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归隐也是一种逃避】
陶渊明,号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但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他是东晋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流传百世。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做过几年小官,因看不惯世俗险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许多自然景色,表露出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众所周知。说得好听,就是说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说得不好听的,他这是一种逃避,不愿与险恶的世俗作斗争。一个国家,肯定会有贪官以及品行不正的官,这是不可避免的,人都是自私的。陶渊明在做官期间,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他对这种社会,不愿屈身逢迎,并且辞官,成为一名隐士。在山水间,过着质朴、美好的生活,却没有在官场上勇敢地向黑暗的社会发起挑战。虽然很难,但也要去尝试,尝试了便好。
世上固然有黑暗的东西,但我认为还是要努力地去改变一下。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长,面对望而不得,总得努力一下,即使不能破茧成蝶,变成飞蛾晃花人眼也是好的。何况,命运那张一本正经的脸,偶尔也会有不适宜的趣味表情。陶渊明放弃与世俗斗争,而来到田园,过着朴素、自由的田园生活,陶渊明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供世人品味。
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这应该就是陶渊明想要的生活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陶渊明那超然世外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陶渊明对“桃花源”里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最后,陶渊明也如愿以偿。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商鞅变法,那个时代的社会也有黑暗,但商鞅敢于提出自己的改革想法,即使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并且有许多困难,但是商鞅并不怕,而且还越战越勇,最终形成了十分有名的商鞅变法。
陶渊明的归隐,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逃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去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陶渊明的归隐,也给世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虽然他归隐是一种逃避,但他这样做亦是有意义的。
【篇二:星空下的遐想】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它们如一块巨石压得我稚嫩的肩膀似乎也支撑不住了,看着书桌上的作业,日复一日的计算使我感到疲卷,写着写着,却被一道难题卡住了,我烦躁地丢下笔,走到阳台上,偶然一抬头,却望见了繁星满天的夜空,我静静地凝望着过美丽的夜空,思绪也被牵引得很远很远……
夜空是这样的绚丽多姿。它是如此的浩渺,漆黑的夜幕上繁星点点。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如一颗颗耀眼的钻石,镶嵌在巨幅的黑色天鹅绒布上。星光熠熠,它们是在朝我眨眼吗?头顶,星星散发着淡淡的光辉,是那样的高深莫测,如同一个神秘、奇幻的信号,引发了我太多的联想和期盼。
恍惚间,刚才正在眨着眼的星星似乎幻化成了小精灵,手拉手来到我面前,微笑着问我:“你是喜欢做一个像陶渊明那样无拘无束的隐士,还是想做一个像苏轼那样积极乐观的人呢?”星星的问话使我陷入了沉思,心底埋藏多年的声音呼之欲出:当然是隐士了,你难道不想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悠闲吗?是的,我也希望能如陶渊明一样闲适自在,我也希望能摆脱世俗的烦恼,我也希望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繁多的作业,没有丝毫的负担,没有……可是,一闪一闪的星光突然变成了父母充满期望的目光,他们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我应该选择后者,我应该做一个像苏轼、杜甫、陆游他们那样有忧国忧民情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抬头望向星星:“小精灵,你说对吗?”星星微笑地冲我眨着眼,我似乎明白了,你也是赞同的吧。因此,我要把目标放得更长远,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一道亮眼的银光出现,月亮迈着优雅的步伐从云层中缓缓走出,她皎洁的身姿伫立于夜空的中心,立刻,众星捧月。我转身回到书桌上,重拾丢落的笔,收拾好苦闷的心情,揣着一颗踏实的心,又继续埋头完成我未完的作业……
【篇三:做自己】
不能成为汪洋大海,就做涓涓溪流;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就做坚强小草。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各有各的特点一样,做你自己,其实最好!
做自己,就是不一味的效仿他人。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西施原本长得倾国倾城,加上她心口痛的病痛之相,就显得更加惹人怜爱。但东施不考虑自身因素,一味效仿西施,让不美观的脸显得更加丑陋,并成为了一段让后人耻笑的笑料。假如当年东施做自己,去做一个朴素贤惠的女子,说不定人们还会因她的善良质朴而赞美她。挖掘自己的长处,并很好发挥运用,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做自己,用自信的美诠释独一无二的自己,不因为他人而放弃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
做自己,就是丢掉沉重黑暗的包袱,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陶渊明老先生厌倦了官场的藏污纳垢,“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回到了他向往的田园,在安宁惬意的内心田园中隐居下来。他沉醉于南山的仙气缭绕,痴迷于狭道的勃勃生机,山涧的清澈见底,他的生活有自己的平淡,有自己的从容,他“偏离”了正常人的轨道,却找到了自然之外的东西,成就了超然脱俗的“五柳先生”,定格成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用一杯酒,一壶茶做自己内心的隐士。
做自己,就是找到自己应该走的路。举世闻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其实并没有灵敏的思维和大脑,但他把自己滑稽的外表当作了一道专属自己的路,开始了喜剧的演艺生涯。《谋生》、《安乐街》、《马戏团》一部部“无声胜有声”的经典作品在他有趣精彩地演绎下诞生,全世界有千千万万的他的粉丝。“风靡全球”是对他的作品以及他的表演最准确的形容。卓别林敢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成为世界上的“绝迹”,注重自己的发现,他就像人们踏出的脚印,一步步认清自己的定位,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光芒,也成就了一个自己。
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就阻挡你自己的未来前程,不要因为迫于生计而在凡尘俗世中迷失自己,不要因为不够聪明的大脑就胆怯于发掘自己,认清自己。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色彩!
做自己,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做自己,生活才会幸福美好;做自己,才会在那片昏暗天空绽放出不一样的绚烂烟火。
做自己,不一定要众所周知,但一定要真真实实。请坚信,做你自己,才是这世间最好的选择!
【篇四:梦遇桃源人】
月色迷蒙,草虫轻鸣,夜风的呼唤下,我压枕而眠。
突然飘来一阵轻雾,一丝清雅琴声幽幽传来,我拨开轻雾,追求琴声而入。一路上,但见芳草鲜美,落樱缤纷,桃之夭夭,泉水叮咚……脑中闪过一缕思绪,莫非这就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
我继续前行,悠然遇一小河,沿河前行,眼前豁然开朗,一竹屋前的桃花树下摆着几盏清酒和一把古琴。定神一看,悠然南山下,灿然傲菊中,我看到一位老人,古铜色的脸庞难掩岁月留下的年轮和沧桑,深凹的双眸像两颗深深的明珠,时时流露出智慧的光芒——这让我相信他就是陶潜。
我压抑着内心的兴奋,用颤抖的声音问:“先生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泰山陶潜先生?”“呵呵”他抚着胡子对我爽朗一笑:“在下正是陶潜,但“泰斗”一词就愧不敢当了,看姑娘这装扮可不是这里的人呀,可否到舍下一叙?”我大喜道:“实不相瞒,我乃后世之人,今在此偶遇先生,实乃一大幸事啊!”“原来如此,今你我相遇这桃花源中也是一种缘分。”陶先生爽朗一笑。
“恕我冒昧,陶先生,我想向你请教,不知……”“但说无妨。”后世之人对您有说不出的敬佩,很多人渴望像您一样地追求淡泊,悠然于南山下。”我兴奋的向先生描述着后人对他的敬佩。
“你的话让我欣慰不已,没想到后世之人中会有这么多的知音,可是,你明白吗?隐逸于生活,执着于理想,需要极大的付出,换而言之,要自我约束。”
“何须约束,隐士隐于野,天地为屋,日月为灯,何其自由,要何约束?”
对我的质疑,先生抚须沉吟,继而又说:“饥饿难耐之时,面对五斗之米,要约束;寂寞乡野之际,面对高官厚禄,要约束;我欲追求隐士之淡泊,必先约束人心之欲求,而后可得自由于天地间。水月镜花,兴象月神,必然有水清镜,而后有花月宛然,没有自我艰难之约束,则无人生淡泊之名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才气逼人,身处浊世却出淤泥而不染;种豆南山下却不是一般的农夫;有济天下之抱负却寄托于桃花源;面对仕途黑暗能寻求超脱,依然归隐山林……我情不自禁开口吟道:“古来真名土,清贫亦不惜,心灵高贵在,菊花笑东篱,南山送风爽,明月是知己,持杖五柳前,任我游天地。”
“好!好!好!好一个任我游天地,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斯才情。既然如此,我也赠你一诗‘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浓艳有几时?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先生说完,朗声一笑,自由天际而去,留下我一人遥望,天边云绝之际,不老的先生留下不老的影子,化作不老的回忆。
【篇五:可爱的大熊猫】
你们知道四川话中的“滚滚”是指什么吗?对了,它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因为它生活在竹林里,喜欢吃竹子,所以它还有一个外号叫“竹林隐士”。今天早上,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我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滚滚”。
大熊猫的样子很有意思!圆滚滚、胖乎乎的,十分可爱!它体型庞大,身体呈雪白色,毛色光亮,像一个正在移动的大雪球!它那竖起的耳朵,像黑色的“小弯月”;猫似的脸熬了夜,拥有了小小的黑眼圈;两肩相等,匀称的黑”披肩,再穿上四只黑乎乎的“毛鞋子”,真是又可爱又搞笑!
大熊猫可真是懒惰!不是吃东西,就是睡懒觉,偶尔才运动玩耍一下!它睡觉的时候,肚子朝天。一呼,一吸,肚子也跟着一上一下,像小孩们在吹气球,好玩极了!“扑咚”,熊猫利落而完美地翻了个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它睡醒了呢!就算它睡醒了,它也不会像峨眉山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而是懒懒地在原地打个滚,用爪子使劲揉揉眼睛,晃晃脑袋,好像想清醒一下似的!接着,它又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像是扮演女模特在走路,把我们逗得不笑不行。
散完步,它就吃起竹子来。只见它双手紧握着竹子,左顾右盼,生怕有人跟它抢竹子吃似的。确认没有危险之后,它先掰下竹子,放进嘴里,左一口,右一口,“咔嚓”,“咔嚓”地开始吃起来。吃完后,你会发现,竹子上遗留的牙齿印,整整齐齐的,看起来十分漂亮!
萌宝“滚滚”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喜欢它!
【篇六:说“隐”】
提起隐士,就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隐;当然,亦有王勃“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小隐。但是,这真的是“隐”吗?
我看不然。“隐”应该是发自内心,伴随天性,远离尘嚣,自身高洁自好的;而更高层次的隐应该升华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内心平静,对功名利禄不以为然,而又在充满超脱世俗的同时,又伴有些许理性。
且看陶渊明,自古就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三径就慌,松菊犹存”,但这只能从表面看出来陶渊明有希望像菊一样的“隐”的灵魂的愿望,但他的内心真的毫无功利心吗?陶渊明本出身于贵族,与官场自然脱不了干系,而其后曾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官职。若陶渊明真是“富贵非吾愿”的话?为何要几度出仕呢?依我看“帝乡不可期”才是他归隐的真正缘由吧!陶渊明自己也表露过:“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只是因为官场污俗而复杂,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陶渊明没有掌控官场的“规则”,而受排挤。对于高官后名,他也有着蠢蠢欲动之心,对于圣主的恩宠是可望不可即的。那么,若是有加功进爵的机会,陶渊明还会还乡吗?若是官场不黑暗,陶渊明还会归隐吗?
同样的,身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神通王勃,如此一个天之骄子,曾锋芒毕露,傲笑于官场之上。若是没有被逐出沛王府,他还会吟出“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这欲归的托辞吗?
嘴皮子上的归隐,内心又盼着一登“庙堂”这并不是隐。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隐士,我当举颜斶。当齐宣王问道:“王者贵乎?士贵乎?”颜斶斩钉截铁地答:“士贵耳,王者不贵。”单凭这七个,他就可以人头落地,可他却不畏不惧。当宣王许他贵重赏赐扔个高官给他时,他却道出:“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正是这“无罪以当贵”把颜斶的真挚,坦荡而又富有理性绘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比,颜斶可谓“隐”的“自然”。真正的隐士,不需要痛恨官场。若是无对官爵的期盼,对为官的“爱”,哪来得憎恨。隐士不会恨功名利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那样的资格和价值。内心向隐之士,即使整个江山摆在他面前又如何!金山银山堆在眼前又如何,我只爱绿水青山,这便是隐。
或许就如颜斶所说:“矢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陶渊明与王勃已涉情于官场,要毫无丝连也难。唯有其本性归于“隐”,人才属于“隐”吧!
【篇七:国宝大熊猫】
一说起大熊猫,人们就会想到它可爱的模样。除此之外,你还对它有多少了解呢?那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大熊猫有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短短的尾巴,样子看起来憨憨的,可爱极了。最特别的是,大熊猫头上有两只黑绒绒的耳朵,脸上还有大大的“黑眼圈”,四肢也是黑乎乎的,其他地方却是雪白雪白的,跟其他动物好不同啊!
大熊猫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山区的竹林中,它们喜欢吃翠竹、竹笋,它们喜欢独自生活,就像一个个“竹林隐士”。虽然大熊猫又大又重,但是它们爬起树来身手敏捷,一眨眼就爬到树上了。别看大熊猫憨憨的,好可爱,它们要是被惹生气了,发起怒来也跟熊一样会伤害人的。所以我们去动物园参观大熊猫时也要注意安全。
大熊猫之所以被称为国宝,不仅因为它们是中国的珍稀动物,数量极为稀少,而且还是地球的“活化石”。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至少800万年,跟大熊猫同时代的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不能让大熊猫也灭绝了。
大熊猫还是我国的友谊大使,它们通常被当做珍贵的礼物送给外国元首,把中国的友谊带到世界各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大熊猫多么珍贵啊!让我们一起保护大熊猫,一起保护它们的家园。
【篇八:我心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我非常喜爱的古代文人。到目前为止我对陶渊明的了解仅限于课本和一点零星的课外读物,所以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陶渊明是一个正直、率真、洒脱、有个性的人。他的真性情总能吸引我,同时我认为陶渊明的洒脱和诗仙李白也有所不同,他的洒脱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脱俗清幽的感觉,而李白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豪爽仙侠的气息,相比之下我更要喜欢陶渊明。
有些人认为陶渊明消极避世,周敦颐把他定位成无为的隐士,我一点也不认为陶渊明是无为的。下课和同学讨论时,有人为了反驳我,将只知道种豆采菊的陶渊明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以及范仲淹作对比。我认为有必要从他们所处的朝代与他们的身世经历去深究一下:
陶渊明出身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也算是名门了,按理说从政应是一路绿灯。可是无奈晋朝官场实在太过黑暗,贪污、腐败的情况远超《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陶渊明这一小股清流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整方田地的污秽,再说了因为为人正直、率真,反对贪污而碰上几个大贪官的利益,可怜的他,官只能越做越小了。毕竟侯亮平存在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的小说里,他在书中所作所为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放在晋代的陶渊明身上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陶渊明就算把栏杆拍遍,发出无限的感慨想尽无限的办法也无法改变沼泽一分一毫,于是乎,就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寻找自我解脱的道路。
至于滕子京和范仲淹,他们被贬因为在朝廷推行新政而被守旧派谗言污蔑。就算被贬,也是太守官职,将落后贫穷的东晋时代的芝麻官-陶渊明,拿来与大宋天下的太守作比较,就好比将普通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王思聪作比较一样,前者的创业资金只有几千,好一点也就几万,至于后者,创业资金也不多,就两个亿。这结果不用猜想。
再来谈谈陶渊明的喜好——菊花。在我看来菊花的傲骨,坚韧,不与世俗争奇斗艳的精神都是无可比拟的,为何因陶公喜欢就平白无故被扣上隐士的帽子?周敦颐自夸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陶渊明又何尝不是一朵莲花呢?如果他所在的官场不是污泥,也没有那个官场是泥潭了;如果他出淤泥有染,那也不会被后人扣上消极避世的帽子了。他能做到“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正是他的洁身自好的表现啊!至于他的《桃花源记》恰恰是他归隐多年一直牵挂天下百姓的证明,正是他心系天下才画出了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宏伟蓝图。
这么正直,忧国忧民的伟人无奈被逼出官场,本想着退出那污秽的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一身正气,现在可好被后世人说成消极避世!实在让我为陶公深感不平啊!如果当时不退出,死撑着,后人只会说他跟所有的官员一样无能腐败同流合污,这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嗟夫!无从可乐耶!”听到后世如此评价自己,陶渊明也是欲哭无泪啊!
【篇九:阮籍猖狂】
魏晋时的士人,大体可分为三种:无为的庸人,清高的文人,和“卑鄙”的圣人。
无为的庸人,并非乱世之首恶,也并非阴险之奸贼,他们胆小,求安稳,不求建功立业,可也不特意为虎作伥,他们只是求田问舍,和光同尘。这类人,留不下名字。
清高的文人,厌倦乱世的污浊,不愿同流合污。于是便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他们有志,便不愿跳进乱世这潭脏水,于是便有了阮籍穷途之哭,彭泽东篱采菊。他们一边在浑水上划着船,一边唱着“桂棹兮兰桨,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江上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浆划过水仍是浑水。
“卑鄙”的圣人,宁我负天下人,绝不许天下人负我。跳进这潭浑水,他们击水逆行,身上沾上了淤泥,可他们走过,建周立业,扭转乾坤。他们不仅仅会衔觞赋诗,他们更有手段,有心计,有权谋。他们不同于隐士,多了一分浊气,甚至是污点和鲜血,可他们也多了一份霸气,多了一份成就,一份建树。
无为的庸人固然不可取,但在高洁的文人和“卑鄙”的圣人之间,该选哪条路呢?
选当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固然可以呤诗作赋,纵情山水,芳名万古,可哪个不是壮志未酬,郁郁而终?又如明朝的海瑞,虽然为官刚直,清正廉洁,可他所生活的嘉靖朝却混乱不堪。外有倭寇,内有佞臣,百姓饥馑,战事不断。诸葛亮所言,“悲守穷庐,多不接世”,虽非针对此类人,可也若合一契。
选做曹操一样的人,便不可与高洁有缘,会逢迎,会郫躬屈膝,会权谋狡诈,可他们却能实践自己的志向,为万世开太平。曹操选择了后者,他并非没见过世间的污浊,也做过与陶渊明相同的事:隐居。但他最后还是选择统兵征战。终于控中原而辖塞外,奉天子而令不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说他也曾奢戮名士,独断专横,猜忌多疑,僭越称王,可也建立了霸业,安定一方。戚继光虽说左右逢迎,行贿受贿,但也因此可以施展抱负,扫除倭寇。
如果可以的话,我自然愿意当高洁的能人,但如果非要在上述两者之间选一个的话,那我愿意与曹操做一样的选择。“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我
想让青云之志埋在地下,功过之流,后人评说。平生心志得以完成,夫复焉求?只是希望我面前的世界,是一潭清水,毕竟,现在不是魏晋。
【篇十:我最喜爱的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梅花坚强,桃花美满,梨花孤高,莲花清淡,杏花小巧,牡丹大方,桂花轻柔,杨花飘忽,杜鹃哀愁,丁香结怨。而我最喜爱的是菊花,他带有隐逸之风,君子之志。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菊为“花之隐逸者也”,就指的是菊花的隐士之风。菊花无倾城之色,无浓浓香气,无甘甜滋味,也无柔媚之姿。他最是质朴,不以诱人为能,而人们为之吸引,对他的本色而喜爱。他的淡雅,亦如隐士,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隐士生活就与菊花相伴。秋日的寒霜里,菊花带来淡淡清香,不浓郁,也无醉人之香。菊花不会带给让你为之沉沦的香味,不会让你被熏得不思进取,他会让你看到无色无香的本质,使人清醒。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永远开放在万物枯败、肃杀萧条的秋日。他临秋而开,以脆弱的花枝面对残酷的大自然,他缓吐花蕾,生长在这凋零的大地之上。“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即使面对艰险的环境也永不退缩,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展示出勃勃生机。“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雪不融。”
“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菊花即使枯残,他也不会退缩,依旧飘逸着芬芳,带着一身傲骨,与岁暮之风霜争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他的人生态度。不畏艰险,不会退缩。
人生当如菊花般绽放,带着清高、质朴、淡然,傲立寒风中,自信自强。孤标傲世偕君隐,片言只语诉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