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竹】
在我心目中,竹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这些都是我所敬仰且向往的。所以,我对竹一直有一种偏爱。
读东坡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此言虽不免有偏颇之处,却却也实实在在道出了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试想象一下,在崇山峻岭之中,茂林修竹之间,筑一小楼,四周竹影,翠袖清招。竹子或蔚然一片,春迎暖风、夏顶烈雨、秋抵寒风、冬御冷雪。春暖花开时节,嫩笋出土,参差而出,拔节猛张,数天后,变成新竹,枝青叶绿。为竹林平添生气。秋风降临,寒竹萧然,感悲而不摇落,蓄势待发等待来年。长居在此,竹通人心,人随竹逸,岂无美竹可人、超凡脱俗之感?
竹有节而中空,是谦虚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竹解心意是吾师”赞其虚心。关羽暂投曹操时,曹操以高官赤兔马、金钱美女诱其志,关羽便做竹图一幅赠与曹操。这就是“画竹明志”的佳话。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一生酷爱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何尝不是对竹的颂歌?竹还因为经冬不凋,凌雪傲霜,和梅松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岁寒三友”。
小片的竹林,虽能具备笔之“形、神、意”三者之美,为人们所钟爱。然而,当千片万片竹林连在一起,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竹海”,当你站在高处时,向下俯视竹海,你将会有一种“一览众竹小”的感觉。倘若一阵轻风吹来,眼前,每一个鋪竹的山头就像一个巨大的浪头,重重叠叠,一浪接着一浪,不断涌来。绿波涌向那一个个山头,从远处卷到眼前——难道能说不是海吗?难道没有海的那种气势吗?至此,我才明白竹海的真正的意义——不经意味着多,更是指那种汹涌的气势。
看来,竹毕竟是竹,总是美的——无论是多是少,也无论是单株竹,还是竹林竹海。我都偏爱它们。
【篇二:写景作文】
我喜欢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五彩缤纷的春天。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红得如火,白得如玉,粉得如霞,有的花昂首怒放,有的花花蕾满枝,还有的花含苞欲放,引来了嗡嗡嗡的小蜜蜂围着花儿飞个不停,还引来了五颜六色的蝴蝶围着花儿翩翩起舞,微风轻轻一吹,那些昂首怒放的花儿就像是一位优雅的少女在跳舞,那些含苞欲放的,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花花房里不敢出来,而那些柔嫩的花骨朵呢?就像是一位位还没满月的婴儿正等着春风姑娘和春雨姑娘唤醒它们呢!
你瞧,那清澈的小河边,翠绿色的柳树都已经冒出了嫩绿色的毛茸茸的新芽了,枝青叶绿,再过几天,柳树姑娘就可以来到河边梳洗她那翠绿色的头发了。
咦,是从哪飘来了一股股清香。呀,原来是从小区里的草坪里飘来的啊!你看,那绿油油的草坪上衬托着几朵鲜艳的小野花。
你听,天空中传来了几声“叽叽喳喳”的声音,是谁的声音呢,喔,原来是身穿黑色的燕尾服,托着剪刀似的尾巴的小燕子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啊,春天,你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给人们的心头涂上了一丝丝绿色的希望!
【篇三:春天的使者——迎春花】
那是一个冰雪未融的早晨,我和爸妈走在去往姥姥家的小路上。落叶的杨树、柳树还没有从严冬的沉睡中醒来,只有松树、柏树依然不畏严寒、挺拔屹立。
一进门,一簇金黄的植物映入我的眼帘,那就是迎春花。“迎春花开了!”我高兴地对妈妈喊道。我急忙跑向前去,围着它看了一遍又一遍,米黄色的花朵并不大,样子像个小喇叭,枝条长而细,成四菱形,从根到梢,由粗渐细,由深绿变嫩绿,一条一条往下垂,枝头的花蕾含苞欲放,枝青花黄,搭配得那么协调,有的花瓣全都舒展开,有四瓣的、六瓣的,密密麻麻的,多的几乎把整个枝条包住了。我欢喜地对妈妈喊着:“妈妈你看,这花枝真像一条长长的金丝带”。妈妈听了笑着说:“别说,还真让你猜到了,迎春花又叫金腰带,尽管它没有玫瑰那么娇艳,没有牡丹那么芬芳,可它不畏严寒,顶着寒风,以顽强的毅力泛绿、吐蕾、开花。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所以人们都喜欢它。”听到这些,我眼前一亮,仿佛看见千万朵迎春花挂在枝头,犹如一根细长的电线杆上挂满了金黄的小喇叭,每个小喇叭都发自内心的呐喊:“春来了!春来了!”
迎春花开了!春来了!这声音渐渐的传向农村、城市、峡谷、平原。燕子听到了,从南方赶来了;小溪听到了,哗哗唱起了歌;小草听到了,突出了嫩绿的芽;花儿听到了,重绽属于自己的芬芳。大地春意盎然,到处生机勃勃。
春天来了,这不是迎春花在呼唤吗?是的,我们不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迎春花吗?迎春花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报春,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迎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