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双方面的作文

【篇一:奔跑的感觉真好】

两千多年前,当奔跑了四十余公里的菲迪皮得斯回到雅典时,世人都为之喝彩。这不仅仅是为一个小国战胜大国而喝彩,更是为一个用生命奔跑、用生命书写奇迹的人喝彩。

在羊山湖畔的仙林迷你马拉松赛场上,我们也用奔跑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活力与激情。

清晨,当花间还残留着昨夜的露水时,我们已站在跃跃欲试的人群中,静静地等待着发令枪响的那一刻。尽管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与期待。

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发令枪响了。大家你追我赶,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我也如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

起初1000米赛程,个个都憋足了劲,每个人的脸都涨得通红,赛跑的队伍移动速度很快。新鲜劲一过,在接下来的赛程中,有的人开始放慢了脚步,有的则干脆坐在了地上,止步不前。

还有一些早已跑不动的孩子,却又不甘落后,他们哭着,嚷着,要大人抱着跑。不常跑步的我,在拼命加速1000米后,早已气喘吁吁,再加上不断地被人赶超,我不禁放慢了脚步。

突然,一个身影从我身边跑过,是爸爸!尽管他已是满头大汗,但他坚毅的脚步始终未停下来。他回头冲我笑了笑,我的心不禁一颤。一想到昔日那个心怀梦想的勇士,一想到他跋山涉水后依然坚强的微笑,眼前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不禁又加快了脚步。

5公里的迷你马拉松赛跑,绝对是一场毅力与体力双方面的较量。胜利的终点一步一步在接近,我却由于体力不支,步伐愈加沉重。我拖着因劳累而有些不听使唤的腿,步履维艰,但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不断向前……

当把周围的对手一个一个超越后,我的心情变得愈加轻松起来。我突然能够理解父母平时经常说的奔跑的意义了。其实,在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只要坚持奔跑,我们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我携着爸爸的手一起跨过终点线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喜悦之情溢满全身。爸爸意味深长地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终于长大了。”我也若有所悟地看着身后仍在奔跑的人群。

是啊,人行天地之间,也是一场长跑。唯有持之以恒,坚持跑到最后,方能笑得最灿烂!

【篇二:一个人的阅读】

对于我来说,阅读一本书,不管是科幻,是鬼怪还是悬疑,都是在阅读一部历史,一部作者的历史。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钢铁啮齿中的空隙,总有些人被无意中卷入其中,伤痕累累。对于个人来说,这是悲剧。可对于历史,对于创世者而言,则是推动剧情前进的必需品,是必然。

阅读者站在最高的地方俯视历史,就像在山上俯瞰战争,看那些人像蚂蚁一样笨拙的厮杀在一起,你不会感到疼痛,因为他们离你太远了。阅读者置身于棋局四周,观望棋盘上的风云变幻,棋手之间剑拔弩张,棋子之间血流成河,你只管风轻云淡、风度翩翩,因为他们在局内,而你在局外……

这就是阅读,局外人的视角。

忽然忆起有那么一个深秋的中午,和你共同阅读过这本书。当初可以为了一本书中主人公的人生起伏而意犹未尽地探讨整个午后时光,结果却是双方面红耳赤地偏执于各自的看法。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在纠结主人公为什么会选择如此的人生道路罢了。可是一旦靠着枝干坐下,就无端的开始争论,颇有不争论出对错誓不罢休的气概。

靠着枝干坐下,头顶满树韶光,那是最美好的年华。后来大家各奔东西,我又看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书。无聊时便会习惯性的思考故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然后内心千头万绪。蓦然回首,想再看看你那因争论而气鼓鼓的圆脸,再经历一次那曾经的争辩到不死不休的闲暇午后,却是不能够了……时光总是那么残忍,有些事有些人,走远就追不上了。丢失了那么多,然而我却连跟时光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就让我接受这时光的“好意”吧!

叶开老师说的,因为对女儿的爱,他才编写了《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他将“爱”这种自己的七情六欲转载于语文书中,或许就是在变相的向阅读者宣布,这本书,传递着我的爱,同时款待着你们寄予书的所有情绪。有可能只是一份淡淡的惆怅,也有有可能是一场醍醐灌顶的顿悟。

站在我的世界观顶端,阅读不仅仅是一次旅程,更是一盘夹杂着七情六欲的大杂烩。是一个可以供我缅怀的地方,可以躲进去,身体微颤哭声压抑。

那是另外的世界。它离你太远了,所以你不会感到灼痛……在那个世界里,只有我一个人守着荒芜,默默等待上天的怜悯,点燃我眼中的光束。

只有我一个人,风度翩翩,独享孤独……

【篇三:《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最近抽时间看了本书,龙应台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很重要。人与人间极度需要理解。就像书中提到,“慢慢的,越来越不认识对方了,“认识”很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会抱怨,抱怨孩子们叛逆,不听话,甚至有些强势的父母会恶语相向,说“不孝子”。其实, 所有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孩子固然有些叛逆,但父母难道没有错吗?有,当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责孩子那样指责父母不是吗?我们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了,于是出现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很多父母从没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一味的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对的,理由就是“吃过的盐比孩子们吃过的米都多”,社会经验丰富。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全盘接受。长大后,有思想了,一旦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父母就该生气了,经常挂嘴边的活“我是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顶撞了”“小时候那么听话,越长越不听话了”。估计每个孩子都听过类似的话。

身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从自己上找找问题?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对的吗?自己所有认为的对我们好是真的我们想要的吗?当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决定,但孩子们长大之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商量,需要听听孩子的意见!之前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主要在恋人之间):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却买一车苹果给我!我觉得在父母与孩子间同样适合。

所以,如果经常沟通的话,就可能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父母要拿出时间与孩子交流,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够走进彼此的世界。当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此,致以母亲节的祝福!

【篇四:母亲节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这属于母亲的一天。

提笔,写信。貌似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给妈妈写过信了,上一次还是小学的时候,只会扭扭歪歪的写几个字,不会的字写几个拼音,母亲总能乐挺久。每天和母亲生活在一块,习惯了每天直接化的“对话框”形式,早已忘了写信这回事。

细细想想,我也曾和母亲形影不离了十个月。十月怀胎极其辛苦,母亲为了我戒了不少习惯,小心翼翼为我生活了十个月。因为我的“借宿”,她常常吃不下饭,或是吃完就吐,这全缘于我的打扰。随着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行动越来越不灵活,她像小乌龟一样“畏畏缩缩”行走。接着就是一朝分娩,这是痛苦的极点,伴着一阵阵的疼痛,突然听到一个哇哇大哭的生命出现在面前时,我想那时的妈妈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幸福、喜悦、兴奋和感动的心情,这是我们生命并行的开始。每个人都是母亲赋予的生命。母亲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这是多么艰辛的一个过程。妈妈,我想说谢谢,可是却总是不好意思,此刻我带着少年的羞涩写下了那封埋藏了多年的心声。

其实那封信我写得非常的小心翼翼,我修改了多次,我怕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再惹她生气,也不愿看她再掉眼泪,应该是小的时候看了太多次被我气哭的妈妈。我小心却又紧张,在递出信的那个交接点,我发现,这种感觉是从未拥有过的,明明我们彼此熟悉对方,可是,好像只是她熟悉我,我却并不了解她。

她没说什么话,这只是单方面的诉说,但却是双方面的共勉。

祝,母亲节快乐。

【篇五:勤劳】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成了品德的象征,所以才有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这一定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就是因为勤劳不息而终成大器,名垂青史的。孔子著书立说,周游列国,诲人不倦,他自述平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墨子为传播他的哲学思想,直至“摩顶放踵”,其勤劳和艰辛可想而知。可见勤劳是多么重要,懒惰的思想应得到改变。

翻开字典,“勤”有好多的意思,有一条映入我眼帘:做事努力,不偷懒;而“劳”字是指能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两字一结合,不正是说我们通过勤劳,就能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方面得到双方面的满足。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这样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些,生活先好起来。”深圳就是一个例子,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正是勤劳的深圳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造就了今天深圳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这就是勤劳的一个彰显。

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机器人总动员》,其中有一个场景,地球上全是垃圾,这正是人们懒惰造成的;换一个场景,在飞船上生活的人,生活是全机械化的,身体肥胖到了极点,不会走路。在伊娃和瓦力两个机器人以及所有的人的努力下,回到了被垃圾覆盖的地球,但符合生物生存的地球,用他们的双手,开始重建他们的家园,很快,他们不仅恢复了以前的健美身材,还拥有了美丽的家园。这也是勤劳的一个彰显,不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古至今,勤劳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这一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1我生活在沉默寡言之中
2朋友,谢谢你
3礼物风波
4记忆深处的童年
5陶渊明
6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7家乡的咸鸭蛋
8我的植物朋友
9我给家人拜年
10读《荒野的呼唤》有感
11我的语文老师
12我家是个动物园
13地球我的家园
14《狐假虎威》续写
15不是冤家不聚头
16请尝试改变
17蝴蝶,请不要飞进来
18心花怒放
19以父为镜
20身边的“粉丝”
21妈妈,我爱您
22慈母情深
23小沙蟹脱险记
24爆竹声声里
25关于水的作文
26浮云流水
27生活随记
28有你真的很幸福
29读《匆匆》有感
30爱心永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