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想回到唐朝】
唐朝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朝代,那里既有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也有李世民等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更有“贞观之治”等让人千古传扬的美好盛世……正因如此,在历史书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有关唐朝的书籍。周末,我捧起《唐诗三百首》,任由思绪在诗中翱翔,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唐朝。
我回到了唐朝,领略到了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磅礴气势;感悟到了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切情感;亲眼看到了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还亲自体会到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休闲自在……啊,唐朝的古诗呀!磅礴、壮观、富有美感,把整个唐朝的人、事、物、景及人们欣欣向荣的生活都以诗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是这个朝代的灵魂!
我回到了唐朝,亲自去拜见了那些明君忠臣。我首先去拜见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我看到他每天都忙于处理国家事务,他厉行节约、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积极采取以农为本,推行科举制度等政策,使百姓修养生息,使国家繁荣昌盛。对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大力平定外患,稳固边疆,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然后我又去拜见刚正不阿的魏征,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执着的向皇帝进谏,我问道:“你难道不怕会惹怒皇上而被杀头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怕,肯定怕,但是我是一名谏官,谏官的职责就是为皇帝建言献策,只要皇帝做出错误的决定,我就要批评指出,否则小到鸟类禽兽,大到天下众生都会指责皇上,皇上被指责就是我的失误,是我的错,所以我为天下众生必须这样做!”听了魏征的回答,我领悟到了一个历史悠久、辉煌于世的朝代,除了要有开明的皇帝,最重要的还要有那些像魏征一样的忠臣贤相呀!
回到唐朝,我还经历了“贞观之治”万邦来朝的盛况。唐朝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开放多元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终于明白,此后海外华人多自称“唐人”及国外“唐人街”的缘由了!
回到唐朝,我看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但触碰我灵魂最深的是唐太宗的至理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名言是指引我们为人、做事、治国的。我看出了治理国家既需要领导人有强大的领导能力,还需要优秀下属的建言献策,甚至批评指正。(公众号:远方语文)
【篇二:梦回三国】
这天,我坐在桌前,幻想梦回三国,突然,我眼前发黑。不一会儿,我便不知到了何处!
很显然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路痴,因为眼前的这一切完全不是21世纪的模样了。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工厂,没有汽车;有的就只是眼前的一片低矮的木房,在茶馆里卖凉茶的小二和一片片无边的芦苇荡,和突然飞起的几只白鹤,那几声高亢的鹤鸣好像在嘲笑我的落魄,我看看自己,身上只有一些铜钱,两个指南针,一个便携小风扇及几枚电池和一个装了些学习用品的大背包!但那有什么用呢?我想这时的人恐怕都不认识这些吧!
“客官,到岸了。”船长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我付了船费之后便问这是哪儿?他说这是吴国了,前面是吴蜀联军居住的军营,客船不让过!我一听才明白我已到了日思夜想的三国,我又多给了船长几文钱让他在现在送我去军营边,又问他要了一身合身的衣服,便只等夜黑风高了!
不久之后就已是夜黑风高了,周围一切阴森得让人倍感恐怖,我摸黑进了一顶营帐,却发现有一位手执孔明扇的人在研究兵书,便扑去拜见孔明先生,我本以为他见着我会大吃一惊,却不曾想他叫我坐下,而且我俩好像似曾相识一般,他性情温和,我便不再拘谨,开始与他谈论。我发现诸葛亮真的很聪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占卜和星象,他已告诉我五日后会有大雾。我问他箭是否充足时他才发现因前几日的对战,军中已不多箭,我心里暗暗的高兴,对他说,何不去借箭。五日后,鲁肃和先生一同回来,回来的还有那十万支箭。
但在那五日我也没闲着,先生每天教我百家知识、兵法及星象,这正合我意。先生每天都忙于政事,所以每日只有半个时辰来教我,但我也很知足了,在火烧赤壁后不久,我便与先生,同去往蜀中,在路上先生也没闲着,一路上也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向我授课。
三日后,我和先生已回到军营,在那里拜见了“刘备”和“五虎上将”,向他们请教兵法和武艺,他们也毫不掩饰。为作报答,我用指南针换了关羽几十根胡子,又把其他一些东西做了交换,但在一瞬间,一道强光闪过。当我醒来后才发现我回到了家。刚才一切好像是一场梦。
如果刚才的一切是真实的话,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