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长者的作文

【篇一:故乡的清明】

望着窗外如牛毛般的小雨,我的心便如同地上的小水洼一般,被雨丝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吟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回忆就同窗外的雨丝,随风飞往了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清明节。每当清明节前夕,故乡的心灵手巧的妇女就会折好“金元宝”“银元宝”,为的是在祭祖时烧给祖先,希望他们死后在天国能过得安好。即使折纸往往会耗去她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她们却说:“这可是烧给祖先的,怎么能有丝毫的怠慢呢?”在去祭祖之前,大人们往往会准备一些供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饭食:如猪肉、水果等。

到了清明那天,全家的老老少少都会带着祭祖用的物品,并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来到祖先墓前。年轻力壮者,或是扛着锄头,或是提着镰刀,卖力地清除着坟旁的杂草苔蕨。年长者,则负责摆放贡品和布置白布。当将坟墓的周围都打理好了,年长者就会将香烛点燃,并念念有词,无非是一些祝祷祖先在天国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祈求祖先保佑后辈的幸福康健。然后亲人们都把折好的金银香纸,冥币倒入烧化,与此同时,人们还会点起一串鞭炮,来表示仪式的结束。看着熊熊烈火将一切都燃为灰烬,我不禁感慨人生无常,感叹人生的生离死别,暗暗希望还健在的长辈能长寿健康。

在扫墓过后,家中便会多了一种食品——清明果。清明果是用一种植物的叶子制成的,有甜馅和咸馅。清明果便是这个催人泪下的节日中对我唯一的慰藉了。

清明虽是缅怀先祖的节日,却一样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其实孝敬长辈的最好方式,不光是在他们离世时进行纪念,更重要的是趁他们还在世时多陪伴多孝敬他们。

【篇二:登高怀梦】

一直没能读懂古人为何总要登高,无端地生出那么多忧愁和烦恼来。站在云端,不会寂寞吗?

我只知道“高处不胜寒”,跑到山顶上,想来没多大意思。去年,我和一伙朋友去板山游玩,一路上吃喝谈笑,到达时已是中午。出于玩一玩的心态,登山本是没什么感觉的,只是到了山顶,俯瞰来时路,才觉得这些景物顿时波澜壮阔了起来。似乎,山顶上的天空更蓝、更宽,这个世界也只剩下我们,没来由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登临顶峰,我不禁感叹,或许与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与发人深思,但对于年长者来说,却是一种生命的回味。登高回望来时路,正如人生步步行走的痕迹,人生走过的漫长之路便会跃然于眼前。站在生命的顶峰,重新审视生命的过程,体会生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许是年长者人生意义的满足。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生命中的可能与不可能,永恒与流逝。我相信终有一天,等我们老的时候,亦会有一次一个人的远足,再一次登上不同的山峰,回首来时路,那时候,我们一定能收获更加宝贵的东西。我们会再次拥有天空,同样也会拥有一切。

趁着我们年轻,拥有疯狂的资本,去奋斗,去拼搏。也许,现在的我们看起来,一无所有,但我们的前方有着一切。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所以未来如何,由我们自己把握,我们的那些梦,也都在我们手中,在我们心里。

梦想就在天空的远方,每一次站在顶峰,总感觉离天空好近,却似乎与梦很远。我们可能登临顶峰,但顶峰却未必真正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还只是路途,只能说,现在的我们还在路上,在离梦极其远的地方。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到达我们心中的山顶。那里很安静,在那里,原本贫瘠的我们会变得富足,变成了我们年轻时梦想的样子,那里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天空。

登高俯瞰,来时的路愈发清晰,我们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站在自己的天空下,仰望苍穹,生命的线条历历在目。

这一刻,我们收获了很多。

【篇三:我的家训】

国庆节的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儿童节目,突然,节目的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你家的家训是什么呢?”,我挠着脑袋想了想,似乎以前爸爸妈妈给我讲过,可现在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儿童节目还没有看完了,妈妈的饭菜却做好了,我和妈妈把丰盛的佳肴端了上来,哇!真的太香了,我抄起筷子夹起一块排骨就往嘴里送,爸爸却伸手把我拦住了,又听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家的家训哦!”哎,爷爷奶奶还没上桌,我怎么能先动手呢?老爸常说:“不论用餐就坐,或行走,或座公车,我们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看来我还没有把我们家的家训落到实处,确实应该感到惭愧。

到了8:30,妈妈的声音像天使一样传来,你该练球了。我酷爱打乒乓球,但是每天都要反复练习,机械的重复,正手,反手,搓球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我想放弃了,想恳求妈妈让我暂时休战几天。我话还没有说出口,爸爸就轻轻地推门进来,笑盈盈地对我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我轻轻靠上了爸爸的肩膀,明白了我家的又一条家训那就是:“坚持不放弃!”

我要让我的“家训”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里,注入到我的一言一行中,让它能够成为我的“精神向导”,让它熠熠生辉!

【篇四:如此岁月,你我干杯】

端午假期,我迫不及待“补课”,补一节叫做“B站跨年晚会”的课,一口气看完三个多小时的晚会后,我的心情沸腾不止。在2019年和2020年之交,这个00后成人礼,90后跨入而立之年,80后步入不惑之年的时间,B站怀包容之心,以“日落”“月升”“星繁”三个篇章,组成了“2019最美的夜”。

过年,看春晚几乎已成为一个习俗。《难忘今宵》也成为许多人包括我的经典记忆。各大卫视请来老艺术家或各色流量明星,力求华丽盛大有面子。但也许你会有“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优秀节目层出不穷,却少了那份共鸣。我点开B站晚会的视频,开场舞也让我以为“打开方式”不对,打开弹幕,密密麻麻的弹幕几乎挤满整个屏幕。原来这是经典游戏IP《魔鲁世界》的玩家们热情的呼喊。B站晚会以如此贴近观众的亲和姿态,拉开了帷幕。

当交响乐团的乐手们戴上尖顶魔法帽,理查德·克莱德曼弹起《海德薇变奏曲》,我深深感受到被人称作“小破站”的B站的用心之深。只出现在我的歌单里的“钢琴王子”,带领我穿过9¾站台,来到属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邀游在所有“哈迷”都不会忘记的魁地奇球场……我忍不住也加入弹幕的学院报到:“格来芬多前来报到!”当国乐大师方锦龙用尺八吹起《火影忍者》主题曲,弹幕曲刷满“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我亦眼含热泪,仿佛重回那段有些“中二”的无忧岁月。当“天籁之音”周深唱响《千与千寻》主题曲《永远同在》,我的心又充满了宫崎骏动漫带来的温暖……你也许会问:这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新潮文化,年长者也无法浸入这种文化氛围啊?

但你听方锦龙大师和虚拟偶像洛天依共同演绎的《茉莉花》,难道不会情不自禁跟着哼唱?当方锦龙大师怀抱琵琶弹《十面埋伏》,交响乐团奏起《沧海一声笑》,便能体会到B站晚会对经典音乐的尊重。军星爱乐合唱团的退任老兵和《亮剑》中楚云飞扮演者张少北共同唱起《钢铁洪流进行曲》《中国军魂》《种花组曲》,弹幕纷纷变色,一片中国红,一条条“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是对《亮创》所刻画的那个热血年代中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的敬意,令人肃然起敬,更能激发年长者的共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在B站晚会的舞台上,艺人明星不再是焦点,一代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了绝对“主角”。风格迥异的节目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台元素众多、雅俗共赏的跨年晚会。这也正是当代年轻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有对中日动漫文化的热爱,也有对《霸王别姬》,《牡丹亭》等戏曲的关注与欣赏,更少不了对底蕴深厚我大中华文化的追随。在B站这个开放包容的广阔天地里,发挥各自才华,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发出属于年轻人的、属于新时代的声音。

新的2020时代,我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时代也有幸遇到这样的我们。“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年轻的身体里,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的价值观。晚会尾声五月天唱起《干杯》,怀着“我和我最后的倔强”,以“后浪”的冲劲,为如此风华,如此岁月,干杯!

【篇五:关于春节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有舞狮子,赏花灯等习俗。春节也不例外,关于春节的习俗有吃年夜饭,守岁,吃年糕,吃饺子……

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不管离家有多远,不论事业进展得如何,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从异地赶到家乡,开开心心地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聊一聊天,这一顿饭叫做“团圆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吃完年夜饭,人们会坐在一起叙旧话新,谈谈这一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这就叫做“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守岁”对于年长者和年轻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年长者守岁是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新年的早晨,烟花爆竹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人们忙着串亲戚,拜年,互相送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我国北方地区在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则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着生活步步高。

热门推荐
1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家乡
2打开心灵之窗
3我的赛车
4可爱的螃蟹
5幸运四叶草
6我学会了滑冰
7永远的珍藏
8那一株微笑的小草
9大若岩的十二峰
10关于母爱的作文
11一位向内的女同学
12青园十年,我记得……
13这里也有乐趣
14我的植物朋友玫瑰
15感冒
16龟兔赛跑续写
17最美的时光叫青春
18捉蚯蚓
19满园金黄尽带甲
20校运会
21开在心中的花
22小熊黄黄
23感谢您的信任
24读书让人更美丽
25有趣的发现
26恶作剧
27我的梦想家园
28雨爱
29未来的鞋子
30割不断的家具情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