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荆楚的作文

【篇一:湖北我为你骄傲】

九天凤起舞,万里龙飞翔。千里湖北,诗画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湖北,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千湖之省”的美誉而骄傲。“长江第一桥”在武汉横跨天堑,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世界第一坝”在宜昌耸立,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在江城武汉贯通。黄金水道——长江滔滔不竭的江水滋养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让这里鱼虾肥美,五谷丰登。历史上“湖广熟、天下足”的赞誉,告诉世人湖北一直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我为“惟楚有才”的礼赞而骄傲。从古至今,湖北人才辈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农、爱国诗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医圣”李时珍等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先贤名流。近代,武汉张之洞、潜江曹禺、黄冈李四光、闻一多、董必武、郧县杨献珍等名人为惟楚有才提供了新的注解。

我为“文化荆楚”的古典浪漫与革命热情而骄傲。以荆楚先人为代表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取精神,以楚庄王为代表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求变创新精神,以屈原、王昭君为代表的报国献身精神,以近代张之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以及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抗洪英雄的拼搏精神,让我们为之振奋,心潮激荡,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我为湖北的振兴而骄傲。武汉城市圈挺起荆楚的脊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梦幻世界,长江经济带连通“两圈”。中部崛起,必将延续千年的梦想。

作为湖北少年,我坚信今天我们为湖北而自豪,明天湖北因我们而骄傲。

【篇二:美丽三峡我的家】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这是一代开国功勋毛泽东在三峡一带,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淋漓挥洒下的一代强音。

这就是荆楚大地上的宏伟蓝图——三峡。

三峡,是长江水道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曾几何时,大自然慷慨地为长江创造了三峡,而三峡,则为荆楚儿女赋予了不同凡响的灵秀。

三峡山美,水秀,人灵。

三峡的山,连绵不绝,高低起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是郦道元对于三峡奇山的最好诠释。那些山峰跌宕不平,相互轩邈,宛若一条巨龙盘旋在江水之上,守护着这一方净土,哺育着这一代子孙。不论四季朝暮,那一座又一座的山峰总会披上不同的“霓裳羽衣”——深深浅浅的绿到处挥洒着,零星还会有几串映山红、几树梨花、几抹桃花夹杂其中,偶尔还会有几声凄厉的猿啸在幽深的峡谷中回荡,在深邃的江水中漂流。

三峡的水,清澈如许,蜿蜒前流。三峡的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荆楚子孙,衍生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巴蜀文明。三峡的水的灵秀之光,照耀着每一寸土地,是指风格不凡。它是无私,无私到每一个村落都可以毫不顾忌的取用。三峡的水是温暖的,无论多么寒冷,它也不会结出一丝冰花,反之,这水似乎还是暖的呢!因为这水,三峡大坝也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因为这水,三峡也成了巴蜀儿女的骄傲。水是三峡的灵魂。

三峡的人,热情好客,淳朴自然。三峡的奇山异水,造就了一群其乐融融的土家族人。这儿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这儿的人热情、大方,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来到这儿,他们总会端出一杯清香四溢的茶,闲时还会给你摆一桌饭菜,邀你尝一尝这清江鱼。他们白天与黄土相伴,夜落与鱼灯相随,虽然清苦,但他们在闲暇时也会唱上几句山歌,喝上几口烧酒,在一片宁静中酣然入睡。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人,怎能不让我们心动?

这便是三峡。

【篇三:我爱你——巴东】

这里是膏腴之地,“湖广熟,天下足”,富庶一方,

这里是重镇要塞,“九省通衢”,得荆楚者得天下,

这里,人文荟翠,“惟楚有材”,自古认为人杰地灵。

这里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

说到湖北,头脑中油然而生一幅雄美的画面,鱼米之乡,绿浪千里;浩荡长江,百舸飞越;也有险胜山川,如波涛连绵。自古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富庶一方,因为这里科教昌明,我们沉醉于这富足的山水,沉醉于湖北经典的历史传说。

而今,我省又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两圈一带”的重大战略,“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今天的湖北,我们听到的是“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撬动湖北崛起的声音,面对这样的机遇,相信我们,我们湖北人一定会厉兵秣马,让荆楚大地再次风起云涌,战鼓频催。一个全新的湖北,即将向世人展现他更加壮丽迷人的风采。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北的奇山异水,见证着荆楚骄子的历史功勋和动人传奇。中华文明的经卷中,永远无法淡忘荆楚大地上风华绝代的英雄豪杰,贤人逸士,才子佳人,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到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明代政坛领袖张居正;从为安疆保国远嫁塞北的美女昭君,到求国泰民安奋勇革命的恽代英;这里有茶圣陆羽,医圣李时珍,发明家毕昇,这里有闻一多、曹禺、李四光,他们在各自领域开宗立派,书写传奇,独领风骚。

纳天地之精华,蕴江河之灵秀,惟楚有材,如茂林修竹,长江汉水,美丽着故乡的热土。

楚蜀鸿沟,幽幽峡口,在三峡的千峰叠嶂中,怀抱着一座新星美丽的城市——巴东,这儿就是我的家乡。

仁者临水得宽广,智者临山得高远,巴东山雄水秀。巴东之山,江岸为麓,云天为巅,八百里武陵巴山,四季分明,烟树葱茏,巴东之水,神龙南注,清江东流,长江浩荡摇星斗。

巴东诗人有诗云,“北风吹兮神龙,杜鹃啼兮绿葱,巫山望兮云雨,归乡怀兮橘颂”,工笔了了,一幅隐约的巴东图景跃然眼前,巴东有着美丽的古代神韵。巴东有着让世人驻足的奇山异水,巴东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塞,这里更是鱼米千里,瓜果飘香。

巴东,亦为屈子之乡,远古属蛮荒之地,民生多艰,掩泣千年。寇准有诗曰:“谁家几点畲田火,疑是残火挂远峰”。寇准到巴东任知县,在治期间,薄徭轻赋,休养生息,公正廉明,爱民如子,民称“寇青天”,也爱聚远近文人诗友,吟山水,颂秋风,怀抱林泉,笑傲人间。

而今的巴东呀,借中部崛起之势,凭三峡移民建设之机,洗尽历史的沧桑,一座新城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绚丽在三峡之腹,长江之岸。北京大道畅凉风送爽,铁路高速穿千里鸡鸣,滔滔峡江卷伏昆仑雪浪,巍巍巴山筑就平湖金汤,长江大桥飞架两岸,穿云越雾平天堑。

我爱巴东,爱寿宁秋风,灵山寺亭,城隍观音,庙阁烟云。

我爱巴东,爱朱金锁石,白鹿报信,金石茂林,石街风光。

巴东这胜迹之景逐渐淡出我们骄傲的视野,然神龙风光,莲峡美景,清江画廊,正以崭新的面容笑傲人间,官渡新镇,野三关明星镇,正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吸纳着外商外资。

“西吐巫山云雨,东纳西陵爽气,北穿神龙溪水,南啭武陵鹃啼”的巴东正以崭新的姿态,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骄傲的笑容,孕育着巴山儿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篇四:大美十堰】

我在很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那时似懂非懂,隐隐约约感觉是在说湖北人优秀。于是,在我小小的心中就播下了为自己是湖北人而骄傲自豪的种子!

我生于湖北,长于湖北。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我的知识与身高一起成长。今天,当我捧着《凤舞九天》细细咀嚼时,我又一次如获至宝,发现了湖北这片土地上简直有太多太多让我兴奋,让我陶醉的东西。我不再仅仅单纯地为那句话而自豪,而是为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等数不清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而自豪,而津津乐道。

我的家乡湖北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以荆楚先人为代表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进了以精神;以楚庄王为代表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求变创新精神;以屈原、王昭君为代表的报国献身精神;以近代张之洞等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以及辛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抗洪英雄的拼搏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等等,让这片热土扬名中外。

湖北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堪称一绝。这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神农架;这里有引人注目的南水北调工程;这里有享誉中外的三峡奇景;这里有道教名山武当;这里有闻名世界的武当武术;这里有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大浪淘沙三国武赤壁和东坡文赤壁,以及“风樯动、龟蛇静”的千古名城武汉,无一不细数着“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我骄傲,为我的家乡而骄傲;我自豪,为我生长在这片美丽的土地而自豪。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湖北借“千湖之省”的资源优势飞速发展。举世闻名的山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让全中国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都是我们湖北居中得水、得天独厚的闪亮名片。并且,由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湖北还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在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赞誉,湖北淡水鱼连续8年产量称雄全国,湖北小龙虾全国产量最大,湖北油菜产量连续14年全国第一,“国宝桥米”上榜”中国名牌”等等,这一项项与水有关的成就令我们自豪,令我们骄傲!

鸟瞰湖北,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荆楚日新月异,硕果累累。无论是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还是湖北生产总值迈入全国“万亿元俱乐部”行列,无一不记载着湖北的突飞猛进,无一不展示着荆楚壮大与雄健。如今,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肩创建更辉煌的湖北!我们坚信:湖北的明天更美好!加油!湖北!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的自豪!

热门推荐
1咖啡人生
2难忘的小学生活
3收获
4最辛苦的人
5美味鸡腿的故事
6我要感谢妈妈
7有意义的寒假生活作文
8为他人开一朵花
9义卖活动
10家和万事兴
11我有一个想法
12走进
13课余生活
14中考满分作文
15我有一个好哥哥
16追求那渐远的“豆沙包”
17有趣的实验
18我爱垫排球
19我喜欢风的声音
20月下之行
21手机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税收是你我的镜子
24阴天
25妈妈,我想对您说
26我和书的故事
27拼搏便会成功
28校园,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29找春天
30等待是美丽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