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长之路】
成长之路的前方,是一团模糊而混沌的迷雾,总是看不清远处的风景。
曾经,每一个早晨,醒来之后一定会看到厨房热乎乎的饭菜;每一个晚上,下了班车,回到家,总是能看到一桌丰盛的晚餐,日日如此。不必为了上学路途的遥远而担忧,也不必为了衣食住行而发愁,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渐渐习惯了很多本来应该自己解决的事情却换成了一句“随便”。
可家长也习惯了,于是很多时候,像小学时学校组织的几次旅游,心里其实很想去,却每每因家人的一句“不行”而无奈放弃。更多的小事,不计其数。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些国家,若孩子觉得自己在某种特长方面很有天赋,对这种特长也感兴趣,和家长谈过之后,家长会同意他以后专业地学习,并且未来一次谋生;而在中国,同样的兴趣不会对家长提出这样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得到的大多数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回答:“快去学习!”在他们看来,孩子这种想法是荒谬而且不务正业的。他们替孩子选择未来,而非征求意见。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条成长之路上的标牌永远向着学习。有时不理解为什么不是最感兴趣的数学却学得最好,如今想来,多是因为亲戚是数学老师,从小就接受者“数学多么有趣”的教育,才导致了这样。家长管的越多,就意味着孩子逃避的越多。
而现在,我渐渐地学会了自己抉择事情,不再每一件都听从。自己不赞同时,我开始尝试着和家长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从前那样。
成长之路,在我的努力之下已逐渐变得清晰,少了逃避,多了面对;少了遮掩,多了坦然。
【篇二:永远的怀念】
今天阳光明媚,到处鲜花盛开,芳草萋萋,莺歌燕舞,是个春光灿烂的好日子。可是我们的心情却没有随着这怡人的景色快乐起来——今天是清明节,一个缅怀亲人的日子。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一级级台阶,来到阿太的墓前。阿太,我的好阿太,他曾经对我是那么好:有好吃的留给我吃,有好玩的送给我玩,有了好东西从来不想着他自己,总是先想到我,临终前都还记挂着我们……想着想着,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睛湿润了……大家都默默站立在阿太的坟前,上香鞠躬,怀念着阿太。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是啊,人死不能复生,阿太去世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生活却还在继续,我应该铭记阿太对我的好,更应该珍惜现在的亲人们。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过,那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祭拜结束,我们回到了家。电视上,正在播放新闻。新闻里讲到有一个专为捐献器官者创办的墓园,每一年都有许多接受了器官捐献者恩惠的人们怀着感激和敬重之情慕名前来拜访。看着这则新闻,我的心灵感到了很大的触动,对生命有了新的见解:很多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从未谋面,甚至连彼此的姓名也不知道。一个人能在死亡时捐献出自己的器官,救助他人,这该是多么伟大的精神!虽然这个人死了,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让别人得以更好地存活,那是多么高尚的举动!我的爸爸也许就是这样想的,他曾经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献他所有完好的器官,当时我还不能理解,觉得既然是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的,就该完整地离去,不过,现在我可不那么想了。
这个清明节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让我更深入地明白了生命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