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黑镜的作文

【篇一:黑镜之下】

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苹果公司总裁库克

当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在红茶和糕点香气弥漫间,铺洒在茵茵草地上时,蕾茜正像猫儿般巡视周围。这么说似乎不大合适,她的眼睛上装载了特殊晶片,口袋里的手机上有特制的评分系统——实际上这的每一个合法公民都具备。她的视线划过每一个人的面孔,便能实时查看对方的名字和评分。神奇,但在这里的社会再正常不过了。这是个看评分的世界,4分以上受人尊敬,3分以上普普通通,2分以上备受鄙视,至于1分,那就举步维艰了。分数越高,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或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她摸出手机,给附近每一个人评了五星好评,期待有人能互惠她,使她评分再提高些。房子的租期就要到了,可房东无意再出租,她最近看中了高档社区的一套公寓,只是租金超出了点预算。不过若是她的分数可以大四分,就可以享受优惠。她现在的评分是4、2分。只要有更多高分人士给她好评,这个目标就能很快完成。她还需要加把劲。

她尝试在咬下饼干时也保持微笑,有些困难,但没关系,她相信这能给予旁人好的印象。她又特地拍下自己的糕点传上网,期待人们的评分。

这看似很荒谬,但在一部英国电视剧《黑镜》中,这就是人们的日常。人们用评分去评价一个人,又用评分去衡量一个人,似乎每一个人都在为高分而奔波。得到一个人的好印象变得简单至极,走到他面前,打个五星好评;但毁掉一个人也很容易,只需拉拢一帮“同伙”,给他投上低分,他千辛万苦积累出的形象与分数便能一夜覆灭。

层层分数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而模糊。

这部微电影的过程自然是蕾茜的“求分”之路。她无意接到闺蜜娜奥米婚礼的伴娘邀请。若摆在以前,蕾茜必定一口回绝。娜奥米是个富家女还为人刻薄,以前没少欺负蕾茜,甚至抢过蕾茜的男友。她的社交圈内皆是高分人士,她本人也有4、8的高分,令蕾茜羡慕不已。但在婚礼上的嘉宾都是上流“贵族”,若她能发表一个催人泪下的演讲并得到一众好评的话……为了高分,她决定欣然前往,却遭遇了重重阻隔:她的弟弟希望她放弃,迎奉并不友好的“闺蜜”太过虚伪,她的漠然回应,让两人互给了低评;她怒气冲冲地冲出家门却撞在了一个高分人士身上,连声道歉无果,低评;她上班遇上一个高分的上司,刻意奉承却只换来中评,分数不变;她随意给了一个同事五星评分,却被众人认为在庇护“渣男”,低评;她要搭乘的航班取消但另一个飞机上保留的座位只提供给4、2分以上的人,她急的大吼几声,一众低评,保安也对她惩罚……蕾茜的分数越来越低,甚至因为这被认为“潜在危险的人”。

黑夜下,她站在高价路上伸出拇指期望顺风车,车流穿过的气流掀起了她的裙摆。她努力摆出的微笑已经僵硬。没有人伸出援手,车流像萤火虫涌向一个出口,但没有一个人,为一个低分的她停下。

绝望之际,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辆卡车终于停在她身边。车窗后是老妇人苏珊,老妇人只有1、4分的低评,让燃起希望的蕾茜犹豫了。但老妇人毫不在意。“我也曾有4、8的高分。”苏珊对蕾茜倾吐心事,“几年前我的丈夫被诊出胰腺癌晚期,我给每一个医生都评了高分,但他们把一个本很有希望的治疗项目给了比我丈夫高0、1分的人。”

“丈夫去世后,我看透了这套虚伪的评分系统,随心所欲地说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会得罪很多人,但我活得很开心。”蕾茜不得不与苏珊分道扬镳了,这是蕾茜遇到的第一个愿意不为分数无私帮助她的人。但她已经回不了头了。

借来一辆摩托车,拖着行李箱一路狂奔。蕾茜终于狼狈地出现在了婚礼上,发表了一通糟糕的发言。结果可想而知,直降为0的分数让她被拘禁了。坐在监室的床上,蕾茜内心五味杂陈。她眼里的晶体被取下,终于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光尘浮动间,毫无阻隔。她越看对面监视室里西装笔挺的男人越觉不顺眼。两人隔着走廊肆无忌惮地对骂起来,蕾茜也没想到自己能骂出这些话。但两人都在对方的脸上发现了微笑。

影片到这便结束了,待长长的字幕弹出后,我把电脑重新插上电关机。漆黑的房间里,只有电源的点点微光。电脑的屏幕暗了下去,陷入了黑暗。看着电脑发光的接口,一个荒唐的想法跳出,是否也有人在对面检测我们的一举一动,然后榜上分数呢。

我踢开炙热的被褥,起身推开阳台的门。凌晨清冷的风灌了进来,老师说这个动词叫pour,我记了好久。点点月光溅在手背和窗棂上。十月的月色是相当冷。天边的黑暗正被缓缓驱离,路灯的灯光也正无声地暗了下去。远处的公路上浮现了汽车的身影。我们的未来也会这样么?

我点开手机的朋友圈,我觉得这朋友圈,只缺了“朋友”二字。

人们的思想正迈向固化,像中世纪封建时期的城市,人们不愿踏出城墙也宁愿生活在污秽中。有些人已经被网络社交“圈养”却毫无自知。因为一张照片就去评定别人生活的多彩,为了集几个虚伪的赞就刻意伪装自己去迎合他人。我们无形中给他人打着分,迟早有一天会像计算机一样,只会用分数作评。只是这分数不会浮现在视野里,而是伪藏在心里罢了。

正如“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

“库克老总说的真对啊。”带着不知是调侃还是对世人皆醉的嘲讽,我只希望这未来还尚且遥远。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本来就像萤火虫之间的微光,一点点驱走寒冷,在黑暗中去看到对方的存在。若这也被夺走,我们在黑夜,还剩下些什么?

手机的黑镜忽然亮起,一时间有些刺眼,那是一条祝福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好!今天是您的生日,中国电信祝您生日快乐……”寒冷似乎被驱走了,天边的橘红与深蓝的边界开始变得暧昧不清,正如创世之初那样,如同生出了希望。

我无声笑了笑,照这样发展,或许未来的结果便是,人工智能比人类,要更人性化……

【篇二:黑镜白熊观后感】

当法律审判仅仅只停留在法律层面的规章条文时,道德与法律审判结果不符时,是否有人能站出来主持正义呢?

整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子,在一个陌生房间醒来,她的女儿失踪了,出去寻找女儿,却遭到追杀,一路逃亡,路上一直被戴口罩的人拿手机拍摄,万念俱灰之下,却突然被告知自己和自己的男友残杀了一个小女孩,法律审判结果宣判女子无罪,民众愤愤不平,于是乎,“白熊公园”应运而生。女子被洗脑,经历着失去女儿的痛苦。电影的最后,是女子一天又一天被洗脑,经历着同样的痛苦,每天都有观众来白熊公园来“解恨”。

法律审判不合人意,自己私下惩罚的案例、电影不知有多少。往往说,他们只受到了身体的惩罚,但受害者、受害者家属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只有他们也受到那样的痛苦,才能公正!

从道德上出发,模棱两可,收到应有的惩罚,于情,是出自人性对公平的自我判断;于理,是自我对法律漏洞的补充。《彷徨之刃》中虽然写的是少年犯的事,但书中父亲所受的折磨,使他自己拿起了利刃,自己为死去的女儿报仇,因为他们是少年犯,只要坐几年牢,出来还是正常生活,但暴行带给别人的痛苦却是一生的。无论是校园欺凌,还是家庭暴力,出于法律的“盲区”,公正的法律审判往往不会给人满意的答案。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法律不足以满足人们心中道德的衡度,便有了上述的行为。殊不知,每个人都没有代替法律去行刑的资格。虽说“有道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种行为,已经与道德背道相驰。自以为杀死恶魔的骑士,终将也会被恶魔的鲜血污染。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法律,是唯一一个能从社会意义上对人和人的行为给予惩罚的标准。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但一念之间,善与恶就会失衡。

汉谟拉比法典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终究不可取。无论审判结果尽不尽人意,自以为正义的惩罚行为,其实与恶没有区别。就像电影《心理罪:城市之光》里的那样,城市之光,终究是以一个警察的方式,照进了人们心中。

热门推荐
1我学会了担当
2游轮之旅
3四季的风
4家乡的樱桃
5竹托物言志
6追梦路上
7那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8快乐的研学之旅
9我家的小狗
10向懵懂的昨天说再见
11了不起的爸爸
12妈妈,我想对您说
13开学致家长一封信
14妖风来也
15读后感的范文
16生命,生命
17散步
18关于桥的作文
19暑假作文
20忘不了你的笑颜
21难忘的牡丹花
22成功仍需努力
23中秋节
24劳模就在我身边
25猜猜他是谁
26别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27难忘的一天
28快乐春游
29欢庆六一
30细节里的温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