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目的性的作文

【篇一:“孝”给谁看】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作为“百善”之首的“孝”,从古到今都为人所推崇。推崇“孝道”,使“孝”成为了一种可知、可见、可感的美德,然而这显露于人前的“孝”却变了味。

有些“孝”,是给朝廷看的。上溯汉朝,“举孝廉”是一种颇受推崇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统治者顺着“孝顺父母之人必为忠君爱国之人”的思路,将“孝”作为选拔人才的关键,使得“孝”变味了。于是数数然于仕途者,于人前百般尽孝,鸢飞戾天之人,唯父母之命是从,人前的孝敬掩饰了人后的打骂,人前的亲近遮蔽了人后的冷落。

这些“孝”是给朝廷看的。若“孝”成为一种政治筹码,未免太无情了吧?

有些“孝”,是给观众看的。下至当代,“孝”的目的性让人心寒。前不久,一张女孩为老人喂饭的照片令网友直呼“温暖”,那漂亮的少女也被众人称为“最美孝心女孩”,然而,不久之后,人们才知道真相,这是一幕有人策划,有人拍摄,有人表演的场景,其目的性不言而喻。从此“最美孝心女孩”消失了,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也褪去了。这种“做”出来的“孝”,刺痛了寻求温暖的观众的心,刺痛了这个社会道德的神经。

这些“孝”,是给观众看的。若“孝”成为一种成名手段,未免太可悲了吧?

这让我想起。“中华小孝子”活动,到底是在发现“孝子”还是在制造“孝子”?

“孝”不应渗透在推选人才的名单上;“孝”不应体现在一张张虚构的照片上;“孝”不应该体现在宣传活动的批量制造中……“孝”,不应给“谁”看!

真正的“孝”,是出自内心的,没有摄像头,瘦弱的姑娘照样可以用板车推着病重的父亲步行百里求医;没有采访者,坚强的女孩照样可以骑自行车穿梭于街道之间为病床上的妈妈攒钱救命……她们默默推着、跑着、哭着、笑着,她们的孝心也许未能撼动天意,却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孝”不是舞台,不是一个可以长袖善舞取悦他人的地方;“孝”是一个舞台,展示人性最初的美丽,少一分功利,少一分利用,多一份真心,多一份责任,才会有大写的“孝”和大写的“人”。

【篇二:小芦苇的学习宝箱】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六班的叶沣玮,你们也可以叫我小芦苇。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所以很高兴我这颗“小芦苇”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小的学习心得,供大家探讨。

首先让我来讲述一下我在某个周末发生的小插曲吧。那天我早早地做完了作业,吃过晚饭,我高兴地要妈妈陪我去骑共享单车。妈妈确认我做完了作业,当然就同意了。回家洗了澡已经快10点了,可这时我才突然想起第二天的奥数课换到上午了,我的奥数作业还一笔没动呢!这下可乱了阵脚,我只好硬撑着瞌睡做奥数作业,等做完作业,都快12点了,不用说,第二天上午上课肯定没精神了。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因为没有计划,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了应有的规律,所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精力也不够用。不要着急,我这里有三个学习小宝箱,让我来一一打开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将打开其中第一个宝箱,这个宝箱就是——制订学习计划。

我们看过也写过很多计划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到几点刷牙,几点到几点吃饭,几点洗澡,几点睡觉……当然如果我们严格按计划执行,或许效果也不错,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计划是计划,行动是行动,甚至计划没有变化快,完全没有可操作性。这不能称为真正的计划。真正的计划应该是有阶段性、目的性、统筹性的。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可以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也可以以一周为时间段,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打个比方,如果以学期为周期,我要清楚这个学期我要上哪些课程,哪些需要考级,哪些需要比赛,哪些要深入了解;我要完成多大的阅读量,作文达到怎样的水平;英语要增加多少词汇量,听力要提高多少……而如果以一周为单位,则需要清楚我这周有什么课,会有什么作业,要看哪本书,要完成哪首曲子,完成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就是我开始说的计划的阶段性和目的性,我需要清楚地知道这个时间段需要完成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然后就是计划的统筹性。我们数学都学过统筹安排,那么又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呢?如果可能的话,让我们先做个初步计划:周一到周日,哪几天有课外班,哪几天练琴,哪天跳舞,哪天要专门抽出来阅读……然后记得把一周的任务均衡地分摊到每一天;最后才是具体安排从早到晚的时间,尽量安排得合理有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当然,你们一定要记得一点——严格执行这些计划。

我现在有一个红色的小本子,正是按这样的逻辑制定的计划,每周更新。有了她,我基本不再需要我妈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催我做这个做那个了,我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这就是我打开的第一个宝箱:制订学习计划。你们了解了吗?

下周我将打开另外两个宝箱,大家尽请期待哦!谢谢你们聆听小芦苇的学习宝箱,下周再见!

【篇三:我们的算法】

时间的流逝,以秒计数。黑白二子驰骋疆场,对弈制衡、二者微妙对立统一。二进制的数据流贯通集成电路每个逻辑部件,计算推演、经神经网络层层筛选,将偶然穷举成必然。水落石出、落子掷地有声。

你从不可说计算机是罔顾后果的铁血司令,只是究其冰冷机器的属性、究其本名的构词原理,其“计算”的功能先于一切而存在,甚至可说“计算”是其探究认知世界的根本方式,“计算”即是其思考模式本身。

这场人工智能的泡沫里,我们眼见他高楼起。无论是那个会指路能聊天还唱得了beatbox的机械女声语音助手,还是让人类代表柯洁也甘拜下风的AlphaGo,抑或是意象拿捏得有模有样、组词带点飘渺意识流风格,结诗成集的人工智能诗人……弱人工智能的领域里百花齐放,让人不得不瞪圆了眼为之咋舌赞叹。纵然我们都心知肚明,计算机越来越“人性化”的背后,是庞大的数据库、被揣摩拆解的“卷积神经网络”、不断修改完善的“深度学习算法”……换句话说计算机终究是计算用的机器,那种表象的随和是数据拟合的结果,后果间小心翼翼的斟酌是算法要求起来的必经程序。谁说计算机不能拥有人类的情感?可这种情感的存在背后有编程者的目的性和其自身可控性。至于其下一步发展何去何从、会否失控,一切都是未经定义赋值的自变量,是一条未经debug亦无从注释的代码行。

无怪乎苹果公司总裁从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却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计算机是否真的能够掌握人类的思考模式还是一个待证真伪的命题,毕竟人类对事物直观感知的能力、概念性抽象性思维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仿佛与生俱来,这是计算机的性质所决定的望尘莫及。

可人类若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信马由缰的精神世界便被划定了边框界限,数据有幂次阈值、循环有限定次数。对“算法”的定义中撷取两条来做文章:一是“有限次”,二是“有输出”。变无限为有限时的割舍、无结果至有输出间的强求,人类被这种确切无二义的算法异化成为工具之后,价值观、同情心、创造力、爱恨情仇皆成为被采样量化的编码,成为这个庞大系统中的沧海一粟,可用性先于了存在性本身。可我们决不该因某种外界强加的目的性而存在: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性”,是我们身为“人”而立足的根中,无可剔除的一部分。

解题有套路、实验有规范、法律有程序正义……解决问题有解决问题的算法,这是做事。

沟通时的变通、换位思考式的理解、手中游刃有余握有的余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不是一套可被程序语言复制改写得一模一样的算法,这是做人。

人工智能再强大,目前也未能超脱出“工具”的范畴;人有其局限性,却仍有其无可取代之处。时空都是难被分割的模拟量,棋局对弈行云流水、伏案疾书妙笔生花。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丰沛情感、我们的伦理与理性思考,亦与这时空一道无从量化。它们没法被抽象成用于计算的算法模型,却流动成了人类文明长河中生生不息的生命、闪耀成苍穹寰宇中璀璨的星辰。

我们思考的属性无从磨灭,我们的存在掷地有声。

【篇四:生活并不匆忙】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生活的第一感觉怎样?”那么,我的回答是:“匆忙”。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渺小的我们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只能逼迫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我们的速度,从而在这过程中丧失了欣赏沿途美景的机会。

一次周末放假在家时,吃过午饭,想出门去买一本辅导书。于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我出发了。在路上,我无心顾及周围的人或景色,心里只想着还有许多作业得赶紧去写,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很快便到达了书店。

选好书后,在付钱时,我不经意往橱窗外一瞥,看到一番很吸引我的景色。虽然正是午后,但还没有立夏,温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在每一个路人身上,路上的人们也大多形色匆匆,只有少数老人慢悠悠地走着,带着一颗平静、悠然的心。

不经意间,我已经走出了书店,看到路旁有供路人休息的靠椅,我毫不客气地坐了上去,在椅子上打发时间,尽情享受着美好的午后阳光浴。我眯着眼睛注视着周围过往的行人与车辆,忽然感受到一束目光向我投来——原来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生正坐在车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我呢!这大概就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吧!看来每个人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呢!

坐在椅子上懒洋洋地被太阳照着实在很惬意,时间也过得飞快,我抬腕看了看表,该回去了。我决定原路返回,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还是找回了我来时错过的一些风景。

原来街边的玉兰树如此挺拔,青葱的叶子为行人撑起一片浓荫,一阵风吹来,树冠便随风摇动,真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路边一个坐轮椅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虽坐在轮椅上不能活动,却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平静与慈祥,推着他的人应该是他的女儿吧,笑眯眯的。

妈妈打来电话催我回家了,是该回去了,我想起了那繁多的作业,于是加紧了步伐。迎着青树白墙与路上各种各样的风景向家走去。

这时我才发现,来的路上并不缺少令人动心的景色,只是我的目的性太强,一直在匆忙地赶路才错过了路边这样多的美好景色,而没有去注意。

其实,生活并不匆忙,只要你稍微放慢脚步,用心领悟沿途的风景,就能找回错过的风景。

【篇五:不错过每一个瞬间】

“大千世界,遥遥之路”。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一瞬间,它们或许真的转瞬即逝,你在一眨眼的时间里,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或许有些许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让你看到一丝温存。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瞬间,都有它们的缘由。

一瞬间的开心,有它的缘由。一个小孩开心,他或许是因为得到了一颗糖,或许是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许。孩子们的开心,他们的笑容,是没有一丝杂质的,纯洁得就像干净的水。看到他们的笑容,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旷神怡。孩子们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别致的礼物。

大人们的笑,似乎就有点了别的情感。或许他们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心事放下了,露出了笑容。又或许是得到了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衣食住行有了着落,压力减了不少,嘴角也悄悄的往上扬。大人们的笑,不再是纯真的笑,他们长大了,身上的担子重了,他们的笑容,常常是带有目的性的笑。这种痛苦并快乐的笑,背后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呢?我们无从知道。

一瞬间的难过,必定也有根据。像我们这些逐渐成为大人的青少年,又会掀起怎样的风雨呢?难过是必然的,或许,当我们考试考差了,面对家长与老师的批评,纵然那时的我们年少轻狂,必然是不屈服在淫威之下,却也迫不得已,仍是低着头,眨着“吧嗒吧嗒”的眼泪;又不然,在学校被同学指指点点,这种滋味也亦然不好受。同学们戴着“有色眼镜”盯着你,背地里嘀嘀咕咕。上课支支吾吾回答问题,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这是何等委屈?胆小又懵懂的我们,不敢说出来,只能把它们藏在心里,越埋越深,直至淡忘……

世界上,有太多的瞬间,不敢说这些瞬间给我们的感觉都是美好的,但却是最真实的。一瞬间,一瞬间,肯定是短暂的时间。而正是这么多的一瞬间,组成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错过每一个瞬间。

【篇六:人性的式微更可怕】

在人工智能战胜人脑成真之际,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说,他不担心计算机拥有人的思想,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我将此总结为人性。

毕竟,人工智能只会因循人类输入的程序代码,只会因循,不会创造,所以担心它学会思考统治人类是天方夜谭。但是,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性的式微一旦显露端倪,再想着去改变,总有强烈的无力感。

但我遗憾地发现,库克总裁的担心正慢慢变为现实。不久前,两个同学争吵,并且发生了肢体冲突,我上前劝阻过程中也挨了一下。同学们竟然纷纷调侃:“你多管闲事干嘛?殃及池鱼了吧?哈哈……!”我心中诧异:“既是同学,总该做些什么吧?”他们说:“我可宁愿袖手旁边,因为不碍着我。”对其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知乎上我设立了同样的情景邀请网友回答,仅仅获得了几个网友的回复,内容大致就是:“我也不会去帮助,因为他们是我的竞争对手。”

我想这已经属于“现象”了,我也不想继续探究下去……几周前的一则新闻是这样的:有一位孕妇在月子期间不堪忍受婆婆的责备,从十三楼一跃而下。广大网民的反应不是同情这个早逝的女子,他们如一群社会学家般的讨论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又比如面对溺水者不去紧急施救,而是纷纷拿出手机发朋友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正在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每一步都要直奔目标,实用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做一件事,如果要付出,一定要看“付出”为我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我们便心安理得地不付出;对于社会事件,我们不再用人性去体察,我们仿佛很有远见卓识地评论它远期的利与弊……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我们鄙弃“婆婆妈妈”的真善美,而唯有“利益至上”——利益即价值。像机器一样思考,然而,这真的让我们所获更多吗?

它必将带来可怕后果。“起初他们强杀共产党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然后他们杀害公会成员,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出声,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开始对付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发声了。”德国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的诗《我没有出声》,完美的诠释了当今的社会现象——对待人和事目的性强,没有同情心。一个目的性强,没有同情心的人,就不该埋怨他人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毕竟,“杀人者人恒诛之”。

这将继而造成整个社会风气不良。就如同街边看热闹的人群,有一个冷眼旁观,就会有一群人冷眼旁观。如果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我想也肯定会有第二个。凭个人的力量去改变集体丧失的人性是无力的,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释放的善良和同情心去带动他人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面对溺水者,如果那时候你去找一根竹竿,我想一定会有人跳下去。

孔圣人的思想治国为“礼”,做人为“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掌控着他们的一定是几千年前就存在于我们人性基因里的仁和爱。我,身怀小至对身边人的关怀,大至对自然万物的喜爱,才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感,灵魂的厚重感。

人工智能得出结果可能仅仅需要毫秒,我们人类可能需要一秒,这一秒钟的差距,我们拿人性去填满他。我想用这句话回答库克的担心足以!

【篇七:军训日记】

军训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么正式的军训,在军训还未来临之前我就默默下定了决心,不管这次要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解决它,抵抗过去。让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军训当中,我的确表现的很好,不仅被评为了标兵,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果实。拥有了好的朋友,也拥有了一个好的状态。所以我是非常感激的,也是非常开心的。

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或许是因为我家庭关系的原因,很小起我就开始自己生活,独立意识很强,心理承受能力也还算不错,加上自己懂事比较早,对于做一件事情时,目的性也比较的强。这次我想在军训中表现好,我确实做到了,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次军训我也知道,一个人的好坏并不只是看在成绩上的,更是我们的各方面的综合。比如说为人真诚、诚信靠谱,做事果断,遵纪守法等等。我们最终成长成什么模样,最主要的也就是在这段历程之中,我们收获了一些什么。

军训虽然艰苦,但是我自己也有坚强的毅力。不管当时多么炎热和难受,我都没有放弃过,我也没有放弃去遵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其中有一次我是真的中暑了,但是我还是很坚强的`把一天的任务都做完了,后面休息的`时候去医务室看了一下,吃了些药,第二天就差不多好了。那件事情谁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自己中暑了,我还伪装的跟没事人一样。其实有时候想一想那个这么坚强的自己,仿佛也有些心疼,但又有一些自豪。毕竟我能够强大到这样子,也是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到的。

这次军训,给我带来了一些别样的感动,我看到了同学们在认识不久之后的团结,我也看到了班主任对我们的负责和关心,尽管天气炎热,班主任也会来操场看望我们,给我们送水。并且时刻关注我们每一个同学,尽量保证我们的身体安全。教官对我们也是非常好的,会根据我们当时的情况去训练,并不会很勉强的要求我们去做一些事情,这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情。因为的确我们没有经过各项严格的检查和训练,所以有些东西或许我们是无法承担的,所以很感谢教官的谅解,给予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支持和鼓励。

【篇八:拥有一份不含杂质的友谊——读《盗墓笔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盗墓笔记》,他让我的感触十分大。

里面的主角——吴邪、张起灵和胖爷,因为一种巧合而走到了一起,在经历了七星鲁王宫、西沙海底墓、秦岭神树、云顶天宫、蛇沼鬼城、阴山古楼、张家古楼等种种困难也考验之后,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自己该去的地方。建立了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珍贵感情。

他们只是故事中的虚拟人物,却拥有着一种我们渴望得到的,却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可以为了朋友而放弃自己原本的目的,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朋友保驾护航,能够义无反顾地去拯救他人。那一种可贵的,却难以得到的东西——友谊,一直在他们的心中,无论是吴邪千里追踪规劝张起灵,还是胖子不图金钱帮助吴邪涉险,还是张起灵解救他们两人,而让自己身陷危险。

他们的友谊是多么地可贵啊!试问: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像铁三角(吴邪、胖爷、张起灵)一样,拥有一份不含杂质的友谊!现实生活中,能够像铁三角一样,为了拼尽全力、抛弃一切。像这样的人,也许十个指头都能数得出来。许多人交朋友,绝大部分都是有目的性的,至少寥寥可数的人是真心的,而你却从来都是忽略哪些想与你真心交朋友的人无视,去找那些有目的性的人。而那些人,也许是贪图你的财产,一拿你完的财产,就六亲不认,离你而去;也许,别人与你交朋友是为了接近他人;有也许别人只是骗取你的真心,一旦离你而去,你就万分伤心。

因为读过《盗墓笔记》,我才知道友谊是多么的可贵,是多么的难得,不是一一两句话,就可以把友谊甩在脑后。就像长白山长白山,明知道找不到张起灵,但他还是要去,因为那里有朋友,有希望,有温暖。

【篇九:妈妈,节日快乐】

三八妇女节这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母亲在家的,为她做一件事;不在家的就给她一个问候的电话。

“有事吗?”当拨通妈妈的电话后,我刚叫了声妈妈,只听得她一连串的话,劈头盖脸而来,“作业写完了没有?最近学习怎样?有没有一点进步啊……”

兴冲冲的我,情绪一下子落到了低谷,本来想对她说“节日快乐”的,现在一点心情也没有了,我真后悔打这个电话!

“你是微信上没有钱了,还是要充QQ币?”妈妈笑着问我,“或者你需要我为你买什么东西?”

以前每次给妈妈打电话不是要钱就是要买东西,妈妈的问话让我心里不是滋味,很不好意思,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深深后悔。

“没什么,”我用自己都难以听到的声音说,“就是想给您打个电话。”

电话挂掉了,我坐在窗前前,几滴眼泪不时从我的脸颊抖落。为什么会这样,我感到非常的惭愧。细细想来,还真是!我每次给妈妈打电话都是要钱,或者叫她给我买东西。就算妈妈生日,我也是敷衍地送上祝福,一点都不真诚,然后就是要这要那,都是有目的性的。

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还是要给妈妈打电话说说,再也不能这样了。

“节日快乐!”当妈妈再次接听电话的时候,我鼓起勇气。

“你这是为要钱做铺垫啊!”妈妈笑着说。

“不是,妈妈!”我极力争辩,“这次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真不是要钱。”

“妈妈不知道,对不起!”妈妈深表歉意,“我家可可最棒了,长大了!”

听妈妈说这些话,我的心情一下好了很多,接着,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挂了电话后,我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依然沉浸在那种交流的畅快之中。

我觉得自己这样有要改,不能跟妈妈张口就是要钱要物。妈妈在外边那么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的,而我呢?

这次,真的很谢谢老师布置这个作业。虽然刚开始很讨厌这个作业,但是经历之后,我觉得这个作业真好,它让我们和妈妈更加融洽和亲密,不要打电话目的性太强,而是真正要关心妈妈,想她,爱她!

热门推荐
1蜘蛛的启示
2古诗词里的秘密
3难忘的寒假
4粉笔头有危险
5北京的冬天
6小猫钓鱼新法
7文学梦
8幸福的生活
9无锡小笼包
10放风筝
11美丽的濠河
12听水
13读《老人与海》有感
14我们家的特殊成员
15学会欣赏
16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文
17未来的汽车
18金鱼
19品味成长
20住进岁月的白发
21信赖的升华
22离乡第一夜
23描写柳树的作文
24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5体育锻炼是快乐的
26我终于理解了您
27走过那流年
28生命中的刚与柔
29冷江鳖孵化屋
30看见这个水杯就想起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