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冠冕的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这是一个听上去很现代的词。17、18世纪的欧洲学者,回顾过去的一千年历史,荣耀地给自己加上了“文艺复兴”的冠冕。这与现代人自诩为碎片化多少有些相似意味。不同的是,现代人是出于一种“世风不古”的自卑情感才这样说的。

碎片化,听起来总有些刺耳,易使人想起家中的碎瓷杯或惨遭粉碎的名画。反正不是好的。于是乎,社会上开始出现一种生活方法,鼓吹宁静归真,相应地,打着“慢生活”旗号的餐馆、书籍、音乐应运而生,几乎可以形成生态。殊不知,这种生活方式已是典型的碎片化的生活。

之所以说“‘遇上’碎片化的生活”而非“遭遇”,就是因为碎片化不应过分被责难。十几年前广为赞颂的多媒体现在又被惧若虎狼,这种极端思潮或许是受《娱乐至死》等书的启发。该书讨论的大多只是电视行业的碎片化的危害,可是现在,除报纸、电视、广播外的第四媒体迅速崛起,再加上购物平台、社交软件粉墨登场,于是有人疾呼:人心在变得越来越浮躁!叫归叫,大家还是习惯于一边刷朋友圈一边看着八卦,耳朵里还在听吴亦凡、薛之谦的歌。碎片化是时代的趋势,最痛快的防微杜渐的方法莫过于将互联网一刀切,两相权衡下,人们不得不选择前者。怎么说起来有点“毒瘾成性”的味道呢?

现代化,一定程度上就是碎片化。博物馆里的现代艺术,看着五花八门、乱人眼球,其核心精神,在于打碎陈规、天马行空。无怪乎现代艺术作品往往给我“碎片化”的即视感。现代人听的摇滚、喝的汽水、吃的方便面也是同理,相比以往的音乐、饮料、食品,它们总有莫名的“碎片感”。就连现在的流行歌坛,也动辄“心碎了一地”之类的歌词,这也算是“碎片化”的一种表现吧。

外面的世界碎了,你不能碎。做你想做的事,你就能守身如“玉”。要有“人皆察察,我独昏昏”的觉悟,不盲从潮流,不碌碌无为,你就能避免“玉碎”的命运。还有就是,不要动不动就45度仰望天空疾呼“我心碎了”。

【篇二:与使徒保罗对话】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圣经·新约·提摩太后书·第四章》

走出索斯比拍卖行的定向拍卖会,我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谁又能想到,死海古卷,世界上最早的《圣经》的载体,其中的一卷正紧紧地贴在我怀里呢?

回到住处,我把自己关进密室,拿出了刚刚的战利品,根据启示,神在保罗离世之时,在这卷书中封存下了保罗的一道意识。我捧起它,小心翼翼地去感受那道意识的存在。

瞬间,一股磅礴的力量冲进我的脑海,一点点地,圣保罗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凝实。他,这位基督世界中最伟大的传教士,两千年后,再一次睁开了古奥、森严的瞳!

大义凛然,这就是保罗给我的第一感觉。这并不是体现在他的外形上,而是从他的双眼中迸射而出!那是一种义薄云天的气势,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我对他微微弯下腰——尽管他已故去千年,但这对义的穿越时间的执念依然值得我的尊重。

“人啊,让你唤我来的是什么缘由?”他转身看向我,沉声问道。

我一时语塞。我是一个军火商,几十年来,这世界上过半的军火交易中都有我的身影。依靠着军火的巨额利润,我积累起了大量财富,却也常在夜里被战乱的噩梦惊醒。我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却又始终无法在利和义的路口做出抉择。这次花重金拍下古卷,我为的只是一个答案。

我直起身,强迫自己看向保罗的眼睛。“我来自东方。唤醒你是因为我正处在人生迷茫的路口上,希望得到你的建议。”

“这样,”他沉思了一会,“我给你讲一下我的故事吧。

“在我归主之前,我曾加害过基督徒,我自信是一个好的法利赛人,熟悉《圣经》,又相信基督的活动会危害到犹太教。所以我反对基督教,疯狂的迫害基督教徒。我后来皈依基督,但我并不认为那是我一生的污点——我追随的是我的信仰,追随信仰做的事又怎会是错的?

“一切转变,发生在我去大马士革捉拿教徒的路上:耶稣基督向我显现,他告诉我教义的真谛,让我从迷失的路上转到了正义的上来。我追随的仍是信仰,但这次,我不再加害于人,而是要去把福音传向地极。

“既然选择了,我就会在选择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我所处的时代里,基督教被视为异端,所以我在传播福音的路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危机。但我敢于正视和对付它们,因我是走在追随信仰的路上,即使倒下,也无悔人生。

“现在你明白了吗?我曾最激烈反对基督,后来又最努力地赞美基督,这些都是因为我对世人的爱,这就是我的信仰,也是我选择的道路。你心中的信仰又是什么?”

保罗的身形渐渐消散,留下我独自沉思。对世人的爱的信仰,从中国人的角度说,就是义吧。那么,这也就是我的路了。

我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了希望工程的首页……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篇三:观《邓稼先》有感】

本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邓稼先》。看完后,千万思绪如波涛奔涌至心头。

《邓稼先》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邓稼先,为了中国的核弹事业发展,隐姓埋名几十年,一直默默地贡献着,最终得了癌症而离开人世。

邓稼先作出了这么多,他是成功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也都是成功的,像杨链,虽被魏忠贤害死,但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将光明与善良传播了出去,所以他是成功的。而崇祯,在李自成即破城之时,他选择了自尽,他打算用那种方式表达他的观点:一、绝不妥协;二、绝不当俘虏;三、尊严。于是,在那天夜里他登上了煤山,就这样吗?就这样吧,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例举了这么多古代人物,再把眼光投向这位中国的大功臣身上,他教会了我们世间万事成功的唯一真理,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如果觉得我说的有点无厘头,那么徐宏祖便可以证明这一切,他曾自身游历中国的大江南北,留下来的笔记的剩余部分就被编成了《徐霞客游记》。

邓稼先亦如此,为祖国,为人民,放弃了所谓的名誉,在中国最荒凉的地方从事着极危险的核试验,即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因为,他已经成为超出凡人的所在,他心系着国家与人民,也做到了那一点,他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学习的不仅是那种高贵的精神和品质,还有他那用完美的人生所诠释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做到这一点,足矣。

热门推荐
1田径运动会
2生活需要“梅花香”
3美丽人生观后感
4奔跑的感觉真好
5植树看图写话
6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7月饼漫游记
8我家的鱼
9坐观山景
10共享时代,方便你我他
11自由无价
12我们班的跑步健将
13绿色生态环境
14十年后的家乡
15边走边看
16我从标示牌中学到了语文
17最珍贵的财富
18暑假结束了作文
19我最爱的秋天
20秋天的菊花
21一场电影
22不一样的感触
23我收获了快乐
24爱的“绑架”
25迎战痛苦
26乡村之行
27幸福
28奇妙的大自然
29上海外滩
30我愿陪在你身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