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本意的作文

【篇一:读书的议论文】

读书,应当符合“时宜”,选择适宜的书来读,不要忘了常读、好读、同时关心“窗外事”。

读书,要选好适合的书,你是小学生,你可以去读《安徒生童话》,读《柳林风声》、看漫画,也自然没有人拦着你,你还小,有好多字不认识,看看这些也就算了,同时还可以你的读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你若是中学生,大了、懂些事了,这时需要去读朝花夕拾》,读《三体》,读各式各样的书,积攒自己的涉猎范围才好,若这时,你反过来,在同龄人里面读《一千零一夜》来,同龄人必然心中存有优虑,他怎么了?再大、再大……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你的脚也大起来鞋子也从35、36变成38、39。书也是,随着年龄的变大,要读的书也开始由浅人深,读书的内容也由少而多。这是一样的,是真理,也适用于所有人。

读书,应当找好时间来读。早、中、晚,甚至是半夜,你会在什么时候读书?是父母他们会让孩子不要在晚上读书,因为太晚了。为父母的这么想是有道理的,也是正确的。不过我们还需再分,在写作业(工作)前读还是睡觉前读?这里要基于你自己的现状来看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参考别人的,考虑大家的。你若是自己读书影响了他人,这自然是不好;你若自己读书伤害了身体,这也是不行;你若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学霸”借鉴一下他们的作风,同时自己改一改就行了。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

读书,不要忘了,常读,好读。这个观点我是从冰心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里取出来的,常读书,书并非一日可读完的.,有的很薄有的很厚很厚,如《国学四十讲》和《昆虫记》等等,这些书比词典还厚。你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读完它们,可是当你不得不去读时,你也须去读,去把它们分开来读,那时自然要勤读了,你读完一章,若要再隔几个月再读第二章时,第一章的内容便所剩无几了。常读书是必要的,同时你也要好读,好读书了你才能常读书,常读书了你才能好读书,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匡衡因好读书,所以也想要常读书,便有了凿壁偷光的说法,居里夫人因好读书,在读书时她的姐妹在她后面放了一叠椅子,居里夫人若动一下,椅子便掉下来,但直到她读完整本书,椅子仍未倒下。可见,常读和好读是读书人应有的好习惯。

读书,还需关注窗外事,你若只是读书,那便是书呆子,只是读和想而不把所读的用于所做的,那么你也只会读书,常读好书……前面的所有便是一纸空文,这才是核心。一个不读书的人若关心“窗外事”也不致有此下场,是人,若关心“窗外事”便可以心中有天下之志,心中有了“窗外事”才能让所学的东西合理地运用,日寇来时,梁思成还在山中考古,但回到北平,收到日军邀请后,便头也不回立刻离开,若不关心窗外之事,人可能仅仅在自身事业里,却枉负了事业本身的义意,是为了更高尚的东西。读书的意义也一并失在其中了。

现在真是说来好笑:身边的人不关心窗外之事都说天下太平,只是读书,有的甚至没有做到常读和好读,纷纷失了本意,去追求试卷上的红数字,也真是神奇。人不止是只看结果的,你失了意义所在,又有何用呢?愿大家不仅读好了书,还要忆起读书的本意,不忘本,心中有窗外事,做一个心怀天下读书人!

【篇二:说“萌”】

我是一个胖胖的男生,大家都说我“萌”,可是到底什么是“萌”呢?

难道“萌”就是因为胖的问题吗?在我看来,“萌”不一定是胖,它应该是对可爱的诠释。胖人不一定“萌”,瘦人也不一定就不“萌”。

我认为“萌”仅仅是表象,就是某一瞬间、某个时刻的表现出来的状态。网上流传的一些“萌”翻了的照片,往往是前一秒“萌萌哒”,后一秒就变成“河东狮吼”了。这个“萌”,我认为它就像是“囧”字一样,演变的意思在汉语词典上是查不到的。“萌”的本意为“草木的发芽”与“事物的发生”。但是经过外来文化的融入,比如动漫、电影、网络等的不断融合,“萌””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意思。现在人们对萌的理解是对某一种事物或某人的极端喜好,“萌”现在的意思则包含了可爱、单纯、美好、善良等涵义。

我觉得应该从事物两方面去看待这个“萌”。虽然,由于各国文化的交流,“萌”有了现在的涵义。它为我国传统文化古老的文字增添了一个释义,赋予了新的涵义,转变了我们对“萌”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另一方面这个“萌”使我们渐渐忘记了“萌”的本意,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一种淡化,让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甚至不知道它的最初的涵义。

所以,我们应该把“萌”的含义丰富化,让人们既记得“萌”原来的意思,又赋予它正能量。也就是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吧!

我想未来我们应该这样看待“萌”:就是把本属于将来的美好提前表现出来,给人以对将来的美好的惊诧和期待,就像冬末萌发的第一枝树芽,让你看到对整个春天的盼望。

让我们将“萌”进行到底吧!

【篇三:不辜负春光】

我放下提琴,糟糕的音乐真配上糟糕的人。

计时器上的时间真是打眼,我按下暂停,望着还不到20分钟的练琴时间,索性收起小提琴扔到一边的角落。

书桌上放着刚打印的试卷,隐隐还能看见几张谱子。

停课已经两周了,现在的自己的确很轻松,但是也不免被小提琴破坏了兴致。对于小提琴的兴致时有时无,有兴致了就拉几曲自己喜欢的音乐,打印几张喜欢的谱子,跑一跑音乐厅,买几份杂志。没兴致了就直接忽略它的存在。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总是在跌到,又总是被老师勉勉强强地扶起,最后干脆连滚带爬地走了4年,泪水比汗水还多,别人都羡慕我能在这条路上坚持这么久的时间,学习这么难又枯燥的乐器,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坎坷的路途坚持不到一半就一直在走过场了。我已经习惯了走在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漫漫长路上,就这么走着,仿佛忘了初心。

我拿起书架上的《菜根谭》,几年前的书签还夹在里面,而书签上稚嫩的笔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有一个小目标,看到古文就能翻译!你若坚持不了,就看52页”——“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对一个在事业上遭受失败,穷途末路的人,要推求他当初的本意。

我看着手中的书签,当初买这本书的本意不就是想提高古文吗?而书中的标记只认真地写了几页,现在的水平还没有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小提琴亦是如此,初心是想拥有一技之长,在闲暇之余与琴为伴,放松自己的生活,而现在,小提琴却成了生活的负担。那颗初心还在,只是,不能再给予我动力了。

我想站在露天体育场上开自己的音乐会,听自己拉出的音乐在安静的夜空飘进每个人的心里。

我想拿着一把小提琴站在伦敦街头,沉醉于演奏的流行音乐之中,路过的人们会跟着我的音乐哼唱。

我还不想放弃,我还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我重新拿起提琴,拿起刚打印的琴谱,再次迈出步伐。虽去不了远方,但也不辜负春光。

【篇四: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说到老师,这回令我想起我们班的班主任——崔盛老师,崔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个比较严厉的老师,她有较和蔼可亲的老师的,

我的物理想来不是特别好,崔老师作为我的物理老师,那真是叫个煞费苦心,良苦用心……就举一个事列来说吧:在一次自习课上,崔老师专门针对我的物理来了一场“一对一”,我一听老师要单独辅导我,我立马感觉我直冒冷汗,整个人都处于惊悚状态,我拿着物理东西战战兢兢的走到了办公室,我装着十分镇静老练的样子轻轻敲开了办公室的门,当老师在教一道我不懂的物理题时,老师用她那独有的、尖利的声音追问我引导我时,我心急如焚,急道哭了出来,直到最后,我终于弄懂了这道题并成功的掌握了这道题的要领时,我悲喜交加,对老师的看法大有改观,懂得了老师的本意,觉得老师是无微不至,有责任心,责任心强的一位好老师!

人们对教师的赞美枚不胜举,然而,我要说这一切赞美教师都难以涵盖你奉献的心灵。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是为教育的振兴,你才舍弃私利,坚守三尺讲台,默默无声地哺花育树,追求自己矢志不渝的憧憬。

感谢您崔老师,感谢您对我的付出,我一定要用好好学习来报答您对我的帮助!

【篇五:将爱付诸行动】

“母亲节这天,是我的节日,我满怀欣喜地做好准备,希望看到来自儿子的一束花,来自女儿做的一顿饭,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们冷漠地躺在沙发上刷着手机,我的朋友圈里明明多了两份他们随手转发的母亲节祝福,但不知为何,我的心已凉了半截。”

以上来自母亲节时一位母亲的自白,言语之间已透露出当代父母的无奈与不解,文字无声,终不如言语一般能引起两代人的情感共鸣,然而当代青年似乎都耻于将”爱"字说出口,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朋友圈晒祝福,或情真意切,或寥寥数字,只是妄想通过几十字便回馈感恩父母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情,父母未免太吃亏了点。

古有飞鸽传书,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人怀着一份欣喜的心情,期待着远方的家人通过书信等方式表露的一份沉甸甸的感情,正所谓"家书抵万金"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亲情的珍重,然而如今随着便捷社会的形成,因为近在咫尺,所知感情在某些人心里越淡薄所以只要跟随潮流,在母亲节里发个朋友图,有的甚至连对父母的屏蔽都没有取消。只是用美丽的语言编织一个慌言使自己心安理得。

回归本质,用朋友圈晒祝福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这种县花一现的祝福不能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爱转化为行动,正因为朋友圈晒祝福有“形式主义“之操,因此是否付诸行动便成为

们是否真诚的判断标准。沏一杯茶,洗一次碗,做一次饭,帮母亲洗一次脚,把发明友圈的时间用来做一些小事,发朋友圈是给别人看的,然而对母案的爱不需要人尽皆知,只要我们自己是真心的即可。

朋反圈的本意是用来记录个人生活的,但也仅限于记录,而并非情感的宣泄地,也不是用来攀比谁孝心更大的地方,因此在朋友圈晒祝福,本意是为了记录母亲节,但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记录母亲节,也不是只在朋友图发了祝福就过完了母亲节,我们应该付出行动,以爱之名,付诸行动,除了母亲节,其余的每一天也都应该以母亲节的方式度过。

【篇六:大美中国,大美汉字】

当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时,当我们的祖先开始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时,语言便随着生活衍生出来。但是人们苦于无法记录事件,随后一个名叫仓颉的人发明出一个伟大的东西——汉字。从此,人们便有一位新的好朋友——汉字。

或许是我们每天接触汉字的次数太多了,又或许是我们的生活频率太快了,所以我们认为汉字只是一些古老符号。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去欣赏汉字,我们的心中便会漾起一阵文学与思想的清香。我们先来看看象形字吧!看“火”,它就是一堆干柴上燃起的火焰;看“水”,看似一板一眼的一撇一捺中却好似蕴含着万倾碧波;看“山”,它是在一往无际的平地中拔起的数座高峰,显得那样突兀,数座高峰相互呼应,一高一低,呈现出相映成趣的画面。看了象形字的大家庭后,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形声字。看“柏”,一木一白便成了一树,“木”为它的本意,“白”为它的声部,一本一声,变成了一个声形并茂的字,这其中既有着禅的那种简单、自我思考的境界,又有着可利用声部来方便记忆的特点,这其中包含着古代人的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啊!我记得一位名人对于汉字结构的评论:“有时我真不愿把它们拘束在方格中,因为它们是那么的灵动、美丽,我想让它们在方格的外面尽情地伸展自己的身姿!”

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汉字的结构,更是它的本意,以及它与其它汉字所连接起来的美感。中国的文章体制,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如果把一个汉字比作成一块玉的话,那文章则是人间最美的珠宝首饰。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出了每位游子的共鸣;岳飞《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写出来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愁。此外还有元曲《西厢记》《牡丹亭》,明清小说的《儒林外史》《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它们是采莲的女子,它们是他乡的明月,它们是寒山寺的钟声,它们是商山的景色,它们是永不凋谢的牡丹,它们是经历了昨夜东风的小楼,它们是滔滔不息向东流的江水,它们是江上的渔者,它们是九曲的黄河,它们是美丽的嫦娥,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好的回忆!

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觉到,汉字真不是冰冷的符号,并不是单单用来记事的,它是所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它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篇七:生存链淘汰法则——遇上碎片化生活】

著名自然学家达尔文曾言:“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万古定律本将以一种永恒的形态存在于世,本意为“不向前便会被自然世界吞并,不竞争便会被食物链践踏于最末端。”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这一句言语,只不过是变了味,变了色。今人认为要想在世上生存下来,不被淘汰,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各端高科技技术,说白了便是刷微博、QQ、微信等社交网络信息,这般的随波逐流都可以成为他们炫耀“我没落伍”的资本。

由于网络的愈加流行,手机自此不离人类之手,各个网络红人、娱乐界明星都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你若是随意问一个人他一天的生活日常,相信答案八九不离十,一定是有类似“起床、工作、看手机、睡觉”的。你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并且撇撇嘴道“这有什么?我们这一代都这样。”没错,正是你这句话,一言中的了无数现代人的错误生存论与价值观。

不知你可否发现一桩十分普遍的现象:不论在哪里,是公共场所还是庄严场合,几乎每个人都低着头,只是偶尔与对方讲讲话。以往,有些人总是头痛人声鼎沸,过于嘈杂的环境,然而在今天,世界的忽然寂静却成了人们疑虑不已,无法破解的谜题。

该责怪谁?电子产品,还是人类自己?

电子产品的发明与过度使用让个个人成为了“低头族”,无论多忙多累,还有多少人可以努力克制住内心“想看手机”的欲念,去做实在的事呢?

电子产品的发明本意没有错,它们的目的当然也不是伤害你、诱惑你。让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了解和友情的,其实是人类的碎片化生存理论以及那颗充斥了欲望,无法管束住自我的心。

【篇八:你的目光】

我在一隅黑暗的角落里寻着,直到你的目光投来。

你是那么亲切,却又多么苍老。从眼里能看到你对国家的忠心。可你注定是生错了朝代,因爱国而南归,到最后,变成一个困境中的你。

彳亍江边谁懂,你曾也有过“醉里挑灯看剑”的军旅,也曾见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况。酒肉腐臭,囿住了宋王的心,却囿不助你收复失地之心。

你的目光是多么坚定,可以老无力的,你只能轻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且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现在,你连这段也不愿回忆了,因为自己现在连笔都不一定拿得动了。

远处传来箜篌之声,这欢快的乐声是从不远的宫殿传来的,听着,你吟起:“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是啊,盛世是那样,可现在的局面却也在享受繁华,这种手握数十万人性命的帝王真不是东西!从你的目光中,我还看出了执着。

我懂了,做人应坚守自己的本意,要有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对国的执着、对于抗金的坚定,而努力后即使没有成功,但总能无愧于本意,你的声音逐渐磨去,仿佛向我点了点头,不,应该就是点了头吧,从你的目光里可以看出。

我迅速走出了黑暗,向着广阔的光明行去,在你的目光下成长。

【篇九:我最喜欢的汉字】

你喜欢汉字吗?我就很喜欢汉字。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是以象形文为基础逐渐演变而来。在这么多的汉字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友,朋友的友。

“友”字是个独体字,有朋友、友好、友爱的意思。它的象形字的样子就像两个小人站在一起。字形虽然简单,但里面却包含着非同寻常的意思。有两人携手,互助帮助的本意。

俗话说得好,“人不能没有朋友。”我就有很多朋友,学校里的、兴趣班上的、邻居……在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帮助过我,在泄气的时候,他们鼓励过我,在我不懂不会的时候,他们告诉过我……

的确,人是不能没有朋友,人没有了朋友,生活就没有了色彩,就没有了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人,不能把心里的伤心事、开心事、烦心事和秘密告诉他人,只能闷在心里。

因为友谊,因为爱,所以喜欢它,这个情谊深重的它——友。

【篇十:传递】

在生活中,总会有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人,此时便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传递关心,爱心……这似乎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传递出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逐渐自私化。

在学校,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我拿起本子,去请教班上公认的学霸。我小心翼翼走到她身边,见她正在低头写作业,我便轻轻碰了她一下问:“这题我不太懂,你能……”她立刻打断了我的话:“别烦我,我也不会,问别人去吧!”说着,便又开始写作业。我识趣地走开了,没有再追问下去,我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我又跑去问另一个人,结果显而易见,我再一次碰了壁,他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不愿做任何回答。也许是害怕浪费自己时间,也许是害怕别人会超越自己,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总之,他们不愿意去传递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去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回答地十分细致,第一遍没听懂,又给我讲了一遍,原来,这题目并不是很难。

现在的传递似乎变了味,不是从帮助别人的本意出发,更倾向于我向他传递,他得到了益处,我却失去了一个有利条件,说不定某天他就会超越我,比我更加厉害。

传递,原本是让更多的人受益,现在却是“我若传递,我便失去。”

热门推荐
1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作文
2与孙大圣耍子去耶
3我的小乌龟
4《他来自俄罗斯小城》读后感
5依米花的信念
6忘了吧
7其实幸福很简单
8我的爷爷
9那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10宋词里的中国
11房门,开了
12菊花
13描写黄蜂的作文
14严厉的母爱
15描写雨的作文
16我身边的好教师
17春到故乡
18期中考试
19我的星期天
20我的拿手好戏
21动物情深
22秋天的礼物
23更强大的对手
24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25有趣的班会
26一路风景一路歌
27包饺子
28克隆
29我敬佩我自己
30争做文明小学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