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功源于创新】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不仅是在科学上,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创新。纵观古今中外,只要事业有成的人,都拥有看创新精神。
鲁班在一次上山时,手不小心被野草割伤,他心想:这草竟如此锋利,若制作一把和他一样锋利的工具用来切割,岂不美哉。想到这,他再仔细观察这草,发现正是草上的一个个小齿,才让草这样锋利。鲁班马上跑回家,用了几天时间,终于造出了锯子,使人们砍伐、切割变得简单方便。正是因为鲁班拥有创新精神,才发明了锯子,造福了普通百姓。
在市场上,海尔集团为了捕捉自然风发,发明了“自然风”技术,把有序的机械风改变成了无序随机的自然风,打破了空调机械风的传统,成为市场上的赢家。海尔集团的创新,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相反,因循守旧自然会落后。强大的大清帝国,不去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却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自称,最忠覆灭于西方的攻势之中。清朝固步自封,不进行创新,定然会灭亡。
科技在进步,创新在路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要有创新精神,唯有坚持创新,方能成功。
【篇二:学习生物谈创造】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二字。如果将社会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创造”就是那颗不停跳动的心脏,如果将社会比作一个细胞,那么“创造”便是那关键的细胞核。
生物学家科恩和博耶当发现质粒的转化现象和一种通过酶的作用切割和连接DNA分子的技术后,创造性地提出把不同质粒DNA分子切割成片段后重新组合并连接起来。一个伟大的设想诞生了,重组DNA分子的实验很快成功了,一项生物新技术基因工程诞生了。创造性实验的成功对整个生物科学产生巨大影响。
创造为科学的进步提供动力,创造推动世界的发展。所以作为21世纪世界主人的我们应该从小树立“创造”意识。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死学习”,生物学就是如此。因为它有很多东西需要大量的记忆,所以我们要花时间去背诵,但却不能死背,那样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遗忘。如果创造性的将其分类后记忆,不仅可以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且由于分类后知识如钩般串联就不易遗忘。生物学习中除了创造性记忆还需要创造性理解。对于很多知识我们要自己创造理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不仅生物,其他学科上都可如此,这样使自己更富有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工具或者创造工具去做书上的实验,千万不要放过。你做实验时可以更好理解知识,可以培养创造力。对于看到的现象,即使不懂也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创造性地去解释它,虽然有时会很可笑,但创造力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龙是中国创造,它角似鹿、鼻似狮、目似虎、唇似牛、爪似鹰、髭似马、鳞似鱼、身似蛇,能呼风唤雨,善腾云驾雾。朋友们!让我们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我常常会有如下的感受。新的一天来临,我精神满满地按照自己制定的严格计划开始了充满斗志、充满动力、充满美好愿望的一天。正当计划A执行了一半,我被一个小意外打断了,去忙这个意外发生的事,然后计划A泡汤了。没事,咱还有计划B!计划B执行了三分之一,来了个诈骗电话或者广告,为了接电话我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和对方周旋了一会。算了继续计划B!可还没进入状态呢,门铃响了,我妈妈的快递到了,我只好放下计划,去拿快递,拿了快递,出于好奇,拆开了它,里面竟然是妈妈给买的一套绘画工具!那可是期待了很多天的东西!然后,我开始摆弄起来。过了很久……糟了,计划B!等我想起来,那已经应该是计划C的时间了。最后,安排地好好的一天就这么毁了,晚上睡觉前,我想明天我要好好干,但是明天或许和今天又是一样的。
尽管我们把生活按排地井井有条,但是总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来打断它,这就是我们说的碎片化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安排地整段时间都被无情地切割了开来,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互联网的出现,网购、微信、QQ、手机、各种电话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可以用来好好做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时间被切割地支离破碎。
那么尽然碎片化的生活无可避免,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如果我在等一个人,而那个人迟到了,那么在那个人迟到的几分钟时间里,我该怎么利用呢?对了,我可以把昨天上课的内容回忆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巩固的。吃完晚饭,家长会让我站着消化一下,那这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可以做什么呢?对啊,我可以一边收看新闻,一边站着,总比发呆好吧!和朋友约好要在8点微信聊天,那么现在7点50分了,干什么都不方便,那就用来背几个单词也好呀!如果课间有十分钟的休息,那我可以喝点水,然后活动下胳膊,脖子,伸展一下,总比和同学聚在一起哄闹强吧!这样看来,时间的碎片如果利用合理了,还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帮助的。不要没事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看无聊的明星八卦。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碎片,做一个管理时间的能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篇四:拼巴克球】
巴克球是一种磁力球,具有磁性,这种球通常被用于生活中做拼摆饰品。今天我拼了一个正方体,可花了我不少时间。
拼巴克球的第一步是把巴克球排成一条直直的线。我的巴克球军队已经排成了一队长龙,我把它们首尾相连,这样它们就被拼成了两路纵队,我再让这两路纵队首尾相连,就变成了四路纵队。然后我把它们像被子一样对折,让它们变成了两层,上下各四路“纵队”。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切割。第一次,我从差不多是中间的位置切割,把它拼接在一起,结果多了两颗。第二次,我把这些巴克球数了数,一共有14个,我就从第七个的位置把它给切割开来,然后我把它们再重叠起来,果不其然对齐了,形成了一个长方体。我每四个就会切一次,但是一不小心,用来切这些磁铁球的卡片斜了一下,后面的磁铁球军队就“全军覆没”了,只留下了两个小正方体,我只好重新把它们拼起来。
同样的,第二次到达这个步骤时,我小心翼翼地、十分仔细地切,又切好了两个。我把这四个小正方体重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虽然正面看起来是正方形,但是从侧面看起来却是长方形的,因为上面还得拼一个像这样的正方体。于是我又拼接出了一个像这样的形状,但当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时,它们错位了,错位就意味着并不是两个整齐的正方体,而是有一些小正方体从中间穿插了过去,变成了一个错位的正方体。我用卡片从中间切了一下,两个正方体重新被分成了两半。我想把它们两个拼成一个规整的正方体,但是怎么拼呢?它们都会错位。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把磁卡搁在中间,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隔层。我若有所思:先把它们两个拼在一起,等把它们归到合适的位置再把磁卡拿开,这样正方体就被拼好了!“哈,就是这样!”前一秒我刚想好办法,后一秒我就自言自语地说到。
我赶紧试了一下,果然成功了,一个大正方体就被我这样拼好了。
【篇五:小小志愿者】
暑假开始了,我又多了个身份——志愿者。为了全市的中小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太仓的各种文化、历史,太仓文明办组织了游太仓敲章活动,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
我和小伙伴们每个星期的三、四、五下午都会在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等着大家,为来敲章的同学们进行讲解。具体的流程:先用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接着带领大家参观3D打印区,现场观看3D打印,告诉他们3D打印原理及使用的材料。还会让大家参观今年冬令营我们的照片墙以及我们一起制做的激光作品和穿戴科技。在3D打印及激光切割的展示区有各式各样新奇的制作:可爱的大白、小巧的花瓶、精致的收纳盒、花式的钥匙扣……来参观的小朋友都会流连忘返,想自己进行制作。在参观完以后大家就能很轻松的完成问卷,顺利的敲章。
参加这次的志愿者活动,使我了解了现代的最新科技——3D打印及激光切割,另外在给大家介绍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口语能力,交流能力,让我受益匪浅。还没敲章的同学们赶快哦!
【篇六:碎片化时代】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乘上公交车,打开手机,阅览资讯或是书籍,回到家又投身入学习之中;写着作业,突然手机屏幕亮了,有人从社交软件发来了消息,于是你开始了和朋友的交谈……我们的时间正在被碎片化,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时间甚至是生活都正在一点点被碎片化。
谈及碎片化的原因,可能是繁茂的工作和学习,日复一日,我们都从家中经过同一条路线,去往学校或是单位,我们的时间被切割了。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一些网络媒体可以随时给我们发推送,我们也经常刷刷朋友圈……在这些看似不经意中,我们的时间被切割了。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生活快节奏的时代,碎片化几乎是必然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生活,在去学校的路上背背书,回家时在车上闭眼休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已经成了能合理利用时间的一种表现。由于学习繁忙,即使是周末我也很少能有很长的时间阅读一本我喜欢的书。曾经,我用每天回家在公交车上的时间看完了《解忧杂货店》。
但是,这样的利用是真的有价值吗?当我第二天打开电子书,前一天的内容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印象深刻了。特别是对一些有很多细节的书来说,甚至连时间线都会错乱。这样就完全不能感受到书原本的精华和魅力,也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很多事情,不只阅读,都因碎片化而“变了味”。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但由于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对事物的了解,往往只有表层。这样的后果,便是不能正确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讯息,我们本就应该及时清除,但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浅显的了解是绝对不可取的。不完全了解一件事便妄加判断,不仅会贻笑大方,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去评论碎片化的利与弊我认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我们很难改变现状,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如何正确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即使时间被碎片化,我们的生活却不可以。
如何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保持事物的完整性,确实是我们要注意和深究的问题。
【篇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随之而来的是碎片化的时间,我们每天的时间被切割又切割,一些琐事穿插其中,构成了如今大部分人的碎片化生活。
而我也不例外,每当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卧室,我朦胧地揉揉眼,打开手机,看看昨夜同学们分享的视频,就连刷牙也不离手,直到进了学校才关了手机,静下心思,等到课间,我便拿出已经搁置两天了的课外读物,细细品读起来。到了放学,拖着满满一书包的作业,我却显得悠然自得,捧着手机,慢悠悠地走回家,生怕时间太短,回了家手机又得上交,回到家的我慢悠悠打开书包,看着堆成小山的书籍,我叹了叹气,埋头写了起来,可没写几分钟,我便软磨硬泡地把手机要了回来,班级里又有些糊涂蛋把卷子落在学校了,我还得拍几张照片发个他,趁机听几首喜欢的音乐。眼看着八点半都迫在眉睫的我只好放下手机,埋着头写了起来。到了十点半,我还不忘央求着母亲,在让我刷一会儿朋友圈。
这就是我的一天,看着满满的一天其实这碎片化的时间真正利用起来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难道时间真的是碎片化的吗?其实不然,若我们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把碎片化的时间整合,你就会时间的弹性是很充足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无疑体现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是重要的,但我们常常会对于两件事的取舍有着分歧,往往一些重要的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在为无关紧要的事忙得焦头烂额,而我们对此的借口往往是“我没时间去做”,可仔细想想这句话无异于“我不想去做”,因此往往我们却错过了要事,所以我们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处理,要有一个“重要性”的区分,否则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虽然碎片化的时间很宝贵,但我们不应破坏了整块的时间,相比较碎片化时间,整块的时间更利于我们进行深度的思考和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若不重视,久而久之我们思考的深度就会渐渐下降,所谓的碎片化的阅读的成效就不会这么理想呢,可利用整块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专注,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把时间破坏成碎片。如同我一般,每每抱怨时间太少,不如少看一集动画片,少玩一局游戏,反之,对学习多一份专注,多一份努力。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碎片化的生活即是它的产物,我们若多多适应,多加利用、管理,多一份专注,相信在这碎片化的生活里,你也能拼奏出属于你的精彩!
【篇八: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近十年来,有这么一个家伙闯进了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不仅如此,这家伙还手持一把刀,把我们的生活切成一块一块零零散散的碎片。在社交上,更是“零落成泥”,却没有“香如故”。
有位朋友,每次找她聊天她都不会立刻回复我。大概五分钟后,她发来了一张游戏截图,于是我不得不与她聊起这个游戏,却早已把自己找她的原因抛之脑后。而当我要说我找她的原因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充斥着整个屏幕的表情包。又过了几秒钟,她丢来一句“我要写作业去了”或者“我要洗澡了”,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随后,是与她一起去上课。走进教室,一眼便望见低着头看手机的她。她倏地抬起头,朝我挥了挥手,微微一笑,又低下头去了。我来到她旁边的座位坐下,试图以各自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来开始我们的聊天。她放下了手机,转过身来,我们就这样侃侃而谈。
这真是再愉快不过的时候了。
但这一切,都随着手机亮起的屏幕被深深地打破。她转回去,拇指在屏幕上飞速跃动着。那之后,她的眼睛始终锁定在五光十色的屏幕上,而她对我的回复也只是“哦”“啊?”面对如此,我无奈停止了对话。而接下来的情景,让我愣了好久:整个教室里大多数人都在低头看手机,哪怕是关系好的,也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再低头看着手中的智能手机,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凉。可是这就是现状啊,我也无法阻止移动互联网拿着刀,一下,两下,三下地持续性地切割着我们的生活。
此时此刻,过去,还在小学的日子,大家都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重映于脑海中。大家嬉笑着,打打闹闹,笑着互骂“傻瓜”;男孩子们踢足球,女孩子们练习跳绳;放学回家的路上依旧兴奋地说着一天的事,在公交车站也能把各种游戏玩出新花样?那个时候,或许才是真正的社交,最简单,最纯净的社交。
或许吧,有人会说碎片化的生活挺好,挺舒服的。然而,若移动互联网持续性地纵横切割,我们的生活将会被“碾作尘”,甚至,人际关系也会渐渐冷淡。
愿我下次与你相遇,笑面春风,手中无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