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道精神的丰碑】
莫要荒废了心中那肥沃的土地,去耕耘,去经营,拔光杂草,屹立于沃野千里的中央,呼喊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题记
四百多年前的一天,他走了。正直果敢、心系社稷与苍生的他,不惜前途得失,以礼制法统为重,仗义执言,终究得罪了“议礼”权臣张璁,迫不得已而出走了。
在那个蛮荒的福建,他痛苦地反思着他的内心信念和所作所为,为何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终于,他切身参悟出了想要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就必须做到“从光明走向黑暗,再从黑暗回到光明”的道理。黑暗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光明才是心中永远的追求。
历经磨难,他终于回来了,带着大展宏图的雄心回来了。可是脚跟尚未立稳,一个噩耗随之传来——母亲病逝了。以孝当先的他不得不又一次走了。这次他走得虽义无反顾却难免有失落之感。
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抱负和有准备的人的。为母亲守孝期满后,他又来了。在经历了少年得志、壮年遭贬后,多谋多智的他被任命为“内阁首辅”,终于走到了大明王朝权利的核心舞台。
他,就是大明王朝最杰出的的政治家——徐阶。就是他,以自己的无畏无惧,最终让大明朝的严嵩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是他,以自己的刚正不阿,用“一条鞭法”抽得贪官污吏抬不起头;就是他,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挽救大明于狂澜之中。
孟老夫子有言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徐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历史早已远逝了,徐阶也随着历史的远逝而远逝了,但他用智慧正气和浩然正气筑成的精神丰碑历久弥香。
【篇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生就像一叶小舟,航行于茫茫大海,而信念,则是确保我们不会迷途的指南针。有了信念,我们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上行驶得更稳更好,才能走一步,再走一步,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它能像宝剑一样激发我们的豪气,如明灯般照耀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成功的大道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即使路途漫长,也会有逃离人生低谷的一天!
官场打斗,朝廷一片混乱;老师被杀,徐阶陷入绝望。看到老师夏言鲜血飞溅,头颅落地,徐阶只能默默流泪。他本想用自己的才华让明朝强大起来,却又无能为力,无法对付严嵩。然而,他的才华被皇帝看中了。但从此,他成了严嵩的头号政敌。他被压榨,被威胁,受尽了苦。他随时都可以选择放弃。然而,他被他的信念支撑着,他隐忍着,委曲求全,假意巴结讨好严嵩,他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人死在严嵩的手下,看着朝廷越来越混乱,他只是等着最佳下手的时候,他等到了,并果断地下手,一举击溃腐败的势力,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使明朝兴旺发达。
是他的信念推动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直至苦尽甘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即使处于绝境,也能在绝处逢生。
江边,王守仁等着朋友的音讯。而当他得知朋友被杀,宁王叛乱的消息后,他的手下就带着他上船跑了。周围的人们正在讨论该逃亡何处时,他却果断的决定平叛!他手下一个士兵也没有,却是招来了一帮乌合之众。他毫无胜算,然而他的信念告诉他不能放弃,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最后成功平叛,立下赫赫大功!
是他的信念告诉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绝处逢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若想在“无路”找到“路”,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
【篇三:等待是成功的基石】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可以说,等待是一切成功人士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唯有等待,才能成功。
等待可以使国家复兴。“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越王勾践战败后,为了报仇,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让自己睡在柴草之上,在头顶悬挂一块苦胆,坐卧都要尝一尝,每当苦涩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时,他都会问自己:你难道忘记亡国之辱了吗?不仅如此,他还加紧操练军队,发展生产,越国的实力一天天地增强。终于有一天,他起兵灭吴,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他的等待换取了他的霸主地位,他的等待洗刷了他的耻辱,他的等待使国家兴盛,他的等待促使他成功。试想,如果他没有静下心来等待,而是冒然出兵攻吴,这繁盛的越国还会出现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这位越王勾践以及他的卧薪尝胆还会青史留名吗?
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越王那般耐心的筹划,精细的谋略,有时还需要极大的承受力和耐力。明朝中期政局混乱,严党胡作非为,朝廷内外一团污秽。但这些,充满正义感的徐阶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扫清严党成员,清除歪风邪气,使大明江山永固,他默默地忍受着,等待着,表面对严氏父子毕恭毕敬,同时在暗地里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这一等,就是二十年。终于,他成功了。他凭借个人的力量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十年的胯下之辱,只为了那一天的崛起,那一天的成功。之后,在他的辅佐之下,明朝暂时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
如果没有这二十年的等待,当时那个弱小的徐阶,即便是胸怀大志,但又能怎样,也不过是早已被严嵩消灭,落得一个输家骂名。但还好他选择了等待,最终完成了鸿鹄之志,是等待让他成为明朝辅佐君主的贤臣,使天下太平。等待是让他成功的基石。
像勾践,徐阶这样经过等待后成就大事的人数不胜数:姜子牙在大半生的等待后成为武王的左膀右臂;林肯在竞选屡战屡败的等待后成为美国著名总统……等待的背后是积蓄力量,是蓄势待发,“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掌握知识”弗莱明这样说。只有在等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抓住适当的机会,方可迎来期望的成功。
【篇四:我努力读懂徐阶】
书香随人行,不分离,一生相伴。
我对读书非常痴迷,反正家里可以放书的地方都放了书,真可谓书的海洋。
在那书堆里面,有一套书,共九本,书名是《明朝那些事》,作者的笔名很有深意:当年明月。这套书是我的最爱,被我珍若生命。
这套书中,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是第五部和第六部。虽然当时的皇帝并不好(两个不管事,一个太软弱),但内阁首辅却一个比一个好,徐阶、高拱,还有最著名的张居正,逐鹿中原,各领风骚。在这里,我认为最有实力的不是为明王朝延续了几十年寿命的张居正,而是世故通达的徐阶。
书中曾有这样一些话:
“……明代官僚是实用主义者,先保证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
所以说,明代政治家都是官僚,而官僚却不都是政治家。虽然意思相近,但有本质的区别。政治家要能干,官僚要能混。
张居正政务干得好,且老奸巨滑,工于心计,一路做到首辅,混得也还不错。但他晚节不保,死后被抄全家,差点被人刨出来示众,所以只能排第三。
明代三百年中,在这行里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水平的,混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当属张居正的老师——徐阶。
混迹朝廷四十多年,当过宰相培训班学员,骂过首辅张璁,发配到地方挂过职,好不容易回来了,靠山又没了,十几年被人又踩又坑,无怨无悔,看准时机,一锤定音搞定严嵩。当时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正在外逃,又得罪了正直的林润,终被捉了回来,但他却耍尽了计谋,并在京城花天酒地,完全没有朝廷钦犯的样子。于是徐阶将计就计,见招拆招,充分掌握和运用严世蕃和嘉靖皇帝的心理,将严世蕃至于死地。而杨继盛却被严家父子害死。上台之后,打击有威胁的人,提拔有希望的人,连皇帝也要看他的脸色。事情都安排好了,才安然回家欢度晚年,活到了八十一岁,张居正死了他还没死,如此人精,排第一是众望所归……”
我相信,许多人看了这段后会一笑置之,但走入社会,当他经历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摸爬滚打,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一次次从中挣扎出来,他终于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了,他会发现,这里竟有这么多哲理。正如福尔摩斯说的:“因为那些人总是忽略事情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中又往往又是推理的关键。
在这里也是一样,最深刻真理,往往会被忽略。
一个人,如果一心报国,那么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做一个正直的人,在道德面前永不倒下,二是隐忍和变通,把一些事情先忍一下,厚积薄发;或者把一些事情变通一下,追求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在黑暗中怀着一颗光明的心继续前行。
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著,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有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和污浊,才能继续怀着一颗光明的心,冲向顶峰。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错用别人之口,对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作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理想主义者。
只有当你真正拥有实力的时候,你才会拥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