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
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古人的行与思,古人的人文关怀都灌注其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可爱懂事的孔融形象深深在我脑海扎根。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朗读声中变成了画面。“让梨”,说来简单,但其中容纳的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应有的礼节,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礼仪。除此之外,其中还饱含着分享、礼让的高雅举止。这些品质,听起来普普通通,但你有做到吗?
透过“孔融让梨”,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庭里孩子们一张张骄纵傲气的脸。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父母发号施令。尽管他们仍未脱去稚气,难道不能做到“孔融让梨”的基本礼节吗?我仿佛看到这一株株鲜活的花朵在过度的肥料里挣扎,这些花朵身上承载着过多的关注、过多的期盼。就算能长大,也是畸形的花!是孩子们的错吗?不,不是的。一切都归结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孔融让梨”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待就是“一夜成名”、“火了”,“头悬梁,锥刺股”放在现代就是“励志哥”、“牛人”……这些新潮的称呼是否要将“之乎也者”、“君”、“先生”给取缔呢?不得不承认,这些新词在当代的年轻人中极受欢迎——“屌丝”“高富帅”横行的年代,又有谁在珍惜“文人墨客”“奇人骚士”?在网络世界中,难觅传统文化的足迹!就算看到几首古诗,也被改编成了打油诗。蹉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人民的身边,我们的近邻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华传统文化!韩国人做得尤其透彻,政府给孩子们极力宣扬孔孟之道,就连端午节都要被他们抢去,变成他们的传统节日了!
但我依然看到,有那么些人坚持着文化传统。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坚持在校内穿汉服,目的是为了宣扬传统;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做文化讲座,经久不衰;许多歌手摈弃了流行风,转而大唱《四书五经》,颇受欢迎……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杜绝流星,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可以多读写古文诗词,陶冶情操;可以练毛笔书法,品析佳作;可以欣赏茶道,品茗清香……我们做的或许很微小,却是传承文化最好的方式,延绵久远,生生不息!
【篇二:心若向阳】
你看见过吗?有一种用于绿化装饰的地板砖铺成的停车场、广场,地面是一个个均匀分布的坑,下面的土地由此而能裸露出来。春夏之际,嫩绿的小草从土坑中钻出,簇拥着,挤着,挺立着,细小的身躯顽强地伸向天空,伸向阳光。
小草这样柔弱的生命,由这人造的密铺的地板决定着,多才多能的人像这小草,无法选择出身,但无论哪个时代的人总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拼搏进取于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有甘于平庸步步堕落走向灭亡的,也有天资聪颖利用才智成就自己人生的,有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荒废人生的······同一时代,取向不同,生命轨迹注定不同。《论语》中长沮、桀溺曾对子路说:”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对于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道”的做法。隐士认为不如在天下混乱如江水之时避世归隐寻求安宁。
而孔子听后不以为然,仍认为君子“不仕无义”,应勇担为天下之义而努力之责,即使任重道远,也应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孔子周游列国,然而思想不为君主们所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创办私塾,桃李满天下。他整理了《诗》《书》《礼》《易》《春秋》,后世尊其为“至圣”。他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正统”“主流”思想。诸侯纷争,战争频繁,仁人志士选择了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选择了寂静一世;选择了积极入世宣扬主张的,选择了奋斗坎坷的一生,但也选择了精彩,成就了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找不到对的人、合适的时代,很可能是因为改不掉错的自己。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智能手机已深入千家万户,但利用计算机的速算,丰富教学软件而在学术上达到更深造诣的人鲜有。想当年计算机并未进入人家中,华罗庚连想都没想过有一种机器能一秒中完成数亿次运算,却硬是凭借着纸笔运算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摘得了数学王后王冠上最明丽的珠宝。
一位27岁的年轻人为艺术家罗丹做助手,他原以为这位艺术家生活随意、性格奇特,没想到见到的竟是一位成天埋头苦干的普通老人。罗丹说:“取得成就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人就像花朵,在路边、在花园或是在盆中,只要自己不放弃,坚定汲取水分、顽强伸向阳光,一定能等到花开之时。环境不能打败你,打败你的只有怨天尤人的自己。
【篇三:品读经典,感悟人生——读《繁星·春水》有感】
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么?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还是伟大的散文作家,小说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诗歌的体裁写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冰心女士认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她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机集子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母爱·童年·自然。
母爱是一切拥有自己“宝贝”的母亲所对待自己宝贝的无私、喜爱、真诚等等的爱,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后春笋、迎风破浪般等神奇可贵的力量。所以,母爱是一切“恶”人的悬崖勒马,回头奔向阳光灿烂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炽烈的语言讴歌母亲,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威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物之源”,而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又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间拥有着最为独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为单纯的婴儿,它们的心灵世界中,不知道什么是贪婪,不知道什么是歧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败坏的风气。所以,冰心女士偏爱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样的事物。她视为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的丑恶以及世风的堕落。
生物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命。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竞争,互相生存,才有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们人类破坏这个体系,就只会带来灾难,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敌被我们猎杀,导致它们繁殖的越来越多,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混乱,影响着其他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这与她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树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云……无不散发出生命的气息,意象丰繁而情思专一,对于向她这种“品质”要值得学习与发扬。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品质,对任何事物以及生态环境能向新时代。
冰心写这本书中包含着对母爱的尊敬与炽烈,她认为心中的风雨来了、躲进母亲的环里,才能迎来风平浪静,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与母爱一脉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认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纯真的,自然当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散发着无止尽的热爱对于冰心女士。
这本书,这本用“小诗”写的书,蕴含着丰富的情思,体现出一种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篇四:奉献,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无垠宇宙,地球是一颗闪亮的星;朗朗乾坤,知识是一颗闪亮的星;茫茫夜空,奉献是最闪亮的星。
奉献,是一种坚持,是坚持了28年,每天用去一半的时间,只为护送着读书娃上学。这份坚持,这份奉献,是一颗闪亮的星。
古今中外,有多少奉献了自己成就了理想?司马迁奉献了自己所为男人的尊严完成了《史记》;焦裕禄奉献了自己的岁月守护了兰考;邓小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他们这份奉献精神,何尝不是一颗闪亮的星?
奉献,不在于干了多少事,不在于做了多少活,而是在于每个人心中最忠诚的守护,那份敢于奉献的心。
雷锋,家喻户晓的奉献先锋,人民的楷模。难道他是靠大肆宣扬自己的事迹才被歌颂的吗?不是。他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他为了党奉献他年轻的时光,他为了他人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他懂奉献才被发现,因为他懂奉献所以人人皆知,流芳百世。他对人民的奉献,是一颗闪亮的星。
在校园中,想做一件奉献之事有何之难?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不破坏公物,不剩饭菜,这些难道不是为校园尽一分心力吗?在家中,做家务,打扫卫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是奉献呀!奉献,其实很简单。
我记得,我有一位同学,在校园里喜欢帮助同学,帮年级低的同学值日,掏下水道,人家问他叫什么,他竟回答说:学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姓名。便一溜烟似的跑了。他这种做法,不就是奉献吗?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便是一颗闪亮的星。
为祖国,为他人,为集体,奉献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精神,奉献是一种被赞扬的精神,奉献是宣扬人世之美的精神。
浩瀚宇宙,茫茫星空,奉献永远是那最闪亮的一颗星!
【篇五:说正能量】
这些年来,“正能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题词。它占据了新闻的头条,抢占了网站的热搜榜。很明显,正能量成为了当今时代中的行为标准与关键。正能量是如今发展中无处不在的,也是必需的。
实际上,正能量的界定有些模糊,它可大可小,可是人感动,可使人奋进。正能量可以是随手之劳,垃圾入桶,可以是世界舞台,捍卫主权;可以是羊肉串资助成长的学子,可以是非洲大地上帮助兴建的大楼;可以是纵有“前车之鉴”,仍要扶起地上的老人,也可以是茂林上空,毅然跳下的十五位勇士。
正能量好像涓涓细流,淌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温暖人心;也好像江水滔滔,用在大国的建设之中,振奋人心。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动人。
同样,正能量也无处不需。于个人而言,正能量便是一点善举,一点鼓励,虽然微小,但力量巨大。它可以让每个人心中充满乐观态度,让每个人摆出向上姿态。正能量可以指引每个人走在正确的路上,而且快乐而积极地走向前方。
于社会、国家而言,正能量就如古时的礼乐道义一般。孔夫子宣扬克己复礼,传播君子之道,是为了在战乱纷争、礼崩乐坏的年代,树立起正人君子的价值观。如今,正能量也是这样。它宣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乐观健康的氛围。正能量的传播,在社会上立起现代化发展中必需的价值观。如此,中华才能腾飞,才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然而,在如今社会中,有一群人,特立独行,吹毛求疵,贬低正能量为作秀。我们不能否认存在个例,但也应坚信正能量的宣传是必需的。以《战狼》为例,作为充满爱国主义的影片,其在社会中引起的共鸣与反响是近年少有的。它带来的正能量,也让人为之一振。这样的影片虽然夸张,但传递的精神使国人的爱国主义和团结上升了一层。正能量是塑造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我们应当传递正能量,鼓励它的宣传,而非一味批评。
所以,正能量是无处不在且无处不需的。不论小至个体,还是大到国家,正能量总能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奋进与动力。我们更应积极促进正能量,为中华的发展出一份力。
【篇六:我本来可以肆意宣扬】
沉默是黑夜中的繁星,透着光亮……
——题记
早晨,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扑朔着点点金光。那次有力的回击,似乎还如这金光般在心中闪着亮光……
那是一个阴雨天,春雨绵绵,如细丝般洒落在地。雨雾弥漫,如一帘幽梦,送来十里柔情。在这样“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美妙雨季,我的心情甚好,不只是因为这绵绵春雨带给我的凉爽的适感,更是因为我得到来自老师前所未有的鼓励。她告诉我:“虽然现在你对数学这门科没有兴趣,成绩也提不起来,但你上课还是专注的。一定不能自暴自弃,相信自己,你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的。”虽然语气并不激昂,但确厚厚实实的触及内心。
我带着满满的斗志回到教室,只见上次考试的成绩已经下发,我赶紧跑到座位上,拿起试卷,看到一个鲜红而刺眼的“61”,我咬紧了牙齿,但又多么渴望能有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对我的信任,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试卷,见到周围成绩好的同学簇拥在一块儿谈论着题目,我默默收起试卷,放进抽屉,低着头,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不语。
“呦,戴若曦,考试怎么样啊?”这熟悉的声音,是他,又是他!每次就会拿成绩仗势欺人,我手心出汗,握紧了拳头,“哦,不用你说。反正,一如既往的差嘛,是吧?哈哈哈……”“我……”心中顿时激起万丈波澜打击这自尊底线的边缘,又如以往一样,这样的打击,就像生活断了气,失了路。我厌恶了,疲倦了,再也不想像干枯发皱的躯体般被人僵硬固执的损害。我不要走反复的路,我要追求我的思想,我的灵魂,绽放非比寻常的光芒!瞬间,感情如滚滚红尘冲破力量的尘封,但又未发泄,忽想起名人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啊,我何必在意他的看法,用实力证明自己就好了呀!我勇敢的拿出自己的试卷,平铺在桌上,订正起来。
此后,我都比以往付出了双倍的努力,做任何习题,订正,任何作业都冲锋在前,老师也常常表扬我最近良好的转变。他似乎有些不服气了,也开始与我争抢时间,同时还对我说一些刺激性的话语,但我都把这些当成耳边风,专注自己的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后一次考试夺得了佳绩—92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史无前例的高分了,而这次,他却只是正常发挥,考了91。虽仅有一分之差,但也足以让我喜出望外的了。我像上次一样,铺开试卷,淡然订正。看到他惊叹之情,我不禁暗自欢喜,但也依旧沉默。
本来我可肆意宣扬,宣扬他的恶语与恶习,但我却选择了沉默。
都说沉默是金,亦是如此。它透着坚韧,直击人心……
【篇七:钓鱼的启示】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翠绿的柳枝随风舞动,这个暖冬真棒。小河在这样的景色衬托下,显得更加迷人。这样美丽的景色,连小鱼都会忍不住跑出来欣赏吧!
这天,爸爸带着我来到河边,教我如何钓鱼。爸爸作为一名钓鱼能手,自然知道哪里的鱼多,哪里的鱼少,他把我这个新手安排在了鱼儿最多的地方。我把诱饵装上鱼钩,丢进河里,开始耐心地等着鱼儿上钩。不一会儿,我便感觉到有鱼上钩了,赶紧用力一拉,还真的从水里钓出来一条鱼,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看极了。
“爸爸,我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地大喊道。爸爸淡淡地说:“还不一定呢。”话音刚落,那条鱼惊恐一跃,挣脱鱼钩,又跳回了河里。我垂头丧气地叹了一声:“唉!”爸爸重新帮我穿好鱼饵,说:“很多人像你这样,还未成功,就宣扬自己成功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而已。”我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然后重鼓士气,把鱼饵扔进河里。不久,又有鱼上钩了,但我知道自己只是成功了一半,于是我快速把鱼拉上来,用力一甩,把鱼甩入了水桶里。“爸爸,现在我算成功了吗?”我问。爸爸笑着点点头。
记住,千万不要在你真正成功之前,宣扬自己的功绩。
【篇八:景美人更美】
据报道,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在国庆长假期间推出了无人值守“1元午餐”优惠套餐,其意为花费一元钱,游客就可以吃到一份超值午餐。我认为,景区如此做法,值得大家为他点赞。
“一元午餐”物美价廉,有利于游客的消费,增加景区的收入。对于游客来说,“一元午餐”价格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中,实惠又价廉的这样一顿饭,怎能不让人心动?
“一元午餐”避免浪费,对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起到促进作用。景区负责人回应,之所以收一元餐费,是为了避免浪费,我们要让游客吃得理直气壮。从节约粮食这一点来说,这有利于减少人们的浪费,发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元午餐”契合民众心理,有人说它是一种营销手段,不必夸大,但背后所体现的精神与之形成“节约”的良好风气也是一大亮点。人们买到了便宜的“一元午餐”,心理上会增加对景区的好感,自然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游客与景区在“互惠互利”,各得所乐。
可是,也有大部分的人说不支持。不支持者大多分持两种观点。
一、有人质疑其“违背经济规律”。一元午餐固然好,但对于一份午餐来说,未免太贬其值了。午餐也有其价值,价值低于了价格,是一种亏本的买卖。根本不值得宣扬这种做法。“一元午餐”也可以看成是违反了经济规律。在众多唯物主义者看来,“物有所值”是最基本的标准。
二、“炒作之嫌”。老君山景区因推出的“一元午餐”而红遍网络。的确让很多“键盘侠”将“炒作”这个帽子扣到了景区头上。所以,他们认为,像老君山景区这种“靠宣扬营销策略来抓住人们眼球”的炒作不应该被大流认可。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这种吃力的事情未必能讨得到好。景区就应该是景区,安分守己,不应该提出这种不实用的营销策略。
我认为,“一元午餐”的做法值得我们大力支持。一个景区,如果真的想争噱头,上热搜,完全不必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哪个商人会做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一元午餐”的想法既照顾到了游客的感受,又增加了景区的人气,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粮食,可谓是“一举三得”,我们应该支持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做法。
所以,我认为老君山景区给其他景区做了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