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之上的作文

【篇一:活着之上读后感】

很久就仰慕阎真的《活着之上》,上次去附中在书店又看到了它,作者阎真是湖南人,北大毕业,这就更加勾起了我读这本书的欲望,于是我在百度阅读中买来,不歇气地读完了它。

聂致远和蒙天书他们两是同学,聂致远在大学时孜孜以求,老老实实做学问,而蒙天书却在大学期间靠着同学聂致远的“把试卷偏一点点”才能混到毕业,然后靠耍小聪明在聂致远的面前软磨硬泡要求换研究生导师,聂致远就此善良了一回,因此纠结痛苦的人生开了头,而蒙天书呢,却靠着他天生的情商一路青云直上。每当聂致远遭遇生活的磨难时就拷问自己,拷问良心,拷问圣人,拷问社会,他做有良心的坚守是否值得?

本书为聂致远同时也是为读者树立了一个道德的楷模即曹雪芹先生,他不仅淡泊富贵,更淡泊名利。也正是有这样的道德楷模指引着聂致远在这个人情社会、官本位社会、金钱社会中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最终恪守了做一个好人的底线。作者在本文中很细致地也许很有切身之痛地描摹了一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小老百姓在强大的丛林社会中的生存之艰难,当我看到那些小人物为了一生中的一个极渺小的梦想走投无路痛哭流涕时,于我心有戚戚焉,因为我和聂致远一样,生长在农村,身处社会最底层,且还没有他的显赫的博士文凭,因此对文中所写的以权谋私恃强凌弱深有同感。

我的青春时代就这样在权势中被碾压了,人到中年也被磨平了,如今我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本科已经毕业,我在想一年以后等她硕士毕业,当她去找工作时,她用什么去冲破中国的铜墙铁壁的人情网呢?她是不是也会像书中描写的那些弱势群体一样被碰得头破血流呢?对此我忧心忡忡,女儿无爹可拼,无钱权可依,未来的路得靠她自己去打拼,这将是何等的艰难啊!虽然书中有一教授说了一句很励志的话,只要你比别人优秀一大截,就不怕不公平,话是这么说,可那一大截也要有人看得到啊,就正如聂致远一样,他也优秀,可也有被踩踏的时候啊,作者也正是按照这个标准最终让主人公凭着自己的优秀站到了他人生的目标上,这是让读者在繁杂的社会中看到曙光,感到欣慰。

我认为《活着之上》不是一部小说,而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描摹和对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生的感想,书中就是告诉我们曹雪芹先生这类人是用来仰慕的,而不是用来模仿的,你如果想在现实生活中去模仿这样清高的圣人,我们终将走入生活的死胡同。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于活着。作者高度评价了曹先生,高度赞扬了屈原,他们这些先贤,是我们生活在这芜杂社会中感到屈辱时的一剂精神的疗药,暂时医治现实之痛。

【篇二:乌云之上有晴空】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一年。去年此时,我们还在为中考努力,为接近梦想奋斗。那时我们有无畏的、坚定的笑脸,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对未来的辉煌笃定不已。

高一入学军训时,教官严肃认真的脸还清晰印在脑海里,严厉苛刻的话语还时常萦绕在耳边。我们在操场上顶烈日、洒汗水,磨练坚强的意志。校长的“今天你为一中而骄傲,明天一中为你而自豪”的铿锵话语让我们热血沸腾、踌躇满志。

可是一年还未过去,当初昂扬的斗志似乎慢慢消退了。有的同学认为三年的时间太苦太累!开始对下滑的成绩感到焦灼,开始对某些学科感到无能为力甚至厌烦,开始为沉重的学业负担感到压抑。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所有的困难似乎都是绊脚石,学业落下一截,举步维艰。

这些同学烦恼地不停地问:为什么?怎么了?

当看到严谨负责的老师、勤奋拼搏的同学时,这些同学应该明白了,自己还没真正意识到用三年的拼搏考取理想大学对我们一生重要的影响,没有“学霸们”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没有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记进心里、付诸行动,自己的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

你知道为什么在机场候机时下着大雨,飞机升空后却是晴空万里吗?地理学是这样解释的:对流层多风雨,待飞机飞入平流层后便会是晴空。所谓的磨难、痛苦、绝望、不甘,只是两层气流的距离。我把经历磨难后才能得到的成功叫做“乌云之上有晴空”。就像如今的你,你的三年,你的努力,必然会助你冲破对流层,给你一个满意的成绩和一个美好的未来。那时,便是晴空!

看窗外,阳光正好,一年之计都在此时。别徘徊,别等待,克服束缚你的因素,乌云之上必有晴空等待。

【篇三:守望之上】

“我年迈的三舅,不识字的三舅,站在地图前像一只苍老的蜘蛛,用细腻的丝丈量着永远的距离。”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头微微一颤,好像有什么东西炸裂开来,我想到了乡下的姥姥。

姥姥虽然有三个儿女,但由于工作原因,他们只有在节假日才能抽空回老家。姥姥大部分时间都只能一个人吃饭、散步,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我不知道姥姥这样孤单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她是不是也像文章中作者的三舅一样,用眼光丈量着地图,默默计算着与孩子们的距离?

刚进院门,姥姥就笑吟吟地迎上来,拉着我的手,声音里有毫不掩饰的欣喜:“娃儿来啦?瞧,这些都是姥姥自个儿种的,摘些给娃儿尝尝啊。”姥姥干惯了家活的手像一块老树皮,却是异常温暖。我望着粒粒饱满,似宝石般的葡萄,满面红光的番茄,再看看姥姥的手,如打翻了五味瓶,心里的兴奋、感动、心疼,渗杂一处。

姥姥把深情的守望换作青春恣肆的果蔬,引着儿女们回家的路。

“怎么会忘记给娃儿织的毛衣呢,快,试试看合身不?”姥姥笑得睫毛都一颤一颤的。尽管我总说商场里买的毛衣更好看,且一点也不贵,但姥姥强调着,哪儿的毛衣都没有咱自己织的结实、保暖!我望着姥姥期待的眼神,把拒绝的话又咽回去,欢天喜地地接过毛衣。透过毛衣,我好像看见,姥姥孤身一人,在偌大的村子睡去时,轻轻扭亮灯光,认真纺织每一根毛线。渐渐的,毛衣织好的时候,姥姥的眼更花了,背更驼了,黑发再也回不来了……

姥姥把深情的守望换作温暖舒适的毛衣,丝丝缕缕都萦绕着爱。

姥姥也不是没有对我严厉过,小时候犯了错,姥姥也会像其他大人一样做。但我都知道呢:纵然你打我:手高高举,轻轻落。

纵然你骂我:刀子嘴,豆腐心。姥姥把深情的守望换作语重心长的教诲,一字一句,敲落在我心头,却教会我成长。

姥姥的守望是青春恣肆的果蔬,是温暖舒适的毛衣,亦是语重心长的教诲……姥姥的守望之上,是一颗金子般闪耀、蒙络着爱与期望的心!汽车发动了,我又将离开姥姥家。望着村口伫立的,那个深情守望的身影,我想,我一定不会让守望之上这样美的一颗心等太久。

【篇四:彩虹之上青鸟飞翔】

细雨轻轻地飘下,如同在空中挂了一层薄纱,“沙沙,沙沙”,渐渐地,雨越下越大,薄纱也变成了断了线的珠帘。

不禁叹了口气!又到了这湿冷的雨季,连绵的阴雨好像把所有的日子都给占去,让人感觉一切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灰色,死气沉沉,好似永远没有尽头。

突然,一只小鸟闯入了我的视线。

那是一只青蓝色的鸟,小的像只麻雀,全身都是翡翠和蓝宝石的颜色,在这一片青蓝之中,点缀着点点的白。它像是一位使者,一位希望与梦想的使者。它在我的窗台上跳动着,欢快地跳动着,一会儿又一拍翅膀,飞起来转几圈儿,自由自在,毫不在乎这天空的阴沉和风雨的压迫。它飞着、跳着,好像即使全世界都变成了灰白色,它也会永远保持这份青蓝色的快乐,它坚信明快的青蓝终会驱散阴沉的灰白。

小小的青鸟叫着、飞着、跳着,就像是在驱赶那风雨,叫它快快停下,走远。终于,雨小了,停了,乌云也慢慢散去,雨珠的嘀嗒声让世界显得格外的静谧;太阳出来了,暖暖的阳光照亮了这仿佛一尘不染的世界。

小青鸟快乐地叫了起来,它在为光明的到来而欢呼,它在为这世界的洁净而雀跃。它从屋檐下飞到了天空中,快乐地,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着,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

阳光灿烂,云间现出了一道淡淡的彩虹。青鸟飞翔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它向着彩虹飞去,渐渐地,越来越小,最终成为了一个点,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我宁愿相信那快乐的小青鸟越过了彩虹。

我宁愿相信那自由的小青鸟找到了真正的、永远的光明所在,实现了自己的梦。

如果快乐的小青鸟飞越了彩虹,那么我为何不能?

【篇五:无字离恨】

她以为拥有了江山,便拥有一切,但她拥有的只是满腔的寂寞和高处不胜寒的孤苦。——题记

未央宫前的柳枝发了新芽了吗?

她提起裙摆,疾步走过青石铺成的小道,清脆的笑声散落一地。踮起脚尖,摘下一片细柳,她像蝶一样在花下翩跹。他打这里路过,便不再想匆匆而过,他痴痴的目光灼醒了柳下的人,她回眸一望,顿时春心荡漾,红霞满腮。但她不能停留,因为她谨记着临行前母亲对她说的话,记得“侯门似海”的身不由己。于是,她转身离开,消失在高高的宫墙之下。那一年,她十四岁,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和纯洁善良的心。

太液池中的芙蓉开放了吗?

她头戴金簪,雍容华贵地踏上池边石阶。清风携来缕缕清香,她眯起双眼,贪婪地呼吸着。看着芙蓉摇曳生姿的样子,她心神微动,遣退所有宫人,翩然起舞。纤细的罗衣随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舞毕,她听见有人低声唤她,她来不及细想,就莲步生辉,迎声而去。因为,普天之下再没有人能这样唤她。此时的她,已是他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母仪天下,拥有绝代的才华和令人艳羡的爱情。

西宫的梧桐快凋谢了吧!

一夜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她夜不能寐,披上罗裳倚在窗前,听雨打梧桐,看绿肥红瘦,脸色苍白得骇人,银发在烛火的映衬下忽明忽暗。她想就这样,就这样忘记时间,忘记一切,然而想念却潮水般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她想要用力地抓紧这种感觉,却再也没能回忆起他的容颜。原来,时间真的会带走一切。她喃喃念着“我心匪石,不可移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可是他再也听不到了,她拥有了江山,却丢了他。此时的她,已在万人之上,拥有江山,拥有财富,拥有权利,但仅此而已。

椒房的金顶被雪遮掩了吧!

她褪下所有的珠玳,洗净所有的铅华。一袭素衣,端坐在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大殿之上,静看屋外大雪飞扬,委落一地。她不禁又忆起了从前,忆起了那个为她拉紧斗篷,柔声唤她“媚娘”的温润如玉的男子。她处心积虑,耗费毕生精力,终于得到了今天的一切,但为什么现在她却只想要他陪在身边?她以为拥有了江山,便拥有一切,但她拥有的只是满腔的寂寞和高处不胜寒的孤苦。

一滴泪跌落,惊飞花万朵。泪还是热的,泪痕却早已冷却在她那微微挑起的嘴角。闭上眼睛,她期待来年的春暖花开,只是她再也等不来冰雪消融的那天。

【篇六:坚守自我——读《活着之上》有感】

“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时,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这就是《活着之上》的文眼。

想必很多人在人生中总会遇到掂量“生存”与“良知”分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决定人为什么会贪,会逐渐失去自己的缘由。《活着之上》中的主人公聂致远是生活的失意者,但他却能在生活为他插下的条条荆棘中,始终坚守自我,扼守良知。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他像每个平凡人一样,被生活,婚姻,买房等事困扰,处处艰难,举步维艰。这本小说零距离的贴近生活,让我引发深思。

我们还没有步入社会,享受的是社会带给我们的关爱,也许不能理解一个人在外打拼有多艰难。学校也算一个小型社会了,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备受挑战。当你捡到钱包,里面的大红钞票会不会使你心动?你会不会想要占为己有?欲望和良知是直线上远远望不到头的两边。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君子的原则与功利化的现在总是矛盾的。

居里夫人给了我很好的答案。她发现了镭,那是她日日夜夜辛苦研究发现的镭,最后她却放弃了专利权,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也不在任何一项名利上尽情享受。她淡泊名利,视金钱为粪土,始终坚守自我。她现在虽然已经逝去,可她依然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永远在。在《活着之上》中,曹雪芹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当年穷困到了举家喝粥的地步,却创造了《石头记》这本伟大的作品。他不为名也不为利,过着“日暮西山餐暮霞”的清闲日子,那他是为什么?心里已给出了答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活着固然是活着的意义,活着并不是活着的全部。

我们也许会在将来步入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但我们每个人心里还是要有一根道德底线的,一个人丧失价值观而去做违法的事是很危险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坚守自我,扼守良知。

热门推荐
1词韵绕梁味浓情更浓
2难忘恩师
3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教养的味道
5军训日记
6描写石头的作文
7别样的考试作文
8我的新老师
9接受
10同桌印象
11我身边的好老师
12嘱托
13状物作文
14碎片的记忆
15种糖果
16家乡的井
17成长中的脚印
18换个地方跑操
19我的读书故事
20魔术厨房
21我们班的活雷锋作文
22游小南海
23可爱的小仓鼠
24虫鸣
25亲爱的少年
26这样的我
27我们的新校园
28残芳
29狐狸医生
30我爱我家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