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标题党的作文

【篇一:你被碎片化了么?】

日新月异的时代,仿佛牵连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惯有的生活方式。

而碎片化,是对这种改变的适应,也未尝不是新兴生活的缩影。

应时代而生的种种电子软件,是贯穿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碎片。由于技术的发展,掌上移动不停地刷新着人们对碎片时间的管理。候车站旁、会议室外、甚至是繁忙的街道的上,随处可见各种触屏软件的使用。接收短信,传发邮件,瞥上两眼电子书,转上一圈朋友圈,或仅仅是打开社交软件看看是否有新消息,总之,这些短小的动作充实了整个漫长无趣的等待时间。应用市场里漫天遍野的阅读软件,成了广大手机用户的的必备品。作为碎片化生活里的零食,这无疑是大部分人消磨时间的首选。

碎片化生活的产生,是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的改变。为了迎合这种意识的改变,整个社会都在渐渐向着“最简纷杂化”前行——即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却不追求深度。

各种不负责任媒体的层出不穷,和已沦为大众化的“标题党”,扰乱着大众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主流上的三观。而如今人们虽摒弃它们的存在,可丝毫不影响这些人与文章在网络平台上如鱼得水般的大肆活动。这说明了什么?它们仍迎合了碎片化的发展,还有极大的一部分人需要并认可它们。因为碎片化,我们在许多时间不愿意读完一篇长篇报道,而选择仅看一眼标题就此做出推论;因为碎片化,有些网民成了偏激的媒体水军,而原因却是因为一昧地相信了断章取义的虚构信息。

“你有多久没完整地看上一本书了?”

我记得我仿佛在知乎上看过这个问题。细细想来,自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后,那些完整的阅读时间就莫名其妙地被一些细碎的东西取代了。完整地看上一本书的意识大概便是在那时候变得稀薄起来,不自觉地向碎片化靠拢。我不记得这个问题的下文了。可能是那时匆匆翻了几页又转到别的网页上了罢。

究竟是生活碎片化了,还是人碎片化了?

究竟是你利用了碎片时间,还是碎片时间利用了你?

不如放下你的手机,回头看一会你那段支离破碎的过往,重新端详一番车窗外看似平淡无奇的风景,你会发现,其实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赶时间。窗外的风景是完整的,淌过指尖的岁月也是完整的,你脑海里那个美好的梦想也是完整的。

事实上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碎片化。但愿你也如此。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最近,一个热门的词汇“碎片化”闯入大家的视野。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迅速发展,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

现在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在网上点外卖、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想要的物品。碎片化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每天上下班高峰,睡觉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再不用像过去靠读书看报才可以获得大量知识,让人们更可以适应新时代快速的节奏,节省不少时间。

“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有太多诱惑,如碎片化阅读,如果有被它冲昏头脑的人,早晚刷几条朋友圈,地铁上撇一眼今天的新闻,下班后却把时间浪费在网络小说上。面对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恨不得一划拉到底。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题党、键盘侠,各种语言精辟的文字概括了巨大的信息量。为了搏人们的眼球、蹭热度,标题往往夸大或扭曲了客观事实。阅读的本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碎片化信息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工作学习。甚至于孩子每天跟手机抢家长,有些家长一下班就在床上刷着微博,朋友圈。但是读了这么多心灵鸡汤,娱乐新闻,能存在脑子里,对你真正有意义的又剩多少呢?当提笔写稍长的文章,总发现笔下空荡荡,即使有好的灵感,也找不到宣泄的地。这正是因为碎片化的阅读盛行,导致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油墨浸染的纸张被玻璃屏幕后的代码所取代,即使有好的题材,但不知道如何叙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评论碎片化时代。但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开头所说,“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得当,就可以使你比别人多几倍知识。比如我的父母,上下班高峰,高速公路上特别堵,这时候就可以听听有声书,历史或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开车时你不可能看书吧,在这些被分割成一块块的时间,就是碎片化阅读最好的时间!我们不应该思考于如何批判抵制碎片化阅读普遍的趋势,而应该想好怎样乘流而上,不被击垮,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来积累自身的文化,提升自身的修养。

当然如果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我认为可以好好静下心来,认真的读本有益的书籍。完整深入的阅读,也许可以让你有比碎片化阅读更直击心灵的感受。

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思考,不要在汹涌的人潮中迷失自我,盲目跟风,碎片也最终会变成完整的拼图!

【篇三:微时代】

随着世界的进步,时代在不断的更替。如今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渐渐模糊了对书籍阅读的认识,家中书架里整齐排列着的满满的书渐渐成了虚有其表的装饰品,而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是子虚乌有的网络。如今,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渐渐模糊了,不仅仅是在方式上,更是在内容上

人总是喜欢追求新鲜的东西,这是一定的。“物以稀为贵”,现代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的思想、喜好也会随之改变。渐渐地,新科技产品——手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比起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在书房里安静的阅读,人们好像更喜欢在手机、网络上进行阅读。以前,我们读的书籍是四大名著,国外文学,每天晚上看的总是电视上的中央新闻;现在,我们总喜欢在手机上阅读一篇篇短小的“心灵鸡汤”,在微信群转发一个个生活链接,还喜欢在电子书上看一“本本”没有营养的小说。甚至,现在有些人关心的不再是实时新闻了,而是一些娱乐新闻,有名无实的“标题党”的诱惑,腾讯新闻里娱乐圈的八卦等等……甚至有些“标题党”为了博得点击率,不惜断章取义,实际的内容与标题完全不符。他们的宗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看他们的文章,在网络的领域上占得一番土地。这样的阅读不仅不完整,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它能让我们开心一时,却完全不存在内在的涵养。

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族”越来越多,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每天早上,地铁公交都是早高峰,前胸贴后背的人群里热的喘不过气。在这样的情形下,又有谁有兴致捧一本书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呢?或许,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成因吧!方式的改变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但除了“充分”的利用上了我们闲暇的、碎片化的时间,在网络上,我们又能真正学到什么呢?

我们认真地来回想一下当初所认识的文学,是什么样子的?他能让我们学到真真正正的知识,加强我们的精神文化;这是如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碎片化阅读所遥不可及的。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作品中,每一个文字都是辛苦的,都是他们用心去撰写、斟酌、思考、体会的。在古代,“推敲”一词的来历就充分说明了古代对于文学严谨的态度。而身为阅读者的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尊重创作者,尊重他们热爱文学的态度了呢?又或者说,我们是否尊重阅读的价值了呢?

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人们能学着尊重阅读,珍惜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不要让有名无实的“碎片化阅读”再次占据我们生活的乐趣了!

【篇四:天然去雕饰】

七堇年有言:“生活总与刻薄与荒芜相欺。”苟日新,日日新。先进快捷的科技为我们带来无法衡量的便利,却同时以浮夸繁华蒙蔽人们的双眼。看见的只有荒诞的外壳,失去的却是一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

时代日新月异,人心在随之改变,文风亦是如此。现如今类似于子虚乌有、夸大其词的文章在网络媒体上大肆泛滥,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却意外地赚取了不少莫名的点击,不禁引人深思:中国现如今的文学风气究竟是怎么了?

犹记得巴金先生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提到:“写作要删去一切多余的赘物,只剩下最精简的,那便是精华。”老一辈的文学家大都继承这样的传统。“删繁就简三秋树”,删去一切浮夸,留下的只有最为珍贵的精华。若不是一种自然朴实的文风,何来鲁迅、梁启超等人以文字鼓舞一代国人去努力奋争的斗志;若不是除去雕饰的浮华,何来唐诗宋词吟诵千年的魅力。

反观当下,媒体上一篇篇夺人眼球的标题党文章,点击打开满屏的经济商业气息,没有一丝信笺书卷中该韵出的油墨书香。再细细研读,抽丝剥茧,除去繁冗的雕饰,余下的只是空洞的躯壳,不觉茫然疑惑,我大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内涵去哪儿了?

我想泱泱华夏所需要的绝不是五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唯有除去夸饰,只留精华,才是现如今所需要的文风。

古人为我们留下不计其数的文学财富,可我们又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呢?整治文学风气刻不容缓。

许多作家为快速获取名利,抄袭、跟风、夸大标题……无所不用其极。我想,这便是当下媒体上文风跑偏的主要原因。他们已经完全抛弃了文化的真正内涵。空洞的文字躯壳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透过现象看到的还是现象,再无本质。没有了精神的食粮,人们何以振奋,又如何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内核?

李太白有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想,唯有以一池清水、一阵清风,不拂以浮夸坠饰,方能使文化界的一朵白莲盛放不凋。

“天然去雕饰”,我想,这大抵是文风最好的样子。

【篇五:有所怕有所不怕】

“怕”是人之常情,也是人应有的,是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是约束。可是,作为少年的我们,更要有所不怕。

无畏的人是强大的,是值得敬佩的,他们打破束缚换来了进步。莱特兄弟做出了第一架固定翼飞机,为了获得宝贵的数据,他们以身涉险,不惧可能发生的意外,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如今,飞机作为一种主要的出行方式,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宇宙的人。面对危机四伏,人类不了解的太空,他没有畏惧,毅然步入宇宙,为人类推开了宇宙世界的大门。死亡对人来说是最可怕的禁忌,可是,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有无数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武器弱用生命填。最终,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个无限光明的新中国。

这种在危难之时不顾自身,以正义和人类进步为目的的“大无畏”精神不值得敬仰吗?

无畏并不是什么都不怕,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而有些人的无畏只能是“无知者无畏”了。

有些媒体记者以利益的角度看世界,用下贱的目光找新闻,为了抓住人们的眼球,他们不怕指责,坚持做着“标题党”新闻,他们不怕辛苦,坚持做着跟踪他人,打探个人隐私的龌龊勾当,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做假,出卖自己的人格,超越自己的道德底线。有些作家不知自己的斤两,随意的“评论”中国,却不知道他们自己还差得远呢。蚂蚁如何能知道大象的轻重?这些自不量力、大放厥词的人可谓无所敬畏。最厉害的是为官者,其不思民众的苦乐安危,拿着公款花天酒地,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用权力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以牟取利益,甚至无视法律。这些愚昧而没有下限的行为不叫无畏而叫无知。

社会是十分复杂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方是为人处世之道。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怕有所不怕,要敢于创新,不被束缚而不触碰底线。

【篇六:“破碎”的时代】

倘若将你置身于一个灯光恰到好处,静谧而又舒适的咖啡厅里,脑海中的桌面上想必摆着的是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一枚精美的书签静静地躺在如花朵般翻开的书页旁,放下书,端起咖啡,细细品一口,咖啡的苦涩刺激着味蕾,方才故事中的情节在脑海中一遍遍的回放着,伴着浓郁的咖啡香,久久没有散去……这样悠闲地恰到好处的慢生活本应如贝加尔湖般的平静,却因一声手机铃声如一颗从天巨石般打破了安“镜”的湖面,从此掀起一片波澜,原本圆满的镜子也因此四分五裂的化作了“碎片”。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同时也有太多的东西被数据化所取代,正如上述的假设,有太多事物开始变得碎片化。“碎片化”涉及着各式各样的领域,从社会媒体到日常消费,再到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学习阅读,“碎片化”正在一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媒体是碎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在这样的一个大数据时代中,媒体的声音固然是不可忽视的,有时候他甚至可以压过你内心的声音。它就像是病毒,在不经意间侵蚀着你内心的真实,你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你的所思所想,我们都像是社会的傀儡,被无形的网线操纵着生活。仔细算算,每天你的双眼盯着屏幕的时间是否远远要超于你面对家人的时间,只是肩并肩上的坐在沙发上都不曾开口说一个字,什么事是不能在键盘上敲打出来呢?或许是这样吧。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这个名为“碎片化”的病毒的蔓延并未止步于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病毒”滋生了一批“标题党”,所谓“标题党”是指在不曾了解过一件事物之前,通过标题来判断其好坏。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单凭这一点来决定是否继续了解其内在实在有失理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不错,可是败絮的外表下也许也会藏着金玉的内在。一本真正好书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特别是有权威的人,若权威人都持了否定的态度,那么你是不是也会因此而放弃对它深入的执着,也就是这样,在一次次中,我们错过了多少佳作。社交网络的兴起更是蔓延出了碎片化的写作,短短几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看似是古代文人才会有的高超手法,实则非然,字数不多,营养也不多,胡乱的拼凑,网络潮语的盛行湮没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碎片化,有缺点,自然也有优点,由短句,断句组成的碎片化的文章更富有现场感,更有节奏感,也算是一种文学的美感吧。因此对于碎片化生活的优劣与否,并没有确切的定论,碎片化写作趋势是现代人浮躁心态的迎合,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动意义上的写作模式。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后果更多的是应该先认可其存在的合理性,其次要更客观的看待他在整个媒体和写作中的地位以及随之的冲击力及影响力。

【篇七:固守初心】

现今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加繁忙。总是奔波于各种各样被认作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例如工作,例如学习。大多数的空闲时光都在奔波中度过,我们多了很多在路上或是等车时的闲散时间。于是碎片化这个新名词正悄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碎片化让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但也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在碎片的时代里保留初心,当手机银屏的像素代替了书本的油墨香气,当一篇篇文辞章赋被凝缩于简洁的一百四十字,当电子书的出现几乎突破了阅读的时空界限,没人能够否认,随着客户端阅读方式的飞速发展、见缝插针式阅读习惯的迅速普及,我们所涉猎的文字内容也逐渐地“段子化”“零散化”——“快餐文化”的浪潮还未退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又悄然向我们逼近……碎片般的阅读方式依旧是拥有其无法匹敌的好处的,至少,在我们渴望阅读的一念之间,不会因手边没有一本合适的书籍而感到懊恼;打开手机,就能读上一个情节,微博的方寸之地,却也讲述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故事。这是何等省时省力的好事,以至于低头族遍布大街小巷也不足为奇,于是,人们不知不觉也丝毫不抵抗地接受了碎片文化的熏染,却忘记了那曾经驱使我们陶然沉浸其中的读书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碎片化购物与碎片化社交也变得无可厚非,人们越发习惯运用便捷的网络来完成一切,并不是说一定不好,但我们不能让碎片化完全侵占我们的生活。

毋庸质疑,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无法于“碎片文化”的席卷中脱身,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摒弃生活的理由和麻木精神的借口,对抗碎片并不是难题——只要我们能够以最本真的生活方式来保留时代灰霾下那颗一尘不染的初心……

【篇八:时间的一角】

今天的我们,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常识只要是我们需要的都能找到。

可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起床背上一个斜挎包,抄起妈妈做的饭盒,边走边在路上和小伙伴聊天,到了学校没有各自管各自而是一起做游戏聊天。晚上回到家,一大家子围在一个小方桌边,其乐融融的吃着饭,可能只有一个菜,却也知足,吃过饭坐在门口聊天。没有隔阂,没有怒火,只有亲情,只有温柔。

而现在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和父母一家人,人手一个手机没有了交流,一言不合便怒火冲天,足不出户便可以得到各种需要的东西。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是,不会坐便掏出手机查一查不知不觉变少了自己判断的能力人们开始渐渐的麻木。

阅读,曾经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和父母坐在一起交流心得,交换想法,增进感情。而现在阅读已变得碎片化,当我们输入某一个关键词时,便会跳出许多东西,而殊不知有一些则是人们杜撰的。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标题党,断章取义的把一些事情盖上帽子来引人注目。曾经新闻的初衷是让人们真实了解内容,现在一些人却打着新闻的幌子来让自己一炮走红。可能这只是手段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许多人开始陆陆续续地从手机电脑平板中看各种电子书一小段一小段,而不是累计阅读,这样的方式只能用来消磨时间,而达不到读书所有的效果。买东西,逛街在几年前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件烧脑的事情每一次都十分困难又耗费时间。现在,无论男女老少都只要动动手指,不出十分钟便可以在家坐等送上门。拿到说的东西若不好,人们便投诉,退回各种招数齐上阵,不再为自己的眼光而买单。购物也逐渐变得碎片化。

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从时间的老人那里丢失了许多时间,自由和幻想,让我们不再是交流而是捧着手机不停的看。

史上最遥远的距离,成了我就在你眼前而你却在看手机。

【篇九:碎片化学习】

在大屏智能手机、APP、4G移动网络所驱动的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被打成了一块块碎片。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习也被碎片化了。我们大多数时间不会拿着一本书苦读,而大多是拿着手机粗略地泛读一篇篇来源可信度存疑的短篇文字。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呢?

这是由于知识碎片化,信息不系统引起的。何为碎片化?比如以前的活动界限分明现在就可以彼此穿插融合,这就是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与过去的老式学习方法存在差异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了,过去看着书的你现在可能在地铁三站路的时间里就听完了一本书。

变化的还有信息量,之前就说过了,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人们都阅读了朋友圈的“权威”文字,但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想,这些东西读了有什么帮助?对于阅读,现在的人都倾向于标题党。我们读一篇篇新闻时,只会这篇读完了继续下一篇,不会仔细地遐想。况且大多数人喜欢点进那些标题奇特的文字,就会构成一个本来是学习后来变成逃避的现象。

现在的信息不同以往,它们从被搜索转换成了主动推送,这样人们获取信息就转主动成为了被动。而且在你做事时,身旁的手机“嘟”地一声,如果你没有自制力,可能就会停下来去看手机,而看手机却也是粗略地泛读,既耽搁了你原本手头的事情,又没有获取什么新的知识,这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科学家验证表明,学习时应采用721原则。何为721原则?10%学习新的知识,20%与好友交流或查阅文献,70%复习理解并构成框架。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网络阅读应该先挑选所好,理解透彻,再在有社会热点的时候用自己的信息与其直接联系,这就是构成框架,框架越搭越牢,信息储备越来越多,这样长期储备就会达到与读书同样的效果。

知识碎片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趋利避害。我们要规划时间,加强自身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求证意识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归门别类,深度思考。做到以上的所有点,我们就可以将碎片化学习中的所有碎片化知识做到零存整取。

【篇十:囫囵吞“枣”】

随着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飞速增长、“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时下,想在空旷的车厢里、乘凉的树下看到有人认真地翻着书页,真是“少之又少”。手上拿的更多是一部手机、一台kindle等——能更“快”帮助人们了解资讯的碎片化阅读工具。所以人们逐渐倾向于囫囵吞枣式地阅读。

而碎片化阅读催生了“标题党”、“头条控”等,他们恶意夸大措辞、掀起舆论风波来博取大众眼球。这些都容易让年轻一代断章取义,造成误读,淹没真相;微信朋友圈亦是“伸”出一双大手,硬生生剥夺孩子们看书、朗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破坏我们的传统式阅读,侵占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青春,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因此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我们要敲响警钟。首先要把碎片拼接、整合、利用起来。阅读的时候,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培养对知识的整理能力。阅读之后,学会去记忆自己感兴趣的、有裨益的新鲜事物。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我们要更清醒地去汲取知识,辨识错误的信息,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其次,传统阅读不可废。实际上,不是阅读的人少了,而是爱阅读的人少了。现在大部分学生看书是为了考试,为了竞赛,甚至只是老师要求的缘故。极少的人是为了“自己”。其实——一盏茶,一本书,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悠哉游哉。正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仅仅是泛黄的书页也能使时间“暂停”,使青春“永驻”。

阅读要“慢”。就算这个“枣”再小,如果不消化其中的“肉”、不吐出其中的“核”,不去“咀嚼”,不去“品”,仍然得不到书中精髓的感悟,理解的升华。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慢”一点?把“吞”换成“品”,只有静下来慢慢领悟,才能获得真谛。

热门推荐
1珍惜时间议论文
2考试的作文
3军训日记第二天
4暑假去北海作文
5长隆游记作文
6回味作文
7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
8叙事写人的作文
9有意义的春节作文
10心愿作文
11河北中考优秀作文
12新学期的想法作文
13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14家乡的景色作文
15写一件事的作文
16春节趣事作文
17我喜欢的小动物
18学会感恩演讲稿
19暑假的作文
20太空想象作文
21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22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演讲稿
23我成功了的作文
24家乡的景色作文
25合影作文
26寒假开学作文
27优秀记事作文
28春节优秀作文
29自我介绍
30夏天写景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