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台湾的作文

【篇一:两岸交流,前景无限——《潮平两岸阔》观后感】

台湾是什么样的?台湾和大陆的语言文字是什么情况?原来,台湾与大陆的语言文字是相通的,又是有差异的,交流的前景是无限的,这是我观看了两岸文化专题片《潮平两岸阔》的感受。

2016年8月14日,老师在微信上发了让我们今晚9点30分观看《潮平两岸阔》,看完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可当天我在北京旅游,爸爸在家把内容录在电脑里,回来后我进行了认真观看。

这部专题片让我了解到许多新知识。台湾人的祖先都是从大陆过海而去的,所以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同用汉字,同说汉语,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日本统治者推行日语,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中国,汉语迅速普及。但是,1956年大陆实行汉字简化,后来又使用了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而台湾还在使用繁体字,拼音和大陆的也不一样,就形成了同一种语言的差异,一语两字,一文两体。使得大陆和台湾沟通出现了障碍。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语言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看了这部专题片,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大陆和台湾的语言文字交流前景会更好。

我感到,两岸的语言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和平统一基础上的。1987年,央视春晚,台湾歌手费翔演唱《故乡的云》。1987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加大了沟通交流。2010年九月,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2011年六月,100名小学生绘画百米长卷“海峡,我的家园”。2016年1月,汉字创意大会作品展。语言是交流思想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以后,如果大陆有报名去参加与台湾同胞沟通的机会,我也愿意去同台湾小朋友交流,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硕果。

我认为,随着两岸经贸的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也会更多。两岸人民,同种同源,骨肉情深,互相思念,一定会加大经济、政治的交流。这种交流一定会促进语言文字的统一。

我想,我作为一名少年,要积极参加两岸的文化交流。将来要是有机会,我一定积极报名参加相关的活动,和台湾小朋友手拉手,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专题片《潮平两岸阔》让我学到了知识,让我增进了对台湾同胞的了解,让我加深了对台湾同胞的感情。我相信,两岸的语言文字交流一定会结出新的硕果。

【篇二: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不恋家。

自幼起,打心底里承认,我难以描摹清楚故乡于我心中的形象。关于家与故乡,我最初的认识来自于书本。依我的阅读经历,那些于作家笔下鲜活起来的红砖绿瓦、亭台楼阁,或是草长莺飞、麦浪滚滚,都离我不下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不知是否为错觉罢——我所理解的故乡总是和现代文明扯不上什么关系,甭管它是弄堂簋街也好,小桥流水也罢。总之,它定不会是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然而不幸得很,我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周遭没有想象中的野性奔放,抑或是散漫慵懒。这里不适合供你肆意生长,耍野性子;也诚然不是个打哈欠、伸懒腰的好地方。城市里,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红灯停,绿灯行;一堆堆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以及一个个面色漠然却无一例外反射着白光的面孔。

那时的我一直很固执地咬定故乡所对应的必是一处风景。这也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时,我的脸上总是一副茫然与失意的神情。因为那不是我所中意的风景。我于是向往别处,甚至一度将我从未踏足过的宝岛台湾视作我的故乡。我以为,我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处风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有老头子在弯曲回环的小巷中吆喝“酒干倘卖无?”还有那“外婆的澎湖湾”……直到后来,我听到罗大佑唱的《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并且我还特地接待了一名台湾的同学,向他问询台湾的的现状,最终才不得不向“现代化”这个玩意儿认输。

长大些,对“现代化”的抵触情绪便远不及以前那般强烈,因为我开始意识到:人、地、事、物、情,才是对故乡最完整的概括。

记得初中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时,仿佛听到作品中母亲对他的呼唤和他无奈的悲慨,看到无数在两岸隔海眺望与徘徊的身影。我为之动容啊!可我清楚地知道,那只是因为震撼,而非共鸣。每每想起外婆总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造孽呀,我的娃是没根的娃……”,我垂下眼眸,竟流不出一滴泪来。

那时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小县城。他们离开自己牙牙学语的地方,总免不得想家。于是,在某些月光如水的夜晚里,传来的低声啜泣,正好契合那小学便滚瓜烂熟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好生羡慕。也许往后的岁月里我也会有那样失眠的夜晚,可我的“乡愁”竟无处安放呵!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可我竟流不出一滴泪来。

而今,随着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眼中的世界也便愈发的宽广起来,而我眼底的那抹暗影也逐渐淡了它的色彩。或许是我惊讶地发现,“没有故乡”的人竟不只我一个罢;或许,更可能的是因为——在一个极其寻常的午后,我翻看杂志,无意间了解到一种产于非洲的植物,名为“不死鸟”,其实,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落地生根”。我突然明白,我们不是那飘泊的浮萍,亦不是那生于斯、眠于斯的乔木,我们落地生根。

至此,我才了悟到,原来自己并非没有根,也不是全无情怀,而是我早已将那故乡融入进血液里去了。我心怀故乡游走于异国他乡,却不至于担心它有一天会丢失。因为它的韵律是独一无二的,在特定的时候以独有的节奏冲击着胸膛;因为它的色彩是独一无二的,以时而澄明时而朦胧的底色铺陈我眼前的风景。我在北京四合院的朱漆里寻到幼时母亲那件被我紧拽着的红色睡衣里藏匿着的安心;在海南三亚咸腥的海风里感知到睡前故事中某某船长独挡风雨的勇气;在重庆火锅中涌出的腾腾热气里想到同家人一起烤电炉看春晚的温馨;甚至,当我置身异国,也能在那些凹眼窝,鹰钩鼻的面孔中瞥见有如亲朋旧交中的笑意。

如此说来,哪里都可以成为我的家,我的故乡。可它仍特殊得很——它是专属于我的故乡,我甚至吝啬于将其分享。它是我的心之所安,心之所属,心之所向。

随遇而安,四海为家吧——这便是我交付给那颠沛流离的岁月的答复。不管被命运的洪流冲到哪一隅海角,哪一处天涯,我都愿自己如苏东坡笔下那位明净的女子一般,轻轻道一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三:给明天一个微笑】

面对烦恼和忧愁,微笑是一种平和,然后不懈努力,走向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面对误解和仇恨,微笑是一种宽容,然后保持本色,和平友好,这是一种豁达。

面对失败和挫折,微笑是一种乐观,然后累积经验,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在说挫折和失败是短暂的。只要你敢于微笑,既使风雨欲来,春花凋落,若能登高眺远,阳光也那风雨后。

中国人是不屈的,我们经历了5。12大地震,全国人民依然心连着心,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坚强着,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微笑着,因为我们知道明天会更好!

既然我们已经选择好了前进的道路,就应该用微笑去坚定前进的方向。尽管这条路上风雨兼程,何不用微笑去送走惨淡愁云,我们坚信乌云始终是遮不住太阳的。

今年,台湾又发生了“莫拉克”风灾,大陆同胞有着血脉一统是亲人的传统观念,为受灾台湾同胞献出了一棵棵挚爱之心。尽管我们不能抗衡自然灾害,但我们能用爱去温暖每一位受灾台湾同胞的心,用微笑去消融历史隔阂,加快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我们不能哭,我们学会着微笑;我们懂得留恋破碎的旧梦、沉迷于往日的幸福、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担忧明天的好坏,都是毫无意义的道理。与其注重不开心的事,还不如给明天一个微笑!这样,人生就会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自信而快乐!

微笑,就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精神力量。既便我们今天有烦恼有忧愁,被误解和怀仇恨,遭失败遇挫折,那也要让我们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明天一个“微笑”,让我们轻松上路,走稍走好!

【篇四:我的传家宝】

太婆临终前,交给了外婆一个精致的梨花小匣子。她说,那是她阿弟的,那个远在台湾的阿弟的。她让外婆收好,收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太外婆那时还是个十八岁的姑娘。她坐在椅子上,一手穿针,一手引线。她看了看身侧熟睡的阿弟,不由轻叹。是无奈,亦是浓浓的不舍。

昏黄的煤油灯摇曳,一缎米白色的布料上映着跳动的影子。手指摩挲着布料,心中又是一阵不舍。因为家境的贫困,已无法养活一家子了。而那样小的阿弟,就要被送人了……也许……也许这一辈子都见不到他了。

那丝丝白线,是剪不断的亲情。

天,蒙蒙的。那户人家一大早就来了。太婆给阿弟披上她连夜缝制的小衣服,红着眼眶,揉揉阿弟。

阿弟年幼,不知事,只晓一手拿着麦芽糖,一手拿着面饼,欢天喜地地跟着那户人家走了。

他还小,还不知离别为何物,只道是从此可以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太婆倚在门边,看着那小小的人儿渐行渐远,米白色的身影一点点模糊。泪水顺着她的脸庞滑落。可是——

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也顾不上谁。

太婆老了,已是一群孩子的外婆了。

雾气在窗上弥漫开来,恍惚间,映出那张童稚的脸……

她摇头,那是多久前的往事了。

“外婆,外婆!”年幼的母亲在门外兴冲冲地舞着手中的信嚷着,“有人给您写信啦!”

“信?谁呀?”这是太婆婆人生七十五年中收到的第一封信。

“唔……好像是……太舅公?是这么叫吗?外婆你听哦,姊亲启:弟今于台湾……”

是了。一行清泪顺着脸颊滑下。阿弟哟,我终于盼到喽……

这封迟到的信,是舅太公养母临终前给了他泛黄的小衣服,告诉了他身世,告诉了他家庭地址,告诉了他还有亲人在海峡的这头。身世和亲人牵起了舅太公断断续续的儿时的记忆,模糊的姊姊的脸。就这样,舅太公辗转托曾回乡的人找寻,寻寻觅觅,有了太婆的地址,试着写了这封信,信中,夹着一张照片。

两鬓斑白的老人含笑而立,儿孙也早已满堂。

眯起昏花的老眼,太婆一眼就能认出那是她的阿弟,摸着照片,擎着泪絮絮叨叨着:“呐,这就是我的阿弟,可怜的阿弟,他还活着,真好呐。我还记得,他淘气爱在门前的小溪边玩耍。要是我走前能再见上他一面,该多好啊……

太婆的记忆中,舅太公永远是那个年幼的孩子。

太婆总爱絮絮叨叨着她的阿弟,于是,给远在台湾的舅太公写信,便成了年幼母亲的一项“课外作业”。

太婆的絮絮叨叨,带着她几十年的牵挂,几十年的思念,伴着记忆里舅太公的模样,一起飞向台湾。她反反复复地说着自己对舅太公的思念,却对自己几十年来贫苦的生活只字不提。

她不想让舅太公担心,一心只想阿弟这几十年是如何过来的,在陌生的地方是否吃饱、穿暧,是否那家人如她般疼爱他。

一年年,一日日。

太婆坐在窗边,看向远方,穿过高山与海洋,仿佛看到了在台湾岛的舅太公。她记着舅太公信中说他到退休时间就能回来,回来看她。数着,盼着,退休时间到了,等来的却是舅太公无法还乡的消息。

舅太公从台湾寄来了一个油包裹。打开包裹,竟是用大方巾与小碎花布包得整整齐齐的泛黄的小衣服。舅太公说,他是思归而不得归啊!寄回此衣,就如他归家一般。他亦盼着,能回到阿姊身边,唤一声:“阿姊呵,阿弟想你!”

太婆把包裹慎重地放进她出嫁时带的最贵重的梨花小匣子,将它传给了外婆,让外婆帮她继续等着舅太公。

外婆因长期住在乡下,便将这份太婆的念想传给了母亲。她说,希望在城市工作的母亲,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去台湾,找到舅太公,让亲人相聚。

指尖滑过梨花木匣子的盖子,仿佛就明白了什么。

这梨花木匣子,不仅仅是我的传家宝,更是太婆那个时代的烙印,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信物,是海峡两岸的深情呼唤……

【篇五:难忘的台湾之行】

每到雨季,我都会想起台湾,想念那儿的蒙蒙细雨……

台北的雨,是委婉的,斯文的使人动情,丝丝点点无声无息,时而落到地上,时而打在窗上。印象之中,我所认识到的雨是敲打着窗与屋檐的叮叮当当声,台北的雨,让我对这块土地动了情……

北投的地热谷是个冒气的城市,那里的街道是多么宽阔整洁,又是那样空荡,那里的人们很写意,在满山樱花的山头做起运动,温泉里的热气包裹着这座城市。即使是隆冬的夜晚也仍是这样宁静,温暖在空气中传递,在人们心头流动。

日月潭,分出了水天二界,即使下起雨来,也是那样从容。碧波随着天空中叆叇的云朵缓缓飘向远方,水面是那样平整,不沾染一丝污泥,与天相接得又是那样恰当,水天一线,给人的感觉总是唯美的。日月潭不愧为人间仙境。

嘉义市的火鸡饭超级美味。跟着走进阿里山,山高路窄陡峭,在蒙蒙细雨与薄薄轻雾下,绕过一道道狭窄的山道,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年的奇松奇木,目不暇接,难言道尽当时对无边绿林的赞叹与惊奇。隆隆火车,看尽千年人绿柏、樱花美景,领会自然之声,在雨中,湿润的山林散发出自然的清鲜气息。有幸来到阿里山,我才可以这样更近距离贴近大自然。

走进西门町夜市,小雨让人们加快了轻松的步伐。夜市的灯火点亮了漆黑暗淡的天空。各色美食,应有尽有,眼花缭乱,虽缺少东门老街的叫卖声,吃起来会感受到独特的台香……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台湾何处不美丽……

【篇六:春天,不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今年新春,我在宝岛台湾,领略了一番别样的春色。

在阿里山,浓绿的树阴遮蔽了天空。遍布着青苔的石头小径旁,粉粉的樱花已经开放。繁复的花瓣不知是如何织成,一圈圈、一层层,泛着浅浅的红色。灿烂如一片朝霞。

在日月潭,春风轻抚万顷碧波,泛起层层的金鳞。潭边,一株株红梅缀满了小花苞。那一个个鲜红的小圆瓣,围拢着橘黄的花蕊,在春光的声声催促下,怒放着火红的生命。满簇,满簇,热烈地燃烧着。

在猫鼻头,海浪托起洁白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堤岸。海风带着咸咸的气息,亲吻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长着灌木的沙地上,竟然有一丛丛扶桑。那娇俏的花苞,紧紧地裹着,围成一只只高脚酒樽,一串串低垂着。海风拂过,如风铃摇曳。

……

台湾的每一处景致,每一片春色,都令我心醉。可是,导游小周却说,台湾最美的不是春景,而是人。真的吗?我对这位台湾客家叔叔的话有些犯迷糊了。

来到高雄的那一晚,在六合夜市饱餐一顿的我们,沿着窄窄的小巷子往回走着。这时,在一家店铺前,店员们一字排开,两边还站着几个警察。一问才知道,是高雄的市长要来慰问这家百年老店。呵,是市长啊!我兴奋地和店员们并排站着,想一睹市长的风采。

不一会儿,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来,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女士,她笑容可掬地与每一位店员握手,与店员们亲切地交谈着。市长开始派发新年礼物了,当她把礼物递到我手中时,我急忙尴尬地解释:我不是这里的店员,我是来自大陆的游客。可她却笑眯眯地说:“没关系,没关系。以后多来台湾走走,我们都是一家人。”她亲切的话语,如汩汩春水,流入我的心田。我打开贺卡,里面有一枚10元的纪念币,写着“恭贺新春快乐”。署名陈菊。多么亲切的陈市长啊!

“我们是一家人!”陈市长的这句话,深深地温暖着我。我们和台湾同胞,本就是同根而生,虽然历史的沧桑曾阻隔我们,但同是炎黄子孙的这份血缘,怎是浅浅的海峡可以阻隔的?此刻,我似乎明白了小周导游的话:台湾的景致虽不及大陆,但是一颗始终不忘祖国的心却是最美的。

春天已经来了,我们大陆和台湾的“春天”也不远了!

【篇七:参观台北101大楼】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台湾。这是我第一次去台湾,我非常高兴,去的前一天晚上还激动得睡不着觉呢!

台北101令我印象深刻。它是一个很高的大楼,一共有101层,是台湾最高的大楼,比东方明珠塔还高出40米呢!远远地望去,它的外形像一支削尖了的6B铅笔,高高耸立,好像要在黑色的天空中画出很多星星和云彩。周围的大楼都是矮矮的,像很多棵小草,而台北101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耸立云霄。我们是晚上去的,因为楼的外面开了很多灯,整个大楼的颜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走进大楼,下面几层楼是买各种各样的吃的,接着进去发现有一个是拍照的地方,拍了照片后,工作人员会帮你把背景换成台北101的照片。101大楼里面有世界上最快的电梯,我们就乘着它,大概37秒的时间,我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叮咚”一下就到了第85层,整个感觉非常地奇妙。

在85层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台北的夜景。可美了!窗边有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房间里还有一些艺术画,游人可以坐在前面拍照。爸爸也给我拍了几张。接着,我们又走楼梯上了到第89层,那里是一个户外的露台,爸爸一上去就狂拍照,因为夜景实在是太美了!城市的灯光照亮了夜晚的台北,那些灯光像星星,像珍珠,像打翻了的珠宝瓶子,各色宝石都“滚”落出来,闪闪发光,璀璨夺目,真是美不胜收!

【篇八:我与宝岛台湾】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距现在有1787年了,可谓是一个饱经寒暖的老人了。可是在几经辗转的数年里,它还是无法回到“母亲”身边。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并使他们归还领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军务坚持反抗日军侵略,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我的老师曾跟我们讲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老师小时候用豆子做了一份工艺作品,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孩子,中间有一座断裂的桥,母亲代表中国,孩子代表台湾,断裂的桥代表他们中间的隔阂,它将母亲和孩子残忍地分开了,只留下孩子和母亲的眼泪和渴望抵达对方那里的心情。

小草也有母亲,当它们分离母亲时,也会伤心,哪怕是台湾,我们只希望台湾回到母亲的怀抱中,让那座断裂的桥再次连接两岸,让“母亲”和“孩子”再次相见。

【篇九:写给台湾小朋友的信】

台湾的小伙伴

你好!

虽然我们不曾见面,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同是中华儿女。你最近过得可好?学习十分有进步?另外,我想给你介绍一下我现在的生活。

星期天,我把作业写完,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爬东台山,东台山的风景十分美,两旁都有高大而又挺拔的大树,到了山顶,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夜色呢!最有趣的还是去游玩曾国藩诗文岛,那儿有美丽的天鹅湖,我每次一到那,我就会站着不动,欣赏着天鹅湖的美丽,那儿还有很多娱乐设施呢!

虽然现在学习十分辛苦,但我觉得我们的学习十分有趣。上课时,老师会以类似游戏的方式,和我们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下课时,我们会和同学们聊聊课堂上的知识,或者做做运动,来放松一下心情。

我们这儿还有很多丰富的物产。其中,我最爱吃的还是火焙鱼。记得有一次,我弟弟生日,我们一家人去餐馆吃饭,当时,我们点了一个火焙鱼,上菜时,我闻到了一种香味,于是,我沿着香味,看到了火焙鱼,我心想:这菜这么香,肯定很好吃。于是,我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果然很好吃,这味道肯定让你吃了第一块,就想吃第二块。

你是否已经被我的生活所打动了呢?如果是,你就一定要抽出时间,到我的家乡来游玩哦!到时候,我来给你当导游,带你到处去玩玩,去逛逛。

祝你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XXX

201X年3月5日

【篇十: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

赵舜尧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文学史上一颗星辰的陨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等候回家的灵魂,带着满腔的乡愁,在世界上消散于烟云之中,只剩下精魂留存于世。

余光中先生的身世是让人唏嘘的。他二十二岁时,便被国民党一起带到了台湾。从此跟着国民党远别故乡,在台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台湾生活期间,写出了多首流淌着浓浓思乡情的诗歌。比如《乡愁》这首广为人知的,读来让人悲哀婉转的诗歌。尽管只有只言片语,可是诗人将自己的思乡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无尽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活至九十岁,却依旧像二十多岁——年轻时候那样,思念着故乡。那是他永远回不去的热土。

虽说余光中先生在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实际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浓浓乡愁。他的每一首诗,都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是他呕心沥血而写就的。他用浓浓的思乡情,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从古至今,乡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去不复返的乡愁;有久别重逢的乡愁;也有短别重回的乡愁。可是,命运捉弄人,偏偏让余光中先生只能在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在台湾带着深深的遗憾,最终魂归天堂。

乡愁可以创造出艺术,但更多时候却会创造出无奈。余光中先生迫切回到故乡的心情,使他走向了创造艺术的道路,在一场轰轰烈烈中走向沉静。但他的离世,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

【乡愁读后感】

徐鑫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给这片大地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但是他留下的情怀,让我们始终铭刻心中。

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是我们依然觉得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低声絮语,那么温暖,那么亲切。他的离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李叔同先生。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李先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不吃不喝。他一直在窗户边仰天长望。有时候待在那里,几个小时下来一动不动,述说着无言的哀伤。

虽然诗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广为传诵的诗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回味无穷。没有他,就没有这一首首震人心魄的诗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回到大陆的决心。只是没有办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乡愁。所以他笔耕不辍,用这种持续燃烧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乡愁。

我很敬佩余光中先生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这么伟大的成就。正如诗句中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否则“老则老矣,无能为也矣”。

热门推荐
1一张照片
2触动心灵的自然风景
3暑假记事的作文
4家里的一个老物件作文
5大树与小草
6给妈妈洗脚
7雨中情
8我心爱的文具
9好书伴我成长
10精彩的足球赛
11可以暂停时间的表
12生命如花
13我和姥爷的故事
14窗外的景色
15沉重的脚步
16校园足球赛
17少年,放下网络
18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19突发疫情下的春节作文
20浅谈碎片化
21妈妈,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
22橡皮的自述
23读懂身边的爱
24关于回民街的记忆
25看海
26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
27思辩
282019年我的年度关键词
29父亲
30生命因你而美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