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雨】
雨,是雨,是春雨。
与夏日的雨相比,春雨似乎多了一份温婉,与秋日的雨相比,春雨似乎多了一份生机,与冬日的雨相比,春雨似乎多了一份温暖。是啊,这样的雨又怎能不叫人心生怜爱呢!
家乡的春雨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却又如约而至。慢慢伸出手,任由那抹清爽丝滑渗入指尖,钻入心尖。
朦胧如它,细雨如烟,薄薄的水汽在空中荡漾,眼前一片氤氲。它就像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在这天地间。笼住了小桥流水,笼住了亭台楼阁,像极了一幅江南的水墨画,不,这画中似还有一女子:仪静体娴,温柔婉约,明眸中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让人琢磨不透……
顽皮如它,不知天空中的哪一滴小雨飘落下来,停在了一片泛着绿光的树叶上,许是嫌它太重,叶片在空中抖了几抖,小雨滴便不受控制地向下滑去,小雨滴在向下滑落的过程中,身上的“脂肪”减掉了不少,只剩下芝麻大小,在叶尖儿上舞动着自己轻盈的身躯,给人一种欲坠却又不坠的顽皮之感。再看那神情,得意极了。
无私如它,一颗颗雨滴自天而降,毫无悬念地、重重地摔在了坚硬的水泥地上,在与地面接触的那一瞬间,它知道自己早已粉身碎骨,而干涸了太久的地面湿润了那么一瞬便又回到了铁面无私的状态。它明明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却在下一刻变得“翻脸”不认人。但春雨并没有因为它的善变而动怒,而是一颗又一颗、一滴又一滴,自天而降,用生命去融化这坚冰一样的心。
我怯怯地收回在春雨中的手,我怕我下一刻就会对它着迷,就好像“毒头”对摄影爱好者一样,会沉浸在它的魅力中无法自拔。但,春雨,你又怎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少令人沉沦的魅力呢?
【篇二:汉字之魅】
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情感;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细腻;有人说,汉字之魅,魅在意义。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用一个个汉字组成一句句诗句,谱写出“朗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寥寥几字,却饱含了作者或复杂,或喜爱,或伤感的内心情感。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学可以与汉字相比拟呢?
美女如花如云,“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妖娆美丽的庄姜,“云鬓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是高贵端庄的洛神;“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写之外俗”是清丽脱俗的探春。这些词句,让你在恍惚中,似乎看到了正缓缓向你走来的美人,你乱了心,失了魂,在淡淡的灯光下,她们似乎在向你笑。汉字将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如一幅画般将她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相比之下,外国的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比如说英语,就算西施,也是用“beautiful”来形容她的容貌,显得呆板无趣,更不用说叫他们翻译“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了,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美貌怎么会和鱼,雁,月,花这种完全与美不沾边的词有关系。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是汉字的精髓。如果汉字是皓月,那么别的文字就是萤火,它们之间的差距遥不可及。
汉字历史悠久,犹如千年佳酿,越经时间的磨砺,越发的香醇,白酒是如此,葡萄酒也是如此;汉字语音响亮清晰,犹如轻快小曲听了之后,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四小天鹅曲》是如此,《土耳其进行曲》也是如此;汉字结构精致,犹如蝴蝶扇翅,枯叶蝶是如此,蓝色大半闭蝶也是如此。
汉字之魅,魅在情感;汉字之魅,魅在细腻;汉字之魅,魅在意义。有什么能与汉字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