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纱的作文

【篇一:美丽的黄山】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一个暑假,我和爸爸去爬黄山。我很激动,一路上都是笑容。黄山地势险,最高峰在光明顶,最低谷就在西海大峡谷,落差巨大。我们打算在第一天登上光明顶,住一夜,第二天再下大峡谷去,漫长的路程使我越攀兴致越浓。

爬上半山腰时,就已是下午了。我已经感到有点四肢无力,登山杖也快拄不动了。我在大雾中突然找到一个石椅,坐下来,歇了歇。

浓浓的雾中,我看见前方是深绿色的山壁,那么青,那么浓。一株株绿绿的植物把山装饰得俨然一个披着青纱的姑娘。背后是一片蓝色,朝下看也难望到底,朝上看更是什么都没有。山际中的景是那么朦胧,如此美妙又朦胧的的山中雾色,倒是头一次见。

经过我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最高之处——光明顶,但是天色已晚。云层在我下方,夕阳,夕阳已在地平线上了,天空被染成一片片的紫红和金黄,那么美丽,那么壮观!过一会儿,夕阳沉了下去,给我们最后的一片余晖。峰霎时间黯然失色,一群黑黑的山峰都绕着我们,一望无际。

第二天,我们进入了西海大峡谷,一进去我就被吓着了。右边是高耸的山,向上看,没有尽头;左边是空谷,向下看似有几百米之落差;下边是陡峭的石阶,几百阶才得一歇。我提心吊胆地过了这一关又一关。在谷底,我又看见了更奇之景:这边没有雾,四面环山。天空除了中部一点蓝,四边都是山的黄绿色,一座座山有争先恐后之势,各是造型奇特,构成一幅环形的画卷,真乃奇绝、壮绝啊!

黄山是多么的雄伟,多么的壮丽啊!

【篇二:茶中人生】

小时候,我也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特别喜欢喝各种各样的饮料。每当看到大人们聚在一起品茶的时候,我总是不屑地看着那种苦苦的东西。可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钟情于它,也许是因为我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吧!

我喝茶并不讲究茶具的优劣,只要用通体透亮的玻璃杯就行了。每当我凝望茶叶时,心中总会涌出一缕淡淡的哀愁,可不久,这哀愁就会转变为喜悦。这时,沏上一杯茶,并不忙着喝,因为看着它也是一种享受。一片片绿茶,极其缓慢地舒展着。随着它的展开,叶片上的脉络也渐渐清晰,水中慢慢地笼上了一层绿色的薄雾。有的茶叶尖尖的如荷箭般,悬浮着,一动不动,像是在凝神思考。

芽泡透了,杯中像投了天女织的青纱。看着这飘飘渺渺的绿,人也像进入仙境一般,不禁想投入这绿之中。一缕缕夹杂着清香的热气散到空中,涤荡着心胸。揭开杯盖,小心地吹开几片还浮着的茶叶,抿一小口并不咽下,用它来润湿口中的每一个角落。微闭双眼,品味着这第一口茶:浓浓的香气蕴含在淡淡的苦涩中,没多久,香气好像被身体完全吸收,只留下越来越淡的苦涩。很快,这苦涩也变成了丝丝缕缕的甘甜。这便是我深爱茶的原因。每一口它都能把我的思绪带到无尽的远方。

也许是有缘吧,从医的二姨父也同样深爱着茶。自悬壶以来,他从不求名贪利,只是用自己全部的学识治病救人。他像茶般清澈,透明,有着深深的内涵,像茶一样滋润着病人焦灼的目光。二姨父痛恨无道、无术的庸医。每当他向我谈起这些时,我总仿佛在品尝一壶幽香恬静的龙井。

有人说,人生如酒,不,酒太烈!有人说,人生如水,不,水太淡!我说,人生如茶,对!不浓烈,不平淡!清静馨香。我愿化为这样一杯好茶!

【篇三:春天的记忆】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佳作,形象的描写了初春的美景。一场春雨过后,我独自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这雨后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欣赏着大自然被春雨洗礼后的美景。

春姑娘拿着她的生花妙笔来到人间,她给花儿涂上了口红,给树儿戴上了绿帽,给麦苗披上了青纱,给大地穿上了万象更新的礼服……沉寂了一冬的大地顿时热闹起来。

春天多么美丽!何况还有洗衣姑娘的歌声,骑牛牧童的扬鞭声和春耕老农的笑声呢!在这些朴实无华的乡间美景和纯真豪爽的欢声笑语中,朋友,您难道没有触到春的呼吸、听到春的脉搏吗?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春风吹啊吹、吹啊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得小草钻出了嫩芽,吹得太阳的脸红了。这时燕子也在天空中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它们是春的使者。

春,生机勃勃,明媚的春光,洒在身上,暖在心里。烂漫的春花,啁啾的小鸟,透露着春的灵秀、春的欢乐。啊,迷人的春天,孕育着一个多么金碧辉煌的希冀!那一簇簇醉人的嫩绿,幻成一团团渐次萌动、耀眼的金黄……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他们就在风吹雨浇的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紫的……种种野花。一阵阵湿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和青草的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呼吸,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我爱春天,爱春天给我永新的记忆,爱春天给我活跃的春思,爱春天给我轻松的春行,爱春天给我畅然的春情。

春风浩荡,春雨滂沱,春光明媚,春色无边。啊!多么好的春天啊,小草翠绿茸茸,鲜花争奇斗艳,小鸟在枝头歌唱,麦苗在吮吸露珠,真是万象更新,美不胜收啊!

【篇四:四月之春】

春光再次点亮了这片大地,荡出了勃勃生机……

山中,是大石铺就的四月清泉,激飞而起,清凉从我的手中划过。水底更无泥沙,只有几块青石,青苔随流而动,似乎一个急浪就能把它们卷走;青石铺垫,粗看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不知是天造地设,还是人为铺成。一块石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浪花。

山上,四月的青竹林似乎没了尽头:远望,铺山盖野;近看,遮天蔽日。身入竹林中,棵棵青竹都是如此独特,千姿百态,层出不穷;而放眼望去,却是如出一辙——青绿的枝叶,淡绿的枝干,如同陷入了竹海。也有几棵极不寻常的,犹如美玉砌成,闪烁着羊脂般的光泽;阳光洒将下来,在幽暗寂静的竹林中如金子般耀眼。偶尔能见到几棵竹笋,下身还带着泥土的颜色,上身白里带几点绿,仅顶尖上发青。如果沐浴在阳光中,样子就更美了,但眼下还无法与另外穿青纱的美人儿相提并论。

山下,四月的春光沐浴着大地,几多野花又使山脚增添了色彩;几粒覆盆子在四月的草丛里若隐若现,一群绿头鸭在小溪水里尽情嬉戏;斜阳在远处的房瓦上闪耀着,射出七彩的光芒;田边,四月的油菜开得正旺,黄灿灿的色彩似乎仅属于阳光,能把一切融化,直到溪边仅剩万朵金花……

我爱四月之春。

【篇五:美丽的梧桐树】

我家住在东河边,那里长着很多树。其中我最爱独特的梧桐树,因为他每天守护着我们的平安。

春天,春姑娘披着绿色的青纱,戴着七彩的花环,乘着微风来了。梧桐树吸吮着香甜的甘露,在微风的吹拂下,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

夏天,梧桐树长得葱葱茏茏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梧桐树下有一个六角凉亭,每逢大家累的时候,凉亭里总是坐满了人。从远处就能听到嘻嘻哈哈的声音。

秋天,天高云淡,色彩斑斓。给梧桐树邮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黄的似金,绿的如玉,还有黄绿相间的……,一阵阵秋风吹过,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来到了艺术的世界!

冬天,树木变得光秃秃的,可是他们还是像士兵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呼呼的寒风吹过,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梧桐树上积满了朵朵白雪,不禁令人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朋友们有的在梧桐树下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拍雪景。大家欢天喜地,有说有笑,真是热闹极了!

梧桐树啊!春天,你生机勃勃;夏天,你葱葱茏茏;秋天,你色彩斑斓;冬天,你银装素裹。我爱东河边,更爱东河边的梧桐树!

【篇六:故乡的秋】

要说秋,我更喜欢北国的秋,虽说南国的秋也颇有趣味,例如那钱塘湖的秋潮,荔枝湾的残荷,二十四桥的明月,可其回味不永,不如北国的秋,潇洒轰烈。

而故乡的秋,最有特色,就如故乡的人一样豪放不羁。故乡的秋风,它的的确确是个狂野的汉子,所过之处,皆风尘吸张,飞沙走石。就连地上的枯叶也谄媚奉承地乱舞。这时,疾风又纵向蹿入青天,将流云撞开,使白蒙蒙中又多了一抹娇蓝。

故乡的秋叶也最是惹眼,各式各样。早秋的叶透过阳光,清晰的叶脉浮在叶上,宛如女孩穿着薄薄的青纱,隐约露出细嫩得如凝脂般的乳白色皮肤。盛秋的叶子,多了许多枯黄色。就似一位以前风华正韵,现在却人老珠黄的女子。使秋多了几分伤感。

故乡的秋雨质朴、清凉。看秋雨,听秋雨。偶尔打开窗户,任那微风细雨亲吻我的脸庞,雨珠轻轻地滑落进我的嘴角,似乎甜甜的、凉凉的,沁人心脾。窗外那金黄的落叶,在秋风的指挥下,与秋雨一起弹奏着美妙的交响曲。这个时候你只要闭上眼睛去静静地聆听,属于秋的一切就会点点滴滴地涌入你的心房!

秋景的美也是一种凄凉的美,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总是让人怀旧,心理充满惆怅。欧阳修有《秋声赋》中“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连古典名著《红楼梦》里也有“已觉秋霜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甚至唐代大文豪刘禹锡也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但我更喜欢他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他更符合故乡秋的特点。

想到秋天的故乡,心里不禁起伏澎湃。正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言“若能留得住,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去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篇七:】

“梅兰竹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君子”。然而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有什么喻意吗?它们的喻意便是梅花“苦寒来”的坚毅、兰花“香自幽”的君子气质、竹子“高且直”的正气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淡然归隐。“四君子”中,我最欣赏的是竹子,欣赏它那种高风亮节的品质。

竹子的外观也许不能瞬间夺走我们的目光,更不能惊艳到全场,可它却深深印记着象征。它象征着生机盎然,它象征着一种清新脱俗的美丽,它象征着蓬勃向上的乐观精神。每当春雨即将把余寒融化时,它便忍不住要冒出小芽来和大家打招呼。但更多的时候它像一个文静斯文的邻家小姑娘,亭亭玉立在那和煦、明媚的春风里,尽情享受着春光的沐浴,时不时挥舞它那长长的衣袖,竖起了一片浓郁的青纱,随风飞舞,婀娜多姿。

雷锋曾说:“我们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仅仅是人,竹子也做到了。

竹子的用途广泛。竹笋所做的佳肴被我们所品尝;笋衣所缝成的布鞋也被我们踩踏在这广阔的大地上;竹子制成的凉席被我们用来铺垫其他价格不菲的床单……应有尽有的竹制品都被广泛使用着,难怪苏东坡曾发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

还记得郑板桥笔下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吗?这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把竹子的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

竹子的精神定是家喻户晓的吧?你总能在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境里发现竹子的身影,如荒山野岭、沟壑纵横的地方,它总是能在一些逆境中顽强的生存着;它总是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它总是能用它坚贞不屈、清俊不阿的品格来搏击、去战胜一切敌人!这是我们人类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可是它却一直坚持着,坚持告诉自己:我可以!它不仅不盛气凌人,反倒安守本分、甘于寂寞,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它那一点一滴的生命,用它的朴实无华、刚正不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竹子,这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植物,用它清新脱俗的外表感染我们的内心;用它丰富多样的用途来填充我们的生活;用它坚贞不屈的品质来做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为我们指路。

【篇八:竹韵】

“梅兰竹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君子”。然而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有什么喻意吗?它们的喻意便是梅花“苦寒来”的坚毅、兰花“香自幽”的君子气质、竹子“高且直”的正气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淡然归隐。“四君子”中,我最欣赏的是竹子,欣赏它那种高风亮节的品质。

竹子的外观也许不能瞬间夺走我们的目光,更不能惊艳到全场,可它却深深印记着象征。它象征着生机盎然,它象征着一种清新脱俗的美丽,它象征着蓬勃向上的乐观精神。每当春雨即将把余寒融化时,它便忍不住要冒出小芽来和大家打招呼。但更多的时候它像一个文静斯文的邻家小姑娘,亭亭玉立在那和煦、明媚的春风里,尽情享受着春光的沐浴,时不时挥舞它那长长的衣袖,竖起了一片浓郁的青纱,随风飞舞,婀娜多姿。

雷锋曾说:“我们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仅仅是人,竹子也做到了。

竹子的用途广泛。竹笋所做的佳肴被我们所品尝;笋衣所缝成的布鞋也被我们踩踏在这广阔的大地上;竹子制成的凉席被我们用来铺垫其他价格不菲的床单……应有尽有的竹制品都被广泛使用着,难怪苏东坡曾发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

还记得郑板桥笔下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吗?这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把竹子的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

竹子的精神定是家喻户晓的吧?你总能在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境里发现竹子的身影,如荒山野岭、沟壑纵横的地方,它总是能在一些逆境中顽强的生存着;它总是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它总是能用它坚贞不屈、清俊不阿的品格来搏击、去战胜一切敌人!这是我们人类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可是它却一直坚持着,坚持告诉自己:我可以!它不仅不盛气凌人,反倒安守本分、甘于寂寞,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它那一点一滴的生命,用它的朴实无华、刚正不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竹子,这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植物,用它清新脱俗的外表感染我们的内心;用它丰富多样的用途来填充我们的生活;用它坚贞不屈的品质来做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为我们指路。

【篇九: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那皎洁的月光,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我。

月光似利箭,穿过一缕缕青纱似的微云,湖面上风平浪静,时而泛起了点点涟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它预示着夜的到来。狂暴的风如一只凶猛的猎豹,张牙舞爪地冲过来,转眼间,就把平静的湖面吹的支离破碎。月亮悬挂在高空,一颗璀璨的夜明珠倒映在湖面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月光纱。

“哗!哗……”一阵海涛声传到了我的耳畔,此刻的月亮仿佛是一位女王,主宰着一切。幽静的森林里,昆虫们唱起了动听的歌谣,跳起了欢快地舞曲。萤火虫在街边巡逻,蝈蝈也敲起了架子鼓,夏日的音乐会拉开了帷幕。

“叮叮当当”你看,夜的舞会多美啊!夜,凉如水。夜,冷如冰。夜,黑如暗。房屋上的袅袅炊烟,也好似在为月亮女王伴舞。淘气的云朵也来凑热闹,与月亮嬉戏、打闹。一阵凉凉的晚风袭来,给万物带来了丝丝睡意。月亮将自己全部的光辉洒向层层白云、洒向天空、洒向大地……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更是璀璨夺目,让人心旷神怡!

多么美的景色啊!如果说,把这迷人的夜色当成一幅绚丽的画,那么画家的本领可真不小!我就在这如画的夜空中,缓缓入睡……

【篇十:竹之思】

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有人喜欢凌寒独自开的梅,还有人喜欢石缝间顽强的古松,我却喜欢那最寻常不过的竹。

春雨过后,脆嫩的竹笋从湿润的大地中探出头来,褪下层层叠叠的绿外套,一节一节地向着蓝天攀登,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它那纤纤腰杆格外笔直,像军人一般挺立着;碧绿而细长的竹叶,在微风的伴奏下,哼起歌儿,“沙沙——沙沙——”

忽而狂风大作,几根细嫩的竹子仿佛要被折断了腰似的弯着腰——风静以后,它们又再次那么坚定、那么笔直地站着。我似乎听见竹林深处传来一首悠扬的《广陵散》——身处刑场而从容抚琴,以激昂的丝竹之音作为对强权的反抗,此为何人?“竹林七贤”之嵇康也。他隐于竹林,有着超然物外的洒脱和不羁,不愿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不愿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而献出了生命。也许我们做不到像他那样为自己的信念不顾一切,但我们可以追求他如竹般的坚忍不拔。

漫步于蜿蜒的竹间小道,会看见群竹中央格外粗壮的老竹。凸显的骨节展示了它生长付出的努力,是它不曾停下的脚步;它没有与群芳争奇斗艳,它只是想着往更高的地方伸展。我们也应如那孤傲的竹,突破困难险阻的限制,往更高的目标拼搏,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竹子四季常青,是因为它放弃了开花的机会。清代诗人郑燮曾赞曰:“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虽像姑娘一般亭亭玉立却又朴实无华,恬淡高雅,大概所有“鸢飞戾天者”与他相处过后都会平息自己追求功名利禄之心吧。

竹不似柳婀娜多姿,但精神抖擞。“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无论春夏秋冬,竹总是以一种不服输的劲头直指云天,笑傲风霜雨雪,展现着蓬勃生机;身上的青纱随风披拂,一尘不染,带着朦胧美和清新的气息,像出尘脱俗的仙女为世人所倾倒。

周敦颐描述过莲的中通外直,竹亦如此。空心的竹是它的谦虚之姿,是它把自己奉献给人们而作出的牺牲。品尝清香的竹筒饭,我为竹洒下感动的泪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庭院里也栽下几枝翠竹,营造一方高雅之地,学习它们的虚怀若谷,学习它们的朴实无华,学习它们的默默奉献,做个高风亮节、坚韧的君子,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出坚定的步伐。

热门推荐
1最美不过遇见你
2家务作文
3高高的定州塔
4距离你最近的远方
5同学生气了
6我的学校
7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8夏天的味道
9邻居家的大妈
10我,漫步校园中
11公园的湖水
12给予是快乐的
13我与书法
14我的梦想
15小山村的大过年
16我愿做个追随者
17蘑菇“之旅”
18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19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20开在心中的花
21读书的魅力
22又是菊花飘香时
23穿越未来
24那次考试
25身边的榜样
26棉花糖
27家书
28日光灯下的等待
29秋·月·情
30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