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项王的作文

【篇一: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宿迁,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的风光孕育着勤劳智慧的人民。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古老的大运河静静地流淌着,滋养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项王故里安静地矗立着,好像在诉说着千古流传的故事。项王故里的大门口,有一座项羽骑马的雕塑,看起来很威武,彰显着“西楚雄风”。穿过大门,走进院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项羽手植槐。据说,这是项王亲手种植的槐树呢。人们望着这颗古老的槐树,就会联想到项羽,也好像穿越到了两千年以前。走在这里,人们仿佛听到了“四面楚歌”、看到了“背水一战”。项王永不认输、坚持到底的精神也代代相传。

这里河清水秀,风景优美。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风光独特,景色宜人。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五月的衲田花海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它们都在争奇斗艳,简直是一片花的海洋。清风拂面,飘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林深竹茂,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石桥、小溪、秋日的红枫、夏日的白莲……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啊!我美不胜收的家乡,我喜欢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以后,要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二:秋雨遐思】

思绪如山村里升腾的炊烟,缭绕着、弥漫着,凝聚在云天,累积着,凝结着,成了雨,开始慢慢飘散,四周的空气格外清新,闷在屋里很久了,走出去,撑了一把红伞。

“斜风细雨不须归”,跑着悠闲的步子,看着聚集在伞沿,而滴下的泪,潮润着我的思绪。“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红泪可是黛玉的悲叹?“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全都抛闪,奴去也,莫牵连。”’这红泪可是探春离别的留言?“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红泪可是凤姐临终的悔恨?慢慢垂下的红泪,散布着闲散的惆怅,如此凄厉,如此断肠。每一滴都那么轻柔,而富有力量。

思绪渐渐浓稠,红泪由珠变成了线,似觉从远处来了一队兵戈铁马,马蹄声渐渐明晰。滂沱的雨浇散了那挣不脱的闲愁,我的心畅快起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竟突发了“少年狂”,愿得一匹快马,敢随着风雨驰骋在旷野上。雨助了我的疏狂,手拿一把利剑,任凭风雨,披荆斩棘,潇洒快意,无所拘泥。

乌疆岸边西风瑟瑟,战马嘶嘶,烟尘滚滚,他力拔山兮气概似的霸王,拒接了东渡乌江。血洒疆场。项王啊,是什么让你选择了死,是刘邦,还是虞姬得死?遥想当年你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征战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是多么令人钦佩,而如今你孑然一身,你害怕自己会没有面子,所以你选择了悲壮的死,项王啊,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哎,是面子你魂归乌江。

或许生在春秋战国,和五霸七雄一绝高低,即使热血洒满江红,也当快意人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世间做一回堂堂正正的大英雄。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何等壮烈,何等荣耀。

雨势渐息,蹄声不闻。棉柔的细雨拉回了我的思绪,梦已醒,现实还在继续,狂放的英雄情结和缠绵的闲愁别绪依然在我的血液中释放蔓延。

【篇三: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是幽幽小溪汇入茫茫沧海;

海纳百川,是以勤补拙不断完善自己;

海纳百川,是能够包容流浪者的灵魂,给他们一个安身之处……

古时有号称“天下英雄尽入吾毂”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因为他海纳百川的胸怀才铸就了贞观之治的繁华。若李世民没有听取魏征的谏言,没有包容魏征的屡次冒犯,那或许大唐的历史就将改变,贞观盛世不复存在。或许李世民在某些人眼中,他杀兄弑弟逼父退位,并不算好人,但他却是一位好皇帝。正如他所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如水君若舟,他虽贵为天子,但百姓却也是天子统治国家的基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海纳百川。

今朝有杭州图书馆对流浪者的一并开放,允许他们在图书馆内休息阅读,就算期间有人向馆主反映流浪者读书给他人带来不便。但馆主却认为在知识面前不分贵贱人人平等,流浪者的灵魂依旧可以被书海容纳。让流浪者能够有一个安身之处,让流浪者的灵魂不再徘徊于世界的边缘。海纳百川,容纳万物,不分贵贱,人人平等。这便是杭州图书馆的海纳百川的精神。

事物有两面,万物分两极。有人能做到海纳百川,但有的人却不能。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中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由此观之,项王只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上天。天将亡我我又奈何?却不曾反省过自己。当初鸿门宴是不听亚父之言,不杀刘邦,这也造成了后来的楚汉之争。到最后,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却问虞姬怎么办。可以说不听进谏之言是项王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当初他能虚心纳谏,也许楚汉的历史将从此改变。

海纳百川,能铸就盛世的繁华;

海纳百川,是不分贵贱的包容;

海纳百川,能成就一代的霸业!

【篇四:破釜沉舟国勇武,寻找出路更智慧】

项王破釜沉舟,救赵大胜利,声名大噪,人人无不惧怕佩服于他。这固然是一种勇武。

破釜沉舟不是相当于这只勇往前进的小黄蜂?思考片刻,寻找出路岂不是更智慧的选择?

东城快战虽淋漓,楚霸王的英勇和义节为人所称道。但杜甫有诗咏:“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退一步渡过乌江,重来战他个酣畅淋漓,胜负谁知?西楚霸王的人格魅力永存于世,但世人多感叹其只敢前进不敢认输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忍不下一时之气,若当时关头,项王肯思考片刻,寻找出口的话,生命会再度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这时的项王俨然如同为一只小黄蜂,怒发冲冠在玻璃上撞得“咚咚”作响,但丝毫也不后悔不思考,宁可撞他个头破血流,摔他个粉骨碎身,竟不可笑至极?

在遇到障碍的时刻,不如停下来坐在路边的岩石上思考片刻。考虑注视一下身后的路。找到出口,另一条路上也许青草漫延,鸟语鸣鸣,莺歌燕舞,这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就项王的事迹而说,若换作刘邦,定会拼死拼活地渡过乌江。虽他只字不识,又不懂战略,但他知道时时刻刻看看身后的路,时时刻刻寻找下一步该走的路,也许后人会唾弃他人格低下,但就他的智慧来说,显然比得过莽撞的项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司马迁因直言不讳为李陵辨解被判人狱。若当时的他毅然决然为守尊严,抛弃苦心铸就的《史记》,也许他会选择死亡,不会忍辱负重地苟活于世上“是肠一日而九回”若有所亡。后人是赞颂他的,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出口,他留下了历史的真相,“不虚美,不隐晦”的语言得以传录,根本原因在于他知道寻找出路。

破釜沉舟固勇武,寻找出路更智慧。在人生道路上,注意寻找出路,也许会收获更精彩的一生。生命的出口只留给沉思智慧的人。

【篇五:项王故里游记】

今年五一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宿迁的项王故里游玩。项王故里,又称为“梧桐巷”,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郊。

在项王故里的大门口,一座高大威猛的塑像威风凛凛地立在门口空地的正中央,塑像下刻着两个大字——项羽。项羽头戴战盔,身跨一匹战马,战马四蹄生风,似乎正要向前飞奔。西楚霸王神情严肃,紧握兵器,好像一场大战在即,他仿佛在喊:“将士们,冲啊!”看的入神的我也被项羽的勇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大喊:“冲啊!”

我们又来到鸿门宴的地方,项庄舞剑活灵活现,好像要随时行刺刘邦,项伯像是要极力阻碍项庄的阴谋,相互对立,流露出凶猛的眼神。刘邦却装作若无其事,有说有笑,悠然自得地观看着。

走进另外一个房间,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仿古兵器,有撞门的木桩,威力巨大的弩车,还有一个利用弹力发射石头的投石器。我最喜欢弩车,因为它利用的原理非常巧妙。人们只要把弓弦拉到转轮的范围内,将弓弦放在转轮的木棒上,然后向后转,最后把弓箭放入箭槽,一松手,箭就飞出去了。我和爸爸一起玩了好几次,心中不由惊叹道:古人真是聪明,当时是科技并不发达的秦朝末年,他们竟能发明出那么强大的武器,真令人佩服!

走进项羽的书房,只见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卷卷的竹简,可知项羽酷爱读书。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好似能看到项羽在舞文弄墨。这个书房弥漫着古代的气息,让我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古人勤奋努力的氛围。

最后到了古今馆,一踏入古今馆,一排排铁架做的士兵漾入眼帘,他们个个面容严肃,手握兵器,好像时刻准备着冲锋陷阵。还有一面镜子在那些士兵的最右端,由于镜子的反射,乍一看,还以为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隐隐闻到了一股血腥的味道。

项王故里不但展示了项羽的勇猛,还反映出了当时古人的智慧。下次有机会我还会来看一看。

【篇六: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篇一: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杀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篇二: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翻开历史的画轴,穿越时空的界线,行走于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在惊叹五彩斑斓的历史之余,禁不住感叹:许多时候,历史给予成功者的,是赞美,而留给失败者的,只有批评与嘲讽。

也许这是历史的一个通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上的“史记”,多数都是由某一时期的胜利者所抒写,所以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也不为过之。

可是,无论历史的评价如何,每个历史的观望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它不会被历史同化,它是自我精神的一种见证。正如我一直深深地坚信着,项王并非是一个卑微的失败者,而是一个完美的失败英雄。

项王有情,也许他并不像一个真正的霸主,因为他的感性,总会超出他的理性。他可以一直深深地钟爱着虞姬至死不渝,于是便有《霸王别姬》的绝唱经久不衰,悲得令人泣下,壮得令人击节;才有公元前202年那个苍凉的秋夜:一弯冷月如钩,残月照着凄清的垓下古战场,四面楚歌时,大英雄与大美人作千古诀别的凄美。于是,中国文学殿堂里又多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垓下歌》及其一首美人的和诗。他可以不拘小节地体恤将士,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在一场本该果断下杀手的宴会上对敌军的一员大将惺惺相惜。不怕千军万马的他,却害怕愧对江东父老。他的情,让他在帝王之路上从此多了许多的羁绊。

项王有义。他对于项伯的泄露军情并不责备。也不过多地责备别人的无心之错,这是他的义,是他的灵魂之柱,也便有了世人所谓的“妇人之仁”的骂名。

项王有勇。他是一员勇者,他的勇把战场上的暴力诠释成了艺术。当四面被诸侯兵重重包围时,他徒步杀死汉兵几百,即使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也不敢轻易近他。当他看见自己过去的旧将吕马童时,笑着说:你不是我过去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语罢自刎而死。这是何等地蔑视,这是何等的悲壮!他自杀了,死亡,算什么?死给敌人看,死给朋友看,死给天下人看。这就是勇者——项羽。

这就是生时轰轰烈烈、死得光明磊落的楚霸王项羽,一个失败的英雄。

一个个遗恨的旧渡,曾经的楚河汉界,都在世局的起落中泯灭了,只有这英雄的故事,还时常令人挂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激励着世人。

【篇三:活,更需要勇气作文】

生或死,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死者,长眠于世,生者,直面生活。从古至今多少人作出了他们的选着,勇敢选着自己的结果。

项籍豪情万丈,柔情寸断,这确实让人为之动容。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这或许是一种英雄般的死法。我们可以认为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选择自杀,也可以认为是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没有勇气去接受他人的冷嘲热讽;力能扛鼎的七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以真正壮阔的方式了结一生。

中国古代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为妙,而楚辞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屈原,屈原被世人称为爱国诗人。纵观其一生,政治上的失利导致他最终选择投江自杀,以很诗人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死后他不需要被人排挤,不需要面对腐败的朝廷,不需要面对政治的黑暗,但永远只停留在爱国诗人的层次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武士的一生大都奉献给了“长安城”,但能一帆风顺者少之又少,大多数都不受重用,无人赏识。在这种情况下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一生,确实需要勇气,需要勇气放下一切,特别是家人,爱人及友人,最难别者,人也。需要勇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那么神秘莫测,可触又不可触,难以揣摩。需要勇气抛下理想抱负,一旦生命结束所有理想抱负便如尘烟般消失,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死,需要勇气,但活更需要勇气。活意味着直面真实生活,面对政治黑暗,面对宦官小人,面对仕途不如意。活意味着接受理想抱负仍有实现的机会,继续奋斗,继续拼搏,付出更多勇气,如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思其君“,如滕子京“洛甚成,只待凭栏,恸哭数场”;如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活更意味着继续演绎命运的丰富多彩。

更多时候,活比死更痛苦,死可以一了百了,活却不可以,死可以解脱自己活却不可以,活可以继续实现自己可能的人生价值,死却不可以。

生命诚可贵,自杀是藐视并且扼杀了生命的这种可贵,抹杀了活需要的勇气。

活,更需要勇气。

【篇四:性格决定命运】

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就来以鸿门宴来谈谈此话题。

相信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曾经开创历史上以少胜多战术先河,被誉为东方战神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论英雄,项羽更有英雄气概;论实力,刘邦远不如项羽。但为何身经百战的项羽最终会失败呢?

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就从他们的性格入手。其实,在鸿门宴上,只要项羽杀了刘邦,那么结果已经不一样了。但是,项羽的仁义让他放弃了此念头。或许他认为,他这样偷偷杀掉刘邦赢得不光彩,所以难以下手。

然而,倘若项羽知道结果,我想他也会一样杀掉刘邦。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谁不希望当上真正的皇帝一统天下呢?谁又愿意被他人抢夺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所以,仁义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项羽并没把刘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对手,他没料到项羽会成为自己的后患。

可是,在鸿门宴上亚夫范增也“数目项王,举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又为何不听?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天生才智过人,从小研究兵法战术,他相信自己胜过任何人,所以他自负,孤傲,不善于听取他人的谏言。每件事情都亲自过问。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虽然项羽有过人之才,但毕竟他不是神,他不会很好地用人,不能虚心听取他人之言,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战争是双方的事,有相对性。对于刘邦,他则与项羽十分不同。他是个很懂得用人的领导。他不像项羽如此义气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鸿门宴上,他对项羽自称“臣”,还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使项羽相信他并无野心称王,降低其防备心理。另外,他善于用人,会听良言。他觉得项伯有利用价值,所以马上与之“约为婚姻”,可见其公关能力之强。在后来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谋但却因未被项羽重用而怀恨的韩信,更为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是的,项羽的刚愎自用使之失败,刘邦的能屈能伸,善于纳谏造就其成功。这无不证明了“性格决定命运”。若我们要成功,就必须改掉自己的恶习和不好的性格。

【篇五: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相信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错,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项羽少时的宏伟志向,描绘了一位枭雄在战场上驰骋时,在穿越刀枪箭雨后,在即将功成名就的豪气;最后却无不感慨地述说着项羽被围乌江,无畏地自刎的悲壮场景!这正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智勇无双,却功败垂成的枭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统帅万军的强者,在《鸿门宴》中怎会如此不堪呢?

在《鸿门宴》中,项羽明显被设置在一个狂妄无知,刚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数目项王,三举玉玦而不理;沛公献白璧一双却置之坐上,而不顾沛公!尽管亚父拔剑破玉斗,叹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脑后!试问,当今世上,不,应该是细数各路英雄人物,有谁可以在狂妄的同时大战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说是运气使然,那么,项羽又如何在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而且“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说,在《史记》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马迁会为如此以为运气绕身,最终仍遭惨败的人多费笔墨吗?又或者说,之前项羽的“英雄”事迹仅仅会为了衬托出项羽的惨败而突显出这么一个“运气英雄绝不可成功”的主题吗?还是说司马迁特地画下败笔来使作品有一种缺陷美吗?这不免要贻笑大方吧!

那么,这篇《鸿门宴》,或者说整个《项羽本纪》写来做什么呢?这要表明作者什么意图呢?

再看看项羽失败、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轻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说项王得知刘邦欲称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刘邦?我认为那是项羽自信能拿下刘邦,四十万雄军对十万残兵!如果那样项羽还怕输,自卑,急于攻敌,如何来当霸王?你说项羽轻率?认为项羽在鸿门宴听信刘邦一面之词而留他一命?我觉得是项羽不屑于偷袭,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刘邦,信任他人。你说项羽暴躁?冲动攻打汉军而有勇无谋,最终被诸侯围堵乌江?我觉得那是项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们的实力。你说项羽不信任他人,而导致人才流失?我认为那是韩信,张良他们没真正了解项王,单方面地误会项王!如果项王不尊重人才,那么他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这种种的行为,在揭开本来面目后,竟体现出项羽的仁,义,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义的英雄却被刘邦所骗,被苍天所弃而被逼自刎,就正如历来奸人得逞般,司马迁轻易地丑化项羽,使之仿佛命运使然般陨落,就仿佛理所当然般。

其实,司马迁只是单纯地写这么一个英雄被逼死吗?我认为不是,坚信着不是!我认为司马迁,其实是在写自己对那个弱肉强食、你欺我诈的虚伪的世界的不满!他强调一个充满正义的人如何被逼死!一个英雄如何陨落,而一个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万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个一心为民,忠心为朝的人,却被误解而被处以极刑苟残延喘!他自己也许也在反问着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诚、骨气、正义、率真不应该存在吗?这是鸡肋?是自然法则下的失败品?于是,他写下了项羽,用他的笔来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去反省!去改变!

正如现今社会,在七彩的霓虹灯下隐藏着多少张虚伪的笑脸啊!谁一不留神,则被人反咬一口,却敢怒不敢言,仍眯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这篇《鸿门宴》,我们更应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该为混浊的铜臭味清洗下?是否该以诚待人?

其实,鸿门宴不仅在古代出现过,或许就在身边重演着!

【篇六: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英雄是为乱世而生的。

身披盔甲,持一柄长剑,跃上马背,在沙场上驰骋,化作阿修罗挥剑杀敌。战终,于余晖中仰天长笑。

项羽本是这样。他英武,在战场上如鱼得水,很快地他便几乎拥有了一切俯视众人的威凛、叱咤风云的霸气……可是他没有攀上王座,而且上天也注定不让他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个惟一的存在。

他太天真了。

他易怒,许多时候总会因冲动而失去理智;过于慈悲,不忍下手除去自己的义气兄弟;没有心计,单纯得如同孩童……他以为,人们承认了自己的实力,自己就能做永世的霸者,自己的慈悲也能换回世人的拥簇,所以他不称帝。只是他忘了,战争不是过家家,没有皇帝,战争便不会终结,王的位子是一个诱惑的存在,它总得迎来自己的主人。所以,刘邦出现了。

他们,是兄弟也是敌人。若说项羽是光之面,刘邦就是暗之面。他阴险狡诈,善于言辞与察言观色,偏偏又有那么多能人愿为他效劳。项羽何尝不知他是个后患?可是他固执地不听范增的劝告,固执地想去相信这位兄弟,固执地相信世界,最后,他才发现自己错了。

战争是残酷的,必有胜负之分。一山容不了二虎,原本的王不忍心除去小虎,当它发现小虎已为大虎,自己已衰老,全都迟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从一开始就不该讲仁义,从一开始就该舍弃天真,一切已成定局,悔不了悔不了。

项羽真的像个小孩子,意气用事、自我主义却又善良单纯,他想改变游戏规则却终于败其手下。怪不了刘邦,他只是完完全全遵守着规则,顺从地玩到了最后。因为这是战争,谁都不能相信,忠诚与背叛、依赖与猜疑往往只是一纸之隔,战争的王者,不需要天真。

若是和平年代,项羽或许会是位很好的君主呢。可是,天意弄人。

【篇七:议项羽】

小时候下中国象棋时,看到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向大人们询问后,我知道了项羽与刘邦的故事。上小学时,老师在讲越王勾践是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从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项羽那勇敢的气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了解了越来越多与项羽有关的故事。而在读了《鸿门宴》与《项羽本纪》后,我对项羽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了。

项羽是楚国人,名将项燕之后,二十四岁便随叔父项梁起兵。“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许是因为身为名将后代与楚国人,项羽拥有了一份异于常人的自信,勇猛,与那天生的神力。或许正是因为身为楚国人的那一份不服输的精神,项羽与他那八千江东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鸿门宴》中,项羽却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点,他有着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轻敌自大,这使得他错失了诛杀刘邦的绝好机会,这也为他以后的垓下之败埋下了祸根。而且,项羽不懂得用人,没有广纳良言,不听人劝告,最后使陈平、韩信等人才转而投刘邦,并且气走了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就是他自刎乌江的悲剧的根源。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项羽身上的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他的优点所散发出的璀璨光芒。

与刘邦相比,我更偏爱项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项羽他不喜欢玩弄阴谋权术,而喜欢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对决,他是一个真君子,大丈夫。至于刘邦,他奸诈,而又有点无赖,心中多的是鬼点子与花言巧语,缺乏的是政治谋略,碰到问题总是要依赖谋臣,一句“为之奈何”仿佛已成了他的口头禅。这样的刘邦,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绝对难以与项羽抗衡的。刘邦当初能够先入函谷关,全靠项羽挡住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刘邦夺得汉家天下,项羽也是功不可没啊!

既然刘邦如此,为什么他还能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呢?我认为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人才,集合众人之智,这一点是项羽所不具备的。

在项羽短暂的一生中,除了他那些辉煌的战绩,值得人品味的恐怕还有他与虞姬间感人的爱情。虞姬虽然是被项羽所俘虏的,但她也一定被项羽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吸引吧,不然怎么会有“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壮?虞姬的自杀成了羽虞爱情的悲剧。“项王泣数行下”,足见其用情之深,这也是他的人性中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

自古以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是连在一起的,大抵人们认为要成就大业,要成为英雄就容不下儿女私情。其实不然,一个英雄,倘若没有爱情的烘托,他的生命就是不完美的。而在项羽身上,英雄气概和儿女私情正很好地结合。

项羽在我眼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勇、有情、有王者之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篇八:怀骄雄之殇】

虞姬飒然舞剑,寒光闪动间扬起多少纤尘。

虞姬翩然挥袖,衣袂流转中拂过缕缕青烟。

收剑、转步、驻足,颦蹙顾盼,难言深情。那纤尘,那青烟,那丝竹乐韵,仿佛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绘出一幅幅画卷,再现了历史中那段撼人心弦的悲歌。

那是项羽曾经策马骋驰奋勇杀敌的战场。黄沙中,狼烟四起,硝烟漫天,嘹亮的号角声响彻战场之时,残酷的杀戮再一次掀起。鲜血四染,戟折戈断,换来的是西楚霸王曾经坐拥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项羽曾经踏入的辉煌而华丽的阿房宫。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香烟袅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沥尽民心民血,极尽奢侈之能事。为了民心,项王烧毁了这座劳民伤财而建的宫殿;也因为这阿房一炬,项王烧尽了民心,为他日后的败北勾勒上了不着痕迹的一笔。

那是项羽曾经设下的鸿门宴。席间,项王、沛公对饮,觥筹交错间暗藏着杀机,以及项王无法割舍的兄弟情谊。范增示玉、项庄舞剑,大事几成,终因项王的仁义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刘邦,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史卷上项羽的名字被朱砂的颜色染红。

剑尖飘忽的微尘、袖下萦绕的轻烟,浮动着凝出舞动的轨迹,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汹涌而下的乌江。从四面八方响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让项王之兵溃不成军。乌江边,叹无颜见江东父老,手起,剑落。

那从颈间飞溅而出的鲜血,犹如殷红的飞花,妖艳、凄绝,瞬间凋零,染红了那片项羽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地。

乌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呜咽的碧波,竟是为谁而泣?

悲壮的画卷戛然而止,乐舞皆绝,烟尘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殒,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时。方才起舞的,只是对那一代骄雄的伤怀。

或是纵沛公的重义,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过江东的自尊,项羽,用一枝精绝的笔,为楚汉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七:寻找自身的价值】

“价值”一词是哲学中的含义是一主体对于一客体事物的作用,这个解释将重点放在了“作用”上,即意义,也就是说,人只要对另外事物有作用便算是有价值,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单纯估量,无从比较,当客体事物变成种子后,这泥土的价值便远远超过了黄金,这便是我要说的“寻找自身的价值”。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想必李白吟出此诗时必然也遭受了不少打击,否则这豪迈的呼告又出于哪呢?李白官场失意后,游情于山水之间,既然在官场寻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放弃便好,这寄情于山水不也让他最终收获了快乐,也成就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作,他的人生价值必然是找到了。再望及东坡先生,同是遭贬,同是豁达开朗,“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驾一叶扁舟,游于山水之乐,莫不是摆脱了那尘世的烦恼,于失意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文人巨匠郭沫若先生及著名女作家冰心在我们看来必已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可在他们小时候,偏科的烦恼却真实存在过,郭沫若,冰心小时候的数学不及格便是家常便饭。既然不擅长,那就丢掉罢了,人生的价值何必拘泥于一科之中,他们潜心文学,终成一大家。试想,若是当初他们苦于自己偏科的弱点,固执地坚定自己价值无法实现的领域,那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精彩的《雷电颂》和《微笑》等文学作品吗?而这世上是不是也少了两个价值得以实现的人呢?

写到这里,我想我可能需要强调一下,我并非反对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而是不赞同因客观条件而自我否定亦或只看到单方面价值的态度。项羽历来各朝文人争论的对象,项王不肯过江东更是被推为豪迈气概,而我认为,项王因一次失败从而完全否定自己是不可取的,胜败未定,“卷土重来未可知,又何必因一次的失败否定了自身的价值呢?悲哉悲哉!项王项王,若你重振旗鼓,你的人生价值必也可能得以实现吧。

反观当代,大学生或者毕业生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他们自杀理由的共同点便是压力大,活得没有价值,在反思我们社会竞争给予压力的同时,大学生自身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何我们无法将社会的压力转化为自己的动力,为何我们总因一次的失望就全面否定自己,你的人生价值定要在学术,社会地位等方面才能实现吗?那大学生毕业回家掬龚,远赴山区支教的毕业生莫不是扇了你们一记耳光。他们以奉献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他们快乐着,并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而你们用自杀结束自己,为何不肯多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换个角度寻找自身的价值呢?

寻找自身的价值,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吧?放开眼去,理性思考,自己寻找。

【篇八:菊花飘香的季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篇九:种下一朵无怨的花】

我们都只看见了他人眼中的芒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横木。

——题记

龙应台曾在自己作品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年幼的儿子在玩耍时不小心磕倒在桌角上,随后放声大哭。年迈父母爱护孙儿,一手搂着他叫心肝宝贝儿,另一手不住地拍打木桌,说:”都是它不好磕疼了宝宝,我们打它。”儿子便伸手敲打木桌,闻声而至的作者立刻制止了这一行为,并教导孩子应向木桌道歉因为是儿子撞疼了木桌。

相信这样的经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不陌生,孩提时我们便因父母的疼惜不由得接受了“怨他人”的思想并不断地扩大它对我们的影响,进而不断逃避自己的过错,以求的心安理得,只能随着年岁的增长一点点的将这个观念深化,小至平民,大至领导阶层,都无法将它摒弃,作为一个接受文化洗礼五千年的民族,样的作为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楚汉争霸项王陨,乌水江畔楚歌凄。千百年前那场智与力的较量碰撞出闪烁不熄的火花,对弈的主角的故事也被世人传诵不息。项王刘邦尝事与十里长亭,惫懒顽劣,无人可料其终坐拥天下,闲看四海歌舞升平,而他的强敌项羽,生于朱门书香之地,少以雄才伟略冠以翘楚之名,美在人侧,富甲一方,却未曾料到落得乌江自刎,抱憾而终的惨局。千百年后,后人不断纠疑剖析其论呈百家争鸣之态,而我却认为成败乃刘邦自省改过,项王怨天尤人所致。

邦自知诸事先乏于籍,故伏低暗蓄,终破旧栈而出,拥兵乌江畔。霸王自持不凡,才将相继舍其而去时,非省己而怨不识正主,终落恰一舟可渡,临舟不发,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一语而自刎于乌江畔。生时人不相近,终命时也已戏剧收场,在刘邦身上,世人所看到的是束己而不怨天命的坚定,是王者的行度。而在项羽一生中,埋怨占据了心中的位置,让改过的光芒无法普照。

世非皆浊具有人醒。尼克·胡哲,出生时便没有四肢,没有人愿意接近他,甚至他的母亲在拥抱他时也难掩绝望的神色。没有学校为他提供受教育的环境,在一次次自杀失败后,他挣扎着站起来,停止抱怨,那绝望和不公的命运。他将迁怒,无奈转变为热切的情感,不断尝试更好的方式去生活。最终,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励志演说家,找到了人生中的挚爱,并拥有了生命延续的结晶。

“如果生命给予你无尽的云翳,那就拿它去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少时对这句话是模棱两可的影像,时至今日,才明白它所蕴含的哲理。当生命中有太多不顺,煎熬前赴后继涌向你时,请停止对周遭事物无用的怨怪,无比热切的激情投入其中,那么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生生不息的希望迈着欢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鲜活而闪烁的生命,种下一朵无怨的花,静思慎待后,必会收获那生命中最饱满的果实。

【篇十: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与你遇见,如花绽放。

锣鼓声起,高胡声扬,粉墨登场。秀美的眼线,如悠长的唱腔;艳丽的胭脂,如美丽的故事。丝竹奏响间,你莲步轻移,踱入我的视线,

于是我遇见了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你轻盈地走着,眼中既有对美景的期盼,也有不可言说的喜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苑?”你不仅颜如舜华,更出口成章。在绿叶掩映间,我遇见了你。我与你同行,听你吟唱着姹紫嫣红,听你诉说着青春年华的心事。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对我说。你的一字一句,无不洋溢着春日里的喜悦。

我想,这是最美的遇见,在春意盎然的花园,在《牡丹亭》里,遇见了你——杜丽娘。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乌江畔,烽火狼烟,四面回荡着楚音。倒下的站起仿佛已经宣告了楚国的灭亡。曾几何时,你挥舞双剑,“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没有柔情,只舞出了豪情。你不曾想过,会有今日。

此时,江阔云低,我遇见了你。你一身华袍,眼睛里噙着泪水,望着四周的凄凉。你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只听宝剑出鞘,“君王意气尽,妾妃何聊生!”。

利剑划过你的咽喉,朱红绽落。我看清了你最后的眼神:有无奈,有凄楚,有决绝,更有对他的期待。以虞姬之死,击项王之志!你惟愿他能渡过乌江,东山再起,重振楚国。

剑落,寒光一闪,叮当作响,仿佛为你奏一曲挽歌。你倒了下去,芳魂随风而逝。如意冠上的珠玉散落一地,如你这朵花的飘落。

我读懂了你,你所做的一切,为他,更为楚国。可惜,项王没有踏上那条小舟,而是倒在了你的身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聆听一曲曲清音,在如画的旋律里,遇见一朵朵芳葩;在一颦一笑,水袖流转间,读懂一颗颗心灵。

在戏曲里遇见你,真美,真好。

热门推荐
1家乡的小路
2这样一个姿态
3那几株小嫩芽
4人生苦味
5十月桂花
6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7我从书中读岳飞
8以旁观者角度看历史
9赶路
10十三岁我多了一份责任
11弹钢琴的乐趣
12行走在春天的路上
13我是小书迷
14军训生活
15走过从前
16世上无难事
17月考
18跳绳比赛
19收获真正的快乐
20谁说女子不如男
21那一节体育课
22我的偶象
23故乡
24第三只眼
25曾一起走过
26又是一年秋风起
27那次玩得真高兴作文300字
28别担心,我可以的
29努力吧,少年
30时间管理小结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