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气压的作文

【篇一:一次有趣的实验】

“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欢呼起来。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星期五的下午,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神秘地说:“我们来做一次有趣的小实验。”同学们听了都特别开心。老师问:“我用一张薄薄的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口,然后把水杯倒过来水不会洒出来,你们信吗?”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那我们就来试试吧!”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把实验用的材料摆到了讲桌上。老师首先请坐在前排的小李同学上前去帮忙,只见小李同学小心翼翼地把水倒进杯子里,满满一杯水清澈透明,接前老师用纸把水杯口盖住,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只见有的同桌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看上去十分紧张;有的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了什么;还有的同学把身体使劲往后靠生怕实验失败水溅到他们身上。“3—2—1”老师把杯子倒过来,出忽我们意料的是水竟然没有像瀑布那样飞泻下来,而是安安稳稳地留在杯子里。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问老师。

原来当水杯装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懂得了新的科学知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早日揭开那些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

【篇二:神奇的大气压】

暑假,我有幸和爸爸妈妈游览了祖国的大西北。美丽的青海,神奇的西藏,远古的甘肃,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进入青藏高原,一路上,我兴奋极了。眼睛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成群的牛羊时不时地掠过,多么令人神往啊。火车马上要翻越世界上最险峻的唐古拉山口了。此时,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拿出随身携带的零食,突然发现装有饼干的包装袋变“胖”了,圆鼓鼓的。这下,我可不敢吃了,就去寻找其他零食。可是,除了真空包装的小黄鱼外,所有装有零食的包装袋和矿泉水瓶都变胖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很好奇。

穿过青藏高原,我们来到了西藏的林芝风景区。我再次打开背包,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装有零食的包装袋全恢复了原样,不再是鼓鼓的,好像泄了气似的。我拿起一包饼干,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想:难道这些包装袋、矿泉水瓶会变魔术?

我把心中的疑问告诉爸爸,爸爸耐心地为我揭开了谜底。他说,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西藏的林芝地区海拔在3000米左右,而到了上海,海拔就更低了,只有几米。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中的大气压就越低,这时藏在零食包装袋里的空气气压比外面大,所以包装袋和矿泉水瓶就鼓起来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装有零食的密封包装袋和矿泉水瓶带到上海,它会瘪得更厉害呢。我将信将疑,爸爸接着说:“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于是,爸爸叫我拿着矿泉水瓶,站在拉萨火车站门口,给矿泉水瓶拍了一张照片。我小心翼翼地将矿泉水瓶装进旅行袋,期待奇迹发生。

经过两天的长途火车,我们到达上海。我迫不及待地去查看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只见它瘪瘪的,完全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原来,上海海拔低,矿泉水瓶外的空气气压比较大,瓶内的空气比较稀薄,就把矿泉水瓶“压”瘪了。哦,看不见的空气,竟然有那么多的学问呀。旅游让我见识了神奇的气压。

爸爸见我兴奋的样子,接着告诉我,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高压锅,就是采用了大气压变化的原理来设计制造的。我听了,觉得大气压更神奇了。

【篇三:一次有趣的实验】

星期天,王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平时在家就特别爱做实验,听到这个任务后很开心。做实验前,我准备了几张纸。一个纸杯和一些水。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纸杯倒满水,接着把一页纸盖在纸杯上,还用手按一按,这时我对妈妈说:“你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然后快速的把水杯一倒,纸就沾到了纸杯上,水一滴也没漏。

你说这个实验是不是很神奇呢?

接着我又做了第二个实验。我把满杯水换成半杯水,然后快速的把水杯一倒。这一次纸片没有沾到杯子上,而是一下子掉了下来,水全洒了。这个结果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实验之后,我发现满杯的水倒过来的时候,纸片没有落下来。半杯水倒过来的时候,纸片落下来,水全洒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了查,终于找出了答案:原来当杯中水灌满了盖上纸后,杯子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子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那还有半杯就是空气,大气压就大于杯外的大气压,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会发现那些未知的科学。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一定可以发现生活中许多奇妙的事。

【篇四:吸管里的秘密】

大家一定都知道吸管吧?我们喝饮料、喝牛奶、喝可乐时都要用到它。我也经常在喝牛奶时用到它。有一次,在我喝完牛奶后,对着吸管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吸管可以把饮料吸上来呢?

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实验:当吸管里装满饮料之后,堵住其中的一端,饮料却不会从另一端出来。这让我更纳闷了,这其中有什么在影响它呢?

后来我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捣蛋”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空气。

“真空”是大气层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为空气会立刻填充它,努力使各个地方的压强平衡。所以真空包装被挤得很瘪就是空气努力地想平衡压强却挤不进去的结果。吸管也是同样的原理,你把吸管里的空气吸走,吸管里的压强就会降低,空气就会挤压容器里的液体以恢复压强。同理,把吸管的一端堵住,空气就会堵住另一端来维持压强。

这种现象里空气的力量被称作“大气压,是德国科学家格里克于1654年证明了它的存在,并在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他将两个铜半球扣在一起,并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让十匹马全力拉扯这个铜球,结果铜球纹丝不动。后来又在每边加了三匹马,突然,伴随着一声巨响,两个半铜球终于被拉开,几公里外都能听见这打雷般的响声。可见大气压的威力有多么大。

后来越来越多利用大气压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了:除了吸管、真空包装,还有真空吸盘、海绵、吸尘器、抽水马桶等等。科学利用各种物理现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篇五: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瓶子怎么会吞鸡蛋呢?今天我要做个小实验来演示,准备好一个熟鸡蛋、一个细口瓶子、几根火柴和几张纸片。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就卡住了,怎么按都进不去,那么怎么能让它进到瓶子里去呢?

我们就开始实验了,第一步先把熟鸡蛋的壳剥掉,第二步把纸片撕成长条形状,第三步将纸片点燃扔进瓶子里,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这时候观察,鸡蛋慢慢的自己就掉进瓶子里了。这么神奇的现象让我很好奇,又做了几次,屡试不爽。

这是为什么呢?妈妈给我讲解了其中的奥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周围有一种叫做大气压强的东西,在纸条没有点燃之前,瓶内瓶外的大气压强相等,所以鸡蛋卡在瓶口不会动。但是当纸条点燃时,燃烧用尽了瓶内的氧气,这个时候,瓶外的大气压强大于瓶内的大气压强,表面光滑的鸡蛋就被挤进了瓶内。看上去,就好像是鸡蛋被瓶子吸进去了,真是很有趣。

实验说明,即使是很简单的科学道理,只是从书本上看可能有点儿枯燥,用直观而有趣的实验来演示,可以让我们对这些道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动手和动脑,灵活机动地学习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从实践汇总获得更多的灵感!

【篇六:有趣的实验】

一个星期六上午,我们和老师在作文班上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次小实验。”大家一听都十分开心,老师带来的材料是: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一个乒乓球。

老师首先拿起满水的瓶子,接着把乒乓球放在瓶口上面,然后倒过来,用手托住球。同学们纷纷离开座位,围在老师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也围了过去,心里默默打气,球啊球,你可千万别逃跑。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成不成功?”有的同学说:“不成功!不成功!”有的同学说:“成功!成功!”最后老师把托住球的手轻轻地移开,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只见球真的被瓶子吸住了,好神奇啊!同学们都拍手叫好。

老师说:“因为瓶子装满水,瓶里大气压强小,瓶外大气压强大,就把球堵在瓶口上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这节课真开心!

【篇七:大气压实验】

“哇!好厉害!”“这怎么办到的?”“太牛了!太牛了!”谁呀?在二楼里大吵大闹!烦死了!哎,只好让我这位名侦探---邪眸(邪眸为外号)来破解这个谜吧!

经过我多次的推理与猜测,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B班他们在上实!验!课!

我也加入B班这个大家庭,只见几样道具从门外飘了进来:一个是像鼻子的针筒,它可以吸气也可以呼气;另一个是被称为马德堡半球的球体,它被分为两半:一半挂着根“天线”,为上半部;另一半挂着个钩,是下半部。

好了,实验开始!我们分为5个小组,每个组中每人都会有职位:一个抽气官,一个持球手,两个验证官。像我这种名侦探当然要选——验证官。只见持球手使出神力将马德堡半球合上,抽气官也冲了上去把针口接在“天线”上,并将球中的气体抽光,下面就该让我出场了:经过我的多次检验,球体没有任何问题。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将四个满满的矿泉水挂在钩子上(还格外加了一件衣服),球体还是待在一块儿没有分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连我这位7星级侦探也答不上来。这时来了一位10星级侦探人士——邓大师,邓大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因为马德堡半球中有许多空气,外边也有空气,这时两者的压力互相抵消,自然可以轻松打开;如果将球体里的气体抽光了,外边的空气就会压制住球体,所以很难打开。”我们听了,都十分佩服这位邓大师。

这一次的案就破到这,如果有疑问就找——邪眸!

【篇八:神奇的大气压】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拿着一瓶矿泉水和一根绣花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我们好奇地议论着,真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时,老师终于说话了:“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我要用绣花针在这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扎洞,但是能让水不会流出来。”同学们听了,有的在笑这不可能,有的好奇地想知道结果,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老师用手势示意我们安静下来,并说:“我要开始表演了!”教室里又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把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每一个瞬间。老师先把水瓶倒立,然后用绣花针在瓶底扎了一个小洞,最后把矿泉水瓶小心翼翼地倒起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果然像老师刚才所说的一样,居然不会流出来,瓶子完好无损似的,滴水不漏。

为什么水不会往下滴呢?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都好奇地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谁也无法说服谁。老师见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这是空气中的大气压造成的,当瓶盖拧紧了,瓶里没有空气,压强减小,当瓶外的大气压大于瓶内的水压,就能托住往下滴的水,所以水不会往下流。如果拧松瓶盖,空气一流通,水就由于重力而向下流了。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大气压的神奇之处。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有所发现。

【篇九: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植物的趋光性】

文/燕竑天

每年春天,妈妈都会种绿豆芽,它们总是悄悄往窗口倾斜,不管我怎样让它们背着阳光,朝着我的小床生长,它们就像不喜欢我的小床似的,第二天又朝窗口斜了过去。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做个实验。

我提前准备好两个透明的塑料瓶、刻刀、棉花、黑布、皮筋、记号笔、绿豆、清水。

首先,用刻刀将瓶子截成15厘米高,我截的时候差点儿割到手,早知道就让妈妈帮一下了;接着,取2-3厘米厚的棉花填充瓶底,再倒上水,不多不少,只要能把棉花浸湿就行;然后,把绿豆一粒粒撒在棉花上(不要撒太多)。以上步骤,两个瓶子的操作方法一样,任意选其中一个瓶子作为对照组,另一个就是实验组。最后,在实验组的瓶身上用记号笔标记一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窗口,再用黑布罩住瓶子,在标记处剪开小窗口,留出光源,并用皮筋扎住口,这样就完成了。好期待实验结果呀!

接下来记得每天浇水。五天后,打开黑布观察,发现实验组的绿豆芽都朝小窗口光源方向生长,茎是弯的,叶子偏黄;对照组瓶子里的绿豆芽全部朝上生长,微微向窗户边倾斜,叶子呈绿色。

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有趋光性的特点,我心中的疑惑有了答案,真有趣!

【漂浮的鸡蛋】

文/胡喆焰

都说生鸡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我想做个实验,证实一下。我先准备了一个透明玻璃罐,一个生鸡蛋和一罐满满的盐。

首先往透明玻璃罐里加上约三分之二的自来水,然后把生鸡蛋放入自来水中,这时看到鸡蛋沉到了水的底部。我把生鸡蛋捞出来,在水中加了两大勺盐,用力搅匀,再放入鸡蛋,还是稳稳的沉到了水底。这是为什么呢?是盐水不够咸吗?我赶紧捞出鸡蛋,再往水中加了三大勺盐,猛搅起来,再次放入生鸡蛋可还是沉在水底,没有一点想浮到水面上来的意思。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到:“生鸡蛋是不可能浮到水面上来的,拿去煮一下就能浮上来了,要么就算了。”“妈妈!让我试最后一次!”我恳求地说到。说完再次把鸡蛋捞出来,猛加了五大勺盐疯狂地搅起来,再次拿起鸡蛋屏住呼吸地把它放在盐水面上,轻轻放开手指只见鸡蛋在水面上晃了晃,就停住了……“哇呀呀!我终于成功啦!”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实验证明:生鸡蛋在盐水中是可以浮起来的!但是对水和盐的量有一定的比例。看来做实验是要不断的坚持和尝试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带电的报纸】

文/包晗

周末,我和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这时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报纸有电吗?”丁丁信心十足地回答:“当然没有!世界上哪张报纸有电!”劳拉却有不同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一番,我们把报纸里里外外摸了好几遍,对,报纸没有电啊!但是通过今天我带来的小实验,你就会知道,有时候报纸也会产生电。

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们要准备好一支铅笔,当然报纸是必不可少的。做这个实验最好是在冬天,因为冬天屋子里的空气比较干燥,越干燥的地方实验的成功率就越高。首先我们要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把你的小手松开,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接着你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就会发现被掀起来的角会被墙吸回去。最后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请大家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哦!

这个实验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呀!

【神奇的大气压】

文/郭谨源

“烧纸船”,“纸托水”。不管是水还是火触碰到纸,它的下场都会很惨。水碰到它,它就会湿得“入手即化”,或者会泼出一个大洞。火碰到它,它就会被烧得变成黑色的碎片。如果说纸片不怕水,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纸片能托水”,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上这几个字,我就产生了许多疑问。只见老师拿出了一个水桶,一张纸片和一个装了一些水的杯子。他先把纸放在杯子上,然后飞快地倒过来。只听见“哗——啪”一声,水杯里的水全被冲了下去。第二次,因为老师有了经验,所以先把水灌满,然后把纸放上去,接着把纸按一按。大家都希望它能继承先人未完成的事业。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老师把水杯倒过来。嗯?我为什么没有听见水胜利时的欢呼声呢?我迫不及待地把头抬高,哇!纸居然吸在了杯子上,我惊奇地瞪大了双眼。

原来,水没灌满之前,杯子里是有大气压的,水加上大气压,纸当然抵挡不住啰!第二次因为杯子里没有大气压了,所以纸靠大气压(外)的“一气之力”,把水托住了,没有倒出来。大气压果然是神奇的力量。

【神奇的气球】

文/徐舟齐

在4月22日的那天,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实验名称是“神奇的气球”。我们要准备的材料很简单,有一根细长的竹签和一个中等大小的气球(颜色自定)。

首先,我要吹个中等大小的气球,然后,我要用一根细长的竹签慢慢戳进气球打结旁边的一个地方,(注意:摩擦时,当心自己的手)。接着,松开抓着竹签的手,最后,让我们看看成功了没有?――啊!成功了!气球既没有爆,也没有也瘪!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打结旁边的地方橡胶皮比较厚,所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试一试哦!

【大气压的神奇力量】

文/董骐瑜

周五,谢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我先翻阅视频,再和爸爸讨论,最后终于想到一个小实验,名叫大气压的神奇力量。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准备了杯子、清水、平整的纸片。

首先把杯子倒满水,爸爸提醒我要把水倒到跟杯口平行,接着把平整的纸片盖在杯口上,然后爸爸一只手轻轻地压在纸片上,另一只手握着杯子,爸爸神秘地说:“奇迹马上就要到来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的下一个动作,只见他飞快地把杯子倒立过来,将压着纸片的手轻轻地移开,奇迹发生了,最后杯子成功地把纸片吸住了。

原来当装满水的杯子里没有气压,杯子外大气压顶住纸片,这样纸片就成功的吸附在杯口上了,生活中的吸盘,吸尘器,吸管都利用这一原理制作的产品,这就是大气压的神奇力量!

【篇十:有趣的实验纸托水杯】

“咦?这能行吗?”我疑惑地轻声嘀咕着,“一张薄薄的纸竟然能托住水?”

周五下午,林老师让我们去一个小实验,用一个水杯装满水,再拿一张纸盖住纸杯,最后把纸杯倒过来,看看纸杯的水是否能被纸托住。说干就干,一回到家,我把实验步骤详细地讲给妈妈听,请妈妈和我一起合作,动手试试看。

我们首先找来了一个纸杯,装满了水,小心翼翼地把纸盖住纸杯。“妈妈,你觉得能行吗?”在倒扣纸杯前,我问了妈妈很多遍,一直不敢去把纸杯倒过来,生怕不成功。“没关系,试试看。”妈妈微笑着鼓励我。

“一、二、三。”我快速把水杯倒了过来。“哇。成功啦!”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纸居然托住了水杯。可好景不长,“咕噜咕噜。”原来,不到两秒钟,纸杯的水就流了下来,纸也掉了,我的高兴劲儿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来这次实验还是失败了。唉,我叹了口气,垂头丧气地站在那儿。

“宝贝,没事,我们再来试一试。”妈妈轻身地安慰我。“要不,这一回我来试一试?”妈妈摸摸我的头。“好吧!”我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妈妈把纸杯装满了水,拿出纸盖住纸杯。我瞪大眼睛,仔细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咦?跟我刚才的步骤一模一样,这能成功吗?”站在一旁的我暗暗地想,“估计这回妈妈也不行。”

只见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纸杯倒了过来。“一、二、三……”我惊呆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过去十几秒后,纸还是稳稳地托住纸杯。“成功啦!成功啦!”我高兴地拍手叫好。

奇怪了,薄薄的纸居然真的托住装满水的纸杯。这是什么原理呢?我跟着妈妈上网仔细地查找了资料。原来这是大气压在作怪。当纸杯灌满水后,杯中的气压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妈妈笑着对我说。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热门推荐
1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粉笔赞
3与美同行
4打捞阳光
5八年级作文
6逗号
7我爱我的家乡
8秋天在哪里
9老师有双神奇的手
10上学路上
11我爱我的家乡
12秋日落叶
13五一劳动节作文
14不一样的年味
15实践活动
16家乡的如意公园
17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18睡莲
19成长的酸甜苦辣
20学包饺子
21你的微笑让我记住了你
22桃花开了
23研学活动
24享受过程
25烤番薯
26最爱喵星人
27莲花山游记
28雪人
29友情的意义
30我的理想当一名科学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