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都的作文

【篇一:那一片竹林】

回到家中,厨房飘来阵阵炖肉的香味。走近一看,原来是竹笋炖肉。东坡居士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现在竹和肉都有了就不瘦不俗了。

说到竹子,在我家后山上有很大一片竹林。竹林里的每一棵竹子粗细不同,有的粗如碗口,有的细如笔杆,但每一棵都是那么挺拔,修长。它不仅美丽可爱,还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春天,万物复苏,一声春雷,惊醒了春竹。它们翻开坚硬的石块,冲破一层层泥土,一棵一棵从地里抽出来。她们迎着春风,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春雨中向上生长,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

冬天,在纯白与纯黑的对立中,你会看到一片又一片,一块又一块的墨绿在大地上渲染开来。它是那么翠绿,那么挺拔,那么的坚韧和顽强,充满着斗志。它傲视一切,对着严寒宣战。向上,再向上是它不变的精神。

每当我走进竹林,一望无际的竹子像一片绿色的大海。风一吹,涌起层层波涛。在这绿色之中,仰起头,一棵棵竹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挺拔,笔直又多增添了一丝生气。

竹,或许在别人眼中,是笔直是挺拔的。但它更多的是独自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摇曳着自己那翠生生的光景,在冰天雪地中独自伫立,在喧闹的城市中独舞,挺着油绿的身板俯首凝视。

竹不开花,它没有君子兰的艳丽,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更没有牡丹的富贵荣华。它朴素,所以人们很少注意,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绿色。人和竹都一样,要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待到春天,再破土而出。就是这种顽强,坚忍不拔的品质,让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在喧嚣吵闹的城市中仍然保持高洁傲岸的品质。

取出筷子,夹起一块肉,味道正好。味觉告诉我,和竹子精神融合的我们一定可以顽强地生长,冲出困境去迎接我们的春天。

【篇二:晒晒身边的牛人】

正所谓“高手来自民间”,身边的牛人数不胜数,我邻居家杨爷爷就是一位“牛人”,他有一门手艺——雕刻。

杨爷爷的家里有许多他的作品,那幅挂在正厅的“双龙戏珠”是他的得意之作。两条长龙蜿蜒而上,缠绕在一起,奇妙地形成了一个圆形,杨爷爷说这寓意着“团圆”。龙的眼睛并不呆板,而是炯炯有神,透着勃勃生机,使得这两条神龙像要冲破云霄一般。龙的每一片龙鳞,每一根龙须都栩栩如生。你绝对想不到这幅让人惊为天物的艺术品在没有经过杨爷爷的雕刻时只是一块硬邦邦的木板。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杨爷爷雕刻。他带着一副老花眼镜,神情十分专注,头顶稀疏的白发仿佛诉说着早年的沧桑,长满了皱纹的前额,两点直眉下一双有神的眼睛,在雕刻时聚精会神,偶尔透出一股尖锐的寒气,挑剔着线条的精魂。右手拿着刻刀,三百六十度灵活转动着自己的手腕。每一根线条都流畅有力,每一个细节都用尽心思,每个人物、每只动物,乃至每颗植物都倾注了杨爷爷对雕刻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我仍清晰的记得,他那天刻的是“四君子”之一的竹。每一根竹都挺拔,枝节分明,仿佛每一棵竹都被赋予了清高、骨气与不屈不饶的气质!正像杨爷爷对中华文化雕刻的执着。

杨爷爷说过一番话令我难忘,他说:“现在的人都忙于工作、学习,即使社会进步得再快,也不该忽略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能让如此优秀的文化失传啊!”

杨爷爷在我心中是“牛人”,不仅是因为他是雕刻的好手,更出于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民族的雕刻文化在历史的潮流中经久不灭,我们应引以为傲,更应该继承和弘扬!

【篇三:家乡的竹林】

家乡的竹都非常的好看,我爱家乡的竹。

春天,淅淅沥沥的春雨,像断线的珠子。寒冷中让人感觉有一丝丝温暖。雨停了,竹林里雾茫茫的,清晰度急剧下降。没过几天,竹笋宝宝便成土地冒出嫩头,稀稀疏疏地分布在茫茫的竹林之中。才两三天功夫,再次来到竹林中,嗬!竹笋宝宝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待我再去探访它们。

夏天的竹子早已褪去了稚嫩的笋衣,和旁树无异。系在竹子上,另一端上一块竹板。简单的秋千就做成了。我们在竹林荡呀,荡呀……

和很多树木一样,一到秋天,变黄的竹叶会扑扑地往下落。微风一吹,竹林里好像下起了一场竹叶雨。几场秋雨下来,竹林也渐渐有一点寒意了。

冬天到了,晶莹的雪花从天而降,慢慢由绿变黄,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竹叶也披上了白色的冬装。伸手一摇,一大片一大片雪会落在身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如此,我即如此。我爱竹,更爱家乡的竹!

热门推荐
1荆轲
2第一次制作蛋糕
3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4美丽的植物园
5一场有趣的嘉年华
6故乡的声音
7春色满园关不住
8梦想的颜色
9夜无眠
10秦始皇兵马俑作文500字五年级
11
12《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13聆听
14开封灌汤包子说明文
15写泡茶的作文
16为别人鼓掌
17在跌倒后,站起
18寻访胡雪岩故居
19青岛游记作文
20童话的作文
21关于打架的作文
22未来的飞船
23我爱上了棒棒糖
24令我悔恨的一件事
25对着干游戏
26问题
27画风筝
28我的家乡
29军训日记
30伤心的白菜种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