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丘的作文

【篇一:给孔子的一封信】

孔丘:

你好!你不介意我这么称呼吧!称呼你孔子,虽然十分雅,但是对于你,我不想用孔子之名,也不想用您来称呼,因你的“仁爱”,也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朋友之交。

我读《论语》,仿佛是和一位网友在聊天一样,我在你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你深邃的目光,仿佛我穿越了,我穿越了这两千多年的沧桑,但亘古不变的是你的“仁爱”,你的慈祥,你伟大的儒家思想。“孰不知”不经用起了老师教过的语言与你交谈,袭卷而来的是一阵书香,“子曰:……”朗朗书声,我的眼前,居然是私塾,那不是曾点吗?孔子,你的弟子三千多人,七十二位得意弟子,曾子理所当然在其中,当我走过去时却发现他们看不见我,我在那静静地聆听着,你把弟子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弟子说完,你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你没有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你的鼓励下轻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衣,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过这一段轻声描绘,孔丘啊,你眼睛里透出赞许的目光,说:“吾与点也!”

孔子呀!你还是当年的孔丘,两千年来,在人们心中你是亘古不变的形象,你知道吗?多少年来人们装着是对“孔圣人”的崇敬与仰慕,但他们却错误地将你包装成一位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说的都是“子曰”张口闭口都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言辞,然而他人却不知孔圣人也有这般的童心童趣,何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着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这就是你的人生理想。孔丘,现代有多少关于你的故事、书籍、电影等等系列孔丘,他们似乎看到了孔丘你在成为孔圣人的道路上的辛苦,但是也正是因辛苦才欢乐不是吗?“不耻下问”因“敏而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周游列国,神彩飞奕,多么可爱。

孔丘,你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对政治抱负和热情;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的思想纯洁和崇高,不会为了利益而牺牲自己独立的人格,你30岁时,因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番治国安邦之理,文景很满意,但你的性子太直了,对于宫廷的奢华,并也连同一起说了出来,齐景公不满,用宛转的语言将你赶走,你的表情史书并未记载,但当时应是肃颜吧!

你的为人真让人佩服,你就如同仙人一般,你的思想远远超过了时代,你的眼光早已穿越了千年。

两千多年的历史,流逝的是岁月,但积淀的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儒家的仁爱,依然需要融入今天世界的和平、稳定、团结,以及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和谐、安定中。孔丘,感谢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二:倾听】

记得余光里曾经说过:“堂皇转瞬即逝,喧嚣是短暂的代名词。”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我偏爱深夜,因为那是倾听寂寞的好时光。

我总是要等到深夜,不是晚霞弥漫,夕阳低沉,而是要等到几颗铁钉般的星星挂在头顶。此刻灵魂不似早上平和,不似中午激烈,而是最为冷静和理智。此时续上一杯热茶,手捧一本书,用台灯微弱的光芒照亮。白昼如梦,黑夜孤寂,但有书在手,又有何愁?你可以听李白仰天长啸,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逍遥而去;可以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潋滟江水,一去茫茫,随波千万里;听《冰与火之歌》中丹妮莉丝点燃火葬台,巨龙嘶吼。深夜倾听故事!

倾听万物的喧嚣,不过是令你的耳朵享受乐趣,唯有用一颗诗意的心去倾听这世界,方可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愿将生命中的所有喧嚣时日,折合成一片虚无的寂静,让我,及我的心去倾听寂寞。

倾听……

多么美妙!

【篇三:我心中的孔夫子】

在我的心中孔子是一个崇高仁爱,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在以往我接触到的有关于孔子的言论里,表现出的都是他理智的那面,他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随着我对他更多的了解之后,突然发现我和许多人都进入了一个对孔子认识的误区。孔子他也是人,也是一个平凡人,他甚至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都要悲惨,他三岁失去了父亲,只有一个二十岁的母亲带着他,他们漂泊在曲阜的巷子里,因为人生艰辛,七,八岁的孔丘便已懂得了许多事情,就像他后来说的话,(现在看来,其实是特别的幸酸)"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在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母亲,他想把母亲和他父亲安葬在一块,可是因为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三岁,就算带着他去过几次,可又能如何找到他父亲的墓?他站在十字路口旁,希望有人能同情他告诉他他父亲的墓在哪,后来打动了一位老奶奶才找到了墓并安葬下来。

在他二十岁时,参加季氏摆的宴席,却被季氏家奴——阳货(又称杨虎)挡在了外面,"我家主人请的是士,你来干嘛"这句话孔丘明显听出来,是在侮辱他,但是谁又能在这时抹去他的眼泪,给予他安慰呢。他只能默默地离开。那时的孔子是无助的。

后来他决定通过学习改变他的一生,他决定去宋国学习殷商之礼,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学有所成,并且在宋国成了家室,当他准备再次返身回到鲁国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男婴,鲁国国君鲁昭公送了他一条鲤鱼,孔丘为了感谢这份恩情,便把他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名鲤字鱼。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孔丘已经不是当初被人看不起的孔丘了,已经受到当时一位国君的重视了。那时他二十岁,他精通六艺被称六艺专家,在一个国家危难时向他这样有才干的人是及其稀缺的,这也为孔子以后成功的道路做了铺垫。更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推行仁义的道路便展开了。

在孔子游历六国的时候他曾经极力向各位君王推行他的"仁制"思想,但是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发现要想真正推行仁制,必须要让广大民众从思想上先接受。因此当他再次回到鲁国后,他决定只教书,不参与政事,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教育的贵族化;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他强调社会的需要和人格的形成,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同时,他又"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孔子的一生不平坦,但是他却没后悔用其一生去力推礼乐仁义,虽说他所遵从的道是大象天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但是孔子却把这种道家学派的思想发展为儒家思想,存在与世间。

孔子不是一个神,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也有茫然的时候,就像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所以我们应该以两颗心去看他,一,是尊敬;二,是平常。以这两颗心去看待他的可敬和可爱。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热门推荐
1这样玩真好
2妈妈的爱
3秋天的树林
4哈士奇当官
5我的春节
6森林运动会
7学生优秀作文
8爸爸真辛苦
9难忘的端午节
10生命中的韶光
11我的小蜗牛
12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13休息节
14努力
15我就这样长大了
16十二岁我要学会坚强
17考试的作文
18心中的美景
19北京之爱
20年味
21那片永不凋零的红叶作文600字
22遇上碎片化生活
23重拾沙滩上的记忆沙贝
24浓淡交替的父母之爱
25野菊
26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27共享利弊
28烈火英雄观后感
29一张美丽的卡片
30母爱七年级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