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可以让一个人无愧于心。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佩戴的宝剑,却难以启齿。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便赠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后,再途经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赠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知道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之高。
人无信不立。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于是就说服了秦孝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扫墓百姓中有谁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于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随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那块木头的人给50金。这时,终于有个胆大的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立马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效果立竿见影,使百姓相信了新法可信,从而推行了新法。正是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才使得商鞅变法的成功。
诚信,成就仕途的美满。通往顺畅的事业之路,必不可以的便是诚信。北宋词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存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后,就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同考试。由于考题他曾做过,他便把实情告知给皇帝,并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皇帝与大臣便共议了一道更难的题目给他,结果,答卷优秀,获得了皇帝的赞赏,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拥了一翻好的事业。正是晏殊的诚实才造就了他仁途的美满,事业的成功。
诚以美德,信以修身,为你的人生添上一抹亮色!
【篇二: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代文宗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格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之前,我对苏东坡并不了解多少,在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
为官,一生只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就可以了。例如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而在于苏轼面对生活,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苏轼的一生,艰辛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王安石斗智斗法。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暂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快乐或是艰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这就是苏轼为民着想的一生。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斗法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可他过于自负,有许多新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于是王安石把许多反对他的贤臣都贬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苏东坡对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奏,最终也被贬到杭州,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被贬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诗中。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一生饱经忧患,可他并没有尖酸刻簿,没有消沉。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是一个乐天派的诗人。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处游历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也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凛然正气,必然永存。
【篇三:我穿越到了宋朝】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因为我白天在电视上听了赵冬梅教授讲的百家讲坛,内容是司马光一生中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不已。某一天,我居然穿越来到了宋朝。
我处在大街上,发现一切都变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在街上齐刷刷地跪下,我向他们头朝的地方望去,只见一行人站在那儿,我向人一打听,原来那就是司马光,那是在晚年与刘恕等人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的司马光,接着那些老百姓嘴里高喊着:“司马相公,你不要离开,你要辅助天子,救救我们啊!”只见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行列,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整齐。咦,司马光的功绩不是成功编写《资治通鉴》吗?怎么会这样受老百姓爱戴?后来找人一打听,原来司马光与王安石是一对好朋友,两人都是一心向国,都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可他俩为国的路线不一样,司马光太过于保守,王安石太过于创新。比如王安石提出的青苗法,免役法,这些法令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用人不当,加上本身的漏洞,造成了老百姓苦不堪言,还有许多老百姓颠沛流离,无家可归。而司马光坚决反对,可仁宗不听,现在仁宗去世,英宗即位,但由太皇太后掌权,老百姓讨厌的法令还没有解除,就把所有的希望托付给了司马光,希望他能成功取消新法,给老百姓一片安宁。
当我回过神来,发现司马光要走了,我便一马当先,抓住司马光的手说:“司马相公,我是来自21世纪的人,我读了你的历史,想告诉你,千万不要让范增当你的接班人,因为他会使新法死灰复燃的,否则到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选其他人了。”司马光听了说:“小朋友,你没有病吧?还从21世纪来?再说了,人家范增被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不可能会让新法死灰复燃的。”
可我还想说点什么,突然,闹钟铃声响起了,把我召回了现实中,原来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
【篇四:小猫钓鱼新法】
从前,有一只小猫生活在一条小河边,小猫饿了就在那儿钓鱼,累了就躺在河边休息。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可这几天,小猫钓到的鱼越来越少,小猫疑惑了:我可是一名钓鱼高手啊,为什么这几天总钓不到鱼了呢?小猫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其中的缘由,于是它准备好好地调查一番。
小猫开始调查起来。一天,小猫看见一位青年男生往河里扔了个垃圾,小猫便思考起来:会不会是垃圾污染了河水使得小鱼都生病了?事实证明了小猫的想法,一天,小猫在喝水时无意中听到了一些鱼在聊天,一只小鱼对另一只大鱼说:“妈妈,净水好不好?”那只大鱼回答了她:“净水是世上最好的水,可我们没这个福气,这水太脏了!”说完大鱼带着小鱼就游走了。小猫听见了,心计一生,想了一个办法。
小猫从自己家里拿了个洗脸盆,在里面放了许多净水,在盆子旁边写上“净水”两个大字,然后把盆子放到河边,假装睡着了。这些鱼儿一看到净水,兴奋得不得了,急忙地向盆里跳,小猫偷瞟了一眼,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小猫见鱼儿差不多了,便将盆捧回家吃了起来。第二天,小猫吃了生病的鱼,而生病了。这时小猫才明白:这只能解一时之急,如果不解决这河水污染才是根本的问题,这些鱼儿是不会有往日那样的生机的,人们也不会遭报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