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缘】
一个碧绿的茶杯伸到了我的面前,握着它的,是一只白皙、修长的手。茶杯里是一汪泛着金黄色的桂花茶,几点小黄花在隐约的雾气中转来转去,荡起淡淡的波纹。
“演奏古筝,就像泡这杯茶一样。”她缓缓地开口。“心要静下来,表达出淡泊,安然的情感。”她的眉眼淡淡,披肩的长发垂下来,遮住了一双杏仁眼。没错,我与她的相遇,真是平淡如水。
记得那是一次年级的联欢会上。“古筝表演,秦桑曲。”这几个字,仿佛让她的心头一次有了波动。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透出一丝孩子气的好奇。“当啷”第一声便是苍凉,宏大的秦音,细细一品,又似乎有刻骨的思念,紧接着它,是几声密切相连的三音叠奏,就像几块玉石划破天空,落进溪水,沉了底却余音袅袅。蓦地,她直直看向场中央雅致的古筝,以及我,那个演奏者。我似乎感受到了那炽热,充满惊奇的目光,琴意微微一滞。抬头,刚好迎面遇到了她的目光。四目相对,两双眸子里,都是一股子遇到知己的感动,温暖。良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一位班主任对视了这么长时间,脸上一红,低下头,心中却涌起一丝欣喜与满足。
此后,她的办公室便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古筝课新学的曲目是我们的话题——她是语文老师,擅长用美妙的语言,来触及我心中的那根弦,拨动我的灵魂。她讲《月儿高》,绘出一弯灵巧的明月,一个女孩,仰望明月说情思,她讲《林冲夜奔》,满腔悲愤却无处诉说,只是借酒浇愁,在雪地里跌跌撞撞地乱走,她还讲《小小竹排》,道出自由,不受拘束的革命思想。总有人调侃她,问:“这个小姑娘,怎么天天去喝茶呀?”她浅浅一笑,不说什么。再看到她时,又是用目光的交流,传达出“关于古筝”的心有灵犀。
恍惚地眨眨眼,她正说着:“这首曲子,传达就是‘缘’这个字。谁也不强求,但总是无形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吧?”她认真地看着我。
我笑了,笑靥如花,带点释然地道:“对,是这样的。”
【篇二:泪水的味道】
我永远不会忘记,泪水的味道。
那一年,母亲走了,去了非洲。因为马里的暴乱,联合国再次向中国求援,陆军总院再次被选中代表中国支援。这是联合国派往马里的第三支中国维和部队了,我以为母亲不会再去了,不会像上次那样毫无征兆地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我的眼中汪出了泪珠。为了不让她看到,我便用手抹去了。此时,事实和感官向我传达着“泪水是咸的。”
12月25日,我的生日到了,同时也是母亲离开中国、离开故乡、离开我半年的日子了。母亲送来了祝福:“虽然相隔197403米,我对你的爱总能传达”。她是这么写的,可我并没有感动。一片心意怎么可能只是一段文字?文字是没有感情的,它只是手机屏幕上映出来的字库中的字体而已。虽然父亲让我理解她,可是父亲他也未曾有过自母亲离开自己的感受。我努力地理解母亲,想象着她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道主义,为了救死扶伤,义无反顾地放下自己的一切,走上战场,走向我所未知的不和平的苦难国家。努力之后,我只能无心地吃了蛋糕。蛋糕是甜的,伴着蛋糕下肚的泪是苦的。
在那之后,沈阳军区组织了一次先进个人报告会,我和父亲去领了奖。大会后,在别人的演讲手稿里,我看到了删减的那一段文字,是我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在异国他乡,在随时面对死亡的情况下,母亲曾留下了遗书。瞬间,泪如泉涌,咸中带甜…………
现在,母亲在我身边,生活回归正常。但我从未忘记,她从机场回来时的眼中滚落的泪,是那样的富含着爱的味道……
【篇三:十八岁寄语】
白驹过隙,还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十八岁就已悄然而至……
十八岁意味着告别快乐的童年,意味着告别了父母的双臂,意味着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没有为什么,只因已满十八岁。所有童年的梦想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拾起,虽有对未来的憧憬,所有夕阳下的愿望都要靠自己,用自己的双手,把汗水化为坚固的石砖,砌起属于自己的殿堂。
从此,少了妈妈的叮咛,少了爸爸的保护,一切又是一个重新的开始,再也没有人来告诉你是对是错,再也没有人来帮你铺垫人生的道路,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所以每每入睡之前,我反复地告诉自己:“十八岁要谨慎,走好自己的路。”
吹掉那厚厚的灰尘,打开尘封已久的相册,只是随便看看。夕阳下的阳光未免有些羞涩,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乡村所独有的稻花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田园生活似乎就是这样的简单,没有霓虹,没有喧嚣,只是宁静与安详修饰着整个大地。孩子们的笑声在傍晚的乡间四处散播着,笑声传达着乡村的淳朴,传达着内心的单纯,传达着那纯正的一份欣喜。孩子们的笑脸充满稚气,他们的笑,只是觉得开心。他们没有烦恼,哪有快乐就去哪,而其中一个就是我……
男孩手捧吉他,弹唱着自己的歌,秋天的旋律在一个个波动的琴弦中弹得越来越深。夜,降临了。男孩却还执着地弹着。几片枯叶被秋风刮落,落在了水上,随着秋风,越飘越远,虽然孤单但很坚持。夜越来越深,那个男孩的身影在月光下刻画得这样深切。一遍一遍地反复地弹着,音符中迸出那一份对梦想的热情与不弃的追求……
合拢相册,心中略带失望,眼眶湿了,发现原来慢慢长大了,却遗忘了一个个童年的梦想,问自己还来得及吗?来得及吗?十八岁,长大了,真的长大了,蓦然回首间,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大了,大了,一切将从头开始,希望会在明晨的阳光中照亮整个大地,十八岁的天空会很湛蓝,十八岁的天空会因我而精彩!
相信未来,相信梦想,相信有梦就不会输;想唱就唱,我最闪亮。在这悄然而至的十八岁上标上着重号,努力,加油,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篇四:我的自我】
我初中的学习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咦食所安。我就算有突破也只是自己小小的一方领域。那时他所要阐述的到底是自己的爱,自己对于子女的爱,对于家庭的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抱负是从何时腾起的浪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命脉,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生活在和平时代,这是祖国的馈赠,也是母亲的向往。自己无知的时候,感谢老师的点播。我听话,认为自己只要做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自己真心要求自己,或者更严格一些。我对于自己的审判就是自己的考试。我记得小学时的自己什么都不会,自己努力争取的学习成绩。我回忆幼时的记忆能够给予自己一些好处。我为任何事奔忙也是为了自己。我为了自己学习,为了自己吃饭。但是幼时的我不明白自己的坏处。不明白别人的善意的语言。我长得很高,我出挑。也许别人看不见我自己的意识。但是我会注意老师的看法,不允许自己做一些错事。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应该不择不扣的完成。资金及应该真正地为什么人读书。
自己的写作应该给人传达意思。考卷上传达出的人文情感和自己看到的文章鼓舞人的内容,你要努力学习,妈妈的习惯怎样影响了儿子考上了985,更加深沉的文章从简单小事中看到了现实,第一次全面阅读时读到老舍的语言,简单的文字写了祥子的内心,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许多。简爱告诉我坚强,去追求自己的爱人,她在林中说,自己并不会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困惑,她矮小但是她的内心却不矮小。我缺少生活中自己的力量。自己不是被别人品头论足的小孩,自己应该发光,让别人看到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发光,在一次背单词中,内心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自己会发光,不会有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的一步,自己慢慢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自己的一份力。听前辈的话语。将来作为一个有用之人,不会因为自己而难过,不会因为不交际而痛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告诉自己可以,并愿意主动去奋斗。不再依赖任何人,在自己拥有一切的时候,告诉自己还没有遵从内心,让自己自由自在地飞。看别人生活,一切生活皆有意义。
【篇五:触动心灵的笑容】
笑容,就像一个美丽的符号,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它向人们传达了开心,传达了喜悦,传达了美丽。然而,一个历经沧桑后展现的笑容,却是如此触动心灵,令人感受到笑容的真谛。
年过古稀的爷爷,年过花甲的奶奶,曾是相互依靠,相互陪伴。每天,爷爷奶奶在那狭小的屋子里,烤着火炉,聊着家常小事,有时两位老人意见有了分歧,吵吵嘴,两人便盯着那电视一动不动,互不相理。然而,当我去看时,两人却又笑呵呵的聊了起来。那苍老的脸上镌刻着相知相伴,相守是福的笑容。
哦,从爷爷奶奶满足的笑容里,我明白了——当人渐渐被岁月吞噬,留下一脸岁月的痕迹时,相伴是温暖,相守是幸福。
然而,人固有一死。我们挡不住死神的脚步,它依然夺去了奶奶那珍贵的生命,无情的扔下了爷爷一人孤苦伶仃,孤独与寂寞紧紧地尾随着爷爷,偌大大的庭院里,只徘徊着爷爷苍老的身影,时常在庭院中若影若现。
一天傍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爷爷满面舂风,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挂着那开心地笑容,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路一阵风,宛如回到了当年爷爷的青舂年华时一般潇洒。他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秦腔,嘴中还不停地哼着小曲,那一双眯眼中犹如一潭清澈的湖水,闪烁着一下又一下的光芒,嘴角微微上翘,好像年轻了几十岁似的。我正纳闷儿时,妈妈便问道:“老爷子,今儿怎么这么高兴啊?有什么好事儿说出来让大家也高兴高兴!”听了这话,爷爷便笑了起来:“呵呵……今儿我和村子里的一些老人去打牌了,还聊了聊天儿。这不!还赢了好几十块钱呢!”我恍然大悟。此时的爷爷,就如同一位打了胜仗的老将军,正洋溢着自己的战利品,脸上泛着得意的笑容,那本已皱紧的皱纹变得更皱了,更密了。虽然那仅仅是消磨时光,仅仅赢了几十快钱而已,却换来了爷爷的开心,值得!看着爷爷满面笑意,我们也都展开了舒心的笑容,只要爷爷高兴,我们也安心,也高兴。
哦,从爷爷开心的笑容里,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孤独的世界中徘徊时,快乐最重要,找到快乐,生活便不会那么乏味,找到快乐,生活才不会那么寂寞。
即使年过古稀,但笑容是不会变老的,爷爷的笑给了我震撼,给了我领悟。那年过古稀的笑容印刻在我的脑海,一次一次触动着我的心灵。
【篇六:《傅雷家书》读后感】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
“两地书,父子情”,我再次感受到这六个字的厚重。傅聪,只身国外留学,在没有方便通讯的年代里,国内的父母坚持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保持联系。书中录入了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的一百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真情流露。
读这本书,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傅雷先生给儿子聊到的关于艺术的话题了。其中,有很多话是让我无比赞同,比如“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
当然,聊艺术话题,也正是因为傅聪从事钢琴演奏的事业,而傅雷先生在信中更多的是关于教导孩子的忠言:“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扯的另外一个人”。
书中当然也少不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唠叨,比如说提醒他要有计划的花钱呀、要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啊,还有教他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回忆所学”……总而言之,信里包含的是一个身为父亲,对漂泊在外国,远离故乡的骨肉的殷切嘱咐、关心以及不可能缺少的爱。
信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很久没有看到你的信,今日收到,看了又高兴又激动,又或是“五十多天没给你写信了,千言万语,无从下笔;老不写信又心神不安;真是矛盾百出”。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消息,也渴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亦或是自己要带给孩子的告诫。这些话语,就是爱的最好体现!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个词——传承与坚持。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经验。作为一个父亲,他必定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时间、空间,成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挡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证明,这些阻隔都不会成为父亲对他传达爱与责任的拦路虎。我相信,傅聪一定也会传承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
还有一种力量,贯穿着整本书,那就是坚持。无论事态如何,无论身体如何,都不是不写信的理由。虽然有些时候,也会有所推迟。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傅老先生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如此表达父爱的,所以,真的有些羡慕傅聪。但是我想,傅雷先生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传爱不言爱。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而人生就像是在书中寻路、探索,有这样一位父亲,指引、护航,该是莫大的幸运!再读《傅雷家书》,收获颇丰!
【篇七:握手】
从小到大,我与不少人握过手,可现在才明白,“握手”很重要。
小时候,妈妈爱握住我的小手,她通过手的温度来传达对我的爱;在学校,同学之间握手,传达着对我的热情;毕业了,与老师握手,那是告别,老师的重重一握,饱含着对我的期待。
就在体味着不同的手掌温度的时候,我慢慢长大了。
初学自行车,胆小的我总是上去了,眼睛看向地面蹬一下,又赶紧下来,从来不敢蹬第二圈。直到妈妈看见我的样子,她匆匆走来,在后面扶着车座,鼓励我向前看,对我说:“女儿,加油,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当我能够自由地骑着自行车来回的时候,妈妈紧紧握着我的手,我知道,那是妈妈的鼓励和开心。
进入学校了,在家被惯坏的我一时间无法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我与好友发生了矛盾,我们好长一段时间互不理睬。终于,那一天,她来找我,相对许久,我俩却不知说什么好。忽然,她伸出了手,我也伸出了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虽依然没有话语,可是我已经从两只温暖的手中感受到了彼此的谅解。我知道,那次握手,表达了好友对我的宽容和关心。
小学毕业了,我要上初中了。想到我好像从来都没有握过老师的手,因为老师总是很严肃,让我很有距离感。在毕业前夕,我怯生生地握了她的手,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你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相信你也能在新环境成为更棒的自己!”我知道,老师的手在向我传递着力量,在这握手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这是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期待。
成长还在继续,让我们好好体会手的语言,好好珍惜手与手的相握吧,让握手,给我们更多的感动,给我们更多的力量!
【篇八:我心中的恒】
一提起“恒”这个字眼,我想在很多人心中都会马上浮现出“恒心”“坚定不移”……等等这些充满着男子气魄的词语解释。但在我的心中对与恒的解释却是很特别的,我心里的“恒”她既不强悍也不蛮横,她是女人,有着水一般的柔情与诗意。代表的是物换星移的冥冥中那份致死不逾的“永恒”。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对于每一个女孩子来说都应该不会陌生。一对新婚燕尔的恋人,丈夫被迫去修筑长城,而且一去不回。痴心的妻子苦苦等待,心如刀绞。最后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丈夫服役的长城脚下,满心的思念与期盼换来的却是丈夫已故的晴天霹雳,心碎了,心死了,只剩下绝望的眼泪,流啊流,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在这个忠贞不渝的痴情女子的眼泪下,长城倒了,变成了爱情的碎片。而孟姜女成为了长城脚下爱情的永恒。梁祝“化蝶”——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每当人们为化蝶的那一幕凄美动人的情节所感动时,同样的为男女主人共长相守的誓言所动容,心中被膨胀的爱添的满满的,不忍消退。每一段“永恒”的故事都有着动人心弦的魔力。
流星虽美,可是转瞬即逝,给人以无限的失落与哀伤。有人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可是有谁能说自己在“曾经拥有”过后心里的那份空虚寂寞自己一点也不在乎呢?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灵的永恒才是真正的永恒。“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写照。关于永恒的动人诗篇倒底有多少,关于永恒的凄美故事倒底有多少?大概像天上的繁星,数不尽,摸不着,只在遥远的彼岸,闪烁着璀灿的星光。
这就是我心中的“恒”,凄美,哀伤,催人泪下。但却传达着爱,传达着希望,谱写着动人心弦的永恒乐章。
【篇九:欢欢喜喜过大年】
刚放假,我便缠着爸爸妈妈要回老家过年。在我不断的软磨硬泡下,我如愿地回到了四川爷爷家。
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早悄悄地潜入了整个小镇。集市上,商铺云集,各类商品摆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赶集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嬉笑声更是不绝于耳,年味儿十足。
盼望着,盼望着,除夕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大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爷爷奶奶把所有的年货都拿了出来。爸爸和二叔是我们家的大厨,团年饭理所当然的交给了他们。妈妈和姑姑心灵手巧,贴年画贴春联什么的她们包了。我也没闲着,我领着二叔家的妹妹,一会儿帮着爸爸二叔摘摘菜,一会儿帮着妈妈姑姑抹抹糨糊,忙的不亦乐乎。不过,总是越帮越忙。作为吃货的我,当然忘不了时刻关注厨房的进度,每上一道菜我都会打着尝味道的旗号去偷偷嘴。
“开饭了!”爷爷传达“命令”。我拽着妹妹叫嚷着飞似的跑到桌前,只见桌上摆满了一大桌美味佳肴,还有酒和饮料。我肚子里的馋虫,早已被勾得不行不行的了。等到大家都入座,我们就开始大吃大喝起来。饭桌上,小辈们为长辈送去了祝福,长辈们也传达了对小辈的祝愿与期望,其乐融融,幸福温馨……酒足饭饱,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聊着天……滴答、滴答,随着倒计时的钟声,轰、轰、轰……四面八方,鞭炮齐鸣,礼花齐放,把大地、天空点缀色彩斑斓、绚丽多姿,以最热烈的方式把春姑娘请进了千家万户,新年到了……
崭新的一年开始了,梦想正在催促我们起航……
【篇十:仪式的力量】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的重要,可见古人对于仪式的重视。我想,这是由于从仪式中能传达出来一种无形的力量。
古代历代君王在登基后都要去泰山封禅,以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与祈求来年国泰民安。这样盛大的仪式,会不自觉得让人心中产生仪式感,也会让君王自内心产生责任感,产生动力去建设国家,使百姓富足。这就体现出仪式能激发出仪式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能让人受到感染,从中获得力量。
但若是仪式只具有机械、公式化的流程,参加仪式的人心中毫无波澜、对仪式背后的意义毫不了解,这样的仪式也不会有任何力量。仪式因有仪式感而变得内涵丰富,才具有现实意义。在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时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任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的兴趣与国家民族情怀的培养,在不知不觉中,每周同样的升旗仪式,不只是简单的注目礼,心中自有自豪与担当,而这份自豪与担当的仪式感,让仪式变得有了崇高的意义。国旗飘扬于风中,心中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仪式感让仪式变得真实,变得亲切,让仪式传达出力量。
从中不难看出,心中首先需有一份仪式感,那是人们从生活中油然而生的情感,而不是被逼迫的、被强制的,而仪式是这一份特有的仪式感的载体。人们常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事物,若人们只怀有一份仪式感,却无从表达,就好比怀有一腔杀敌热血的将领不能带兵打仗。在仪式中,我们回忆、感恩,并将这份仪式感在心中再次坚定,从而自内心中激发力量,而不是让仪式感”一去东流水”。
仪式与仪式感相辅相成,两者皆因对方而有意义,从而迸发出无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