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昆曲的作文

【篇一:聆听天籁之声】

江南千灯美得如画一张,长板街就是那古诗一行。它静守岁月,洗尽铅华,不在尘世中出人头地,却在这一片净土中踽踽独行。“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听!悠悠响起缠绵的声音,蝴蝶扇动梦幻的翅膀,又徘徊在窗口间。

风过屋檐,思念穿越三千年。曲调铭心,依依不舍人缠绵。

我站在斑驳的青石板上,从脚下清脆的回响里,侧耳聆听。

昆曲响了起来,似三月春风,轻巧含蓄;似袅袅青烟,暗香盈袖;似小桥流水,细腻温柔。听到诗韵的歌词,听到缠绵的弦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一刻沉默,花开花落。我依旧伫立,双眸含情,望向戏台上的男女愁情,心不觉为之一颤。

听到……我听到了你们心中的声音!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的,一切的身不由己,却剥夺不了赏美的权利。即使身背枷锁,但杜丽娘那颗热烈的心还在热烈地跳动。伤感、惋惜,在这歌声里涌涌流出,愁杀道道年轮。蝴蝶颤了颤落在窗棂上,不动了。我闭上眼。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在委婉的昆曲中荡漾,像品尝一杯清茶,像细嗅一朵香花。当结局圆满结束,当心灵再次震荡,心中开出了一朵古典的花。

蓦地,抬头。

余音绕梁,千灯醒了。似锦的河流被昆曲织成,源源不断恰似一曲春水向东流。陌头柳,勿低头,你与碧玉人家相融,一丝温情、一抹感动。语言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用无形的线将游子的心牢牢连在一起。幽幽昆曲,侬侬吴语,在这座小城里飘荡,渐渐飘出了千灯、飘出了江苏、飘出了中国……

水袖一甩就是一泓春水荡漾,老人家闭眸听得如痴如醉,少年郎伴着歌踏上青石板,带着赤诚的心走出家乡。连那路过的风儿都会哼上几句,将吴文化天下传扬。

江南千灯美得如画一张,长板街就是那古诗一行。它静守岁月,旧颜依留,它渐渐走向世界,带来成就。我站在斑驳的青石板上,从脚下清脆的回响里,又一次聆听。

【篇二:杨柳依依垂丝绦】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杨柳知道低头,于是拥有了美丽的青丝长发,我们也只有学会低头,才能通过成功路上的关卡,成为生活中的赢家。

小草迎风,低头弯腰,避免了被折断的打击,成全了一段“春风吹不尽”的不老传奇;溪流逢礁,低头绕道,避免了被阻塞的危险,完成了一幅“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壮丽图画。

拂去镜花水月的烟岚,吹散隔世辗转的尘雾,往事,扑朔如流光,遥远而令人向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情诗大家徐志摩,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低头接受情场的失败,成为了林徽因一生的挚友,并在后来遇到了自己的“白头偕老”——陆小曼。同样在民国,昆曲名角儿顾传玠,一生沉醉昆曲如锦似霞的芙蓉脸儿,咿咿呀呀的燕啭莺啼,当他意识到昆曲衰落后,理智低头,弃戏从商,在同行家破人亡之时得以许给自己的家庭一世安稳。

张爱玲曾说:“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人生怎能一帆风顺?面对无力抗击的苦难,只有低头,才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惨遭无穷的禁止与苛待。但她的谦卑低头为她换来了长的寿命、高的名分、连城财富、至上权力。低头,穿越雾气山瘴的纷扰,流离惊梦三生的浮尘,聆听万物荣辱的喜悲,却道是,此心依旧。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任由它纷纷扰扰、浮浮沉沉,等一个晴天,得一个新生。

然而,总有人面对本该低头的事物奋力抗击,以卵击石,陷入到当年诗人顾况于《悲歌》中描绘的“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的境地。

“孤标傲世偕谁隐”的“世外仙株寂寞林”黛玉,素日里好弄小性儿,在他人心里留下了“林姑娘嘴里爱刻薄人儿”的印象,失了人心。纵使“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人诗句屡屡博得大家称赞,人们终究在给宝玉定亲的时候毅然选择了薛宝钗。“家在姑苏沅花里”的她失了故乡,也终究失了爱情,只得悲痛而亡。

历史长河悠悠,班昭的《女诫》教导我们谦卑第一;科学发展漫漫,弹簧用自己的弯曲告诉我们低头后有更强的力量;农田麦香漾漾,饱满的穗子亦耷拉着脑袋提醒我们学会低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会低头呢?

让我们用低头换来反击的力量,用低头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低着头,踩出一条成功路、五彩人生路!

杨柳依依,因垂丝绦。

学会低头,扬帆远航!

【篇三:慢下来的精彩】

曾经漫步在城市华灯初上的街头,身边的人都低着头匆忙地快步擦肩而过。我一直在想,马不停蹄地奔赴前方,那里的风景是更美的吗?更精彩的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缠绵婉转的女声悠然将我从思绪中拉回,我不由得怔住,慢下了脚步。

祖母带我来到园林欣赏昆曲《牡丹亭》。我平日里只爱听些欧美电音或华语流行歌,本对这些意兴阑珊,自是觉得毫无趣味。那一声柔唤伴着竹笛、小鼓之声,我心中像是平静的湖水被投入一粒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园林静寂,此时少有人行。这声音流水一样穿过双桥,从雕梁画栋蒹落入我的心里,如花落满蹊。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踩着软软的苔藓,我的目光穿林越水,终于远远地瞧见在一扇深红的花窗内有一挥舞着水袖的女子,隔河相望,只见一张华美的面孔、一身飘逸的戏服。举手投足之间,浅笑嫣然,歌声柔曼悠远。

那位女子,穿一身五彩斑斓的裙装,人如出水芙蓉,冰清玉洁,或许便是曲中所写之女主人公杜丽娘了吧。这时,一位英俊的书生携柳枝而来,儒雅的念白,细腻的唱腔,令人沉醉。午后的小院里,三百多年前的凄美故事,重新映入人们眼帘,却未被岁月流逝冲淡色彩。他们的目光,像是山顶未化完的雪,那么纯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他们的一唱一和演绎着云烟间的古时往事……

表演结束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祖母笑着问我;“感觉如何?听得懂吗?”我还沉浸在刚才《牡丹亭》的韵味之中,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慢一点,再慢一点,去跟着它的节奏走。”祖母摸了摸我的头,“昆曲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有句话说得好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可惜在这个快节奏的大时代里,还有多少人能慢下脚步,驻足欣赏呢?”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遗憾。

丝竹悠扬,昆曲唱出了百转情思,唱出了千般哀怨。在纷纷扰扰的城市中,请你慢一点,再慢一点,侧耳聆听。闭上眼,我又一次沉浸其中,水袖间那流传千年的精彩,袅娜而来……

【篇四:第一次采风活动】

10月29日,我们学校小记者举行了第一次采风活动,我们大家都激动极了!

上车后,我们先向七都蟹市场进发,我们在那里了解了螃蟹的养殖情况和养殖方法等。我发现螃蟹都喜欢吐泡泡,横着走,总是挥舞着大钳子,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横行霸道”。蟹钳上面有许多棕毛,好似将军的护腕,它身体四周部位有一个个尖尖的刺,好像是铠甲一样坚硬,背壳也上有几条花纹,难怪西游记里会有“虾兵蟹将”一说,确实像将军啊。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太湖湿地,当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太湖,小记者们都不禁赞叹到:好美啊!太湖上到处都是开着白花的芦苇,各种各样,形态各异。有的像‘6’,有的像南瓜,还有的像小鸟……大家都沉浸在优美的风景中,直到老师叫道“时间到了,赶快集合”时,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七都小学。七都小学的大姐姐们为我们表演了特色昆曲,我们一边品尝熏豆茶,一边欣赏大姐姐们的表演,真是悠然自得。说起熏豆茶,据说还有一段历史呢,表演昆曲的其中一位大姐姐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在南宋时期,岳飞被朝廷委以重任,让他带兵南下,驻扎在汨罗县,他的士兵多数来自中原地区一到南方,水土不服,军营中的士兵经常腹泻,吃不下食物,影响士气。岳飞不仅是一名武将,而且还精通医术,他吩咐部下熬含盐的黄豆角让士兵服下,服用了几次后,士兵的疾病很快就治愈了。后来老百姓看到后,也学着沏这种茶,加入了自己喜欢的配料,就流传下来了。熏豆茶的口味怎么样呢?哈哈,不知道了吧,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刚端上来的时候,透明玻璃杯里不停地翻滚着,绿色的是熏豆、飘逸的是茶叶、点缀些亮黄的胡萝卜、桂花、橘子丝,上面还漂浮着些芝麻,漂亮极了。闻着香味,迫不及待的喝上一口,先是鲜,紧接着一股咸味冲到口中,感觉很不习惯,我捏着鼻子继续喝,无意间一个青豆和一些芝麻流入我的口中,我嚼了嚼,恩,真好吃啊,一股香味在我的口中弥漫。茶喝完了,可是里面的熏豆还黏在杯底,怎么也吃不到,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又没有筷子,我该怎么办呢?有了,我把嘴张大一些,把杯口对准嘴巴,杯底朝天,拿手拍着杯底,虽然不雅观,但是很有效,豆子们就骨碌骨碌滚到了我的嘴里啦!一股美味再次进入口中,真是回味无穷。我们还观看了熏青豆的制作方法视频,我还记录下了熏青豆的制作流程呢,下次有机会再介绍吧。

旅途结束了,大家在车子上还在热烈的谈论今天的见闻,真是不虚此行啊,期盼下次的采风活动尽快到来!

【篇五:尖叫的海棠读后感】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黄昏的晚霞消失后,夜幕笼罩,一钩弯月挂在天边,淡淡的白,黯黑的天空亮出几粒疏淡的星子,落在天井的大水缸里。风吹皱水面,星子们无声地摇晃,闪烁出破碎而忧伤的光芒……

说到江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什么水墨人家,白墙黛瓦之类的,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江南的魂,它有着黛玉一般细腻的情感,或是思乡又或是相思,它又有着古典美人的俊秀、清丽。江南养人,自然也多出美丽的姑娘,白净高挑,发髻高绾,穿着一身青花棉布旗袍,素洁而雅致,落雨时,她们撑着一把发黄的油纸伞,袅袅婷婷地走在幽深曲折的小巷。而上官莼,正是这样的一位佳人。

书中讲述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少男少女,在城市与古镇之间,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青春成长故事。作品本身就是上一曲风格迥异的合奏,既有摇滚乐般的激情奔放,又有传统民乐的静谧深邃,虚实两条线交织体现着过去与现在,既是一个少女由迷茫到醒悟成熟的成长过程,又是一副世间百态的风情画。

如今,昆曲已被列入非遗,而当时昆曲艺术却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衰败没落,昆曲艺人海棠红为了寻求一条拯救这个古典艺术的道路,远赴他乡,杳无音讯。她的女儿裴雨棠从此生活在大人们的善意的谎言和欺骗中,直到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上官莼来到古镇,发现了雨棠的音乐天赋,教她弹钢琴,带她走进音乐的世界……

整本书都浸染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即使书中描绘的是一幅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充满诗意的江南古镇,却隔着一层叫作哀伤的薄纱,让人的眼瞳不自觉地氤氲出莲塘般温柔潮湿的气息。

海棠一物正好与书中的情感相映衬,或许是作者对于海棠的钟情,书中处处可见海棠花,而主人公裴雨棠也不免与海棠相伴一生了。“雨棠”,雨水的雨,海棠的棠,雨水代表隔夜的丰盈,海棠象征古老的美丽。海棠花,它的花蕾繁密成串,点点殷红缀在青枝翠叶间,就像洇染在女人脸颊上的胭脂粉,异常娇艳。那种红就叫海棠红,纯粹中国乡土的颜色,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想起古典戏里的美人儿,桃花眼,樱桃口,粉粉的团脸儿。

然后,便有一种惊艳之感。

其实,惊艳也是一种古老的感觉,断弦裂帛般优雅而富有质感。

试想一下,大片大片的海棠花盛放,如同晚霞般灿烂,它们相互依偎着,枝叶缠绕着,遍地嫣红,云蒸霞蔚,锦绣如画。

忽然,春光霎去,繁华绮丽的背后,是从容淡定的倦眼,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是春睡醒来的怅然大梦,一点点慵懒,一点点缱绻,一点点悲凉。

海棠花用尽余生的最后一点儿力气,和着雨滴的敲打声,和着风声,互相碰撞着。不是微弱的沙沙呻吟,而是一种激情到绝望的尖叫。

如今,很少有人关注海棠花了,大家只喜欢浪漫的樱花,偶尔在古人的诗词歌赋里才能窥探到海棠花寂寥冷艳的美丽,或者在异乡人的歌吟中领略到一种凄清旷远的乡愁。因此,海棠花有个很古典的别名,叫解语花,也叫断肠花。

与海棠花一样,昆曲也并不是很受年轻人的喜爱,惆怅哉,那些古老的东西,那些缓慢而优雅的东西,已如流水渐行渐远,成为这个时代的哀伤了。

于是,书中那些拥有梦想的少年们,便如同时代的救世主一般,笑着、唱着向我们走来,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音乐都是能够治愈人们心灵的良药,保证我们不在世俗生活里崩溃垮掉的理由。”

天色暗下去的时候,星光会亮起来;大地静下去的时候,歌声会响起来;时光薄下去的时候,记忆会厚起来;世界睡过去的时候,我们会醒来。

【篇六:向传承者学习】

一部仅有4分钟的短片在美国纽约的繁华街头循环播放了数万遍。

片中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年轻女孩,咿呀着唱着昆曲。意外的走红并未让她恃宠而骄,反而,她选择继续将昆曲唱下去。而她,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很平凡,普通,没有太出众的外貌,没有不平凡的经历;但他们也高尚、伟大,不论有着怎样的职业,怎样的生活,他们都秉承着一个信念——传承。

或许传承手中的手艺,或许传承传统的艺术,于我而言,他们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因为他们传承的东西,极不起眼却又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文化,太多的光彩,那种光彩是人们目光所不及的。

曾有多少次无限的感慨:那些传统的文明都去哪儿了?又该何处去寻呢?现代科技迅猛地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也丢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的城市中,可还有过铁匠铺?现在的街头巷尾,可还传来阵阵吆喝?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听一听戏曲呢?怕是极少,甚至没有了吧。是的,工厂林立,谁还愿去大汗淋漓打一块铁,卖一次手艺?店铺四起,网络购物都如此发达,那些吆喝还有何用?人们有那么多的电视剧、电影可以看,为何要去听那枯燥乏味还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戏曲呢?每每这么想起,都会一笑,笑那些愚昧、落后、俗不可耐的老东西,会禁不住赞叹现代社会的美好。可云淡风轻地笑着时,心中却无故添了一笔沉重,这沉重为何?

我细细地思索着,渴望得到答案。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还有中国,除了中国,其他的文明已消失殆尽,而幸运的,中国的文化传承至今,只有中国的文化传承至今。那可是五千年辉煌而灿烂的文化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次花开花败?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脉脉相承,都只是为了传承!那是五千年的沉淀,是祖祖辈辈的辛勤智慧与血汗,那是中国的文化,文化的精粹,精粹的沉淀,那是整个民族的精神!

我心潮澎拜。我仿佛立在了纽约的街头,看着那热闹繁华的街头那巨大的银幕上,一个中国女孩唱着昆曲,告诉世人:这是中华的文化,我要将它传承!直至地老天荒,永不停息!

我终于明白那沉重之感由何而来,那是一种怅惘,是为消逝的文化而由心底而发的悲凉。不过我觉得庆幸,至少文化还未完全消逝,我们不能阻止现代化的发展,但我们能醒悟过来,用特别的方式去传承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向她学习,向他们学习,向传承者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拂去那渐渐掩上的灰尘,让它的光辉普照大地,让世人为之惊叹!

我要向传承者学习。

开始,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传承。

【篇七:我的自画像】

我是个高高瘦瘦、皮肤白皙、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孩。我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副精致秀气的五官。又细又弯的盾毛下有一双爱笑的眼睛。鼻子和耳朵都很小巧,嘴巴唇红齿白,头发微卷。小时候大人们总爱开玩笑,说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化好了妆、烫好了头发。

我性格活泼开朗、快乐单纯。在班级里有许多朋友。我喜欢和朋支一起看书、聊天玩游戏。我还喜欢画画、轮滑、昆曲。其中我最擅长的就是画画了!一画起画,就能忘记一切烦恼。每当我集中精力,挥舞画笔、泼洒颜料,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在颜色的花海中漫步时,我就感觉无比幸福,成就感满滿!

除了这些,我认为身上最闪光的部分是我的爱心和责任心。记得有一天,我家门前突然来了一只小猫,它十分消瘦,身上的毛已染上很多污渍,而且很多打结了,一看就是一只流浪猫。我心中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拿了个小碗,放上几块鱼肉放在门口喂小猫吃。小猫吃得津津有味,我开心极了。以后几乎每天晚上它都来我家“作客”,有时还会在门外的拖鞋里睡上一晚。我用纸板箱给它做了个小窝,铺上柔软的毛巾。小猫很喜欢这个小窝。可是过了一阵,小猫突然不来了,我想它应该是找到它的妈妈了。我把小窝放到了楼下,希望它能帮助到更多的流浪猫。

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热爱画画、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女孩,希望你能喜欢我。

【篇八:失落的昆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痴男怨女们无疾而终的爱情最后都只剩下一声叹息,汤义仍的《牡丹亭》如是,洪昉思的《长生殿》亦如是,那是江南如水的温柔和寂寞。

昆曲是个出生在娄城南河的小姑娘,那是曾孕育了江南丝竹的小城。后来,她在姑苏城里长大,有一口温婉软糯的水磨腔,像春日刚抽条的柳枝似的细腰柔软娇嫩,浓墨重彩的面妆下是清澈的情意。再后来,她遇见了几个落魄的文人,在那最好的年华里,她有了潸然的故事。

我很久以前是学古筝的,但后来不知怎地又非要学琵琶,许是被江州司马的《琵琶行》打动了。老师年过半百,早先唱过越剧和沪剧,兴起时还会唱那么一两折昆曲。很可惜,这么几年也没完整地听过一出《游园》。

可我看见了长生殿里贵妃那场惊天动地的儿女情长,最后还是葬送在了帝国的万里河山之下,魂销马嵬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太白醉酒,孤影成双,落拓的诗人有着世外的轻狂。玉芝兰树的潘郞风华绝代,朱笔亲点的状元意气风发。窦娥清瘦可怜。

前几年在苏州念的时候,昆曲学校来了人说要选几个学生去学习,很可惜,颗粒无收。京剧一些北曲作为守护者甚至是崛起者这么多年来独挑大梁。南曲之中似乎只剩下沪剧越剧撑着门面。自古以来,江南就一味温婉,缺少帝王之气,难以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那东南形胜,自古繁华的钱塘。吴语又作为小部分地区的语言而通行着,又更何况昆曲的语言那本就是吴地之中又一小部分的存在。

时光倒退几百年,也许人们会对杜丽娘,崔莺莺的故事颇有感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闺的女子,永远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会觉得张生寡情,红娘不安好心,悠长时光之中,一切都在改变。可那对话仔细瞧瞧又着实有趣。例如,曹芹溪的《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宝玉一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貎”。虽显轻佻,可又贴切得紧。什么“良辰美景奈何人,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院》中的句子似乎句句都美得不像话,而长生殿是贵妃的每一次回眸都殊色惊人。

可时至今日,这些都已经不适合了,咿咿呀呀的曲调似乎更像靡靡之音,昆曲讲的是小儿女的情人,那恰恰是英雄的气短。温柔乡即英雄坟,于是昆曲披上了失落的阴影。

但她不该绝,旧戏折子过时了,新本子仍然可以写。可昆曲的落寞恰恰应证了没有好的本子的短板。因为方言正在失落,普通话、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以至于方言成了外婆积灰的梳妆盒,于是人们只会说“她”,不会说“伊”,会说“你”而不知“侬”。为你寝食难安远不及为伊憔悴来得有味道。

失落的昆曲背后是姑苏失落的乡音和旧梦。许多年之后,你是否还会记着即登台时的衣带翩跹,开口时的水磨婉转,这不是什么历史名人、明清古迹所带来的印象,而是似水柔情,吴侬软语的姑苏记忆。

【篇九:读《尖叫的海棠》有感】

十五岁少女裴雨棠从小跟着奶奶在一个海棠花盛开的古镇长大,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一家人平静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突然一天母亲远走异国他乡。从此雨棠生活在大家善意的谎言与欺骗中,直到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上官莼来到了古镇,带她走进音乐的世界……

这本书就是一个少女由迷茫到醒悟成熟的过程,也是一副世间百态的风情画。江南的古镇、千年的庭院、古老的海棠、柔美的昆曲……她带我走进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无法自拔。

艳丽的海棠盛开着,美得那么触目惊心,薄雾中,是一个锦衣绣裳的窈窕的女人身影,她轻巧地走在青石路上慢慢移动,渐渐地,越来越近,一张粉琢琢的桃花脸,可一眨眼,眼前却空空如也,仿佛是那么不切实际,可又美得如一缕轻烟拂过。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缕风,我拼命用手去捉住它,可怎么也捉不住,仿佛如细沙从指间流过,却又无能为力,心中感觉很迷茫,可到醒悟成熟又该多久呢?

我们都有迷茫的时候,望着两个事物,不知该如何选择,两个人,不知该相信谁。我们迷茫着,幼稚地以为世界是美好的,青春是快乐的。而青春的岁月是那种小心翼翼又那样热情奔放的盛开,那样随意而莽撞,天真而纯净,那样曲折又繁复,欲说却无言?

谁的青春没做过错事,伤心、误解、嫉妒、委屈像盛夏时节没有任何预兆的暴风雨,把我们从头到脚浇了个透湿。或许只有在成熟后才会明白自己当初是多么幼稚,天真。也许是偶然,醒悟过来时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可谁能不说,这是一种必然呢?

我们的心是美好的,可青春是残酷的,也许只有经历过分分合合与磨难,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亲情、友情……,曾经的迷茫,不知,到现在的醒悟成熟,也许很长,也许很短,这个过程是那么美妙。

生命是有限的,可我们的心中充满了那么多的无限,无限的友、无限的爱、无限的希望、无限的梦想……

天暗下去的时候,星光会亮起来;大地静下去的时候,歌声会响起来;时光薄下去的时候,记忆会厚起来;世界睡过去的时候,我们会醒过来。

【篇十:曲终人未散】

有人说过女子皆为听觉动物比起花花绿绿的东西一曲高歌或许更能吸引她们。应了这句话,那袅袅婷婷的昆曲便是最能打动我的声音。

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吧,打小就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就认识了昆曲。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每每听到这儿,我总会想起您。爷爷说过您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却生来爱这些人以为不入流的事物。后来又是新中国成立您的大半生经历着坎坷,但对这昆曲的热爱之心却从未放下过。我至今记得您的杜丽娘,惊艳了我的时光。舒了舒水袖,轻启朱唇,曼声而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唱词,是杜丽娘感春伤怀,认识自我,思想苏醒的开端。“寻梦”一出中,丫环春香说:“夫人吩咐早饭要早。”丽娘问道:“你说人生在世,怎生叫做吃饭?”这一问,便是对古代“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纲常伦理的觉悟与反抗,是真性情的回归。

后来,您老了,也不唱了。总希望我也能完成您未完成的心愿,可天不遂人愿,我受了伤大概是再不能唱戏了。原以为您会很失望,总是我辜负了您,可您去坦然一笑说:“也好,也好。”一辈子戏如人生,您还是同那杜丽娘去了。

灼灼桃花,浅浅时光,佳人已逝,音容犹在。一曲牡丹亭,牵我相思情。

热门推荐
1第一次看海
2你让我感动
3原来我也很能干
4伴我成长的你
5担忧
6那凋零的只是花
7小学
8给梦一个舞台
9狗尾巴草
10一个令我敬佩的人
11我爱跆拳道
12快乐的劳动节作文
13重温幼儿园美好时光
14美丽的梯云桥
15我想设立一个节日
16致初三孩子励志的一封信
17学会面对作文
18我爱妈妈作文
19大声说出我爱你
20我的父亲的爱在感恩中萌生
21张家界游记作文
22轮滑大战
23美丽的桂花树
24夏夜阵雨
25转身便是阳光
26第一次缝衣服
27这就是幸福
28烧火记
29我的家庭
30张家界游记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