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和谐是美】
我们曾嘲笑那些因贪享快乐而荒废学业的青年,因为他们太散慢、太自由了;我们也曾痛心那些在父母的高压管制下而成为读书奴隶的青年,因为他们不会调节与解脱。
然而最令我们羡慕的是快乐的且学业有成的青年,羡慕他们面对自由时的镇静,面对管制时的洒脱。其实这并不稀奇,因为他们处理好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他们深知自由与秩序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我们不可偏向任何一方,否则带给我们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在自己的学业道路上探求着。在家中,在学校,在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我们总是幻想着“自由”:早上晚起一会儿,能够多玩一会儿,能够看一部电视剧……我们也担心:上学晚了会挨老师批评,今天功课耽误了怎么办,下周又该月考了……我们向往自由,它是每一个人本能的反应,有了它才会有放松,有了它才会产生激情;我们也不厌恶秩序,有了它才有限制,有了它才有约束,使我们不至于偏出自己的人生轨道。在自由和秩序的相互作用下,我们成长着,也找到了发展自我的合适空间。
自由和秩序是航船的左右两桨,要到达目的地,必须两桨同时发力,且在力度与频率上达到一致,才不会偏离航向。倘若将秩序放掉,那么自由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无止境地分裂下去,单桨再用力,船也只能滴溜溜打转不前;倘若将自由抛弃,秩序就会像一根木棍拨水,再用力,船也前行艰难。
自由和秩序又如生物的骨肉,任意自由就会产生赘肉,行动不便;无限秩序又如一架枯骨,死板地支在那,毫无生机与活力,毫无生存的价值。
只有两者和谐统一,生物才具有灵性,生命才焕发光彩。每当自由“潇洒”无边时,秩序就给它提示、限制,让自由有度。
自由与秩序有机结合适用于学校,有了它们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自由与秩序有机结合适用于国家,有了它们国家才可能繁荣富强;自由与秩序有机结合适用于整个世界,有了它们世界才能和平与发展。这种结合是和谐,这个和谐就是美。
【篇二:我热爱这样的生活】
初中生活比小学生活更加有趣,短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快要结束了,但我热爱这样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初中有很多新的活动,总是让我耳目一新,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流连忘返,都深深得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最喜欢的活动那就可以说是辩论赛了。
随着记忆的大门缓缓打开,还记得当时快要比赛之前的心情。我们的辩题是《网络发展更需要管制》,就在准备的那几天,我好像天天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一般,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里的知识如同幻灯片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但是我热爱这样的生活。
在学校里每天下课我们都会讨论,就感觉像打文字战一般,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找出此问题的中心,文字和想法在脑袋里飞速地转着。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延伸,比如像一些病毒,要是不管制的话,所有人都会被弄得不可安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管制。像这样的一句话,光是为了这一句话更完美,我们的讨论都已经不下十遍了。对于我们而言,一个辩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只在表面看看。
一页页的纸,飞速转着页码。时光飞逝,短短的几天过后,就要开始比赛了,面对马上要开始的比赛,我不禁拿出了一张纸擦了擦手掌心的汗,就好比已经准备一段时间的演习,要开始实战了。面对对方的阵仗,我不禁有些惊慌失措,颤颤悠悠地坐在椅子上,随着对方的开始,我慢慢地放松起来,神清气爽。最后当评委说道我们赢的时候,仿佛时间停止了,所有人的欢呼雀跃,全部停留在那一刻。
我热爱这样的生活,每次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对这样的生活更加热爱。
【篇三:风筝与线】
风筝与线大多数的人群可能只是认为风筝少了线就会没有了方向。但是,对我来说却有着深刻的含义,风筝就好比是我,线就是我们的父母,只要有了父母对我们的牵引和指导,我们就会走向成功。父母就相当于牵风筝的线,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各个学科的分数都不是很好,当我这一天回到家后,我看到父母期盼的眼神,我的心情更加难过了,这时,我父亲走过来问我的成绩怎么样,我对父亲说我的成绩不是很好,父亲说没事,只要你努力了,我们就很高兴了,当我听到这么说我的心情顿时平静了起来,父母对我说下次只要尽力努力就行了。果然,我期末考试的成绩大有进步,各个学科的成绩都很好,通过这个事例,我体会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好比是风筝与线,父母是线,风筝就是我们。
风筝必须有人管制,有人牵引,只有这样风筝才能越飞越高。正好比我们必须有父母的管制,有父母们的悉心照料,有父母悉心的指导,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父母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只要有了父母给我们指路,我们就会顺着有光的地方一步步走向成功。
风筝与线是不可分割的,正如是父母与孩子也是密如不可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