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樱桃】
我的家乡在新安县,家乡有许多特产;峪里的柿饼、介庄大黄杏,其中最多、最出名的要算樱桃。
在春末夏初时,正是樱桃成熟的好季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樱桃的人。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拉着车子,有的挎着篮子、映入眼帘的全是那红红圆圆的樱桃。
以前的樱桃比较小,它熟得快,落得也快。如果去的不是时候,根本吃不到这种小樱桃。现在的樱桃品种经过改良,果实更大,味道更好。耐储存,方便运输。可以让远方的亲朋好友都尝到我们经过改良的大粒樱桃。如果你没有吃过的话,那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们的大粒樱桃吧!大粒樱桃有一个硬硬的核,果味酸甜可口,果型珠圆红艳。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
新安县全县各地都有樱桃,但樱桃最集中的地方在新安县的磁涧镇与五头镇之间,有一条沟,这条沟里长满了樱桃树,所以叫樱桃沟。里面的樱桃一簇簇、一颗颗,好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在绿树之里,让人看了都垂涎三尺。
在春末夏初时,走亲访友的人都提着大盒小盒的樱桃,互相赠送给亲朋好友。从城里到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到酸甜可口的樱桃。
欢迎你在春末夏初时来到新安,尝尝我们的家乡特产——樱桃。
【篇二: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XXX,一个美食家。我觉得这点见过他的人都不难看出来,因为他有圆圆的水桶腰,粗粗的大象腿,脸蛋跑起步来一弹一弹的,可爱极了。这么“美”的身材当然是吃出来的。
张牧喜欢体验各种美食,然后进行自己独特的改良。假期,我们一起去日本。吃饭的点到了,我们找了一家餐厅,点了刺身、关东煮、还有一些鳗鱼之类的。不得不说呀,那刺身可真鲜呀,哎呀呀,跑题了。那个关东煮每人一大碗,非常的热乎,它咕嘟咕嘟地正在烧着呢,里面的东西都是生的,得等它熟了再吃。这中间我们有的吃刺身,有的吃生菜,还有的在吃鳗鱼。而美食家张牧却用他流利的散装英语要了个盘子,把生菜、刺身,还有一堆生的东西都堆在盘子里。我搞不懂他心里打什么小算盘,就问他。张牧嘴角轻轻一扬,神秘地说道:“吃——火——锅!”嗯?这个日本餐厅哪来的火锅?只见张牧从容地夹起盘子里的菜,在沸腾的关东煮里涮两下,抖抖汤汁,沾点小盘子里的辣油,送到嘴里。他一边咀嚼着一边送我一个大白眼。他吃得满嘴流油,我看得垂涎三尺!大哥你真是太有才啦,硬是把关东煮变成自制火锅!张牧吃起东西来目无旁人,完全沉浸在改良美食的享受中,他爸妈叫他也听不见。我给他献上一句“赞美”:两耳不闻爸妈事,一心只吃涮火锅!
张牧励志走遍天下,尝遍天下美食,为世界各地美食做出自己的改良。墨西哥的Taco饼,他卷上了大葱蘸上酱,就变成了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美食——大饼卷大葱。巴西的烤肉,他撒上孜然,切成小块,变成新疆的烤羊肉串……
综上所述,我决定颁给张牧2020年西三旗地区诺贝尔美食改良奖!祝你在美食家的路上越走越远。身材嘛,就适可而止吧!
【篇三:我的奇思妙想】
我整天都在奇思妙想,想要发明创造很多东西,可我最想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后悔药”。
我常想,如果世界上有了“后悔药”,那人们不就更快乐吗?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很后悔,吃了一颗“后悔药”,说不定可以考100分,他不是很开心吗?有的孩子不听大人的话,硬要去危险的地方,做危险的事情,结果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吃了一颗“后悔药”,一下子回到了大人教育他的时候,这次他听话地没有去危险的地方,他的父母不就可以放心了吗?有的人不孝敬父母,等到他的父母都离开了,他才悟出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他吃了一颗“后悔药”,他的父母就复活了,世界上不就又少了一个悲剧吗?可是我发现,盲目地这样制作“后悔药”,会让人们整天想吃“后悔药”的。我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改良一下“后悔药”。
我改良后的“后悔药”只有你真的改正,才会让时间倒流,如果你不是真正的想改正,后悔药就会失去药效,任凭你再后悔也没有作用了。
我想要去创造这样一种“后悔药”,我想要再给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机会,你同意吗?
【篇四:蚯蚓的自述】
嗨,我是一条女性蚯蚓,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我不爱搞恶作剧,而爱看书。
我小时候就穿着肉粉色的短裙,长大了,就换上个性、风范儿的棕褐色晚礼服。我可以扭来扭去,因为我是无脊椎软体动物。
我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枯树叶,果皮底下……都是建造房子的“风水宝地”。
你们认为那些死掉的动植物遗体是恶心的垃圾吗?不,它们体内含有腐殖质,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享受到免费上门的美味佳肴,让我们大饱口福,衣食无忧。
我闲着时,就爱在土里钻来钻去——打隧道。因此我们被称为“挖隧道”高手。妈妈常说:“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多松土,有助于土壤改良呢!”
从此,我更加努力地松土,最后得到了两个荣誉:“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毕竟我们的生命是地球母亲给予的嘛。
我虽然身子渺小,可能你们注意不到我,但是我本事大着呢!要是没了我,你们的蔬菜就长得不好,不能吃了。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说爱在泥土里待,最近却一直在路面见到我的原因?那是因为天气潮湿,土里没有新鲜空气,所以出来呼吸呼吸。
我能松土,干许多好事情,但是我还是有天敌,出门时得极其小心,我会被大家公认为可爱的小鸟吃,被鸡啄,还会被水里的鱼当美食,我不去水边,只是人们为了钓到好多大鱼就要牺牲我,把我当诱饵,哎!
不过,做一条蚯蚓,总的说挺快乐的!
【篇五:《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斐利亚·福克先生带着自己的仆人路路通,用八十天时间把地球环游了一周的故事。
福克先生是改良俱乐部的会员,他是位大财主,可是没有人知道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是个善良的人,总是热衷于慈善事业,而且做好事不留名。看报和玩扑克牌是他唯一的消遣。他总是赢钱,但赢来的钱决不归自己所有,而是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一天福克先生正和改良俱乐部的会员们为一个问题争论得热火朝天,福克与牌朋友们打赌:自己八十天能环游地球一周,赌金是二万英镑。说完,他便起身开始他的旅行。福克先生离开伦敦,环游地球的事,轰动了全国,二十种有声誉的杂志社都反对福克先生,只有《每日电讯》对福克先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这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福克先生的形象,他头脑冷静,善良,助人为乐,有与命运搏斗的勇气,沉稳的性格,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这次旅行福克先生的确赢得了两万英镑,然而旅行中也花掉了福克先生一万九千英镑。从金钱的角度讲,他没有得到太多;但是,福克先生却收获了幸福。经过印度时,他和路路通凭着正义、勇敢、机智拯救出那位美丽的夫人艾娥达,成了福克先生的妻子,从此福克先生成了世间最幸福的人。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地用八十天环游了地球整整一周。他们不但赢得了牌友的赌注,而且向全世界证明只要努力,一切不可能的是都会变成可能。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福克先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只用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很难实现的,而福克先生的成功在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不拖拉,准时做好该做的事情。他不怕困难,面对危险没有退缩,在旅途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过放弃遇事成着冷静。我们就应该像福克先生一样,做事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什么事都要坚持到,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退缩。对自己充满自信,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篇六:改良与革命】
在国人的字典里,改良与革命分属褒贬迥异的两个极端——对于革命,多年“爱国历史主义”熏陶下自会油然而生一股莫名的亲切与好感;提及改良,却不由自主想起《茶馆》里“越改越‘凉’”的王掌柜,掩饰不住地嗤之以鼻。甚至权威的历史教科书中也不自觉渗透出这种情绪。无论对象是“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抑或“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开展的“黑人民权”运动,言简意不赅的介绍后总会如此这般酸溜溜地结尾——“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以便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能够容许的范围内。”
“革命”一词,本指革除天命。帝王既受命于天,改朝换代,王者易姓自然就是“革命”。可回溯上下五千年,又有哪一次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能逃脱得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定律。更不用提饱受战乱煎熬的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人张养浩穿越七百年时空的悲叹,至今仍振聋发聩。
由此可见,暴力革命不见得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佳选择。所谓“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当社会形势并未呈现“不得已”情况,即改良仍具可行性时,贸然选择用革命的暴力形式打破旧有的统治秩序,不可避免会对社会正常秩序构成毁灭性的打击,带来一连串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当然,不可否认暴风骤雨般的革命会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涤荡一系列旧有生产关系中束缚生产力的落后因素,仅就这点而言它毫无疑问是一劳永逸的。这也就很好解释它对追求立竿见影的国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了。不过两者就如天平两端的砝码,轻重分寸很难拿捏。即便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满怀信心地预言:“我们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之后,也足足花了七年多的时间,才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而“天平”一旦失衡,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其中尤以“太平天国”最为典型。
从“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来看,鸦片战争后,“鹰眼四集,强邻环伺”。团结一致,共抗外侮方是正确的选择。而此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明显是一场“内耗”,只会使“亲者痛,仇者快”。而当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时,作出的选择“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出发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无疑棋高一着。
梁任公尖锐地指出:“(太平天国)实与中国古来历代之流寇毫无所异。”话虽有些偏激,但仅从“太平天国”的一些宣传口号中便可窥出端倪。《天父诗》中堂而皇之地写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这完全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老调重弹,与其标榜的拜上帝教宣扬的“平等”不知差了十万八千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说到底还不是搜刮民脂民膏,供他洪秀全一人穷奢极欲;太平军所到之处,攻城略地,青壮年男子被掳为兵丁,女子则沦为奴妾,老幼无一幸免。连之前热切推崇革命的马克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辛辣地指出:“(太平天国)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太平天国”已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证据确凿,铁证如山的事实却被教科书“为尊者讳”的有意无意的忽视,“太平天国”依然享受着“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革命”的称谓。不错,规模的确巨大,但正是这“波澜壮阔”的革命暴力洪流,彻底摧毁刚刚成气候的金融业。
再看看近邻印度争取独立的方式。甘地选择“非暴力不合作”是明智的。就当时的印度而言,暴力革命或许终究能够争取到独立,但却会让印度民众的血充盈恒河。“如果以谋杀流血来获得自由,我宁可不要。”这就是甘地的选择,日不落在这个选择面前低下了傲慢的头。
改良与革命真的无法调和吗?也许换个角度看两者就不是那么截然对立了——改良可以说是温和的革命,革命可以说是激进的改良。两者的对立集中表现在实施手段的不同。若二者各取所长,融为一体,即是改革。其成效,改革开放后的今日中国便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