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头座头鲸,生活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祖先致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因为喜欢海里的生活,所以他们就把家搬到了海洋里。渐渐的它们的前肢退化成了今天的样子,后肢则彻底退化,成了鱼的样子,但是你要记住,我虽然生活在海洋,可是我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因为我和你们人类一样,是用肺来呼吸的。更重要的是,我是胎生的动物,好吃妈妈的奶长大。
我巨大的鳍状前肢长达五米,像一对翅膀。这是我们与其他鲸相区别的重要特征。我们锯齿状的胸鳍上有黑白亮色的花纹,而且一斑文各不相同。我们以鱼类为食。
我还是“海洋歌唱家”呢。我在海洋中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如同歌唱家在唱歌。我的“歌声”节奏分明、抑扬顿挫,而且有一定的规律。
这就是我――座头鲸,你们认识我了吗?
【篇二:碎片化的学习】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碎片化了。本来是要耗费一上午或十几个钟头要做的事,现在可以分散开用一些空余时间来干,而那几个小时,就可以用来干别的事情。例如,你想要偷懒,下馆子吃饭,但又不愿出去,便可以叫外卖。而原本要在店里干等着的时间你就可以用来看书或是干别的事情,等饭送来了吃。
这么做,就把吃饭的时间给碎片化了。本来一件事被分开,成了两件事。原来是买——-等————-吃;现在成了买——-干别的事、等——-吃。
对于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说这样发展下去很好,方便了人们又创造了新的职业;但是也有人说这么做反而使人退化了。你想,在石器时代,人类可是用石头和木棍与猛兽搏斗的,但是现在发展了,进步了,人类的身体都被内些高科技产品惯得弱不禁风,甚至看到汪星人都会怕,岂不是从大自然的角度退化了一大截?这两排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所以会有不同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碎片化的生活。但是这个角度太大了,得缩小一点儿。我是一个学生,那么就从碎片化的学习开始说起吧。
学习,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在上面才学得好。很多人都有疑惑:学习是怎么进行碎片化的呢?首先,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空余的碎片时间,比如搭乘地铁时、等待某样东西时、甚至上厕所时,都是些碎片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那么,这些时间里你不妨可以掏出一本英语词汇手册来背背;或是多看看名著,背背古诗,是时间不浪费,就是用碎片时间来学习。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要你在一个十分嘈杂的环境里学习,你是否能专心呢?若是连心都静不下来,谈何学习啊。因此,把学习碎片化在文科这里能否行得通,要因人而异。那么如果是让你做数学呢,显而易见就更不行了。所以,把学习碎片化,得量力而行。
大家可否知道,学习除了一些基础学科和一些需要考试的学科之外,还有分支。比如看新闻就是另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社会上的知识。以前,看新闻除了电视机,就只有报纸。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手机现在也都具备看新闻的能力,在以上所说过的碎片时间里,看看新闻,并在脑内思考,也是一种更容易的用碎片时间学习。
其实,这些能很好利用碎片时间的人,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在《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中,有许许多多的对那些学生的描写:‘但当你走进美丽的哈佛校园,置身于晨曦中,只见湖边、路边,许多学子在聚精会神地晨读着;当你走进藏书逾千万册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见每间阅览室都灯火通明,每个座位上都坐着认真看书的学子?他们没穿华丽的服装,更不见四处游荡,有的只是匆匆的脚步,坚实的写下人生的篇章。’‘如果你走进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唧唧喳喳的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披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即使是用餐时间,哈佛学生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说,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用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这些哈佛的高材生们,正是好好的利用了碎片时间来学习,是完美的榜样。
所以,我个人认为,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主要是看你如何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和用它们来干什么。如果用来学习,那一定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篇三:我爱小笼包】
小巧玲珑、皮薄肉嫩,热气腾腾、雪白晶莹……对,这就是名声在外,拥趸无数的小笼包!
小笼包外表十分精致,这是获取吃货们一见钟情的前提。雪白晶莹的皮面,美味的汤汁在里面蠕动,看着看着就能流下口水了。小笼包的皮是用精面粉擀制而成,所以薄。而肉馅是小笼包的精髓,需要花工夫,以上好的的精瘦肉为馅,用新鲜的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提鲜,这样子蒸出才会汁多味鲜。一般来说,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在上桌面十分钟内食用是最佳时间,虽然小笼包冷却以后可以再蒸着吃,不过那美味的汤汁就没有了。
吃小笼包可不同于普通的包子,往嘴里塞就可以大快朵颐。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吃法还有点特殊的讲究。美味的汤汁是小笼包的精髓,一是不要浪费,二是小心喷溅烫嘴。通常可以先蘸点醋,再小心地在透明皮嫩的皮边上咬破一个小口,轻轻地吮吸两口美味的汤汁后,再将小笼包入口咀嚼品味,风味绝佳。
小笼包要皮薄不漏,肉馅新鲜、口感紧致、汤汁浓香而不腻。喜欢吃小笼包的人各取所需,有的人喜欢吃馅,有的人喜欢喝汤汁,还有人喜欢嚼小笼包的皮,有韧劲,一个美味的小笼包含有如此大的滋味,想不让人喜欢都难!
伴随着生活的节奏,节日的节奏,我们的舌胃也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味的刺激,追求饱和快。一桌子人吃饭,基本上是舌胃在赛跑,见有谁还能细细品尝的。不过,我最担心的不是舌胃的变异和退化,而是心头的退化。若吃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舌胃能恢复到原有朴实的感觉吗?
【篇四:不要让人间至美,退化成几行代码】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大量信息触手可得,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又埋下了不少隐患。“阿尔法狗”的诞生曾一度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害怕自己终会被计算机所取代。
然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细细想来,这才是人类最大的隐患。
人的大脑沟壑纵横,人的思绪千变万化,而计算机仅仅由代码构成。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导致思想的简单化,终会造成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的世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谢遐龄先生曾在演讲时问台下学生:“你们有信仰吗?”台下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接着,他又道:“信仰,实则是一个人的良知、一个人的敬畏之心。然而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我们不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再相信“人在做,天在看”,更是丢弃了可贵的敬畏之心。试想,这样的世界将会多么可怕。失去了信仰,失去了价值观,失去了对生命、良知的敬畏,那么他还是人吗?他只会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碌碌无为,苟活于世。
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丧失的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心脏是火热的,是饱含着热血、热忱的,而不应如机器般冷漠。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可这也带来了一些惨痛的代价。日本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文化。作为一个自杀率极高的国家,国民不会去叹惋、去悲悯,而仅仅是把他人的自杀当作是交通堵塞、上班迟到的借口,岂不荒谬可笑,想来还有一丝悲凉。当这个世界的人们如平行线一般地生活,没有相遇,更谈不上交集,那么人类社会只会如一张布满横线的纸,甚至连代码都比不上。世态炎凉,但我们必须要有一颗火热跳动的心。
心存信仰、满怀悲悯,因此,我们才叫做人类。这两股力量相辅相成,形成人间至美,犹如天边北斗,穿越百年云烟,尤能给人们以指引。只是当今社会,人们只会低头,而不会去看看那颗亘古不变的星星,已然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辉。而唯有心中的那份信仰与情怀才能擦拭去它的污浊,使它重新闪耀。
春有百草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世间如此美好,怎得让它止于几行代码?
【篇五:书籍退化的思考】
当今社会,没时间读书,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如赫尔曼·黑塞在20世纪中叶所言“当今许多年轻中都忽视了书籍”。我认为,是社会的主观发展影响了人生的格局。
以前,人们去咖啡馆休闲喝咖啡时,手捧一本书,抿着咖啡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现如今,很多社会人士桌上摆放着苹果电脑,屏幕上呈现繁杂的公文,手里拿着手机不时聊着工作的事情,接了一个电话后匆匆喝完咖啡,然后离开。
是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传统书籍的推广。从2008年的2g时代,2009年的3g时代,一直到2014年的4g时代,都暗示了网络时代的来临。21世纪在手机的推广和普及下,鲜有人会舍弃刷QQ、微信、微博的时间去静心看一本枯燥的名著,这也正是阅读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的体现。于是,传统书籍的推广陷入了瓶颈期,其实,拿上一本书,或是伏首案头,或是香茗相伴,无疑是一种享受。书本散发出的墨香,白纸黑字的存在,都是传统书籍的魅力。
经济发展却忽视购买传统书籍的意图。20世纪,经济落后的中国有着像余秋雨一般的学者。余秋雨年轻时,用月收入的一半来买书,生活节俭却从不缺书。21世纪,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二,消费水平总体提高,可传统书籍却一直处于滞销状态。大概人们更喜欢盯着手机屏幕去读书,于是忽视了传统书籍。实体书与电子书就好比精读与泛读,一个带有思考,一个泛泛而读。
个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影响了自己读书的本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经常被灌输一个思想:如果你不看书的话,考试就不会通过。于是被迫拿起了参考书,带有功利性地阅读,但是完全的功利化不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代年轻人需遵循自己读书的本心,根据兴趣,多一些生产性的阅读,少一些消费性的阅读。读一些能启发思维的书,帮助形成新的思想和看法,进行知识的加工生产。
过去如厕时捧读的书籍变成了手机,桌上原本堆满的书籍变成了充电线、耳机等,社会的主观发展阻碍了传统书籍的发展,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牺牲。希望当代年轻人不要忽视书籍,而要捧一本书,陶醉于书墨之香中……
【篇六:进化与退化】
我坐在机器上,和同事实验着新发明的时空穿梭机。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响起,我被传送到了未来。
我站在海滩上,艰难地行走着,在未来,我们只需要穿上一种特殊的鞋子就行。鞋底有一个喷射器,只要按下鞋子上的按钮,就可以在天空飞行。
在未来,笑声绝对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发出,因为人们的表情和情绪受到了严厉的限制。我站起来,继续走着,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我只好也这样,入乡随俗吧。走着,走着,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欢天喜地地舔着一根棒棒糖,妈妈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孩子,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爸爸则一脸溺爱,用柔和的目光看着他们俩。我的心口隐隐作痛。
在未来,我们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每天都有繁重的学业,还要面对十年后的考试。优秀的进入英才区;差生则进入贫民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又能怎么办?我们从小就脱离父母,被专人照顾,甚至还没有见过面,一滴泪从我面颊悄悄滑落,这是我第一次哭呢!“叮叮当当”,清脆的风铃声响起。
我睁开眼睛,看着面无表情的同事们,不禁疑惑了:我们究竟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篇七:进化与退化】
玛雅人的预言再次落空,2012年,地球并没有如约毁灭。在感谢上帝恩赐与宽恕的基础上,幸存的人们将世界潮流迭而又迭,朝利人的方向不断前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新生命力被注入当代世界之中。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偶然,亦是必然。它的出现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是社会得以润滑前进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许多对人工智能的评价似乎蒙上了阴暗的面纱,无论是“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称霸世界”之类的遑论,亦或是“人工智能将永远追赶不上人脑”的消极观点,都阻止不了事实的日臻完善和根深蒂固:人工智能会为现代化的进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其发展速度将匹敌,甚至超越人脑的思考速度。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与恐慌并非完全谬无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东京馆内展出的音乐机器人令世人所惊艳折服,它用娴熟的指法向世人呈现了中国名曲《茉莉花》。它所展现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日本对科技的不懈苛求与突破。
这种精神和趋势显然感染了许多人,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近年来,美国推出的“深蓝”机器人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世界象棋大师,高考机器人以微弱差距与高考状元相匹敌,人工智能将现代化的潮流推向了历史最高点。
人们于此担忧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因为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已然不是冰冷的钢铁驱壳,而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温度的生命体。人们在惊惶的同时,亦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并逼迫自己精益求精,以削减这种顾虑,并迸发更强大的创造力。
然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顾虑是有现实条件为依托的,并非泛泛而谈,杞人忧天。
我们常能看到公车上站着的,已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他们经历了一天的奔波和劳累,将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入座的年轻一族时,换来的却是无视和白眼。当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看到的不是争相报警和解救奄奄一息之人,而是争相拍照并发送朋友圈,原本留有一线生之希冀的受害者,就这样在闪光灯下无助而绝望地死去。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相比起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社会风气发生了进乎180度逆转。人性深处的冷漠亦被展露无遗。鲜有热心之人,亦会被大众的不屑与排挤而被逼仄于道德的角落。犹如中国人才被批评家肆意蹂躏一般,我已深深体味到鲁迅现生的悲哀。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的产物,利大于弊罢,弊大于里也罢,人们在享受其便捷之时定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世无完物,我们无法谋求的社会的勠力同心,正气凛然,那便从自身做起,严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迷失在现代化的麦浪之中。
【篇八:我最喜欢的仙人掌】
有人喜欢水仙花,有人喜欢兰花,有人喜欢滴水观音,还有人喜欢桃花,而我最喜欢仙人掌。
仙人掌果然名不虚传,远看仙人掌,像一只绿色的大手掌;近看仙人掌,像一把把绿色的扇子似的;侧看仙人掌,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仙人掌身上有一层刺,它的刺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变成的,这是它为了适应干旱环境退化而成的。因为仙人掌耐渴能力十分强,所以,我隔三四天浇一次水,当艳阳高照,我就把它搬出去晒晒太阳。
不知是我的精心照顾,还是仙人掌本身的原因,总之,过了几天,仙人掌的头上开了一株小黄花,我欣喜若狂。一回家顾不上写作业就去看仙人掌,因此,我的成绩直线下降。妈妈说:“仙人掌对你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我来保管仙人掌,你只管复习。”“好吧!”因为没了仙人掌,我的成绩上升了。期末考了个好成绩,妈妈就把仙人掌归还了给我。
仙人掌给我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能不喜欢它吗?
【篇九: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也在悄然变化,可是处在变化之中的我们又何尝发现——未来科技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这一切变化是我们无法掌控与捉摸的……
自古以来,人类就步入了无限发展的阶段,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是坏。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我也逐渐发现,网络慢慢掌控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消失,化为碎片……所有的一切都被碎片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在慢慢退化,可是这样下去,人类并不是在飞速进步而是在飞速落后!我们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思想不能被网络科技所掌控,不然这样与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最近,我翻阅了一下古代文学家所著的书籍,对于他们的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在那样一个无发展无科技的时代,人类古老的智慧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孔子、老子、孟子及诸多古代文学家,他们的阅历要远远比我们丰富得多,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而我们却在退化。现代化的科技正在不断切碎我们的生活与认知:街上有人摔倒了无人过问,所有人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在怀疑这倒地的真假,而我们古人所倡导的,我们学生所学习的真善美又都到哪里去了呢?每个人的心灵都在被逐渐麻木,每个人都在变的机械化,人间的温暖与真情都在逐渐消失,而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最宝贵的,所有人都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所谓的梦想变得庸俗无味,而我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到老才发觉人生的空虚,才顿悟自己的无知,是科技发展害了我们人类自己。
有时候,我觉得挺羡慕外公外婆的那个年代,无忧无虑的乡村田园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明争暗斗,每个人都畅谈人生,十分快活;而有时候我也十分憎恶未来的生活,未来一切的东西都在机械化,没有感情,没有人性,甚至未来可能不需要有人类的存在,那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根本毫无意义。
所有的一切都在被碎片化,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盲目的追求科技的高速发展。
【篇十:鲸的自述】
【鲸的自述】
作者:贾钰龙
大家好,我是一头蓝鲸,你没有听错,我是蓝鲸,鲸类中体型最大的鲸,我喜欢吃小鱼小虾。我们晚上会一起睡,吃饭的时候一顿能吃两千多公斤,我们呼吸的时候,能喷出又细又直的水柱,这个就厉害了,一喷三尺高。
但是,由于人类的追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我的亲朋好友也变得越来越少。原来,我有一大堆好朋友,比谁游的快,比谁喷的水柱高。但是,现在,他们基本上都死了,我还听说一个世纪的时间,我的朋友被杀了36万多头,人类还真是不手下留情。可是,我还听说,还有蓝鲸活着,但是,我一个也没看见,是不是都躲起来了,不敢出来,怕被人类杀了。反正我是。我每天都在想,要是,我们和人类做朋友多好啊!可以一起玩,一起睡觉,一起吃饭。可是,他们好像下不来。
希望人类可以多我们友好一些,一起做朋友,多交一个朋友也没坏处嘛。
【鲸的自述】
作者:王子轩
大家好!我是一头在海里最大的鱼——蓝鲸,海里最大的鱼是鲸鱼,在鲸鱼里最大的就是蓝鲸了。很多人认为只要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就是鱼类了,其实并不是,我们鲸可不是鱼,我们的名字,不叫鲸鱼,而叫鲸,我的妈妈曾经给我讲过,我们以前可不是生活在海里的,而是生活在靠近浅海的地方生活,后来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又经过了好长时间,我们的身体就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退化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就变成鱼的样子了,适应了海洋里的生活。
我们鲸是哺乳动物,虽然在海洋里生活,但是是靠肺呼吸的,我们的鼻孔长在的地方很特殊,其实是长在脑袋顶上的,这应该是很少动物才有的。我们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在潜入海中。
有人会问:“鲸这么大吃什么呢?”我会回答:“海里的动物有很多,鲸其实是可以分为两大类的,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着非常锋利的牙齿。像我这样的须鲸就主要吃小鱼小虾,我们会追着一群鱼,等时机成熟时,我就会一同海水和小鱼小虾吞掉,然后在闭住嘴,把海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掉。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那锋利的牙齿,一下就咬住了鱼。”
看看我们的家族多么多,只不过经历了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我们的家族的鲸越来越少了,我现在活着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