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篇二: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放光彩,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红星传万代……”听到了这首革命歌曲,我不禁想到《闪闪红星》电影中机智、勇敢的潘冬子。让我们一起跟随冬子走入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见证一位红军战士的成长经历。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的故事。潘冬子受父母的影响,从小立志为党为人民做事,作贡献。冬子的父母性格刚烈,都是嫉恶如仇的人,妈妈在入党的第二天为了群众安全转移牺牲了自己,被大火活活烧死。爸爸在参军前送给冬子一颗红星,这红星勉励他变得坚强、勇敢、机智,在遇到危险时总能机智应对。这颗红星是指明灯、是希望、是火种,也是灯塔,在这颗红星的“指点”下,冬子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红军战士。
电影中一幕幕动人情节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冬子为了让山上的村民们都有盐吃,和宋爷爷一起下山,在镇上挨家挨户地向村民们凑了一竹筒的盐,正准备带上山呢!可已经封山带不了物资上山了。于是,聪明的冬子把盐化成水,倒在外套上,就这样瞒天过海地通过哨兵的关卡,把盐带上了山。上山后他把衣服洗出了盐水,再放上灶煮干,把盐块弄成小块发给了村民们。这个办法就连宋爷爷也被蒙在鼓里,连夸冬子好样的。
另一个情节中,冬子在米铺做耳目。有一次看到了胡汉三,就等待着时机的到来。等到胡汉三睡着了,冬子便提了一壶油,浇到他的被子上,又拿出火柴点燃扔向胡汉三,拿着镰刀站在门口不让胡汉三出去,使他葬身于火海。冬子用他的智慧和勇敢为妈妈报了仇。
春天来了,杜鹃花开啦,爸爸和红军来了,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11岁的潘冬子参加了红军。潘冬子是一个坚强、勇敢、思维敏捷的孩子,他爱国、爱党的精神就像一颗闪闪的红星,值得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