪入目。

如若说这是补白,便是对“补”的误解,对“白”的亵渎,不如不补。

曾国藩曾说:“做事要花未全开月未圆,做人要求缺惜福。”世间万物注定有不完美,必然会有所留白,如若一昧求全责备,不加思考地补白,便是糟践。

补白,本是对留白的修饰与再现,但需加以斟酌,有所补也要有所留,那含蓄之意便呼之欲出,浑然天成了。

【篇三:课后随感】

最近几节课给孩子们串讲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并重点讲解“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课上孩子们总是很认真听讲,积极回应我的讲解和问题。实在让我出乎意料。感觉各个都聪明伶俐,一教就会,一点就透,一触即发。我一直担心枯燥的历史,艰涩的古文会让他们心生退意,可恰恰相反,课堂上气氛活跃,一个“春秋五霸”,便各个笑逐颜开,再来个“战国七雄”,就能炸翻了锅。而且擅于动脑,《春江花月夜》全文不见边塞和军事,为何还说它与边塞诗派是相关的?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令我欣喜若狂。真不知是该夸孩子太聪明,还是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和文化太有魅力了。

课后孩子们的表现也令我吃惊,听女儿回来说,他们课间会拿我课上的典故来笑谈生活和学习,比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比如“捣衣砧上拂还来”,比如“魏晋风骨”……真让我老怀大慰。居然能如此深刻的记住课堂上的内容,真是让我始料未及。而每次在接下来的课堂复习提问上,他们能回答出我的问题,也总是让我惊喜不已。甚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学完后三个月,还能背出,并能回答文章、作者的背景问题,文学体裁、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的问题时,我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孩子们,加油吧!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学习,一起徜徉沉醉于五千年的中华的历史和文化,让国学浸润我们的血液,丰富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视野,争做当代的“子”!

【篇四:山茶花的微笑】

要为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题记

故乡庭院中悄然绽放着一簇山茶花傲然挺立,宛若佳人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淡淡茶花香洋溢在庭院中,伴着暖人的阳光四下飘散。

“细嚼花絮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晚秋天渐凉,山茶花从草丛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娇嫩的花枝支撑着厚重的叶片,在凄凉的秋风中四下摇曳。调皮的它在泛黄的树丛中捕风捉影,不想让他人所关注,只是“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态少鹤头丹”。携一片茶花花瓣放入口中,淡雅的花香冲击着味蕾迎着和朝阳身心负担也卸了几分。让人与其回味着世间百态。它的笑,是闻出来的,闻出它那厚积薄发的朴素生活的笑,花笑,苍苍。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深冬天更寒,积雪征服了天地。唯有茶花正待绽放,月色投下点点光斑滴落在花叶之上,只留下朵朵花影。抖落衣上白雪,身旁的老树早已满目疮痍,寂静的庭院中只有茶花生长的细音。它笑众花庸庸碌碌,甘愿臣服白雪之下。笑声回荡在心田,当初一抹光明洒落人间,诉说着无人可知的梦想。那片片红瓣在白雪之中格外显眼,颜色之浓烈恰有燎原之火之势,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日斩春风”的傲梅风骨的它在寒冬谱写梦想的色彩。它的笑,是听出来的,听到它持之以恒追求梦想的笑。花笑,采采。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早春三月,众花争妍,唯有茶花等待凋谢。耗尽毕生精力的它已至暮年。花朵的傲梅风骨今日也弯了下来。岁月抽丝剥茧般夺去它的生命,“试问花留春几日”无人应。它笑毕生无悔,终生坦然。花瓣已一一离去,只剩几瓣依偎在一起。失去的英雄已无人问津,有几分暖暖的阳光也无法挽留。片刻“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阳。”的美让人见尧于墙,它的笑,是看出来的,看见它那坦然的笑。花笑,萋萋。

山茶花的微笑感动着我,正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路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篇五:作文学案高朝俊】

斟酌良久,还是写下了“风絮”这个名字。

“风絮”取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开始时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因它与我心中所念相符。

一川茫茫烟草,满城飘扬的风絮,梅子黄时潇潇暮雨。这些情景只要是一想,便令人神往。况且,我从很小时候起,便有一个江南梦。

我希望自己生在江南。

在梅雨时节,撑着油纸伞或扛着一根扁担,在伞下或在雨中,缓步行走,不去管人事嘈杂,也不去管世事沉浮,就只在雨中,走我的路。

怪不得人说在江南生活久了,壮志和傲骨都会被慢慢消磨;也怪不得南宋会偏安于此,不图霸业。习惯了江南的和风细雨,又怎能奢望他们再回到北方的沙场,去见那腥风血雨呢?

但我心中的江南,跟这些也是有不同的。

江南应是一位温婉却有风骨的女子,虽然表面弱不禁风,但面对强敌,也绝不屈服;江南应是一种绵远悠长的力量,虽做不成最硬的脊梁,但却能是筋脉,贯穿于整个身躯。

这样的江南才是我的江南。而且江南那么多河流,村庄也多临水而立,或直接建在水上,这样的情景也是我向往的。

似乎扯远了。但我知道,我的“风絮”便是我心中江南的风骨和精神。柳絮随风飘扬,看似无依无靠,但实则是借风力传种,将苦难化为力量,用危机制造契机。你要灭我,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生生不息,铺天盖地。我知道,这是柳絮对风说过的话。江南也是如此。清末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万马齐喑。但众所周知,自古江南文人最多。于是江南文人被政府生生逼出了反骨。你不让我写,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写的更多,更尖锐。我也知道,这是江南文人心里暗暗下的誓。

我的“风絮”也要如此。写我心中所想,但决不无病呻吟;念我心中所念,但决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它不够诗情不够美丽,但一定真实。我只愿这集“风絮”,在若干年后被我重新翻起时,不会使那时的我因它的矫情虚伪感到羞愧,而是能够让若干年后的我会心一笑,而后说:“哦,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啊。”

我的一川烟草,我的满城风絮,我的梅子黄时的潇潇江南雨。

【篇六:成长需要书籍相伴】

书如一杯酒,香甜醇厚;书如一幅画,绚丽多彩;书如一支舞,美丽动人;书如一首歌,悦耳动听……在成长的道路上,书籍将一直陪伴着我。

海伦·凯勒曾经说进:“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事实上的确如此。

小时候,我并不太喜欢阅读,一切改变都是因为那一次——

那应该是几年前了,我因为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如同跌入了谷底。走进书房,心灰意冷,内心排山倒海的翻着。

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我匆匆来到桌前,轻轻拂去书上的一丝灰尘,定睛一看,原来是前段时间买回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情不自禁地翻开了书,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作者是多么的不幸,可她并没抱怨命运,而是用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功。那一刻,我茅塞顿开,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那以后,我的成长道路就离不开读书了。休息之余,我喜爱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知道了要乐观坚强;从四大名著中,我佩服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我了解了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

现如今。我的书柜中依然珍藏着本本书籍,每捧一本书,我就觉得自己精力充沛,人生美好幸福。

伴着幽幽书香,品着巨著,我更加坚定的认为:成长需要书籍相伴!

【篇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我眼中的银杏树

阳光明媚的春天,一棵银杏树正在贪婪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它努力地生长着,那些长得慢的枝丫才长出一点点小嫩芽,而那长得快的枝丫已经长出了碧绿的叶子,似乎在暗暗地相互比拼呢!

夏天到了,银杏树好像一点也不害怕那炙热的太阳,长得越发葱茏了。快看,那些翠绿的叶子之间一颗颗白色的是什么?对了,那就是银杏的种子,我们通常叫它们白果。这些种子需要到九月或者十月才会成熟,很多人都会拿它们煲汤,据说还有药用价值。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慢慢地就到了秋天。这时候,田野里的农作物成熟了,而有些胆小的植物早就枯萎了。银杏树可不像它们那样,反而变得越来越好看。你瞧,那一簇簇的金黄,是不是格外耀眼?平时看惯了那些花红柳绿,突然换上这样暖暖的色调,人们的心情也跟着变得分外地充满阳光了。随手捡起一片银杏树的落叶,让它的叶片朝下,那形状是不是就像你每天携带的钥匙?如果把叶片向上呢?那它就会变成夏天要用的天然扇子——当然,那只能是一把迷你扇子,只能给小鸟之类的小动物用用了。

到了冬天,银杏树就像一个小光头,在瑟瑟的寒风中站岗。它们好像一点也不害怕寒冷,天气再冷,也会把腰杆儿挺得笔直,静静地等着冬天的过去,期待着来年再一展风采。

我觉得银杏树就像我们人一样,春天的银杏树就像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虽然稚嫩,但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夏天的银杏树就像我们现在,努力向上,永不服输;秋天的银杏树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正值盛年,风姿绰约。冬天的银杏树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略显苍老,却颇有风骨。我们都应该像银杏树一样,每一个阶段都要好好地展示自己,珍惜自己的与众不同。

【篇八:踏雪寻梅】

万物皆素净,与其说是“寻”,其实我一眼就看到了它。

那是怎样的一种恣意啊!

它生长在尚未结冰的湖边。此情此景不正应了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似乎是被人们遗忘的地方,我有些窃喜。贪婪地嗅着空气中的暗香,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它靠近,脚底的积雪软绵绵的,不时发出“吱嘎”的声响,那掉落的花瓣成了雪地里最好的点缀。是我眼花了吗?那梅的红是在流动!一棵梅树上竟有那么多形态各异的花。我不由抿嘴一笑,心中暗叹自己的好运气。

每一朵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重叠叠的花瓣托起金黄的蕊丝,每一瓣都张开得极致,美得极致,端庄大方,秀气非凡。这朵还是肉嘟嘟的花骨朵呢,像一个娇羞忸怩的小姑娘,只得长成也定会有自己别样的风姿绰约。蕊丝若隐若现,瓣心半张半合,散发着距离美,矜持美,好一位冰肌玉骨的美人儿,让人不敢轻意、亵渎。凑近了看,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嗅觉享受。

丝丝淳淳的涵香传入鼻尖,沁人心脾,使人宛如身临蓬莱仙境一般。怪不得总说“雪却输梅一段香”呢。这冷香中抚着我烦躁的心,觉得都快与其融为一体了。把我几日的烦恼都一扫而空。果真有梅有雪长精神。

一阵风呼啸而过,满地梅花香。倏地,又不再窃喜了。梅花开花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我现在才明白这道理。可它的形象在我心中更高大起来。它不屑在春风中与其他花争奇斗艳的,那不是高傲,而是一种来自强者的自信。它也从不对谁弯腰,就算是风,也顶多把它折断,不可能让它低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它的傲骨。颇有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醉”的风骨。

晃晃悠悠几十载,有的人竟没有这梅花看得透彻。可贵的不是你有的物质,而是你的人格魅力,你的风骨,像梅花一样吧!做一个知世故却不世故的人,眉目清朗,端然优雅,晴光雨日,悲喜聚离,皆一般心肠。月的清辉照得那棵红梅,格外皎洁。

在这一方冷香扑鼻的小天地里,我终是转过了身。

【篇九:感动只为晋商的魂】

跨进渠家宅院高高的门槛,从未领略过的强大气势把我压倒。古香古色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风骨犹存。迈进展厅,古铜色的灯光轻轻洒在展厅中,晕染着晋商几百年的传奇。我一次次驻足流连、一次次感动,只为晋商百年不变的魂。

踱步在展柜前,沉思晋商的笃守信用。一张泛黄的汇票静静地躺在木台上,依稀可见“日昇昌记”四个大字,勾起我对历史的思绪。恍惚间,我已身在日昇昌票号中。“咚咚”,门环叩击着沉重的漆门,原来是一位老乞丐。她递给伙计一张布满皱褶的汇票,“我……我的汇票还能兑换些银两吗?”她试探着说。掌柜仔细辨别汇票上模糊不清的字迹——汇票应该是真的,共有1200两白银;但兑付期限已过去30年。掌柜搬出30多年前的账簿,当即查到记录,并如数兑付现银,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有条不紊。我眼前渐渐模糊,感动百年晋商笃守信用的魂。

漫步在展厅中,品味晋商的不畏艰险。一串黑色的驼铃展现在眼前,黄铜原本的金色在岁月的磨砺中褪去,牵起我对过去的惦念。悠然间,我早已处在戈壁大漠间。“铃铃……”悠悠驼铃声在漫无边际的荒漠中凄切地响着,没有回音,只有一去不复返的不畏和荒凉。晋商的驼队在大漠间穿梭,首尾难望,绵延数里。他们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扬鞭千里的英武之气,驮载着不畏艰险的勇气。一路上盗匪遍野,原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遥远的荒漠中变成一堆堆白骨。杀虎口是必经之路,有民谣称“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去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心还抖。”晋商并不畏惧,反而越去越多,势如潮水。我心中不禁溢出了如浪如潮的感动,只为晋商不畏艰险的魂。

徘徊在馆中,追忆着晋商的为富而仁。一座雕塑像赫然矗立,深褐色的石头雕刻出美丽的沧桑,展现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撩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倏忽间,我已身处李家宅院。“咕嘟咕嘟”,茅草棚在巷陌中支起,泛着青铜光泽的大锅冒着气泡,沉郁的清香回旋在小巷中。村民排队取粥,一位戴着小帽,神着长袍的人正在微笑的分粥——他就是李道升。他手执长勺娴熟地忙碌着,一边热情招呼着人们,一边微笑着把热气腾腾的粥盛满粗瓷碗;稠粥从汤勺中慢慢滑落,小米香甜的气味,充斥着茅草棚,赋予了人们生存的希望。有的妇女端着热腾腾的瓷碗感激不尽,几位老人紧缩的眉头也徐徐展开,一碗小米粥为他们的脸颊增添几分红润,孩子们端着碗,兴奋的喝个底朝天,一副满足的神情。品一口小米粥,热气在我眼前升腾,朦胧间看到李道升满足、快乐的笑脸,不禁泪如雨下,感动只为百年晋商为富而仁的魂。

百年晋商,在岁月的沉浮中独树一帜;百年晋商精神,在世事的变迁中永不磨灭,一代代山西人,在晋商精神的盛殿中诞生、成长,传承并发扬着令世人仰慕的晋商精神!

灯光依然笼罩在我身上,晋商精神渗透我的心灵。我为晋商而潸然泪下,只因他们风骨犹在的诚信、勇敢与为富而仁。

感动晋商,更感动百年不逝的晋商精神……

【篇十: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了手心。没有办法,轻轻拿起,揣在布袋中,我走向了那座皇城。

红墙黄瓦,是极有力量与厚实的象征。是怎样的一个机遇得以让京剧在这里产生,又在这里发扬下去?徽班进京的那一刻便奠定了它的位置——好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它爱不释手。此刻我拥有了一些底气。拿出布袋中的凤冠,轻轻放在皇城脚下,两者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这是《贵妃醉酒》那华丽的贵妃所佩戴的——亮蓝色的银片大朵地“绽放”在凤冠之上,在阳光的反射下,竟有些炫目到刺眼。几粒红色的绒球悄悄团在其中,却又是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同背后的红墙称在一起,竟显得相得益彰。我脑海中霎时浮现出这么一幅景象:贵妃卧倒在舞台上,手中的酒杯滑出少许液体。她眼中含笑,身后却是整个华丽的大唐盛世……我想,这确实就是中国印记,一个有风韵的,华丽的,却是厚重的中国。它承载着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历史,它们至今仍源源不断流淌着,如同新鲜血液,迸发着生机。红墙下,我又因这凤冠忆起了另一段历史……

一个支离破碎的凤冠映入眼帘。

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饰太平,妄图利用梅兰芳为他们服务。可他们也是人,终究喜欢美好事物的——正如这京戏。消息很快传到他耳中。梅兰芳特意蓄起胡须,决议不给日本人演出。他严肃地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任由他们了。”可事情发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日本人找到了他的住宅,在门口徘徊,准备冲进去硬要他唱。这般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梅兰芳气急败坏,举起他最喜爱的凤冠就往地上摔!华丽的凤冠一下就被摔成了一滩烂泥,几粒珠子滚落到院内的各个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凤冠是再也带不到头上了……他转身,落下了一行清泪。

他的眼神是那样温婉柔和,却不失坚定和勇气。清嗓一鸣,梨花带雨,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哀愁;水袖轻扬,莞尔一笑,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直至今天,人们仍无法忘记,在老北京的梨园戏台之上,有一个七尺男儿,借青衣之口,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就是中国的风骨!

试想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那段惨痛的漫漫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这份骨气?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似是那李香君血染了桃花扇,凤冠上的红更显艳丽,灼烧人眼。

只是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就有着那些英勇的人们奋勇杀敌——不论是近代还是古代。是我曾经听过的抑或是在戏台子上看见的,无一不透露着那风骨。那属于中国的骨气。

夕阳西下。我将凤冠戴于头上,在皇城根下走着。凤冠点着余晖,在红墙的映衬下更显夺目。虽感光阴流转,唯一不变的却是心中那份愈加坚定的,对于中国的理解——她是华丽的,是绚烂的,是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又是极其富有风骨的。

再次见到同它相似的凤冠是于外国的一家博物馆。我只是凝视着它,却顿感心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眼眶竟有些湿润。不知怎么的,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着:这就是中国印记……

热门推荐
1园中访友
2因为有您
3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4美丽的雁鸣湖
5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6明月向何寄
7偷吃记
8退一步海阔天空
9
10发呆
11大课间活动
12珍藏美丽
13雨中的校园
14驼铃悠悠
15微小也美丽
16一封家书表孝心
17我的拿手好戏
18一件事的启示
19母爱是我最美的行囊
20桔子的自述
21放学之后
22放下便是新生
23家乡的美食——菜粿
24别说梦想遥不可及
25四海之内皆兄弟——读《水浒》有感
26那幽幽的叹息——读《诗经》有感
27春暖花开的季节
28校园一角
29秋雨
30第一次玩真人cs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