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媒介的作文

【篇一:消费方式的碎片化】

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是权威逐渐坍塌,自我意识逐渐崛起的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们认识世界,了解新闻的方式逐渐增多。通过各种便携的媒介,无论是阅读,还是支付方式,无论是社会阶层还是信息传播,都不可避免的走入向信息化。

此时,消费者深陷在各类媒介、各类信息中,所谓的“权威”声音很快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对于消费者而言,媒介“碎片化”更多体现的是“个性化”。在科技开始主导一切的社会转型情况下,由于收入差距增大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日益悬殊,他们的价值观,消费方式,阅读的书籍,审美情趣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阶级碎片化的引子。而逐渐拉开的阶级之间沟壑,引导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其中包含了时间,阅读,社交的碎片化。

社会阶层“碎片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消费阶层“碎片化”,收入差距是社会阶层“碎片化”的根源,而收入又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不过,就算是收入相近的人,由于家庭教育,性格观念,以及喜爱喜好,他们对于应该怎样消费,要不要狠下心贷款购买,还是勤勤恳恳地攒够钱再买,意见并不是统一的。然而,正因为同一阶层内部消费者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不同呈现出“碎片化”趋势,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更为消费阶层“碎片化”推波助澜。在大众市场向分众市场转化过程中,一部分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相近的消费者紧密结合,发展为“碎片化”市场。他们大多分为大众消费,分众消费和小众消费。

比如,如今70后及之前的人可能还对支付宝、微信支付抱有一定的戒心,他们或许会因为种种外界的客观原因,迫使他们去注册,开通账户,但支付宝等快捷支付方式绝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已经成年的人80后及90后,由于他们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因此比较青睐支付宝,当在实体店挑选好东西后,支付宝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选择。00后等未成年人,无法注册支付宝账户,因此他们或是回归现金,或是将自己的微信账号绑上父母的银行卡,例如在学校的小卖部里,有用现金的,这往往是父母每周或每月给的“生活费”,也有的揣着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简单而方便。

碎片化并不止于消费方式,但这些碎片化的现象显然是有利有弊的。

【篇二:当我们遇到碎片化】

设想一个现代人的生活,对,不如就从某个工作日的早晨开始:他醒来,第一件事情是打开床头柜上的手机,回复贴子;他出门了,等待公交车或地铁,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移动电视上滚动播放的广告;午饭时间,他边吃饭边和朋友在QQ上聊天;临睡前,他匆匆浏览完最后一条朋友圈里的趣闻,发完最后一条微博,熄灯睡觉。

这大约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实速写,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无穷尽也。

当时间从键盘上点击的指尖悄悄溜走,人们的步履变得愈发匆忙,我们的视线再也不专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一点。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钟正在从一个完整的圆,像被一把刀切开的披萨一样,被切割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小呢?

是的,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界,社会和人类,不可避免地与“碎片化”不期而遇了,它现在就站在我们面前,躲避和逃离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与其闭门谢客,不如想想如何体面地迎接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这位姓碎,名片化的客人这样告诉你:便捷是碎片的精髓。碎片化将一顿正餐,切碎成一袋袋零食。它能提供给我们等同于正餐的能量,但省却了正餐麻烦的准备工作和繁琐礼节。每当点开一个分享得到的文章,短视频,例如百度百科的“x秒读懂xxx”,在愉悦的同时,碎片化的知识会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你的脑海。久而久之,聚沙成塔,最终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得到应用。而且它是分散到各个时间段中的,意味着碎片化生活拥有颇高的自由度。这样看来,适应现代碎片化生活还真是好处多多。

且慢,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诚然,碎片化生活的优点确实存在,但是亚健康人群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零食并不能代替正餐。过量摄入“零食”,非但没有营养价值,还增添了无用的多余脂肪。大量亢余的信息汇聚成流,冲进我们成型的知识库,迅速占领大量的空间——人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接受并消化的信息必然是有限的,这些不必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应用的知识会像万恶的弹窗广告一样时不时地闪烁在脑海中,影响着我们对主要知识的吸收和利用。碎片化一旦成瘾,人就会对名著和美文失去兴趣,“营养结构”失衡,人就会成为一个臃肿懒惰的胖子了。

形象一点地说,碎片化生活就像鸡吃石子,适应的人能够通过它帮助消化,不适应的那就得胃疼了。

我们既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碎片化是把双刃剑,那就应该弃其糟泊取其精华,合理地切这块时间的披萨,碎是要碎,但要有大有小,主次需分明。个人的努力还不够,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媒介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结构或者认知能力的变化”,媒体就是现代信息的重要媒介,应该承担起引导的作用。君不见某些媒体为博人眼球,胡乱标题,以至于出现了“标题党”这一新群体,这样一个金字塔形的从尖端向底部的影响,会拖累群众碎片化生活的健康进程,亟待改善。

碎片化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它的战车随着信息爆炸隆隆飞奔。我们既然已经遇上,就是要搭上它这班顺风车,而不是被碾碎!我们的目标是碎片和平化,而不是被和平碎片化。

【篇三:碎片化时代的“美丽”与“忧愁”】

随着互联网和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碎片化时代也悄悄与现代社会划上了等号。对碎片化的研究在21世纪后,以黄升民为代表的学者把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传媒研究,其概念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就是那些多件事情中间所存在的无法用来做正事,而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进行利用的时间。现在也引申出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维等等。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碎片化阅读,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如浪潮般代替了原来的纸质阅读,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业以外,坐在书桌旁静静阅读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更多的是花上三五分钟时间在地铁上,公车上盯着手机屏幕,读上一篇缺乏思想,没有过程只有结论却被广为传播的文章,读完之后还似乎感想颇深,为这类文章再次贡献上一份转量。

长此以往地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很容易让我们变得只能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原来洋洋洒洒几万字的一篇文章被浓缩成几百字之后,其原意还剩下些什么呢?140字的微博也能给你带来很多信息,但这些大量的信息你真的全部需要吗?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少接触除课本之外的纸质文字,都是以网络媒介作为信息来源,有一次突然起了阅读报纸的兴趣,当我面对一个版面的文字时,我下意识的一目十行的读完了,却发现不像在网上阅读,这样阅读很难抓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重新开始,逐字逐句慢慢看完,发现这样一份报纸里,蕴涵了太多在网上零碎的文字里无法获取的信息。并且实体的文字很少会传播出错误的消息,比碎片化的文字更加可靠,可信。

但这也不代表碎片化的处理文字没有好的一面。让一个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普通人每天挤出时间做严谨正式的阅读确实很难,因此在长篇幅文字的基础上适当删减一部分描述性的语句、过程性的句子,以短句、断句,增强现场感和提炼关键词这样的方法,能让读者凭借关键词就能掌握文章的大体含义,这对于获取日常新闻信息是很好的方法。但当你真的想要读一篇文章时,还是静下来,捧起一份报纸,一本书吧。试想一下,如果当年余秋雨先生在辞去工作踏上考察之路时每天也是用碎片化的方式像现在写微博一样的纪录生活,那哪里会有现在的《文化苦旅》呢?

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的“忧愁”和“美丽”是共存的。在这里要借用一句我在碎片化时间中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结语:“碎片化的原因不只是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更重要的在于你对待信息的态度和方法。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并加以实践,你就不会被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所裹挟。”

【篇四:爱生活爱读书】

当夏日邂逅了我们的青春,艳阳的跳跃成为柔软的爱抚,当松樟树舒展出又一季的繁华,即便是游戏也挽不住我们的年少,我们的成长已义无反顾地交付给了逝去的时间,留下的是对年轮的思考和为梦想而跳动的心。这一个暑期,我的成长在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中绵延。

手捧一本书来读,不需要环境,只需要我们一颗相对平稳的心。从扉页开始,思绪就被作者的笔触牵起,从平淡到波澜,从衰败到幸福,从一个个书中人物那里,从一排排字里行间那里,感受写书人要传递的温情与故事,反思与教悔。那时的书成为一种媒介,连接物质与精神的媒介,系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媒介,更是心与心之间的媒介。

我与台湾作家三毛进行心灵对话,尤其热衷的是她的《我的宝贝》。她的宝贝多是一些项链,象牙手镯,或是别针和从海上捡来的小石头。这类小玩物并没有多么值钱,但三毛说,这些平凡的收藏“它们在价格上不能与金钱衡量…可是我深深的爱着它们。”“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一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我与他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的来历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如此一来,我就理解了三毛宝贝们的价值——它们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感情。正是因为承载了感情,这些物件才成了她眼中的宝贝。

我也青睐常新港的作品,他的青春励志小说《五头蒜》更是我的挚爱。五头蒜是不会做家务的柯柯爸爸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从超市买来的。对于爸爸而言,蒜具有清肠解毒的功效;而对于柯柯而言,他把五头蒜比喻成古灵精怪的自己、肥膘体壮的“巨婴”、耳听八方的英赢、淘气包苏越,”抗议形象代言人”泽宇,这五个叛逆、敏感、孤独、而又可爱的少年。他们对青春生活的执着与追求,使我深深感悟到——生活是荆棘还是花朵,那将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伴着骄阳,我爱装着一本书与清风相伴,于是,旅途变得不再单调。在候车的时候读读,在累了的时候读读,在海边,在公园的长椅上……沉醉书中,我的视野无边的开阔。抽象无形的空间在眼前渐渐明朗,那里有一个全新的宇宙世界,穿过时间与黑洞越过能量聚变,我看到了一片湛蓝的天空,那里有自由的鸟儿在翱翔,羽翼间抖下的是智慧的源泉;那里的碰触是无边的,充盈的都是知识的馨香;那里新鲜的空气中,蕴含着你奇思妙想达到的可能。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影响了我的性格,不为风花雪月伤感,不被流言蜚语哀伤,不痴迷于网络,不止步于狭隘的小天地,我的青春盛满了“经历”和感动。

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是比尘埃还要渺小的存在,但我们总要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我们谈理想,谈未来,我们依然在小小地努力着。我们在生活中不停地奔跑,在成长中无端地忧伤,匆忙中我们可以错过沿途的风景美丽,但我们不要错过享受另一个大世界的权力,所以——

爱生活,更要爱读书。

【篇五: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要】

生活的碎片化,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一个热词。无论是谁的生活,都在逐渐地被碎片化着。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购物。在忙碌的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即便如此,我仍要对碎片化的生活说不。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本是为了给日渐忙碌的我们,在琐碎的碎片时间里,进行有效娱乐和放松的。然而,我们却利用这些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原本完整的生活打破了,碎片化了。完整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被消息提示音打破,一本书被拆为零碎的好句。被碎片化了的生活,带来了弊端既微小又巨大的。

当生活被碎片化后,还如何有完整的时间去完成复杂的任务,如何进行系统的工作学习?人类的大脑是有极限处理速度的,对于复杂的事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处理。再则,大脑不像电脑,可以从被打断之处迅速恢复,继续工作。被打断之后,一个人需要时间重新专注于某件事,进而再次开始处理复杂的事物。在碎片化的生活里,打断与恢复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完整的工作时间被切割,进而拖慢我们的效率。点滴之间,时间溜走了,未来和美好的生活,也溜走了。

此外,碎片化的生活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打破生活的同时,我们的思维模式也被碎片化了。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媒介即隐喻”。我们用什么媒介交流,我们便以什么方式思考。即便都是使用中文,阅读以万字计数的书籍的我们,擅长用复杂而抽象,富有逻辑的方式来思考:而浏览着短消息,对着视频哈哈大笑的我们,用着简单而短平直的方式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尤其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好似粉碎机一般,毁灭者我们的思考。在原本就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中国,这更是灾难。会思辨的人们迷茫了,原本就不会的人开口傻笑了。假使没有人去拒绝碎片化的生活,拒绝碎片化的思考,中国的未来,将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不要在打破自己的生活了,拾起生活的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吧。美好的来自整而非零,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要。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散落一地。

打开微信,打开朋友圈,看看鸡汤文;打开淘宝,就到潮牌潮店购物;打开各类社交应用,看着新的动态……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将我们的生活割裂成了碎片,人们很少再在一个宁静的下午沉浸于书籍,而是在网络上快速不断地跳跃着,阅读、购物、社交,从生活的此处到彼端。这样碎片化的生活,相较于从前整体化的生活,它本身是杂乱而快节奏的,现象上是粗浅而媚俗的。它导致了不认真的阅读、冲动的购物、不真诚的社交,它使人们的生活态度变得轻浮,因为碎片化的拼接特性,它还给人以一种“自己已经做了许多”的错觉,让人总想在下一片碎片中放松怠惰、肆意而为。拖延症、工作效率低……许多人饱受碎片化之苦。

生活被碎片化的原因,来自于互联网这个媒介的特性。如同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中的观点:“媒介是有其偏向的“,互联网作为新媒介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信息爆炸,而其偏向性就在于极快的变化,这也导致为了便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常常具有简单化的趋势,(如微博,有140字的字数限制,这造成了作者的观点往往是不能被详尽阐释的,易造成曲解),而由于总量仍是巨大的信息,使人不得不简化甚至放弃思考,最终懒于思考,产生娱乐化随意化的心态,再加上互联网便捷的特点给予人的几乎无限制的自由,使人频繁地、冲动地、从心所欲地在互联网的活动中转换,所以导致了生活被碎片化。可以说人本身的态度,是生活被碎片化的一大诱因

应对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又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这很简单,疏远互联网,拒斥时代就可以了,实际上,由于人追求娱乐安逸的本性和人与人生活间的相互影响,这仅仅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互联网的时代毕竟是大势所趋,而为了避免使生活被四分五裂,我们应摆正自己的心态,力求在碎片化的潮流中保持自己的完整性,或加强自我约束,命令自己保持清醒,理智地使用互联网;或认真对待每一片碎片,以化零为整。

当然,生活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其优点,至少它给人以生活缤纷多彩之感,也使在当前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得到一定的放松。

这是人类的一个新纪元,这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信息高速传播,阶级流通加速,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大多浮躁,工具理性横行。而生活的碎片化,正是一个这个值得被这个时代重视思考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热门推荐
1一次深刻的反醒
2家里的一个老物件作文
3换牙季
4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5魅力南湖我的家
6新学期开始啦英语作文
7谁最棒
8那一次,我很后悔
9大富翁游戏
10自由自在的梦
11一声“谢谢”,改变世界
12同桌是个开心果
13骄傲的风筝
14入学感言
15我长大了
16我和我的同桌
17黑夜的话
18《如果可以》诗歌
19北海游
20秋天的思念
21只要尝试,就能成功
22欢快的六一联欢会
23我喜欢滑雪
24心中的明灯
25第一次在自动售货机上购物
26摘菜
27年味
28来自母亲的爱
29爱看书的我
30爸爸的电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