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徐公的作文

【篇一:扬适度之帆,享适度之美】

一弹牡丹戏,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撇鹊桥上,一画蝶成双;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弹挥横竖,撇画勾点,无一不是将力度把握得当,才能将其最美呈现于世。因此。为人需要一个度,处世需要一个度,只有懂得适度,坚持适度原则,才能描绘人生的美好画卷。

抛适度之锚于海内,为扬帆奠基。战国时期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被他的妻、妾和客人称赞比城北徐公更美,可他却并未因此过于自信,而是自信有度。因此在看到徐公之后,他能客观地悟出妻妾之人说他美的原因,并因此设喻来委婉地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邹忌掌握了一个作为美男子的度,于是有了世人对他更多的赞美;邹忌坚持适度原则,于是他的委婉规劝换来了齐国的强盛。

掌适度之舵于舟上,为扬帆准备。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人把握适度原则,用“赎买”政策将资本家的钱聚集于国库,建设国家;邓小平把握适度原则,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罗斯福坚持适度原则,将市场自由机制与国家控制融合贯通。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适度为他们更增一份亮丽;他们都是寒夜中永不坠落的星辰,适度为他们更添一份恒久……坚持适度原则,使他们收获成功;坚持适度原则,使他们享誉世界;坚持适度原则,使中国傲立于世界。

如若不懂适度,那么你的航船终将颠覆。不懂适度,心便没有了制约的枷锁,贪官和珅可谓是个不懂适度的典范。他位高权重,精通外语,才华横溢,本可安定富足地度过一生,却因没有坚持适度原则,能贪就贪,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落得个抄家的下场。可见,没有坚持适度原则,付出的代价必是惨痛的。

放眼当今社会,又有谁能真正坚持适度原则?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无良企业家肆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恶化,一批批高官贪污受贿纷纷落马……这些事情的频频发生,难道不该对我们有所警示吗?

社会是复杂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懂得适度,把握适度,用适度来装点我们的亮丽人生。

让我们与适度同行,点适度之灯,护适度之花,饮适度之泉,弹适度之弦。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只饮适度之水。

【篇二: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已经读的差不多了,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不受蒙蔽这一章,它让我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向朋友提出一些良好的意见,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

驺忌是一琴手,为了改变齐国,他进宫提醒齐威王,齐威王封了他相国,把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齐威王不禁有些骄傲了。一天,邹忌觉得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就问自己身边的人:自己和徐公(很漂亮的一个美男子)到底哪个更漂亮。大家都说邹忌最漂亮,后来邹忌跟徐公见面,才发现根本就比不上徐公。由此邹忌获得了启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齐威王,让齐威王收集人才,治贪官污吏。

邹忌其实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有勇气将齐威王的错误指出,更有勇气叫齐威王改正错误。最了不起的是他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得到启示,并把自己的启发告诉齐威王。作为一名小学生,吴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老师说的不一定是真的”老师的话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指挥,只会使得自己的成果不堪入目。当别人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你也不要因为他很强势,很厉害,比自己了不起就退缩下来,往往越是这样的人,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的意见。

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山顶,你站在山下,强烈的阳光照着他,你站在山下,看得见他被阳光照着的一面和阳光照不到他的一面,而他自己如果没有旁人的指点,他是绝对看不到的。

如果你看到身边的人需要有改进的地方,不要害怕,一个良好的意见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

【篇三:以个人修养来正视他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其首,可见重要。孔子亦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警示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我,反省自我,以达到修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更好地正确评价他人。

古人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老太太认为是对面老太太太懒惰,洗出来的衣服总是不干净一样,她没有看清事实,没有正确审视自己,以致于使她看错了他人。由此可鉴,对别人我们需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就必需先对自身擦亮双眼,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不断被其它的世俗所左右。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学到,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问三人皆说美玉徐公,但邹忌却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以此得出了正确地评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外,他还能够进谏齐王,让齐王借群臣吏民之谏言来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人格,最后战胜于朝廷。

孔子在世时,就以学识渊博和重视个人道德修养而享誉天下。但他在盛名之下,仍能保持谦虚的态度,清楚地认识自己。他教育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不善者而改之。”以别人自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孔子的一生都对自身不断地进行着人格的自我修养和完善,所以他才能为天下之大家,众人之名师。

古往今来,只有能认清之人才能够不被外物所迷惑;只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人,才能到达成功彼岸;只有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纯净之人,才不会空叹人世的无奈,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祖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取张良之谏来完善自己,所以大破霸王,赢楚汉,登高位,纳贤士。

君子的力量在于人格和内心,内心充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才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让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能不被世俗外物所左右,给予他人正确的评价。

【篇四:少点抱怨多些自省】

说到抱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可以抱怨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又有谁能从从自身反省,谁又能擦亮心灵窗户上的污点,从而重新审视自我呢?

老太太总抱怨对面人家衣服从来洗不干净,继而发展到认为对面老太太不会做事,然而如果没有那位细心的朋友,她有可能永远无法发现,那面带有污点的窗户蒙蔽了她的双眼,让她无法正确得看待他人,也无法正确得审视自己。

在邹忌眼里徐公的英俊永远不如自己,而且其妻的:“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让他更加认同自己的英俊无人可以披及,然而如果没有事后的自我反省,何来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有求于臣”的省悟?何来后来齐国通过群人进谏的方式纠正本国的过失?最终胜于朝廷,赢得四海的尊敬?可见自省的重要。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身为圣人的孔子都要每天多次的反省,发现自己的过失,从而不断得完善自己。更何况我们平常人呢?

然而独有自省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位细心的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刘备因为有了诸葛亮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唐太宗因为有了魏征而做到以人为镜,知得失的美好品行,拥有这样的朋友在我们身边,如同一条轻柔毛巾一般,时刻擦拭着我们心灵上的污点,如同风向标一般,让我们的人生路途时刻指向光明。

如今社会太多的人会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工作太难、自由的时间太少,然而这种抱怨并没有被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消化”、没有自我调整。而是一味的我行我素,更有甚者,开始报复社会。就这样,地铁鸡爪女因工作忙无时间吃饭,在公共场合破坏风气,而且出言不逊、地铁渣男辱骂群众以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因没有稳定工作而组团碰瓷。这些不良现象频频发生,难道这些事情一次次的发生没有让我们从中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吗?

你是否还在抱怨其他国家的学生天天生活在低压下,没有繁重的作业和学习负担?但你可曾想过有些地方的孩子们身处战乱,连最基本的温饱—这么基础的条件都无法保障。你是否还在抱怨社会太过不公,自己万般努力也无法拥有如同那些天生就是富人的人一般阔绰的生活?但你可曾想过在那么一个角落有一个在街边卖艺的9岁男孩,为挑起家里的重担,而早出晚归。生活对于他来说不显得更不公平?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想方设法的继续生活下去。

达尔文曾经用《生物进化学说》告诉我们,在这个“拥挤”的社会要能幸福得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反省,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强、更加自立、更加完美。然而再多的抱怨也只会是一种无法成功的借口,是弱者的无奈。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请少点抱怨,多些反省。

【篇五:表面之下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诚然,万事万物必有因。我们总是被眼睛所看到的“真相”所迷惑,就如鹦鹉鱼色彩艳丽的外表一般,其内里,往往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毒素”。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太太多年以来抱怨对面楼上的太太衣服洗的不干净,认为那位太太很懒惰。有一天,这位太太的一个明察秋毫的朋友来到她家做客,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的不干净,而是这位太太自己家的窗子太灰渍太多。

故事如此反转,不禁令人失笑。

人们总是被表面所看到的现象迷惑,难以想到事件的本来面目。在历史上,也有许多鲜活的例子。

那是鸦片战争后不久,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开始意识到自己统治的不稳,寻求能够挽救危亡的办法。部分大臣占了出来,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工厂,兴办学堂,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历时近三十年,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因在于,当时的统治者们盲目学习西方的技术,被当时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的表面所蒙蔽,没能从国民根本开始变革。虽有影响,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看到表面,细致思考,方能获得真相。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对此二人如此描述。邹忌与徐公比美,其妻曰美,妾曰美,客亦曰美。待到徐公来,邹忌窥镜而自视,不若徐公之美也。“这是为什么呢?”邹忌不解。思考多日,终于得出结论:吾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于是在朝堂之上告诉齐威王,王纳谏,使齐国强大了起来。

邹忌没有被妻子等人的美言所迷惑,善于思考,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最终得出了使国家强盛的重要发现。

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选择与诱惑,常常煎熬与事倍功半的困境,苦苦深陷泥沼。已故的前北大校长季羡林先生,在文革期间依旧投身于翻译和写作的事业中;中国航天学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坚持回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先辈们的不慕名利,不被物欲的表象所迷惑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美丽的蘑菇往往带有剧毒;廉价的好运往往隐藏着陷阱;过分美丽的食物往往被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我们身边有无数或美好或污浊的假象不断地欺骗我们的双眼,只有我们用心的去分辨,用头脑去思考,才能擦去这“窗”上的“污渍”,更清晰的见证我们的世界。

热门推荐
1这样玩真好
2妈妈的爱
3秋天的树林
4哈士奇当官
5我的春节
6森林运动会
7学生优秀作文
8爸爸真辛苦
9难忘的端午节
10生命中的韶光
11我的小蜗牛
12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13休息节
14努力
15我就这样长大了
16十二岁我要学会坚强
17考试的作文
18心中的美景
19北京之爱
20年味
21那片永不凋零的红叶作文600字
22遇上碎片化生活
23重拾沙滩上的记忆沙贝
24浓淡交替的父母之爱
25野菊
26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27共享利弊
28烈火英雄观后感
29一张美丽的卡片
30母爱七年级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