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作文

【篇一:严格要求造成真正的成功】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过“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三问。”他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有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严格要求自己,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如此严格地学习,怎能不成学?这是严格要求带来的成功。

鲁迅先生从来都是严格要求早到的,在他小的时候就有这种习惯。有一天早晨了上学迟到,先生批评他要早到。可鲁迅却记在心里,并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了。且时时早到,奋斗一生为后人敬仰。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并收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说鲁迅先生终生为之受益。不能不说严格要求的好处。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者。他写作有一个习惯,就是反复地修改。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诗一篇,写到哪就改到哪,他的《丧钟为谁而鸣》创作花了17个月,可是他连续修了96个小时,一直改到满意才离开房间。海明威认为“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是写好文章的秘诀,他对于自己的文字不仅是严格要求,而是字字琢磨。正因为如此,海明威得以成为文坛巨匠。

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他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大师,称之为“亚圣。”这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分不开。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了出来,孟母见他如此,甚是生气,就当着孟子把织布机上的布剪了,并说:“你读书就如布一样,不好好读书而半途而废,这如断布一般是无用之物。”孟子听了深感惭愧,从此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了一代大儒。

可见,他人的严格要求正是成为了孟子学习动力。其实无论自己还是他人,只要,有“严格要求”在其中,“成功”就“不离”了。

严格要求方能成功,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有人会质疑,也有不严格就“成功”的呀,比如某考试某君靠作弊取得“好成绩”,那些认真学习的同学没有他考得高。这不就是“成功”吗?错了。真正的成功是凭真正的本领、学识取得的。而这一切,是“严格要求”造就的。不严格要求而靠不正手段获得“成功”,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以前所有的荣誉会随着真相的巨浪冲走。这也能算作“成功”吗?

所以,严格要求与真正是分不开的。真正的成功需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造就了真正的成功。

【篇二:书】

书是我最好的老师,黑夜中的灯光,书,从我记事开始,就成了一位最好的朋友。

七岁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上百个字,就要求妈妈买一本童话书,妈妈就同意。买后,我就一直躲在屋里角落里看,直到明月嵌在天空后,我直到看不清楚,才想起肚子饿了,这正是我读的第一本书。

长大后,一周至少要去图书馆四五次,妈妈和姐姐常说,你经常看书,又不活动一下,比书呆子还要书呆子,比啃书虫还要啃书虫。这时候,我会一笑而过,继续看书,八九岁时候,我已经看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白天看西游记,晚上看三国演义,旅游时候带着水浒传和红楼梦看。每一本看完后,我会把这个故事继续在脑子里编下去,直到编到现代,才罢休,有时,我会想作者是什么样,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还会把书上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抄下好词好句,到写文章时重要帮助。

从记事到现在,好像就没有离开书,床头旁边也有书,还有古代名人孟子的书,比如: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孟子。

书是我生活中唯一不可缺失的物品,就像陈寿所说,“一日无书,百日荒芜。”我一天不读书,就烦一天,一读书心情非常愉快。书,我爱你!

【篇三:轮椅上的正能量】

英国人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这样解释到正能量是能予人向上和希望,让成功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一种正气。可在现实生活中,既没有像官东那样与死神抗争,也没有铁人王进喜的浩然正气。我身边的人,就像夜晚的星晨,渺小,却闪亮。

在我的学校门口,每次经过狭窄的小巷口,总会看见一位大叔,坐在轮椅上,无不伤感地望着周围的一切,可眼中却仍不失坚强,久而久之,我便产生了疑惑,这位大叔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一天,我在小巷口旁边的面馆吃面,店主人才告诉我事情的原委:那位大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腿残废,亲戚们都走了,只一个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和补贴养活自己。

我当时就很震惊:一个残疾人,尽管命运带来不公,却从没丧失希望。因为从他坚定的眼神,已经告诉我一切。

那天,阳光明媚,我又一次见到了他。头发蓬乱,面色不太好,可他也不需要别人帮助,腰一弓,手握车轮,使劲一推,在缓慢地移动,也没听见长吁短叹,甚至连眉头都没看见皱一下,此时我仿佛听到一声呐喊:我也和你们一样能站立!

所以,没有人去嘲笑,只有人去敬畏,他坚强的毅力;不只赢得了尊重,更赢来了内心的充实和喜悦。虽然他坐着比别人矮了一半,但他的意志,就如大山,稳固坚韧,在我心中比不劳而获的人不知高大了多少。

孟子说:“固天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身边的大叔,或许也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但我认为,他就是孟子所说的“是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立、自强的楷模。

每次看到他,我心中总有股敬意油然而生,看到手推着轮椅的背影,我就知道:坐在轮椅上的强者,看似暗淡,实则发光,传播着正能量。轮椅上的这一刻,让我读懂了真正的人生内涵,勇于拼搏,人生就是辉煌!

【篇四:议君子与小人】

常言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道义与利益交战时,有一些人宁愿玉碎,而另一些人宁愿瓦全。我想前者便是君子,后者便是小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知晓道义,而小人知晓利益。孟子在《鱼我所欲也》开篇即用一个比喻,表述了他“舍生取义”的思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说,如果鱼和熊掌必选其一,他会选择熊掌,如果生命和“义”必选其一,他会选择“义”,显然,在生命与“义”的天平上,孟子是向“义”倾斜的。

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段悲凉岁月——八年抗战,多少英雄豪杰为人民、为集体、为国家献出生命!他们为国家利益将自身利益、甚至性命置之于度外:就像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就像“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就像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就像赵一曼,鞭打竹签昼夜提审逾月,当严刑拷打得连敌人都战栗了,始终坚口不吐一字……我称他们为君子;而有些人贪生怕死,为了一时苟活,叛国投敌当汉奸。像那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出卖国家利益、至今被人民唾弃的人,他们只配得上“小人”这个称号。

他们在利与义之间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

君子往往选择义。他们看重的不是身外之物——钱,而是义。对朋友的诚信,对国家的忠诚都是“义”的表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义。如果没有义,那么人与那猪狗还有什么区别?君子们往往是把义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他们不会为了其他的利益去触碰这一道德底线。“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可以说是对义的最好阐述。

而小人呢,恰恰与此相反。他们会为了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失去道义,成为牲畜一般。当今社会,许多“小人”只顾及眼前一些蝇头小利,而最终触犯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似乎是金钱迷惑住他们,要不他们怎么会为利益而常常忧虑?

在最近的明胶事件中,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达90多倍。药品安全,人命关天,铬含量超标高达90多倍的胶囊药品,这是救命药还是害人的毒药?这都是那些为了利益而不择一切手段的小人所为。他们不仅使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还危害了整个国家。

做一个君子虽然很难,但做一个小人却很简单。在利益的驱使下,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坚定不摇、纯洁的心。把“义”字铭记在心,“喻于义”而不要“喻于利”;一心“怀德”、“怀刑”,而不要“怀土”、“怀惠”;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为人通达,而不骄傲凌人;一视同仁,而不勾结营私;时而责求自己,而不责求他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不屈己从人。

当义利交战时,选择义去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而不要选择利去做一个“长戚戚”的小人。

【篇五:读《三字经》有感】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孟母的做法让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让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又是跟我买点读机,又是帮我买学习资料,每次暑假的时候还要把我送去参加一些培训班。以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他们给我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我一下,我还会不服气的跟他们顶嘴,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读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他们是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之下一个个都成了小皇帝,他们唯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什么东西都是拣好的拿,不知道谦让,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总之,学习了《三字经》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篇六:峄山旅行记】

“登峄山而小鲁,读孟子而知天下”,今天我就来到了孟子的故里——峄山。

初到峄山脚下,满山的巨石高者数丈,小者如屋,层层叠叠,随处可见,时而像瀑布,时而像一群群绵羊……我对鬼斧神工般的峄山之石惊叹不已。

听当地人说,峄山最美的地方在山顶。于是,我们就乘坐缆车上山。刚下缆车,我就看见大名鼎鼎的八卦衣石,它果然名不虚传,这块形状奇特的八卦衣石上面花纹细密,呈土黄色,活像一领僧侣的袈裟。继续往前走我们又来到了豆腐石旁。这块石头上有细细的裂纹,很像刚刚划开的一块鲜嫩的豆腐。据说这块巨石是由豆腐变成,还和乾隆皇帝有关呢。

不知不觉我们己经接近山顶,那又高又大,又陡又滑的山石挨挨挤挤的,我们只能走在他们的夹缝当中,没有铁链,没有拉手,没有砌好的石阶,双手只能撑住两边的岩石,慢慢地往上挪,而脚下的石块,已经磨得像镜子一般了。我的脚底也像涂了油一样不听使唤。我哭丧着脸跪着向前爬……好不容易爬了过来,几块巨石又挡在了前面,“到底从哪里过去?”“谁知道呀?”“要不我们回去吧!”大人们也懵了。突然,从人群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从那里过去。”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在两块巨石之间,只有一个地方露出一丝光线。据说,当年秦始皇游峄山也是从这爬进去的。我们趴在石板上,屏住呼吸,匍匐前进。生怕一抬头,碰到了石壁。

经过惊险的攀登,我们终于钻出了这险要的山洞,到达了山顶。我紧紧抓住悬崖上的铁链,往下看,哇!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条条潺潺的小溪,一块块绿油油的田地,一座座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美丽景象尽收眼底。

【篇七: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四大名著,《论语》《孟子》《弟子规》《周易》都会让我们明白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

《周易》里有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讲诚信,因为对人最有帮助的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所在。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诚信”二字,只有人人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孟子》中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经受磨练,并且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失败,在失败、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更是让我受益。一个人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所以在学习方面,一定要学思结合。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需要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顶嘴,不插话,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国学经典,他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国学就像一杯香茶,我们要去细细地品味,汲取其中的精华。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国学经典来充实自己,真好!

现在我读的国学经典还不多,但以后我一定会经常阅读,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会陪伴我终生。

多读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陪伴我们成长吧!

【篇八:追星不随性】

提及"追星"这一词,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历史悠久的中国的古代是就有这一行为了。只是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并且内容上也与现代的"追星族"截然不同。古时追求的内容仅局限于诗人与诗作、艺人与艺术表演。例如,用现在的话来说,唐朝时的诗圣杜甫可算是诗仙李白的忠实粉丝。

古时的"追星族"所追求的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物无一例外的都表现在诗歌艺术领域,正是这样的追逐比拼才使得我国诗歌文化更加灿烂,艺术及其它领域的革新与创造日新月异,各种艺术文化层出不穷。他们的"追星"形式则是不断的关注诗歌、艺术的作品。

时观今日的"追星族",先不看他们所追求内容价值观的高低,只看他们在追星的形式上就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小虎队"使得那个年代的青少年神魂颠倒,以至于狂热的粉丝们骑着自行车在"小虎队"的车后疯狂追赶。更不必说现代追星族一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又遭人耻笑的行为。追星不能随性而行。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追星能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的话,那这样的追星的有意义的。《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因此好的榜样会为你提供效仿的方式,并激励着你。

令人堪忧的是,当下追星族的共同特点都是些青少年,一些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群体,有些盲目的效仿只会使得他们误入歧途,甚至坠向万丈深渊。他们中的一些因为狂热的追星而荒废了学业,并且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参加明星的演唱会以及购买明星们的海报、唱片和影集等价格不菲的物品,他们经常挥霍无度,随性而行,而能承受如此大开销的家庭也是微乎其微,他们的父母是风栉雨沐。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些名人一心治学不被外物所干扰。首当其冲的就是孟子了,在《孟子》中有: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着孟子对学问的专心研究,并没有被外物所困阻。还有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宋濂,被朱元璋成为"开过文臣之首",以其艰苦勤奋而闻名于世。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出他的专心求学,并不因为外在事物的好坏而影响自己

相比之下的当代追星族,仅不看他们是否都是"以中足乐",单是他们不能"动心忍性"就已经影响到他们。这样的随性追星行径势必会造成比攀之风等不良影响。

因此,不可否认的是正确的追星能够使得自己获得一部分文化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相比之下这种随性的追星也只是刀头舔蜜。所以追星三思后行,正确做一个追星族,切勿随性而行。

【篇九:可怜天下父母心】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我最近看了《三字经》,被里面孟母教子的故事深深感动。从前,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努力为孟子找到适宜读书的环境。孟子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觉得学习很枯燥,他开始逃学。有一次被孟母发现,孟母就将编织良久的织布机上的纱线剪了,告诫孟子说:“纱线断了,就织不成布,学习也一样,不能中断,要日积月累,才能成功。”

孟母教子的故事反映古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今,人们对子女的重视也一点儿都不比古人弱,一样用心良苦,煞费苦心。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三年级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记作业麻烦,总是不抄作业回家。好不容易在妈妈的劝说下同意,却又总是只记几个简单的作业回家。因为,我想着少记的那个作业,我可以不用写或者少写,反正爸妈也不会知道。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件事被爸爸知道了。那个晚上,爸爸找我谈了许久,他对我说:“你不记作业,就是对学习不认真;你不写作业,就是不尊重老师,欺骗父母。我有教过你这么对待学习的吗?!”我又害怕又羞愧地低着头说:“没有。”他愤怒地说:“你还知道没有!好好写作业,好好上学,为的是让你长大以后有能力有好日子过!你每天应付交差似的对待作业,难道是替我写的吗?”一连串的责问使我无地自容,我从喉咙底里发出小小声说:“不是……”他严肃而又认真地说:“我们小时候没环境上好学,你们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还不好好学习,女儿啊,不懂知识可以慢慢学,偷工偷懒不应该啊!”当时的我望着爸爸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少记作业。

妈妈也是一样,她和爸爸都十分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把我的作业盯得紧紧的,再忙都得来检查我的作业本,变着花样加强我学习的知识。因为她,我几乎没有一点儿玩的时间。我曾经反抗过,我还记得我曾说过不学习又不会怎么样类似的话来气她,但她还是坚持着盯着我的学习,不管她每天多忙多累……看了孟母教子的故事,我才有些明白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

其实,古今中外的父母都是像孟母一样尽心尽力努力培养孩子,都希望子女好好学习,做个有能力的人,长大可以过好日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篇十: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国庆长假中,我读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它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的是孟子小时候很顽皮,但是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孟子的母亲怕他学坏,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前后搬了三次家。

最后一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孟母看到孟子和学堂里的学生们一起读书、写字,这才安了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搬过家。

孟子见母亲为了自己的成长接连搬了三次家,理解了母亲的一番苦心,从此便刻苦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子成为了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和妈妈。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和孟母一样,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不让爸爸妈妈失望。

热门推荐
1感恩母亲的爱
2识时务最为珍贵
3闸坡大角湾一日游
4那一抹橙色的光彩
5我的烦恼
6哦原来如此
7香蕉皮的启示
8溜狗趣事
9我的同学
10恋雪
11《穷人》续写
12有着一颗心
13游刘公岛
14个子矮的烦恼
15像风一样
16日子里的诗意
1720年后的我
18从这里开始
19春语
20心灵之灯
21我的初中生活
22“共享”的背后
23我爱你爸爸
24风景
25有书相伴
26内心的呼唤
27善良的同学
28中国风的境界
29不倒翁
30我的快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