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描写红楼梦人物的作文】
《红楼梦》是世情的宝藏,而我有幸亏得了这珍宝的一隅。
黛玉
黛玉是这红楼里唯一的女孩,她简单又纯粹,以一颗诗心笑着哭着看这个世界。
在开始的时候,总好笑看到宝玉偶不小心惹到黛玉,黛玉便开始哭哭啼啼,张口闭口就是“让我去死”,宝玉也是个有趣的,动辄就是“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谁知一语成谶),忽又想到两年前读《红楼梦》,那时我同黛玉一般大,青春期的女孩怀着一份悸动与偏执的不驯之气,也是张口闭口就不活了,现在想想真是有趣,可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内心的干净是现在没有的,因为一个人喜也因为一个人忧,而现在慢慢磨去棱角,变得圆滑,开始看到世上的肮脏,便越发渴望黛玉如一的纯粹,一份大染缸里的洁白。
后来林如海去世,黛玉彻底失去了家,再回贾府,她送人的礼物也颇引人发笑,只是给了园里的姐妹既没有她在贾府的依靠,也没有贾府的掌权人,我将此理解为黛玉的自然与简单,她不想送,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她不想,她不喜欢没什么文化的贾母,也不喜欢张狂的凤姐;二是她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想到,她只给了同自己志趣相合的朋友。但这两种,却都可以总结为她德简单与自然,凭心而为,不虑后果。
然而这样的简单心性加之孤女身份,让她比一般人更渴慕亲情,也正如此,薛家母女才能轻而易举的影响到她,宝钗借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将大方体贴的形象鲜明起来(在黛玉心中),自此黛玉便将宝钗视为亲姐姐,在不久薛姨妈上演了一出爱语慰痴颦的戏码,但我却看不出分毫关心,一开始边说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接着又说便是打小长在一起的也不成,这可不是再说宝玉和黛玉么,可怜黛玉竟感动的不行,一心以为薛姨妈是为了自己好,接着行事稳重的宝钗莫名其妙的撒起娇来,这是何意?一反常态做如此娇憨之态,可当真是黛玉那句“扎眼”,然后薛姨妈又说自己更疼黛玉,临走时不忘离间一把说黛玉身边没个忠心的人。如此明显的意图,敏感的黛玉竟丝毫不怀疑,反而感动得一塌糊涂。原因不就是她渴望亲情了吗?他人表现出来的一点儿善意就能让她放弃警惕、掏心掏肺的待人。
因为缺少亲人的关心且少教导,养成了她小做作的性格,比如说她与宝玉在薛姨妈处吃酒,她那句“别理那老货”,再如她评价刘姥姥“母蝗虫”(不得不承认这个真的有趣),但黛玉身为大户人家的小姐,怎能如此不知礼数的评价一位老人,大家都笑了,可是黛玉也给自己无意识的树立了尖刻的形象。她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她想获得别人多一点关注,也卖弄一下自己的才能。我相信每个青春期的女孩都有点小作,等过了这一阶段回想便忍俊不禁,也十分愚蠢,得到了什么呢,只有尖刻地评价,弄得自己像个小丑。
她如此环境长大,自小诗书为伴,让黛玉拥有高杰的诗魂。黛玉喜欢作诗,诗的内容大多是感世伤时、叹命运遭际。印象最深的是花朝节那天众女花枝招展地去拜花神,换句话说,我以为她们的根本目的是出去玩(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而这样一天里,只有黛玉是真的在拜花神,她扛着花锄,以魂写成《葬花吟》。以及香菱学诗那一节,其他女孩子都以诗词不过消遣,只有黛玉在认认真真的去教香菱学诗,不曾打趣,唯有尊敬,这也似乎她拥有诗魂的结果。
黛玉这个女孩,葆有红楼里独一份的纯粹,怀有少女的纯真,正如她抽中的签——芙蓉。
探春
喜欢探春,因为他的自尊与理性。
探春出生不好,庶出也罢,可悲的是有个糊涂妈,在深门大院里,出身及容貌是一个女子的凭借,探春容貌不俗“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但出身尤其关键,毕竟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在红楼这大染缸里,探春早早就知道这一点,因此她选择认王夫人为母,据文来看,探春唤王夫人为母时年龄还小,有这样的举动,恰也说明了她的理智或者称为无情。
底下的出身让探春自尊自立。在探春掌管贾府事物后,探春的自尊自强性格显露无疑,面对下人的不敬,她迅速反击且一击必中,当即将恶奴说的哑口无言,尤其是王保善家的来抄检,她肯将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翻查,却硬护着丫鬟,这是一种自主自立的体现,说明她可以并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人或物。接着,王保善家的来撩探春的衣襟,探春登时大怒,反手就是一掌,我想这是其他任何院里的女子都不会做的。细细想来,《红楼梦》中那位小姐都与丫鬟有亲密的嬉戏,唯有探春不曾,我将此项为他的自尊,要强的自尊不允许自己一个千金小姐同那些出身卑微的人玩闹。
对于探春远嫁的结局,我认为再好不过,以庶女之身寻了个好婆家,凭探春的精明大气,摆脱了庶女身份,必然有个幸福的未来。
凤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凤姐,贾母口中的“泼皮辣子户”,可怜亦可悲。
打一开始,最夺人眼球的就是他了,言语爽朗、行事利落,俨然是现代职场女性的形象,可在封建礼教下竟成了“泼皮辣子户”。在处理秦氏葬礼时,凤姐可谓大出风头,条理清晰、决策果断、从容不迫,一人在宁、荣两头跑,他硬是抗了下来,只为不落人褒贬,可敬他的自尊好强、能吃苦,可笑她的奋斗动力竟是他人的评价。
后来的螃蟹宴上,凤姐与鸳鸯、琥珀、平儿的玩笑令人捧腹,原来凤辣子也有如此娇俏的一面,还有在贾琏前的一番剖白,虽然失了真,但隔着纸业,也能想象到她的娇羞与妩媚,在夫君面前,她如花儿般绽放。
接着,尤二姐事件暴露,凤姐终于露出她的獠牙与利爪,行事狠辣,但我却全无怪罪之心,长在一夫一妻的时代,每个女子都是善妒的,都有一双进不得沙子的眼睛,而怨恨又会蒙蔽人的双眼,使之面目狰狞。因此我只是同情她,生错时代嫁错人,她分明值得更好。
书中还暗写了一件事,即凤姐的买官,她的野心的魄力可惜用错了地方,居然自己堕落,一入贪腐深似海,现在全国都在反腐,那个时代也一样,况正值明君当政,如何如许的这样的事,或许是为给后人警示,凤姐多年的积蓄被一抢而空,也幸而她生错时代,只是抄没家财而已。
欣赏凤姐为人处世的干练,喜欢凤姐的豪爽性格,却也为其利欲熏心而伤感,太过精明太过胆大,误了佳人性命。
《红楼梦》三遍读,有幸窥得其中一隅,仍待我、探其全貌。
【篇二:我努力读懂你】
已经不记得与你初遇是什么时候,只是感觉这几年身边有你的陪伴,你在树下娇人掩泪悲痛地葬着娇美的花瓣,一遍而一遍的沉吟着对干花的悲痛之情;在于宝玉离别时,你虽伤感,却依旧拖着孱弱的身躯坚决的将曾经的少女情怀,推入熊熊燃烧的火炉,思绪烟飞云散……那一个个身影不断出现在我脑海,我在你的身上学到许多!
初识时,认为你就是个绣花枕头,虚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外表,整天到晚只知道哭哭哭,不像宝钗,外表漂亮又很干练,就连泼皮货都比你好。因为她能扛得住重担,而你在贾老太太走了后,你的反应依旧是经典,哭这不禁让我厌烦你。
再遇,我已有一些文学底蕴,也读了一些名著,对于你又充满了好奇,再一次捧起了你,再一次开始阅读起来。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你,你有着深闺的优雅,对一切都能平静对待。而我又不解你的痴,一个男子而以,有何让你去恋。为何不像史湘云一般,痴爱不得便不再想,宝玉哥哥既不是你的良人,聪慧如你,想必你早知,为何还为她心痛?
这一次的相遇在你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待人处事态度平和,不与他人同流,还有平时的一些待人接物和文学知识。
12岁时,我再一次翻开了你,又一次尝试读懂你,发现了你的敢爱敢恨。在知道宝玉要娶宝钗后,你并未哭闹,只是将曾经写的诗,全部丢进火炉中,自己却带着忧伤逝去。你一向清高不愿为任何事低头,可最终却落了个此等下场,怎能不让人怜惜?为了一份恩情,你堵上了多少,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奈何,奈何?一代佳人最终烟消云散。
这一次读懂你让我学会了遇事果敢果断,待人敢爱敢恨,不犹豫。如此人生哪怕只有一次也会精彩!
我一天天长大,可我仍会试着读懂你!
【篇三:那年,我读过的一本书】
曾经的曾经,有过那么一本书,缱缱绻绻……
No。1
莺卷梦呓,红楼一梦,却醉人千年。
——题记
黛玉是那么的脆弱,但她却有一种无法诠释的倔强。也是那种无法诠释的倔强才映衬着她如此的伟大,如此的醉人心弦。或许与宝钗相比,她并不是那种贤惠的女子,也并不如宝钗那样懂事,可是她身上折射出的是那种无法言说的意志和精神,又让人心服不已。从小,她饱尝寄人篱下的辛酸,生活在一个本就偏袒于男性的大家庭中,她不得不依靠自己来背负着原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该有的不公与哀怨。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不顾众人的阻拦,非宝玉不嫁。她的这种精神,确确实实让我认识了一个古代女子的倔强与伟大,那种对爱情忠诚的精神。
No。2
花落成家,红楼一梦,却今生不改!
——题记
在这个不公平的大庭院中,也许宝玉是最幸福的。从小衣食无忧,在老太君和众人百般呵护下幸福快乐的成长。可他那颗热情向上的心,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虽然说他是富家纨绔子弟,但他不像其他的兄弟一样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也不像其他兄弟一样把女子看成任人摆弄的玩偶,而是对她们一视同仁。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红楼梦这段凄婉幽美的爱情佳话。宝玉他诠释了男子应该具有的品质、精神和意志!他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男子!
现在的现在,回想起来,我曾有过一本书,缠缠绵绵……
【篇四:推荐一本好书红楼梦】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悠扬的琴声回荡在室外——“梦中的婚礼”。任何美好的事物也比不上我手中的《红楼梦》。望着窗外的雨儿,我的心中泛起了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我要向你推荐的书——《红楼梦》。
抚摸着深沉似海的封面,我不禁暗自叹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宝钗的独守空房、晴雯的命苦、王熙凤的性格爽快、史湘云的心直口快、迎春的温柔……一个个熙熙攘攘的大观呈现在我的面前。
“可叹停机德,堪怜絮咏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作者曹雪芹暗示黛玉、宝钗的悲惨结局,都是世间奇女子,都是那倾国倾城的容貌,最后怎能落得如此下场?带着怨恨而香消玉殒。不消说,看着宝钗独守空房,我觉得黛玉是幸福的。当她安静地在地下长眠时,看着宝玉仍在繁华世界寻找出路,宝钗在空房中暗自抹泪,此刻,黛玉是幸福的。
当黛玉奄奄一息时,贾府上下都忙着宝玉和宝钗的婚事,竟然无人探望。是啊,黛玉寄人篱下,又有谁会尊重呢?周瑞家的给各房姑娘送花儿时,把别人挑剩下的纱花送给了黛玉。天生思想敏捷、好猜疑的她当然会挑剔。她的挑剔并不是她高傲自赏,是因她自卑。
贾府上下除了贾母就无人关心她了,她的父母双亡,唯一爱她的人也去世了,换做谁,谁不会思乡?谁不会自卑呢?或许她真的是那美丽时间绛珠仙草,惹人怜吧!像黛玉这么清高,世间花草都不忍见她落泪。如此美人,怎会怒指苍天,气极而亡?但续者高鹗让她死了,如果她活着,她看见贾府倒台时,宝玉出家时,或许忧郁而死,幸亏高鹗让她死了,很好,很好!
黛玉不及宝钗的珠圆玉润,这也是贾母不让黛玉嫁给宝玉的原因吧!宝钗是封建家族妇女的典型代表,熏陶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她善于应变,心机极深,当无意听见丫环的秘密时,她在短时间内就能想出十全十美的计划:“林妹妹,我看你往哪跑?”既洗清了她的嫌疑,又不会引起丫环的怀疑,此计甚妙。
墨色的书页,淡淡的书香,《红楼梦》写尽了古代人的悲欢离合。“今日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谁。”“趁着这奈何天、悲凉天、寂寥日,因此上演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一大悲剧,但它的内容深邃,值得人一读。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这是一本好书。
【篇五:诗词我心中的明灯】
笔落,墨出,一笔笔,一画画,勾勒出一个盛世王朝;一句句一行行描绘出一派前世江南烟雨;一段段,一篇篇,谱写出一曲风花雪月的绝响。
这,便是诗词。
我对于诗词,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仅此而已。并不敢妄言,对诗词有所研究,当然,也懒得去研究。只是喜欢在清风明月夜半无人之时拉开窗帘,朗朗月光下,不开灯,就着“如积水空明”的月光,读一读那些文人墨客的内心世界,品一品名人志士的壮阔胸怀。也许我不懂他们,但我知道,他们或豪迈,或婉约,或忧郁,或豁达,或不幸,或万幸,或是那昏庸却颇具才情的亡国之君,或是那官场仕途不顺的失意文人……但他们都把自己最真实、最自得的感触留给后人。给予后人的或是“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擫”的激励;或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警戒;或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忧民;或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气概……
诗词如梦,蓦然回首,青山依旧,风不语,月上枝头,雾起,云涌。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从诗词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志向与性格。“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自会说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般胸怀大度的话;“才智精明志自高”的探春自会道出“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叹黄昏”这般话来;“捧心西子玉为魂”的林妹妹,自当吟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悼陷渠沟”这等高洁之风骨,“一朝红颜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般悲凉!
有时读《红楼》,只读诗词。读曹公的,宝钗的,黛玉的,探春的,湘云的,……从诗词中悟出许多。
一开始是很厌恶宝钗的,只觉得她是宝黛爱情中最不光彩的角色,但一遍遍过去后,我的想法有所改观。
一读宝钗,“可叹停机德”,她可能是一个配角;
二读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冷面冷心冷佳人,寡淡而无情;
三读宝钗,“恩泽广布,范爱如斯。”
四读宝钗,“回首长亭接短亭”,只会叹其一生不幸,为之怆然而涕下。因为心冷,便不愿伪装,岁月的霜刀硬生生把我们逼成一个个宝钗。谁知道经久的笑容已经让自己了无脾气,惯于封闭的心门,不再懂得如何毫无城府地敞开。最无奈也是最可怕的事,在岁月让我们相继成为宝钗之后,无论男女,都找不出最初那个天真活泼的林妹妹的影子了。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徜徉于这片天地,醉心于此,欣然于此。静水流深,沧笙踏歌,诗词,一直是我成长路上照亮心灵的明灯。
【篇六: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吾于十年级时初遇《红楼梦》便一发不可收拾,后常拿过往自比黛玉。幼时只知其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未曾见过纸版亦不曾购,受遇之时废寝忘食记忆犹新;今日有幸得以二次回顾,竟发现此前吾之认知实乃有误,故作此记。
怪道人言,不同年纪,不同过往,对其认知不同,所言甚是。
高一粗略阅后认为黛玉是宝钗为首等害死的,现纠正:黛玉确实有跟宝钗不和确是由于黛玉自身想法所致,宝钗倒一如既往心平气和(虽说宝玉留有遗腹子,但宝钗还是从嫁与宝玉后苦难接至),但从宝钗肯指明黛玉不该看外传不入流文章并肯指出黛玉不妥之处后两人真正做过一对姐妹,宝钗家未落败之前亦是补药+关心劝解黛玉,黛玉也曾私下与薛姨妈母女相称。
第二是巧姐儿并非嫁与刘姥姥孙子,但巧姐儿确实是刘姥姥救下的,最后是刘姥姥做媒配与屯里一个财主家的秀才儿子。
第三是贾兰是贾珠的儿子是贾政的亲孙子,文末宝玉了结尘缘时有说贾兰会是将来贾府的大依靠。
还有迎春探春惜春,元春是看小戏骨时说有怨过家里人送她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迎春嫁出去被孙家虐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紫鹃服侍。史湘云嫁的如意却没能持久。妙玉是在贾府进贼那日被贼人看见容颜后在打坐的时候被准备下海作强盗的贼人掳走但是妙玉不从被打死,后面海盗被抓。
香菱文末做了大赦被赎出来薛藩的正室生了一个男孩难产,甄士隐最后的尘缘是接引他原名英莲的女儿,她是全文中最先出现的妹子也是最后一个。
再说宝玉并未此前认为在得知黛玉已死后即要出家,纠正:宝玉回归原身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返程的家政磕了四个头,宝玉顿悟是和尚最后一次过来要玉但王夫人等不给后出去跟和尚说既然玉不能给那就带我走吧,此前宝玉发病要去是和尚把玉送来得醒又因丫鬟一句话顿倒入了一次太虚幻境并记住了他自己偷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文末宝玉顿悟后专心为科考用心并中第七名举人后正式离家,文末宝玉尽完尘缘后贾政休书回去说他是下凡历劫先已圆满叫家人不必找寻,圣上最后封宝玉为文庙真人。
还有一个:文末空空道人二次经过青埂峰发现字迹依旧且文后历叙收缘结果的话头后二次抄录石头记后想找人让其流传世间,先是找到睡在渡口的贾雨村,后贾雨村告知空空道人:“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从高中第一次看红楼梦,再到刘心武谈红楼梦里说秦可卿如此如此,再到毕业后二次看红楼梦,确实有很多想法,但只一句,不愧是名著。
【篇七:走进名著】
捧一本好书,沏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读一地阳光。——题记
正值春日,百花绽放,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洒下,泛黄的树叶上出现斑驳的光影,用双手拂去灰尘,又打开了记忆的匣子——那年,一本《红楼梦》将我们三个结在一起。
每个周日都会去那片草地,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读着书,一人一段,大家乐此不疲。也许,年少的我们不曾理解宝玉的情肠,也不曾理解黛玉的多愁善感,更不曾理解贾府背后人性的复杂,三个未涉世的女孩只知与宝玉一起生气,学宝钗扑蝶,伴黛玉伤心。
黛玉燓稿时,我们只知为黛玉惋惜,为宝玉伤心,却不知那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铁了心的一刻。
光阴流转,一切那么的悄然无息,12岁时,再翻开新书,那本又黄又旧的书被遗弃在角落,三个人,一本书,从白话文到文言文;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从只知说笑到哭的梨花带雨。我们都变了。
再次读到黛玉焚稿时,我们没有哭,只是因为理解了黛玉。
但,读到宝玉为黛玉送葬时我们都哭了,那是一种钻心的痛,刻苦铭心的痛,只是因为理解了黛玉。
三个人靠在一起,看繁花凋零;看云卷云舒;看夕阳渐落,任泪水流下浸湿书页。那晶莹的泪啊!为一本《红楼梦》镌刻了属于我们的印记,我们抬头望天空,看到的不是蓝天,不是白云,也不是雁群,而是黛玉葬花的愁容;宝钗扑蝶的笑容;是宝玉……
合上书,擦干眼泪,三个人相视一笑,我们不甘红楼之旅到此结束,我们想继续向前,冲破风雨,看见斑斓彩虹。
一年,我们拼凑零碎时间,合作完成了名为《黛玉葬花》的一幅彩铅画。虽然我们笔触生疏,画技也并不算高超,但我想,我们成功了。
三年,我们携手向前,一起走过一次精美绝伦的红楼旅程。合上书,心中早已繁花竟放。
不妨趁春日正媚,趁阳光正灿,趁鲜花正繁。捧一本好书,沏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读一地阳光,藏一匣记忆。
【篇八: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本特别的小说,始一开篇就讲述了贾家的未来。元、迎、探、惜不止叹息着自己的命运,更叹息着贾家将来的命运。
在曹雪芹的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出现在眼前。有才华横溢的黛玉,有心细如发的宝钗,有活泼开朗的湘云,有温柔善良的宝玉……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红楼梦》这部巨著。
在《红楼梦》中有四幅美丽的画面。我最喜欢的是,在一个“落红阵阵”的春天里宝黛共读《西厢记》。哇,多美呀!还有,宝钗扑蝶、湘云醉卧、黛玉葬花。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两万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美丽动人,才思敏捷,所以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她是一个诗人、一个才女、一个促狭鬼……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终身阅读的好书,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经典。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
【篇九:闲话宝钗】
读罢《红楼梦》,个个千娇百媚的红粉佳人从我眼前闪过。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宝钗身上。
自古以来,《红楼梦》中分别有两个阵营:拥黛、拥钗。拥黛者说:宝钗是宝戴之事的破坏者;而拥钗派则说:黛玉总是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多愁善感,别人跟她开句玩笑都能当真,躲在屋内一声不吭。在众多读者眼里,宝钗就是书里面的反派人物;在我眼里黛玉是艺术,而宝钗是生活。
有人说宝钗是太忠诚于封建礼教,在旧社会中,能有多少人不信奉封建礼教。宝钗虽说是出生在金陵四大家族中“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也算得上名门千金,但她的父亲早逝,哥哥不济。薛家这个重担自然落在宝钗身上,要是宝钗不能干,薛家还能站稳金陵四大家族的脚吗?
宝钗聪慧能干、端庄、识大体,也是荣国府二奶奶的不二人选。黛玉虽说和宝玉有相同性格、爱好,但是她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多愁善感性格过于脆弱。贾母促成这桩“金玉良缘”也是长久考虑,如果让林黛玉上了荣国府二奶奶,不说荣国府有白是之虫,总是有千足之虫、万足之虫。
拥钗也好,拥戴也罢,希望大家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宝钗。
【篇十:九月秋意浓】
风微微拂过,拂净了人的心墙,拂断了他人的相思,终究,将那四角的天空,点上灯,燃成明黄。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世,是那棵世外仙株,今生,化作那个名为黛玉的女子,那样孤冷,那样惹人怜惜,只是,不得善终罢了。
常听人说,黛玉不如宝钗,宝钗为人处世圆滑,老练,又岂是黛玉可企及的,黛玉的性子那般自命清高,笑里藏刀。截然不同的性格,却是一样的凄凉。两人皆是站在文学界的顶端,世上可有几人能与之攀比?可是正因她们的文采过人,她们的家境无人能比,上天才要收回她们的自由选择权吧!无可奈何,不能与相爱之人白头到老;无可奈何,不能自由选择余生伴侣。不过,匆匆一生。
那是怎样的女子啊!如雪般纯洁无暇,如玉般透明,将喜怒哀乐缀于眉间,从不深埋心间。千年之前,有个叫陶渊明的男人,将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上,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少有人把女子比作菊花,也是,菊花那样孤标傲世,又有几人能及?恰恰,世上当真有那一奇女子,同样,世外仙株之气质,无人能与其一较高下。
林黛玉的一首《葬花词》将她的梅霜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透过清冷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林黛玉坐在林间的石桌上,浅声吟道:“花落人亡两不知!”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天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吟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尔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枝秋菊俯视早已化作春泥的落红,那一刻清香,逍遥了这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的竹篱是否日日被林黛玉喃喃自语所敲打?黛玉是否又常坐在那石凳上,细细敲击,口中喃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说,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或不悲不喜,或不愠不怒;轻陇水袖,漫展柔黄。庭院深深,无人回音。
九月秋风,秋意渐浓,微凉细风,吹进我的心房,建立起一座心灵的花园,垒出一支红蜡,仔细点上,看它燃尽,悄悄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