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碣石的作文

【篇一:胜却人间无数】

与自己所爱的事物在一起,似乎总是浪漫的。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与家乡亦是如此。在中国南海边有一历史小镇,名唤碣石,那儿便是我的家乡。

闲听潮起潮落,坐看晨兴昏至,树一叶扁舟,撒落一方渔网,惊起一番波澜,在家乡生活的每一天恬淡美好……

青青冠叶属,绵绵无限思

夏天的风是卷着热气的,孩子们受不了的只得穿着背心,老年人更是蒲扇不离手,而它却拿南城区的那棵老榕树没有办法。我不知道这棵老树在这有多少时日了,打记事起,它便一直在这,久而久之,也便成了家乡的一个地标,许多人相约总有人会说一句:“老榕树下见。”老树身上看不出四季更迭的影子,它总是亭亭玉立,冠盖相属。春末夏初,粗壮的树干上总会卧着许多蝉,振振翅膀,叫声可传得很远,树下有摇着蒲扇的老人,蒲扇一起一落,伴着蝉声,闭着眼,十分惬意。老树似一位老者,树须一年年地下垂、下垂。而这也吸引了不少熊孩子来拉扯它的‘胡子’。小时候,每每放了学,我便与小伙伴一同来这捡树叶,我喜欢将树叶放在手心,让叶脉顺着掌心不断向外蔓延,带给我这小小的一方清凉。那时,也少不了一些男孩子往树的高处爬去,像攀附在树上的猴子,给老树添了几分年轻的朝气。

老树在此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周围的事物换了好些新面孔,而它任然在这,现在是,未来也会是。长大后,我搬离了老家,离老树远了,但无论时光荏苒,我依旧喜爱说起那句温暖的,“我们老榕树下见。”

报答春光处,应许碗中食

当阳光在月亮与云的碰撞交相出世时,街道上就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了。几处人家的老人悠悠的走着,拐杖起起落落的声音。小道以碗筷交筹敲击的声音,哗而不喧。想着定是哪家谋生的人推着摊车行走在小路间,闻着香味,必是家乡特色“面猴”。被其吸引着,连思绪都伴着脚步被勾走了。南方的冬天远不比北国风光,万里雪飘,但在这天气吃上一碗热乎的甜面猴是绝佳的享受。

不止是甜面猴,“豆花”、“菜头丸”、“瓮糜”,也都是家乡特色,而对我来说,在碣石,最有特色的还是那“甜粿”。每到过年,它自是每一家都会张罗的食物,一筐“甜粿”需要好几个小时才吹制好,耐心是最少不了的。小时候,我看奶奶在做“甜粿”时,每隔一小时便会往锅里加水,加水也不是乱来的,水不可以溅到筐里,不可过多,每次加水后要抓紧拿起擀面杖搅拌几下,一圈又一圈。也正是因为它复杂的工序,只有过年,人们才会特意去制作,而平时想吃的人,就必须到北关附近的一家小摊位去,摊主是一对老夫妇,一年四季,除特殊日子外,他们绝不会缺席。摊位很小,巷子不是很宽,在夜晚,尽管周围很暗,那儿却是最热闹的,路灯透过摊车玻璃落到老夫妇身上,那儿便成了暖眼般的存在。家乡的人去那买“甜粿”似乎成了一种习惯,而老夫妇也不像是在做生意,更是在生活。

有人说,热爱美食的地方,美食自然也多,然而,热爱美食何妨不是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态度,家乡的美食为何多,似乎在此时有了答案。

潮打岸边石,沉醉不知归

听南风从浅澳海上慢慢道来她的故事,欲看穿浪卷黄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入眼的却是那伸入天际便看不见边了的湛蓝的海……

碣石靠海,浅澳就像他的浪漫情人,陪着他一起坐观日出晚归。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惠及浅澳,它同海岸一起觉醒,潮退得很远,又一鼓作气赶回来,收而又兴,朝朝暮暮。沙滩上大大小小的脚印由深至浅,直至逝去浪声陶陶之中。

浅澳,没有太多华丽,岸上那几块突兀着的石头,增添了几分浅澳的不平凡,流苏一样,错乱的摆放着,它总是吸引着人攀上它的最高处,以俯望这大好水色,欣赏它的浪漫。海风喜欢和她相依相偎,偶尔,风快速闯过石缝,引起呜呜的声音,竟像个小孩子哭泣。

我喜欢背倚山石,坐观潮水,在日与风的柔和下听浪卷浪舒,看渔民在日暮下拉着渔网归来,听这位不一般浪漫情人的述说……

家乡是眼波流转间的心动,是风月同天换不来的灿烂星河,我见家乡多可爱,家乡见我应如是,我与家乡的邂逅,是一场旅途,胜却人间无数。

【篇二:观海游山碣石行】

“游客们,请意车内的私人物品是否带好,我们已经进入碣石区域,准备下车!”我是一名导游,带着一个旅游团回到家乡。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出门在外,每每听到“陆丰”“碣石”“浅澳”这些字眼,就感到特别亲切。

我们在一家著名的海鲜餐厅下了车,“游客们,碣石坐落于南海之滨,有丰富的海产品,海鲜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上品美味,今天就带大家来领略舌尖上的碣石!”游客们眉开眼笑,翘首期盼着。很快,一盘又一盘菜端了上来,五花八门,有新鲜的清蒸墨鱼仔,有劲爆的蛤蜊炒干贝,有蒜蓉切身的大红虾,还有鱼丸汤等海产品。看着游客们吃得那么开心,我为家乡感到十分自豪。这时有位游客夹着鱼丸问我:”导游,这鱼丸这么好吃,是怎么做的呢?”“这鱼丸啊,是碣石一带的特产,是用最新鲜的南海鱼儿混合各种调料做成的丸子,别的地方的鱼丸可没有这么新鲜!工序可复杂了……”我滔滔不绝地说着。

坐上车,前往海边的路上。碣石的路明显好走了好多。和以前的水泥路对比,现在的马路更加宽大,而且铺上了沥青后车开上去感觉更加舒适了,红绿灯也有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都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发展啊。

“碣石历史十分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习俗。比如红白喜事,亲朋好友都会亲自登门送上礼金,以表关心。过去啊,红白之事,家中会办洒席款待来宾,十几桌甚至几十桌上百桌的都有。现在啊,人们观念更改了,跟上新时代了,倡导节俭,移风易俗,不再大操大办,但人情还是在的。”行车这一段时间,正好有机会为游客介绍碣石。

接近浅澳海滩,游客们远远望见大海边叫了起来。个个拿着手机趴在窗边拍照。车一停,大家十分兴奋地下了车。午后,阳光虽猛烈,但海水的清凉却消除了太阳的酷热。碣石海真清澈啊,可以清楚看到海底沉淀的泥沙与贝壳。甚至还有鱼儿在游动。

光照下,波光粼粼的海面褪变为灿灿的金色,远远望去,如同闪闪发光的繁星,又如同热情的火花般,它们有规律的涌动着,时不时在亲吻着游人的脚裸。仔细听着风掠过的轻声,感受海浪的咛嘱。游客中也有本地人,他们与我一样激动,纷纷与我合影。他们说身处城市,虽也去过海边,但始终没有家的味道。我深有同感,哪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

“东临碣石,以观浅澳。”不知是哪位游客模仿曹操的《观沧海》说了一句这样的诗,大家都笑了。

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海边,前往碣石明珠——。玄武山。

“玄武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是碣石的代名词。玄武山内有一座元山寺是大有来历,可以追溯至宋朝时期。元山寺十年一次的庙会更是精彩,有机会要来看看哦!”游客们都很感兴趣。

走进玄武山,游客们瞬间被景色吸引住,里面一步一景,不管身在何处,眼前都是一幅画,足可比拟苏州园林。有世外桃源般的鲤鱼池,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接;有那幽静的树林,郁郁葱葱,老人孩子在那里看书下棋,谈天说地;各种名树,各色鲜花,四季如春;有那葱葱平野,无名小草小花在努力绽放着,与平卧的人们一起仰望蓝天。来到塔边,一名游客看见那块大石头来了句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家笑着鼓掌起来。真妙!“山不在高”的名气不在于山,而在于字和诗。山下有石,石上有字;山上有塔,塔上有明灯。这样的景观比比皆是,整个园区文化氛围都很浓郁。

已近黄昏,我们来到了三十米大街,打算让游客们品尝碣石的菜头丸。“菜头丸是碣石的特色,是用剁掉水分的白萝卜与薯粉做成的丸子,需要在油锅里翻炒才美味。做工复杂。”游客们很是感慨,都在讨论着谁的家乡的特产更好吃。其实我知道,自己家乡的特色在自己的心中永远是最美味的。忘了说一句,“三十米”也是碣石的一张名片哦。

走在灯火阑珊的街道,望着车水马龙的三十米大道,心中不由得感叹:碣石,真美!

【篇三:古诗牵动我的情思】

古诗,在中国已有千年文化之基础,是中华民族最耀眼的一块瑰宝,引发了现代人的情思,牵动了现代人的想象,从而引出了更多的文学作品。

——题记

回乐峰前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好像看到诗人李益,站在高高的回乐峰前,月光像白霜一般落在了诗人的肩上,李益抬起头,眺望着这片白雪般的沙子。如果说,这份亘古的苍茫不被打破,那么诗人就可以沉寂其中,体会这大漠的苍凉与孤寂。可就在这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阵芦管声吹来,打破了这份沉寂,勾起了诗人以及驻扎在大漠上的军人的思乡的情思,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妻儿和母亲。我清醒了过来,但脑海中还残留着那幅场面。我不由的叹了口气,心想,当时一定在打伏,使得这么多的将军,士兵无法回家,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沧海之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又浮现了一幅画面:曹操站在一块碣石上迎风而立,看着脚下的浪花滔滔的海水和水中耸立的石头和岛屿,又眺望着岛屿上的生机勃勃的树木和野草。我继续读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又想到了,大海的气势,好像吞吐着日月和太阳的运行。这时,曹操的心中无端的生起了一股豪迈之情。想到这,我又细细品读了一遍,不由得脱口而出说道:“其实曹操当时是有这个能力可以统一天下,可是不知为何,竟放弃了这个机会,真是可惜啊!”

古道之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到这,我那充满智慧的大脑又展开了联想:诗人马致远独自一人,孤独的牵了一匹瘦小的老马,走在一条荒弃已久的古老的小道上,前面矗立着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树,树上还住着一只呱呱噪啼的乌鸦,使诗人马致远的心中,升起了一阵悲凉。就在这时,马致远忽然看见了一座小桥跨在了河上,桥下是淙淙的流水,远处还有几户人家,几个小孩子正在门口玩闹,传出了一阵嘻嘻哈哈的声音。只是这声音,在离家已久的诗人马致远听起来,竟显得是那样刺耳。想到这,我的心情竟也变得有些沉重。想来,这就是研讨的魅力所在吧!

我爱古诗,不仅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因为古诗可以给我那平淡无奇不出彩的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

【篇四:海之言水之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曹操心目中那壮观的大海。一千七百多年后的我们,也来到了石塘海边,与那波涛起伏的大海畅谈。

我们走在大坝上,两边传来“哗——哗——”的水声。向左望去,只见一座小凉亭矗立在岛的顶端。我找了一块岩石,站在上面观海。

海浪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微波荡漾,时而风号浪吼,时而悄无声息。一旁的山,水中的岛,还有一块又一块的礁,互相峙立着。一个又一个浪拍打着岸边,海浪一触到岩石,就像一个球似的,立刻“弹”了回去。它时而涨,时而退,有时以为要淹没了整座岛,却又突然退了回去……自娱自乐,不亦乐乎!

坝上还时不时吹来一阵风,夹杂着浓浓的鱼腥味,舔一口,咸咸的,这就是渔村不可缺少的味道!

站在堤坝上,隐约还能听到远处山中传来大奏鼓的声音。木鱼、唢呐、鼓、锣、小钹这些乐器演绎的乐声,粗犷而豪放,海浪似乎也随着那节奏一起舞蹈。我不由得作诗一首:“坝东碣石,以观壮海。湖海澹澹,山岛峙立。春风涩涩,伴鼓共舞。”

耳边听着大海的默默言语,眼中看着海水的漫漫风情,我忍不住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篇五:家乡古韵多情味】

八月的海滨小镇,大人的朋友圈里满满的黄蓝白,三色连缀,美不胜收,那是一片海。长长的海岸线,随时都可刷出一片黄色的沙滩;蓝蓝的海水,平铺脚下的浪花,配以蓝天白云;吹着海风,你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那是海边长大的人对海的一种情结。

碣石,靠海,古称碣石卫,是南海版图上的一粒美玉。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十年一次的元山寺庙会最有代表性。说到元山寺,可大有来头。它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山寺庙会,碣石当地叫重光大庙会。十年一次,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各社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有舞蹈表演的,舞狮的,踩高翘的,各种民俗文艺表演应有尽有。我有幸目睹过一次,那叫一个精彩。可以说,庙会活动是碣石古镇的首张名片,它凝聚着当地民间的文艺气息。

每逢过年,小镇又是一番景象。家家户户忙着做年糕和滋肉龟。年糕自不必说,而滋肉龟却是碣石特产之一。这种食物做法略显冗杂,需将芝麻,炒熟的花生与白糖一同捣碎了,用混合水的薯粉裹成饼状,用蒸锅蒸熟后方可吃了,味道软中带甜,美味无比。

若要推荐碣石的特色食物,非菜头丸不可。它不仅四时俱备,大街小巷有它的身影,还是过年必备品,用来供拜神明。它的前身其实就是一白萝卜,制作过程却很“高贵”。得将白萝卜剁碎,去掉水分,然后与薯粉揉在一起,加上花生做成丸子。和上蚝油爆炒一顿后,那外皮微焦脆香,里面却是甜甜的白萝卜。每次吃都是要烫坏舌头的,心里着急着呢。我和弟弟每次吃都要用筷子先串起来,满满一串,龇开牙齿轻咬一口,那是幸福的味道。咦,我好像闻到那香味了……

海滨小镇,海产自然少不了。有时由于鱼儿多,便将他们做成鱼丸。碣石鱼丸虽没甲子鱼丸那么出名,也是本地一绝。鱼丸要用鱼与配料调配,然后捏成小丸子。蒸熟后扑鼻而来的鱼香味,总让我们陶醉,仿佛闻到了海的味道。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一排排摊位竟都是卖海产品的,菜摊位都靠边了。有盘成一团的大馒鱼,红白色的红目莲,大对虾,小河蟹,各种叫不出名的小杂鱼。“虾蛄”是妈妈最爱的,曾看过盛林女士的一本书,里面的虾蛄被称为“尿尿虾”,不假。虾蛄急的时候真的会“尿尿”的。这种海产用蒜头蒸最为美味。如果是红心虾姑,那就是桌上极品了。

妈妈走近了一个摊,那摊主是个中年妇女见有主顾,忙放下手中的早饭,脸上堆起了笑容。妈妈入看了看,“这鱼好像不太新鲜。”她笑了笑,“嗨,都是老门老客,哪能不进新鲜的货来卖呢?”她便挑了些肥大的鱼放入袋中,仔细称了称后递给妈妈。我一边走一边想,还有哪些好吃的海鲜是碣石没有的呢?

与我登上玄武山福星塔吧,小镇风光尽收眼底。老街房屋鳞次栉比,新城区高楼林立,三十米大道融合新老城区,贯穿小镇始末。宽大的沥青路,新型的路灯,夜景更是迷人,小香港的美称可不是虚的。

【篇六:描写大海的作文】

在海边消磨时光和在其他地方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说起来也有趣,我父母的家乡都是滨海之城,因此我对大海并没有像没见过海的朋友那样的期待和幻想,甚至,实话说还有些怕。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北方人,我虽然也被一望无垠的草原、大海和皑皑白雪震得打激灵,亲切而充满敬意,但我心中所能承受的最壮阔的事物—就我见过的来讲—也不过就是烟波浩渺的长江,长江虽阔,和海比不知差了多少。至于名山大川,很遗憾,我没怎么涉足过,但想来总是有个巅的,海则连边也没有。

其实海边并不是一个可以安逸地消磨时光的地方—它无甚景致,也无甚典故(除非是没有沙滩的碣石上),无甚娱乐,也无甚活动。请让我将你带到海边的高楼上吧—落地窗外,左边的尽头是码头,右边的尽头是城市,中间是海天相连的一片淡蓝(不过海会有一块金色的波光粼粼的区域),在这一片淡蓝的边缘上,才是依附着海岸的一条绵延的沙滩,分量小得可怜,沙滩上的人们就像一个个玩偶,照相、骑车、玩沙子、搭帐篷、放风筝,风筝飞上天就像在海水中游,多的时候真是五光十色,饶有趣味—全然不知他们面前的这片水究竟有多浩瀚,似乎自己已然在天边。

海,并不是一个像山川一样可以游玩的地方—如果非要比较,那也只有常年积雪的山脉勉强像些,那么人们到海边来干什么了呢?他们是来看海岸的。看这细腻的金沙,这精巧的贝壳,还有这温暖怡人的日光,清凉闪亮的细浪—它们不过只是海的附属品啊,有谁能在高处,平静地与海对视呢?反正我是做不到—她毫无威胁性,甚至相当平静,但她的浩瀚令我莫名地恐慌和敬畏—她虽容得下我,我却装不下她。

每日起来看到这一幅壮阔的图景,谁的心能够不起波澜!

【篇七:甚爱家乡烟火气】

“如果离开碣石,会最想念什么?”

“烟火气。”

那一天傍晚,软软的细沙埋住脚背,眼看夕阳消失在海平面,余晖倾泻,荡漾的水波没过沙滩边,忽然有了这样的自问自答,像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情怀,又像是对于未知的下一座城市的期待。

早晨,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碣石也开始了运转。卖早餐的小贩们早已等候多时,掀开蒸笼,滚烫的锅气弥漫在空气中,舌尖上的碣石,从早餐就开始了:新鲜出炉的小米饺是早餐的不二选择,或是唆溜一碗裹满红糖的甜豆花,那该是多少碣石人记忆中的童年味道呀。镜头转到双莲池菜市场,买菜的妇女们提着大黑袋小红袋,手上挑选着鱼肉菜,嘴上也不闲着,跟小贩讨着几块钱的价格,若是要不到合适的价格便要假嗔转头,兜兜转转还是装作极不乐意地买回,遇到熟人了要多唠嗑几句家长里短,只是苦了跟着旁去只顾拉着母亲回家的小孩。在人来人往间,一言一句,皆是人间烟火气。

等到太阳挂在正空,邻里们又忙活着午餐。这时,遇上节日或是初一十五,总有邻居分享他们的午餐:自家起的炒米茶,炒的面或是菜包粿菜头丸,小镇里的人们总是如此热情,用尽心思准备一顿饭,也用心地分享,一来一往,我们的餐桌总是堆满了不同风味的食物。时逢端午,奶奶又提着空桶到有井的邻居家打井水,或是招呼他们用艾草水洗手洗脸,或是送出粽子。若是亲戚从外地回家或家有喜事,总是要在十一点钟左右相约酒楼,一顿午茶,常常被视为待客之道。

要说起小城里最爱的,一定要是海边的落日。如果在碣石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新开发的浅澳旁,感受海风的轻抚,倾听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用沙子堆砌理想的城堡,将心事倾诉给河流,把希望寄托给夕阳,踏上沙滩感受太阳光线的变化,看它从赤橙黄蓝粉紫染红半边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换形态,渐渐消失在海平面,再仰望天空从深蓝色变黑,总会想起那句感叹“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我想,在那些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哪有这些闲暇的时间沐浴在夕阳中呢?

又或是爬上田尾山,俯视整片人潮拥挤的海域,也看着游泳的人群起起沉沉。傍晚时分,讨海的渔民们也归来,提上满满的收获,脸上挂着满足的笑,不时和同伴低头交流着,细说着如何处置鱼货;也有拖家带口来海边野餐烧烤的,选一片树荫支起烧烤架,烟气徐徐升起。

聚焦到海岸旁,那个扎着小辫的女孩儿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在沧沧大海前,她不过是粒微不足道的砂砾,但她满满当当装进了父亲的眼睛里,她还不知道如何与大海亲近,但紧紧握着爸爸的手就不会畏惧,爸爸是她的超人,有爸爸在就不会有畏惧。那个五岁的女孩儿十八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段话,关于五岁到十八岁的故事都嵌入了那几串长长的脚印,她爱海,亲近海,依然把爸爸当成超人。江海河流是数不尽的,写满了故事的海却是独家的。关于沙滩与大海的依恋,大概是很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最深的乡愁,也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留恋的是海,也是那一份独家记忆,那与家、与故乡相关联的一切。

返程途中路过十一孔,帆帆相接,夏天时桥边总摆满了冷饮,从傍晚延续到凌晨,伴着江风觥筹交错,在一天的忙碌后卸下疲惫,与三五好友相约,谁说不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呢?

吃过晚饭,跟着爷爷奶奶去玄武山散散步,在公园广场小试羽毛球,伴着广场舞音乐在草地上翻几个滚,看着夜跑的运动健将,再到商业街留下足迹;如果经过某个小庙门口,或许还能看上一部幕布电影。过了十点,街上的车流愈发密集,地摊烧烤的香气顺着风向勾起了很多人的食欲,最简单的时候买上一碗瓮糜,一碗五果汤或是姜薯。夏夜深了,邮政路挤满了人群,映入眼帘的是满街的章鱼摊,这时买的章鱼往往最新鲜,灯光下依然活蹦乱跳。古老的吊钟发出了整点报时的声响,时针走到了数字12,碣石的夜市还醒着,有些人正沉沉睡着,有些人还穿梭于小贩们的叫卖声中,随着地摊经济的爆红,碣石也跟上了节奏,网红路的小摊一个挨着一个,商品也应有尽有,车辆川流不息,人流波波相续,一直热闹到凌晨,小镇才真正睡下。然而第二天早晨,又在早餐小贩们的叫卖中醒来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充满烟火气的小镇,吃着海鲜长大,被海盐味所润养,别有一般滋味的风土人情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热情、好客的种子。与快节奏的生活相比,我更愿意将这座小城舒缓的曲调内化为养分,也如她一般做一位温文尔雅的南方姑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间如细沙一般抓不住,嗷嗷待哺的幼燕转瞬将成长为翱翔的玉燕,我们终有一日要去到另一座城市,适应“别人的家乡”的生活。然而,这座城市有我熟悉的每个角落,有我熟悉的口音,也有我的独家记忆,生于斯长于斯,是留恋亦是爱意。化身一叶扁舟,我愿漂泊四海,但只愿停留在这个港湾。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镇烟火气,最是游子情。

热门推荐
1新学期新起点
2我的暑假生活优秀作文
3夏天写景作文
4难忘暑假作文
5暑假去北海作文
6暑假的作文
7发明机器人想象作文
8我最喜欢的人
9新生军训日记
10思念家乡的作文
11假如我是孙悟空想象作文
12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
13我的妈妈作文
14暑假生活初中作文
15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16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17军训日记
18快乐的暑假作文27
19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20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21新学期的想法作文
22我最喜欢的人
23小实验作文
24彩虹的作文
25夏天写景作文
26大学宣传部竞选演讲稿
27借景抒情的
28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作文
29我喜欢的小动物
30打扫卫生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