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味摩诘的作文

【篇一:遇见唐诗遇见你】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题记

你,王维,生于唐,名于诗,字摩诘。

一直以来,我以为唐朝诗人,其一类是太白的承楚辞,接魏晋,浪漫风流;另一类,是子美的忧苍生,叹倾国,情深国事。

可是,除此之外,另有你,王维。

早年,你想必也有一腔热血,甚至是侠胆赤心。《使至塞上》中单车问边,一览河山。眼前是一地“碎金”,远处的昏黄之上有一道清烟,洞穿天地。尘埃之中,橘红色的太阳大得惊人,却不刺眼。更远,则是一片空阔。于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浑然天成。这般景象在你笔下以它最合适的方式被描述了出来。当这般遒劲有力的文字显现出来时,脑海中横生的不是赞叹,而是你用文字给我们呈现的一幅画。

雄浑壮阔。中岁的你好道。其号摩诘与维一起恰是一个名字:维摩诘。这是佛教中一尊在家居士,顾名思义,在家修行,清净,不沾染污秽。

好佛的你开始于辋川隐居,在岁月和时局的变化中愈发变得淡然,自如于山水之间。擅长绘画的你常融诗于画,有传言道看你之画可明目清心,消除眼疾。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就这样,作为开元进士的你渐渐将身子隐没在了山川之间。但是,在山峦之外,你“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文字却闪耀了起来,其蕴含禅意,化作了天光云彩,空灵自然。

众所周知,阮籍哭穷途,陆游叹“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是悲伤而退,一是转而进取。但是你,却似乎有中庸之道的意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无人之处,无路之地,你选择了“坐”。坐是等待,是平缓。而“看”是感知,是体会。你静心看着穷尽的水化为升腾的云,别无所求。水穷了,便看云罢。不求外物,他人。豁达于世间。此时,那股静极化动,动极归静的禅意便跃然于诗中了。其诗心,成了唐诗独有的味道。

本真,自然。其中栖居着禅意。在之前的现实之中,身处政治漩涡的你被打击,甚至遭泯灭。但最后不过是一句“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罢了。

人生,或许豁达点好。摩诘,其诗,不可凑泊;其人,化于世界。

遇见唐诗,遇见你——歌中有画,画中有你,你中有禅意。

致你,我心中永远的维摩诘。

【篇二:梦回唐朝】

依稀记得的情景,似在梦中,于诗词曲赋的吟哦声里穿梭回到盛世大唐。暮春三月,着曳地长裙,腰垂红带,梳高云髻,肩披丝帛,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长安。天空中斜织着密密轻尘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伫立,继而踏青石走玉板。轻盈漫步,一路平坦,延伸好远,好远……

绵绵细雨中,正沉思吟想,忽然一位青麻布衫书生打照面缓缓走来,沉吟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他!“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他经纶满腹,聪敏好学,诗文流转千古,可却因缺少稳重和智慧而导致一次次被贬。他那本该写满才华的脸上如今却刻满世事沧桑。望向他愈行愈远的背影,我恍若看到这唐朝之梦中,一颗流星的陨落,而又仿佛看见他脸上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漫步于长安,不觉走入竹林深处。林中回荡着空灵的琴音。原是相遇故人王维。静静伫立在他身旁,琴音未散,止增笑韵。月光如瀑泻下,他豪气千云,仰天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随母亲,始终温柔敦厚。经历人世间万千繁华,而后又一无所有。但他却依仗柴门,临风听雨,不求富贵,只寻心灵安宁。许是回忆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明朗的琴音又柔了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华贵霓裳羽衣,缤纷诗文画卷,潇洒策马奔腾,醉里梦回唐朝。

我触摸到一滴滴泪水叩响沉重的过往,我听到悠远缠绵的悦耳琴音,披长发仰天长啸,于天地优哉游哉,妙笔生花绣口吐出盛世繁华……我回到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久久不愿醒来。

【篇三:走近王维】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有“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苏轼,也有“空前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王维。他们人生的沧桑造就了情感世界丰富,他们人性的伟大造就了情感世界的深厚。

同样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同样的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在王维的笔下,便构成了别样的风景。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淡淡清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遭贬的他抑郁悲愤,心情如塞上秋风一样的苍凉。”“少年十五二十时,不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年少时候,他有那纯净不带一丝杂质的双眸,更有那满腹才情。他年仅21岁,就高中进士第一名。

王维字摩诘,苏轼曾推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禅门外,临风听暮蝉。”孤芳自赏中,少了几分清高;桀骜不驯间,多了几分淡然。那恬静的田园风光让王维的才华得到了宣泄。

水逝云飞间,千年的岁月匆匆划过,纵使万般念想,无济于事。只有那一篇篇乘文传下,不朽千古。

啸傲山林,琴诗相谐,生命丰富而纯净,只要心底还被阳光照耀,生活依然阳光。似有人又在耳畔吟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让我们走近王维,去感受那份淡淡的豪情……

【篇四:诗与画】

苏轼曾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成功地将诗与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千百年来流传的赞语似乎暗示着诗与画本出自一家。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古代画家钟爱于高山流水、青林翠竹;点、染、皴,一碟墨,一支笔,是为了直接形象地刻画出具体的事物。徐悲鸿的《八骏图》虽然是一幅群像,但各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互相映衬,组成了一派意气风发、俊逸奔放的气象,向观赏者传达了昂扬洒脱的精神风貌。齐白石的虾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他精湛的笔法画出了虾的天然筋骨,仿佛这水中的虾也有一身脱俗的傲气。这些画并不止做到了一点,在他们的笔下不是只有一副刻板的外壳的事物,同时也给人们传达了一种精神风貌。这样,画就不再局限于画,而是像诗一样传情、传神。同样,只需笔和墨却能创造出另一种境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太白用迤逦的浪漫,展现出一幅浩浩汤汤的壮阔场面,仿佛正踞临与一泻千里、奔腾汹涌的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壶口瀑布边。“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烟雨中孑然一身的背影向未知的远方走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若伴与一位放歌狂饮、仰天长啸的豪士左右。每每读到这些一字一铮的诗句,就像一粒粒铜豌豆响当当地填落在平平仄仄、沟沟坎坎的韵律中。我都会想到“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鸟,皆以白眼向天,一副孤傲倔强之态。朱耷放任自纵、苍劲清透的画风何尝不是他为世所屈的内心写照。我们可以领会诗人想要为我们展现的意象,用情思在脑海中绘就一幅幅无形的画。

诗画同源。诗与画这两个极富美感的艺术形式经常被人们联系到一起。画总是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直接的精神享受。而诗是回环婉转、情思细腻的,需要人们用心体会才能撷取其中的诗意之美。现在人们称赞某一事物时,通常会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可见诗与画的渊源。

画可见,诗可感,画以形悦人,诗以情动人。“光风霁月画有意,流水高山诗传神”。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热门推荐
1写给两年后的我
2年的作文
3美丽的松湖花海
4绽放观后感
5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6我心中的那抹绿色
7翠华山的风景
8那天让我难忘
9老虎发通知
10我给妈妈画像
11冬天来了
12茶花的自述
13饭团王
14古莱坞半日游
15生活万花筒
16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7我们怎样读书
18孝念长存于心
19春风十里不如你
20我的好朋友
21有父亲的肩真好
22那一次,我流泪了
23那个动作别再重复了
24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25我的暑假生活作文左右
26保护汾江河
27以唤醒为题的记叙文
28我的春节
29把日子过成诗读后感
30八年级幸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