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们逐渐的作文

【篇一: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而每个人都需要,或者说不得不在这二十四小时里完成一天必需的例行公事,剥离去这些那些的“不得不”,二十四小时里剩下的留给自己任意分配的时间,就成了片段性的了。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每个人的片段性时间也因此更多样化了,一个片段时间又可以被瓜分给阅读、网购、社交等等不同消磨方式,如此片段中的片段就形象为了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于是我们的生活便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并不归咎于任何传统方式或者新型媒介的干预,它的存在是应运而生的,社会进展的车轮滚滚,我们无力于脱离社会茕茕孑立,顶住压力去追赶它的步伐是必然,因此碎片化的时间给了紧绷的弦放松的机会,多样的消磨方式又让这些空闲时间不至于过于无聊。有了如此需求才会产生供应,互联网的强大之处在于,它配合着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把信息同样碎片化了,便于人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处理尽量多的信息,因此人们逐渐习惯于碎片化信息的处理模式,习惯于片面浅显的信息,习惯于不去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在碎片化生活中的效率节节上升,殊不知也同样降低了我们深度探究的标准。

可是当对于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快速筛选、过滤、消化、吸收、再筛选的循环处理过程产生惯性思维之后,那么面对集合的完整信息时,我们的专注力就遭受到了考验。碎片化的社交,诸如人们习惯于的随手刷微博,会使人们逐渐养成一种适应能力,哪怕是两条毫无联系的消息,都能在短时间里快速跳转切换,毫不产生违和感。这种能力使人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丧失对于信息全面、持久、深刻的认识。所以当面对着一章节十几页的书时,适应能力大打折扣,专注力也随着一点点的阅读消耗殆尽,甚至还会去寻找或建立某些完全没有必要的联系,以至于阅读完也难以在脑海里留下连贯的情节与架构,于是又自然而然拿起手机随手翻阅相比纸质书更易接受的微博碎片化消息——于是我们变得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非例行公事的事情。于是,一个人的精神,也逐渐变得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如同海绵里挤出来的水,挤一挤,总会有。与其把时间分割得更细碎,我们更应该把碎片化时间整合成片段,在片段里完成整体性的工作,脱离对碎片化的依赖,生活的空余时间就更像是一个个片段有机结合的整体,化零为整,重整生活,拼凑起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生活与一个人的精神。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碎片化的吃饭、睡觉……使生活变得细化。数据大时代的来临,让人们逐渐机械的生活。这究竟是好是坏?

现在人们逐渐的开始在某段时间规定做某事,例如时代的一个趋势————碎片化阅读。这对我们真的好吗?

我记得在之前,我曾经也采用过这种断断续续的阅读方法,我觉得不仅没让我把知识记下来,还让我养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所以碎片化的阅读并不适和大部分的人群。

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电子产品,让不少人都逐渐“碎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成为了低头族渐渐的开始融入这大数据时代,每天机械般的上下班,手中无时无刻不拿着这电子产品似乎这成了他们生活的最重要部分,离开这些就感到举步维艰。那么这些电子就成了碎片化生活的“罪魁祸首”。

记得以前有一则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一次兔子因轻敌输掉了比赛。第二次因为乌龟的聪明才智利用同样的相貌的乌龟分布在各个比赛点上而取得了胜利。第三次乌龟因为自身的能力了解森林中各种小道近道再次取得了胜利。不同的发展却有同种结局这不也是碎片化吗?就象一副拼图不管你将它怎样的分割最终拼好还是那副拼图,也就是同样的结局。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偏高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的一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利益链条下的生活的社会。那么碎片化的生活对人们的伤害使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变迁而变得情绪化,失去了自我感觉就象失去了灵魂。最后人们总感觉不幸福不快乐,总是不断的有情绪,并且淹没在情绪的海洋里无法自拔,也就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健康的面对自己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因为物质的需求生活的压力人们成了赚钱的工具,没有了自我,也没有了更好的分割时间的兴趣就,所有的一切进入了死循环。

热门推荐
1田径运动会
2生活需要“梅花香”
3美丽人生观后感
4奔跑的感觉真好
5植树看图写话
6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7月饼漫游记
8我家的鱼
9坐观山景
10共享时代,方便你我他
11自由无价
12我们班的跑步健将
13绿色生态环境
14十年后的家乡
15边走边看
16我从标示牌中学到了语文
17最珍贵的财富
18暑假结束了作文
19我最爱的秋天
20秋天的菊花
21一场电影
22不一样的感触
23我收获了快乐
24爱的“绑架”
25迎战痛苦
26乡村之行
27幸福
28奇妙的大自然
29上海外滩
30我愿陪在你身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