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风箱的作文

【篇一:你的身影是我的风景】

炊烟袅袅,焦香微酿。烟气朦胧中那一抹矮小的驼背身影,确实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奶奶是乡间普通的老媪。没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但嘴里总爱哼几句乡间小调,他也没什朋友,唯一最熟悉的“伙伴”,莫过于那厨房一隅的老灶。

我伫立于门口仔细大量着,家中是传统的老灶,矮矮的一方,由几堆红砖堆砌而成,没有浮华的雕饰,只是粗略了花了几条鱼,应了“年年有余”的字样,颇有“青青匍葡,绿叶纷飞”的美感……

老灶是奶奶生活的胡琴,她咿咿呀呀的拉着,拉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拉到孩子们的影子在日光下慢慢成长……爸爸曾回忆儿孩时说:“那时候家里穷得很,有时吃了一顿米饭就是了不起的事了,你奶奶在每次煮完米饭时都会顺带做出不少锅巴,这样锅巴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童年的回忆了。”说完微微闭了眼,似是回味那锅巴的余香……

我思索着要不要让奶奶也做写让我尝尝,奶奶转头看向我,嘴角漾开了笑容,慈爱的问道:“行啊?”“好”。我应道又脆脆的补了句:“在做些锅巴。”奶奶迁就的身影微微一怔。之后便又麻利的淘米了。

将洗净的米放在一旁沥水,奶奶将双手放在蓝映花的围裙上擦了擦,便坐在灶前生火。微弱的火苗在秸秆的燃烧下越发红火。通红的灶膛,映得奶奶的面容格外红润,斑白的头发也格外耀眼。等水微开,将沥干的米倒入锅中,成就一番味蕾的悸动。

奶奶时不时拉动着木质风箱,霎时间,秸秆燃烧的“嘎吱”声,拉动风箱的“呼呼”声,锅里翻涌的“咕咚”声,奏出一曲只属于奶奶与老灶的交响曲,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夹杂着锅巴的焦香,一丝丝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吃过饭后,奶奶将剩余米饭盛入碗中,再将铁铲沿着锅边,用力,一退一拉,将这与锅边相连的锅巴分离开来。一退一拉,动作循环,我似乎与这一动作中看到一颗经久而成的匠心。

乡间老媪,粗茶淡饭,老灶与锅巴,都是奶奶的独家。看到那厨房老灶旁忙碌的身影,世间再美风景也不及。

奶奶,你的身影便是我心中最美是一道风景。

【篇二:我学会了勇敢】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妈妈每天骑车送我上学,总能碰见路上有一只流浪狗对着人群大叫,每当这时,我都紧紧抱住妈妈的腰,不敢松手。

今天,妈妈有事,很早就上班了,我得自己上学。

我下楼买了早餐,边走边吃。不一会儿,我恍恍惚惚地看见远处有一只狗,死死瞪着我,我马上停了下来,不走了。我与它僵持了八分钟后,一看表7:35。豁出去了,放手一搏吧!我慢慢走了过去。只见它嘴张得大大的,露出了锋利的尖牙。我顿时吓坏了,准备往回跑。那只狗可能看出我胆怯了,也向我跑来。我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向回跑怕迟到,向前跑怕被狗咬。没办法,学习重如天,要先到学校。

我提起小心脏大步向前走去,那狗气势汹汹地向我奔来,真是“狗如霹雳弦惊”。我一边“哇哇”地叫,一边向前冲,那狗跑了几步,朝我迎面扑来,我下意识用手一挡,没想到手里拿着书包,竟然一下子打到狗脸上,把它打出来半米远。此时适合远距离攻击,用什么呢?对了,就用茶杯吧。我对着狗说:“看好你哟!”说着,我竖起了中指。那只狗眼里充满血丝,血里燃烧着复仇的熊熊大火。张开血盆大口,向我张牙舞爪地扑来,我拽着茶杯的绳子向前抡去。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那狗被打了一次,有了经验,它头一歪便避过了茶杯的攻击。危险近在咫尺,我下意识地抬脚向狗一踢,没想到歪打正着,踢中了它的脸。可能是我的鞋有点硬,一颗带血的狗牙也被踢掉了,那只狗顿时发出猫咪般的,矫情的叫声,灰溜溜地跑了。

原来,狗并不可怕!

从这以后,那只狗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概是被我的勇敢吓得回家找妈妈了吧!

【篇三: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席慕蓉曾言:“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望着那竹篮里片片金黄的锅巴,感觉到奶奶也是神秘的,因为她有一双舞星弄月的手。

炊烟袅袅,焦香微酿。往事的记忆已成了这一刻的香醇烈口。

奶奶是乡间普通的老媪。没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但嘴里总爱哼几句乡间小调,她也没什朋友,唯一最熟悉的“伙伴”,莫过于那厨房一隅的老灶。

我伫立于门口仔细大量着,家中是传统的老灶,矮矮的一方,由几堆红砖堆砌而成,没有浮华的雕饰,只是粗略了花了几条鱼,应了“年年有余”的字样,颇有“青青匍葡,绿叶纷飞”的美感……

老灶是奶奶生活的胡琴,她咿咿呀呀的拉着,拉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拉到孩子们的影子在日光下慢慢成长。

爸爸曾回忆儿孩时说:“那时候家里穷得很,有时吃了一顿米饭就是了不起的事了,你奶奶在每次煮完米饭时都会顺带做出不少锅巴,这样锅巴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童年的回忆了。”说完微微闭了眼,似是回味那锅巴的余香……

我思索着要不要让奶奶也做写让我尝尝,奶奶转头看向我,嘴角漾开了笑容,慈爱的问道:“行啊?”“好”。我应道又脆脆的补了句:“在做些锅巴。”奶奶迁就的身影微微一怔。之后便又麻利的淘米了。

将洗净的米放在一旁沥水,奶奶将双手放在蓝映花的围裙上擦了擦,便坐在灶前生火。微弱的火苗在秸秆的燃烧下越发红火。通红的灶膛,映得奶奶的面容格外红润,斑白的头发也格外耀眼。等水微开,将沥干的米倒入锅中,成就一番味蕾的悸动。

奶奶时不时拉动着木质风箱,霎时间,秸秆燃烧的“嘎吱”声,拉动风箱的“呼呼”声,锅里翻涌的“咕咚”声,奏出一曲只属于奶奶与老灶的交响曲。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夹杂着锅巴的焦香,一丝丝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吃过饭后,奶奶将剩余米饭盛入碗中,再将铁铲沿着锅边,用力,一退一拉,将这与锅边相连的锅巴分离开来。一退一拉,动作循环,我似乎与这一动作中看到一颗经久而成的匠心。

乡间老媪,粗茶淡饭,老灶与锅巴,都是奶奶的独家。那一双手,那一门锅巴手艺便是奶奶的隐秘。

【篇四:家乡的草锅】

小时候,我经常会回到老家去,总是觉得老家的饭香些,总是缠着爸妈带我回老家吃那草锅饭。

草锅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地锅,一种是高灶锅。地锅,锅下面就是锅灶,烧过的灰直接落在灶里,烧锅时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于通风燃火。比起地锅,高灶锅复杂些,它分为两层,中间有炉条,上面烧草,下面盛灰,有时还可在旁边加一个风箱,拉起风箱来,火就烧得更旺了。

草锅很干净。每个草锅都有一个大大的烟囱伸出屋顶,这样,就不用再担心烟尘多少。锅台上贴起了瓷砖,稍微有一些油滴就会被擦去,天天都是锃亮锃亮的。

一个锅灶上有大小两口锅。大锅往往用来烧菜炒菜,小锅呢,往往用来煮饭。用草锅做出的饭菜也确实好吃。我最喜欢吃草锅做的鸡肉锅贴饼。其做法很有讲究。先要烧鸡肉,待鸡肉熟了,满锅喷喷香的时候,把擀好切成块的饼沾些水,贴在锅上。然后,把锅盖盖上,笼布罩上,继续烧锅。注意,不可烧时间过长,一两分钟即可。烧好后,稍稍停顿一会儿,就可揭开锅铲饼。这时,饼的下方油汪汪的,饼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啧啧,那鸡汁泡出的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贴饼好吃锅难烧。记得在老家时,我看见哥哥在烧草锅,就也要去试试。哥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缠,就答应了。我拿着火钳,往里添草,一会儿火大了,一会儿火又小了,稍一愣神,火又灭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漓。柴禾在锅灶里也有讲究,不能过分朝里烧,如若不然,锅里侧的饼糊了,锅外侧的饼还生呢。还有,做不同的饭菜所用柴草也有讲究。烀牛肉用时长,要用木材;烧菜火要烈,最好用豆干;烙饼须文火,最好用干草。

草锅能做出煤炉电气锅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说锅巴。在老家,吃完饭四娘总是把剩下的米饭铲出来,然后再点上文火在锅底慢慢地烧。起先锅里有“咔、咔、咔”的声音,慢慢的等到这种声音逐渐减少了,之后再等上几分钟,揭开锅盖,不用锅铲,用手轻轻一提,一个黄亮亮的锅形的锅巴就起来了。然后我们就一起掰开吃,这时,小院子里满是“咔吧,咔吧”吃锅巴的声音。

有时,我们还把花生放进锅灰的余火里焖。这时,你要在一旁静心地听。当你听到“啪嗒”一声,就证明花生烧好了,可以出“锅”了。这时,你就要把埋在锅灰里的花生一一扒出来,稍微晾凉再剥开吃。这时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极了。

草锅,给了我美味,给了我知识,更让我这个出生于教师家庭,长在学校大院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气。

【篇五:家乡的草锅】

小时候,我经常会回到老家去,总是觉得老家的饭香些,总是缠着爸妈带我回老家吃那草锅饭。

草锅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地锅,一种是高灶锅。地锅,锅下面就是锅灶,烧过的灰直接落在灶里,烧锅时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于通风燃火。比起地锅,高灶锅复杂些,它分为两层,中间有炉条,上面烧草,下面盛灰,有时还可在旁边加一个风箱,拉起风箱来,火就烧得更旺了。

草锅很干净。每个草锅都有一个大大的烟囱伸出屋顶,这样,就从不再担心烟尘多少。锅台上贴了瓷砖,稍微有一些油滴就会被擦去,天天都是锃亮锃亮的。

一个锅灶上有大小两张锅。大锅往往用来烧菜炒菜,小锅往往用来煮饭。用草锅做出的饭菜确实好吃。我最喜欢吃草锅做的鸡肉锅贴饼。其做法很有讲究:先要烧鸡肉,待鸡肉熟了,满锅喷喷香的时候,把擀好切成块的饼沾些水贴在锅上。然后,把锅盖盖上,笼布罩上,继续烧锅。注意,不可烧时间过长,一两分钟即可。烧好后,稍稍停顿一会儿,就可揭开锅铲饼。这时,饼的下方油汪汪的,饼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啧啧,那鸡汁泡出的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贴饼好吃锅难烧。记得在老家时,我看见哥哥在烧草锅,就想要试试。哥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缠,答应了。我拿着火钳,往里添草,一会儿火大了,一会儿火小了,稍一愣神,火灭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淋。柴禾在锅灶里有讲究,不能过分朝里烧,如若不然,锅里侧的饼糊了,锅外侧的饼还生呢。还有,做不同的饭菜所用柴草也有讲究。烀牛肉用时长,要用木材;烧菜火要烈,最好用豆干;烙饼须文火,最好用干草。

草锅能做出煤炉、电锅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说锅巴。在老家,吃完饭,四娘总是把剩下的米饭铲出来,然后再点上文火在锅底慢慢地烧。起先锅里有“咔咔咔”的声音,慢慢的,等到这种声音逐渐减少了,之后再等上几分钟,揭开锅盖,不用锅铲,用手轻轻一提,一个黄亮亮的锅形的锅巴就起来了。然后,我们就一起掰开吃,这时,小院子里满是“咔吧,咔吧”吃锅巴的声音。

有时,我们还把花生放进锅灰里焖。这时,你要在一旁静心地听。当你听到“啪嗒”一声,就证明花生烧好了,可以出“锅”了。这时,你就要把埋在锅灰里的花生一一扒出来,稍微冷凉剥开吃。这时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极了。

草锅,给了我美味,给了我知识,更让我这个出生教师家庭、长在学校大院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气。

【篇六:那份情温暖了我】

溅落的雨丝迷蒙了双眼,碎成一地的光影,淅淅沥沥地响,搅得人心烦意乱。还没漱洗完毕,妈妈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早餐:“快点吃吧!吃完了赶紧去上奥数课。”“不吃了不吃了。快来不及了!”我烦躁地挥挥手,正欲背起书包往外冲,妈妈却一把拽住我的衣领,语气硬得如石一般:“不行!必须吃!不然会饿出胃病的,以后……”“够了。”我打断她的长篇大论,不耐烦地说:“吃就吃!”

吃完早餐,再望望表——8:05,已经迟了5分钟了。我把碗一摔,气不打一处来:“叫你让我吃早餐!迟到了吧?吃什么破早餐!”只得“啪!”的一声脆响,妈妈的巴掌清脆地扇在我脸上,我惊跳起来,妈妈竟然为了这点小事出手打了我!

把包往背上一甩,我冷冷地望望妈妈,拽开门来,重重砸下,身后一声结结实实地关门声,心里顿觉解气,向奥数班跑去。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稀里哗啦摔在地上,发出有力的、沉闷的声音,我气急败坏地跑在路上,浑身湿透了,怒火也给浇下了些,但心里仍存着些许不甘。

刚冲进奥数班教室,老师就把我拖了去:“臭小子,你妈妈找你找的快疯了,打了十几个电话了!你去哪里了?”话音未落,身后门便被撞开了,竟然是妈妈!她手拿雨伞,头发被浇得全湿了,乱的像稻草一般,脸上不知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气喘的像拉风箱,呼哧呼哧的。她用力把我拉到面前,抚了抚头发,疲惫的脸刹那间舒展了,“你全湿了……找到了就好……妈妈对不起你,是妈妈不对,妈妈不该打你……。”。听完妈妈的话,我眼泪夺眶而出,心中的怨气也烟消云散:“妈妈,我也错了,不该对你发脾气,我以后会听话的……。

那天,那份情温暖了我,在雨天,那母爱是如此真切?

【篇七:我的表弟】

话说,十二年前,我姑姑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眼大,嘴小,挥舞着双手,张牙舞爪。我才一岁,便时常与他打闹着。他——便是我古灵精怪的表弟。

唉!说起这个表弟真是头都大。记得很久之前,他就会指着我:“就是他,就是他,打我。”说着大哭起来。我被他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马上就引起人民的注意,一阵阵斥责传入耳:“人家这么小就打他,你好意思吗?你知不知道……”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个个春秋过去,他那长相又没长进多少,仍如出生一般:眼大、嘴小、鼻梁高。我尽量不招惹他,看见他就像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但他,没事找事的功夫也越来越牛,找我毛病就像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因此我不仅被我姐欺负,还被他欺负,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有一天,我同学约我去游泳,我就大声说道:“啦啦啦,明天去游泳啦!有些人去不了,哈哈哈!”只见他白眼一翻:“切!谁稀罕呀?”呵!明显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接着他又说:“看,天上没有一颗星,明天准会下雨,那样你就是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了,!”我抬头一看,一下就慌了,真是一颗星也没呀!

我焦急地踱来踱去,直到很晚了,我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看看表弟,早就进入梦乡。哎,任由天命吧!

我在半夜里醒了过来,突然想到哆啦a梦中的一个片段,把信条绑在竹竿上,在信条上写字,并请求月光女神,就会实现愿望。说干就干,我找来一根竹竿,将信条挂在竹竿上,写上:明天别下雨。我祈祷道:有用吧!有用吧!

我把竹竿放在阳台,却猛然发现已有一根竹竿在,上面写着:明天别下雨,哥哥他要去游泳……

月色朦胧,月光透过窗户,打在信条上,我眼中的世界早已模糊,由清晰到模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嗒!”一滴泪水,划过脸庞,落在了地上……

【篇八:难忘的研学旅行】

今天是学校研学旅行的日子,面对着一点一点跳出来的太阳,我们乘着巴士,向着目的地出发。

首先,第一站是金银制品加工厂,在这里,我们观看了影片,还看见了许多叔叔阿姨用仪器来做金子,最后还参观了许多成品。

第二站是红亭驿民俗文化村。在体能乐园里,由于大家刚刚饱餐了一顿,巴士上的疲劳已经一扫而光。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等着我们的“袋鼠教官”发指令。游戏开始了!先是过“独木桥”。天呐!这明明就是老师上课时讲的泸定桥嘛!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我和史书琦她们几个先上去。上去的第一感觉是——好晃呀!虽然桥很晃,但是我们几个慢慢地掌握了平衡感之后平平安安地过去了。接下来的几个组,除了个别同学以外,也都顺利通过。不过接下来到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是个比较难过的关了,那就是我们要攀网了。对于女生来说,这是件让人害怕的一件事,尤其是我这种有恐高的女生,望着高高的网,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可是看着别人都爬上去了,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爬了起来。爬着爬着,越来越晕,越来越害怕。但在我内心深处有一股劲,使我一直向上爬。终于到顶了,我不敢向下看,我怕往下看我又会晕又会害怕,可怎么下去呀?想想平常老师说过,遇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勇敢的向前冲,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的。我鼓起勇气,睁开紧闭的双眼,完了,一看到离地面那么高,刚刚那股劲儿就像雾一样人间蒸发了,不见了。我的牙齿开始打架了,腿也在发抖。不过在此时,我又听到了同学们一连串的加油声,我放开死死抓在网上的手,闭起眼,张开双手,像玩滑梯一样溜了下来。啊!我太高兴了,因为我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我的胆小。接着我们去感受磨辣椒面,喝到了美味的豆浆,还听到了“风箱”音乐,真是有说不尽的快乐。

第三站,就是红色教育文化基地了。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些近代的照片,电话等物品,然后又去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充实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想:这次研学旅行收获真不少,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克服了困难,真是一次有意义旅行。

【篇九:未来的汽车】

在未来世界里,我有一辆神奇的劳斯莱斯,今天,我就准备开着它去香港旅游了!

我的这辆外形线条很流畅,开起来的时候风阻很小,颜色是黑色的。最奇特的,就是它的动力——空气动力!汽车先把空气吸收到一个风箱里,风箱吹出来的气流足以推动驱动发动机的链条,这样汽车就可以动了!

走进车库,汽车有一个指纹识别器,我一按,门就自动弹开了,我一进去,门又自动关上了。只见驾驶座上的平板电脑显示:欢迎您驾驶!请输入本次您要去的目的地!我就输入了“香港”之后,平板电脑显示到:请您将车开出车库,我将用世界最快的GPS定位系统来寻找目的地。我刚开出车库,汽车就知道香港怎么走了。这时,挡风玻璃“刷地一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哦!要上路的时候,挡风玻璃会变成两大块,一是显示前方出现了的状况,二是显示汽车的情况。

开始上路了,就在这时,挡风玻璃显示自动驾驶程序已自动打开,这样,我就可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书了!

正当我书看得正入迷时,突然,车速慢了下来,我一看,哦!原来自动停下来,不论你怎么踩油门也动不了。

好不容易到了香港,当我准备停车时,我却傻眼了,停车场里竟然一个车位也没有!不过我还有一个绝招————-让汽车折叠!只要按一下车把上的一个按钮就好了,说做就做,不一会儿,我就轻轻松松地把一辆铅笔盒大小的汽车放进了行李箱了。

虽然这辆汽车还没有在世界上现身,但是,我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争取让它快快现身!

【篇十:我爱那充满浓情的故乡】

我的家乡就在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书里故事发生的地方,那里距离城区约六十公里,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回到那个安静的村落——白鹿村。

记事以来,我很少回来过白鹿村,印象中那里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看到的是破旧,感觉到的是萧条,道路也是土路,一下雨满是泥泞,无处下脚,村民也是刁蛮的,时不时就能听到几句叫骂声,这样的故里对我没有太多吸引,可这次清明返乡探亲却改变了我一往的印象……

在回乡的路上,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因为久未回乡,那里的亲戚们会不会因为陌生而排斥和见外,让我们无所适从?我把求解的目光投向了在城市教书几十年也都没回过乡下的姥姥,她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含着充满爱的眼神对我说,“孩子,那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还有我们的亲人,哪有亲人见面不亲切的”,此时,我看到姥姥眼角的皱纹汇成了一把小扇,每一条都透露着久未还乡的激动。

车开到半山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我们路遇到了一片油菜花海,车门一打开,一股清新的花香铺面而来,当我沉浸在这一片花海不能自已时,就听见一腔浓郁的方言飘来“豆豆娃回来了!”,我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六十多岁的农村模样妇女急匆匆向我们跑来,她身材瘦小,头发花白,身上那件碎花衬衫都是城市里淘汰很久的款式,脚上的黑布鞋也已磨的发白,她一路小跑到我的身边,拉起我的手摩挲着,细细端详我的脸,“这就是咱的豆豆娃吧,几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成大姑娘了”,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很粗糙,指根处有些许磨出的老茧……

姥姥见到她,急忙过去打招呼,交谈中我才知道这人是我的舅奶,她早早就来到这里迎接我们,她向我们介绍这里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如数家珍,站高远眺,这里和我从前的印象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只见舅奶向远处喊:“老耿,快回家,孩子们回来看你了……”,远处有个人影使劲的向我们挥了挥手。田地里,我看到一对对男女,一组组老少,都顶着日头在辛勤劳作着,我仿佛看到了那来年金黄的麦浪在层层翻滚,花海一片连着一片,多么令人向往的丰收景象啊!

进了家门,新返修的房子,洁白的墙壁、光亮的客厅、木制的地板、崭新的家具,尤其是房间里还有卫生间和洗澡房,这是我无法想象的,生活的条件和城市完全没有差别。“豆豆,来帮舅奶烧水”,“哎,来了”,当我走进厨房却傻了眼,“这是什么呀”,这农村人还真奇怪,烧水不用天然气、不用电磁炉,把一堆堆小木棍塞进灶膛,旁边还在抽拉着一个木制把手,我正好奇,舅奶满脸慈祥笑容的对我说:“城里娃没见过风箱吧,咱们农村现在其实都用电磁炉做饭了,就是想你没见过这老家什,专门搭起来让你看的,这风箱一推一拉就有风了,风把火吹旺就能做饭了,这烧的小秸秆是去年的葡萄藤,小是小但是耐烧,好用的很”,还没听舅奶介绍完,我就迫不及待的上手操作了,这左右配合,又拉风箱,有添柴火的,还真是个技术活,却是很有意思,让我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了农家生活。

水烧开了,舅奶把一碗碗打好的荷包蛋递到了每个人的手上,亮白的蛋清,金色的蛋黄,吃到嘴里还有丝丝的甜味,一定是舅奶放了些许的白糖,在这暖暖的午后,这甜味在我心里一点点化开,直到沁满整个心田。

我爱这美景如画的家乡,更沉醉于这血浓于水的乡情……

热门推荐
1多变的妈妈
2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3难忘的爱心义卖活动
4最后一次春游
5节约用水作文700字
6往事难追
7明媚的角落
8想起那件事我就遗憾
9再见盛夏
10难忘的运动会
11生命因爱而感动
12红场游记
13美丽的迪荡湖
14我的好老师
15“多嘴熊”
16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17捉鸡记
18这个夏天,我们即将离开
19对着干游戏
20我为自己点个赞
21春游方特
22从来没有这样
23我是一阵风
24我的生日
25读论语有感
26我妈妈的一件蠢事
27难忘的桂林之旅暑假作文
28撒谎的滋味
29珍贵的礼物
30游峨眉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