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髓的作文

【篇一:我家的家风家训】

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家风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的灵魂精髓。没有了家风与家训,这个家就不算是一个整体。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家的家风家训。

我家的家风家训第一就是要尊敬老师、长辈。他们是我的前辈,也是培育我长大的人。第二就是要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和邻居之间要眚和睦共处,同学之间搞好关系,有时候与同学闹了点小矛盾,是我的错一定要主动向同学道歉,不是我的错也不必继续追究。有句老话不是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但我家的家风家训最大的特点还是要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自己该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完,不可以半途而废。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后,才能空出时间来娱乐。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做完,不可以“我生待明日”,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为报答祖国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大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家风家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正能量,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铭记家风家训,报答祖国。

【篇二:让熬开花】

“熬”,一个如此平凡的字眼,它没有“拼”那般莽撞突兀,也没有“争”那般急功近利,它只是以理性思维、平和心态来孜孜不倦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熬”质朴可贵,我们应该让熬开花。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载,“熬”贯穿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终率三千越甲凛然吞吴,左思呕心沥血,十年枯坐,一朝横出《三都赋》,“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屠呦呦数十载风霜雨雪,终成青蒿素,挽千万人于水火之间。他们无不例外,都在“熬”,最终熬出了一番天地作为,熬出了一朵朵绝世之花。

渴望成功的人能熬出一片灿烂的星空,战胜挫折的人能熬出一条宽敞的大路,追求梦想的人能熬出一道绚丽的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正是在“熬”的精神鼓舞之下,奔向人生的象牙塔;中华民族正是在“熬”的精神鼓舞之下,即使在危如累卵、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最终击败侵略者,“熬”出了新中国;拘束保守、颓唐灰暗的旧社会在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之下,“熬”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地运用“熬”的精神,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个人、民族、社会的有机统一。

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深刻把握“熬”的精髓。正如媳妇位卑,受婆婆压制,一味隐忍,“熬”到成婆之后,便欺压自己的新儿媳,“熬”出了一种“媳妇”心理——只知忍耐,不求改变的思想,似乎如此,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又如某些人想得到地位、财富,却无所作为,希冀通过“熬”取得资历,步入成功的殿堂,如此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之人能够取得资格,而积极创新、锐意创新之人却被资历湮没,这难道不可悲么?那些人不“熬”业绩,“熬”命长,“熬”到奴隶翻身,“熬”成下一个奴隶主,以病态的意思影响着社会,最终使社会也变成病态!正如某位哲人曾说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当今的社会,不需要“熬”的资历,而需要“熬”的内涵,“熬”的精髓。

正确的“熬”,熬出新文化新社会,让熬开出一朵惊世之花。

【篇三:我爱小笼包】

小巧玲珑、皮薄肉嫩,热气腾腾、雪白晶莹……对,这就是名声在外,拥趸无数的小笼包!

小笼包外表十分精致,这是获取吃货们一见钟情的前提。雪白晶莹的皮面,美味的汤汁在里面蠕动,看着看着就能流下口水了。小笼包的皮是用精面粉擀制而成,所以薄。而肉馅是小笼包的精髓,需要花工夫,以上好的的精瘦肉为馅,用新鲜的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提鲜,这样子蒸出才会汁多味鲜。一般来说,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在上桌面十分钟内食用是最佳时间,虽然小笼包冷却以后可以再蒸着吃,不过那美味的汤汁就没有了。

吃小笼包可不同于普通的包子,往嘴里塞就可以大快朵颐。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吃法还有点特殊的讲究。美味的汤汁是小笼包的精髓,一是不要浪费,二是小心喷溅烫嘴。通常可以先蘸点醋,再小心地在透明皮嫩的皮边上咬破一个小口,轻轻地吮吸两口美味的汤汁后,再将小笼包入口咀嚼品味,风味绝佳。

小笼包要皮薄不漏,肉馅新鲜、口感紧致、汤汁浓香而不腻。喜欢吃小笼包的人各取所需,有的人喜欢吃馅,有的人喜欢喝汤汁,还有人喜欢嚼小笼包的皮,有韧劲,一个美味的小笼包含有如此大的滋味,想不让人喜欢都难!

伴随着生活的节奏,节日的节奏,我们的舌胃也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味的刺激,追求饱和快。一桌子人吃饭,基本上是舌胃在赛跑,见有谁还能细细品尝的。不过,我最担心的不是舌胃的变异和退化,而是心头的退化。若吃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舌胃能恢复到原有朴实的感觉吗?

【篇四:阅读感悟人生】

阅读,是一种很枯燥的事。我敢说,没有几个人爱在这枯燥中漫游的,但我们的老师却要引导我们要爱读书。而且,老师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告诉我们大家,从经典里获取的不仅是前人的经验,更是一种足已改变现状的力量。书中描绘的天地,让我们能去相信,更能去创造未来,创造出新的世界。

比如,我们读过的《国学故事》,它让我知道国学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这本书的故事无一不包含国学精髓:正义、勤劳、善良、勇敢……。

我们还读过的《绿野仙踪》,它让我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同时我也明白了勇敢的重要性。

我们还一起读了《小王子》,这本书就像一眼忧伤的泉水,缓缓的从心里冒出来。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真诚,友爱、珍惜的一切为人所珍视的情感和品质唤醒了每个人的心。

我们还读过许多书,这些书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书中知道了世界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爱。

从这些书中,我深深地感谢老师,因为老师领着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带着我们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让我长见识长能力。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她培养着我们爱读书这个好习惯。而我,渐渐也深知: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要全身心投入,才能懂得这书所给予我们的启迪。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的更多。

【篇五:传承传统文化】

每一次指尖轻触琴弦的触动,每一次琴弓擦弦而过的轻颤,都带动着人的心弦,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优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之乐!我与它紧密接触,用心传承!

就在我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便为我带来了二胡这位朋友,我便开始练习二胡,可是渐渐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开始对它厌恶,避之不及,因为妈妈总催我练习,二胡也没有好听的声音,拉起来手还很疼……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压得人仿佛喘不过气来,我无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烦躁,心想: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么难拉,烦死了!这时楼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妈妈出门时说不让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罢,重拾二胡,带着万分仇恨,拉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令我更加烦躁。

终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机,想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于是便抱着玩乐的心思打开电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阵飞鸟飞过,绿树青山,一位佳人出现,是那么的美丽,此时一阵婉转的二胡声响起,是那么的柔美轻快,我被带入到音乐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喜结良缘时,那凄惨的幽怅的二胡声,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脏,让我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在梁山伯化为怨灵哭诉时,黄沙漫天,二胡声也变得低沉愤怒,仿佛在批判控诉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恶。我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影片,意犹未尽,时而缓,时而急的二胡声还在我的耳边回旋,余音绕梁。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传统音乐,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传承。

我轻轻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态与身姿,开始拉奏。一边拉,我一边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有欢快轻松,也有沉重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仿佛与曲子融为了一体,二胡的琴弦时而颤动时而平缓,琴弓时而悠长,时而停顿,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诉说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好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绎,用心传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划破,也再也不在意。我与二胡有了亲密的接触!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也不例外,与二胡的一次紧密接触让我理解了传承的真正含义,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险,我都会坚持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篇六:汉字的精髓】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中华文化在不断蜕变着,汉字也演绎着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文化。

上下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引领我们前几,帮助我们了解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为我们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汉字无处不在。

无论从外点还是内在,汉语都有着惊人的魅力。它代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蕴含了无情无尽的知识宝藏。它比水更珍贵,比空气更稀奇。从个体来说,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但它们又有一定的共性。“金”字部汉字在字典里有三百三十多个,它们所表达的意思都与金属有关。“钱”在古代为贵重的金属,“金”为金属,“”在字典中注释为“少,细微”,所以“钱"就是少量的金属,物以稀为贵,少量的东西自然就值钱了。又像“忄”,所有的字都与心有关,心中认真为“慎”,心坚强了就是“铿”,心里有了你,便是对你有了情。世界,每个字都富含了不一样的“情”,不一样的“感”,带给你不一样的情感。这就是汉字。汉字包含着世界的奥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汉字,太棒了!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记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汉字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幻,但它的精髓始终屹立在那最高峰。

汉字分为象形文字、形意文字、字母文字。汉字属于第二阶段形意文字,作为形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其单子表意,也就是说看见一个字,也许你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读,但你很可能通过汉字的几种构成方法,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而作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其主要特点是:文字表音,也就是说一个单词,也许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可以根据字母组合,拼出这个单词的读音。就构成来说,字母文字比汉字更简单,然而却缺乏汉字的纽带作用。

轻轻的,一阵清风从窗外迎面而来,夹杂着花香,浓浓的……不经意间,书桌旁的字典被微风吹起,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块字从眼前拂过,……我骄傲!

【篇七:相约经典品味人生】

美酒,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它的醇香;佳肴,之所以令人垂涎欲滴,是因为它的美味;一本书,之所以令人意犹未尽,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弟子规》,正是那本令我意犹未尽的书。

从我记事开始,《弟子规》里的语句就萦绕在我耳畔。直到如今,《弟子规》已陪伴我走过幼儿园、小学,到了中学,它仍然是我的好伙伴,一位循循善诱的好伙伴。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我读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至理名言的熏陶下,我渐渐成为了有见识、知书达理的人。

每一次阅读《弟子规》,就仿佛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带来一次又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正是这种感觉吸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伴随着淡淡的墨香,我翻开了《弟子规》,书中的每一句话犹如我一位位良师益友,多么亲切,多么熟悉!手捧《弟子规》,我油然而生起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让我在一句又一句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中,净化心灵,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句又一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被中华经典所陶醉,所震撼。《弟子规》犹如甘甜的美酒,犹如母亲的乳汁,令人回味无穷,沉迷其中。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名著阅读的加深,其思想境界也渗入到我的生活中。在长辈面前,我们须知“称尊长,忽呼名;对尊长,忽见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会做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在处世为人方面,《弟子规》还教育我“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在“入则孝”这一章节里,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也懂得了去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在“信”这一章节中,我明白了做人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诚信比黄金更可贵;而在“余力学文”中,它又教我怎样学习,改变了我学习上的一些缺漏。总之,它还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如果中华经典是一片星空,那么《弟子规》则是星空中一颗璀璨无比的明星!相约经典,品味人生,我坚信,只要你认真阅读每一本经典,你的人生将不会有遗憾!让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做一名有文明的新一代青年!

【篇八:古人不远】

做为中国人我是挺自负的,古贤们替我们在文化上打好了底子,在中国这张宣纸上着好了底色,只让我们草草一笔,便“自吹自擂”:我们有五千年的沉淀文化,但,我们仅仅在需要她时,才吹嘘。也许,口头上的古贤已走远。

学者朱大可说:“孔子的治国主张,从来没有用于治国,反而用于治民,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外儒内法。”这也因古贤被统治者“束之高阁”脱离群众。如同宝座上虚构的观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古贤的真正思想精髓却深藏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

仍记得,一天深夜里,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有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如同被电击了一般,这句话似乎孔子对准我的软肋,批评我的,“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是为了给别人看”。一时间我似乎热血上涌,脸颊羞红。那一天,头一次开始讨厌我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我知道孔子虽已逝去千年,但他精髓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我感觉到他不在遥远,平常如严厉的师长。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震撼我心灵的伟大古典语句,但我最喜爱的却是李斯临死时:“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为:牵着黄犬,到东门打猎,还有没有可能啊?倒运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被腰斩。但他看着与他同罪并死的儿子却设想以前最惬意的事,虽我不喜欢李斯的人品,他将自己比喻为鼠,并贪图富贵,极求名利。妒才,而杀同一师门但技高一筹的韩非子。但他临死时,终于顿悟,追求了一辈子的富贵名利竟抵不上一场有趣的打猎。这时的李斯在我眼中,便分外可怜与可亲。

最可爱的是,那位在宋朝谈了一辈子理想的辛弃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诗句却是:天凉好个秋。此句却道出了他一生的寂寞与忧愁。不远处的他,好似长叹一声,眼中的那汪湖水,如同秋天凉意无限。

当代有不少人称,想接近古人,熏陶文化。于是,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古贤故居,满怀憧憬。但院内熙熙攘攘,忽有大妈喊道:

“茶叶蛋,一块五!”于是,勾起馋瘾——最后,回到起点,嘴里咂巴的茶叶蛋余香,大脑想的是,某某古贤的居所中茶叶蛋我吃过。

是当代人们将古贤商业化,甚至书籍的外包装镀金,镀银都屡见不鲜。

但,肯定有人摒弃书籍外包装的庸俗,在书籍内部寻找古贤。

在这些人看来,古贤远去,是无稽之谈。

而以商业利益为重,玷污古贤,欺骗群众。古贤远去,那是理所当然。

【篇九: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开学第一课》里邀请了许多嘉宾,从文字演变,武术精神,棋艺甚至丝绸之路各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为生在中华感到骄傲。

《开学第一课》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汉字的演变。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中华汉字。我们都好奇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起,我们就开始了学习之旅。试想一下,假如你不会讲话,更没有讲话的概念,你觉得你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吗?无疑你会被孤立起来。因此我们学习汉字不仅仅是为了将汉字的精髓传承下去,更是为了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

我们也曾自大地认为自己已经能掌握汉字的精髓了,我们总是想:我已经能熟练地用汉字讲话了,为什么我学习的科目里还有语文?我认为,语文的存在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给一句话包装。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可语文的存在就是为了教会我们做到:忠言顺耳。语文教会了我们幽默,这也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或许此刻你会想:既然汉字如此神奇,我们学习的科目里除了语文怎么还有那么多?其实每门科目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它们就像语文一样,都是为了方便我们交流,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这或许就是“汉字叔叔”不惜一切研究汉字的原因吧!

因此,我们学习的不是一叠叠课本,而是我们伟大祖先的交流习惯和某些思维方式。我们刚从母胎生下来就开始适应祖先们的思维,这也方便了我们交流与社会发展。或许你觉得你可以有自己的思维,可我觉得:你的思维必定是建立在祖先们思维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便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仅要学习祖先们留下来的文化,更要通过这些文化去挖掘更多的文化。

《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更不是为了名次。学习只是为了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让我们不断去超越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篇十:记忆中的国学】

国学是什么?听到国学,我最先想到的是我国的古典文学。现在通过学校的系列学习,我才明白了国学它不仅仅是文言小说,它还是诗词,是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它还是画,是惟妙惟肖的水墨山水,它还是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国粹中医,它还是谋略,是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其实从我懵懂记事时起,就在慢慢的接触国学。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的读着,当时不知所云,直到现在,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才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那是古人用尽一生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真正意义上我接触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却是《弟子规》,它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首先是入则孝,主要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父母,亲人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其次是出则弟,它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弟子规》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犹如浩瀚的海洋,现在的我只是初涉皮毛,但我愿做个探险者,历尽千辛万苦,不怕风吹雨打,不断的去探索国学精髓,因为它教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它是我成长路上的明灯!

热门推荐
1引人入胜的书看图写话
2美丽的家乡
3我们班上的“闲事佬”
4地球病了
5吃垃圾的怪物
6我喜欢读《云朵上的学校》
7奉献点亮美好明天
8住宅的花儿
9爸爸做饭记
10植树节作文
11红绿灯的自述
12彩色的夏天
13给物理老师的一封信
14学打乒乓球
15我变成了一棵植物
16我爱家乡的四季
17五一劳动节作文
18那不一样的美丽
19看得起自己
20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21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22时尚的阴影
23今年的父亲节
24我的暑假生活
25无名的小花
26我的妈妈作文二年级
27
28我家的后花园
29那天我回家晚了
30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