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猪头的作文

【篇一:我崇拜的张老师】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崇拜张老师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张老师的脑袋大大的,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每次见到他,他都是笑眯眯的。最标志的还是他那“闻名千里”的双下巴。说到双下巴,那可就不能不提张老师最令人感叹的气派了,那就是——————胖!肚子上积了一层厚厚的赘肉,使他变得像一只可爱的胖企鹅。

我崇拜张老师的最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知识渊博。每到上课的时候,只要我们讲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张老师就会告诉你这个成语的来历和这句名言的意思,使得你明白。张老师还是一个知识小百科呢!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下课期间去问张老师,张老师肯定能回答出来。你不信的话,下次我还可以帮你出出题目考考他!我觉得,张老师之所以知识渊博,是因为他多看书、认真努力的关系。

张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做事不用付出太多,只要比别人努力那么一点,就可以了。”张老师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念念不忘。我相信,张老师的作文教的那么好,跟他付出的努力肯定有联系。

张老师还有一个极大的癖好就是——特别喜欢在课堂上搞怪。比如有一次,他正在上课,突然站起来大叫起来:“‘臭蜜蜂’,快去门口给我端一杯茶,要放茶叶,记得不要往里面吐口水哦!”张老师这一闹,大伙儿都愣了起来。大概过了两三秒之后,我一下子反应过来,老师说的“蜜蜂”原来是我呀!因为我叫“徐滢丰”,有个“丰”字。我尴尬的站了起来,往门外走去。端起了茶杯后,走回教室时,发现同学们正在哄堂大笑。我下意识地挠了挠头发,不好意思的回到座位上。张老师悠闲地喝完茶之后,便继续开始讲作文课。没想到,后来张老师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一如既往的闹出笑话,一而再再而三的“幽默”,可是这种“幽默”害了许多无辜同胞,是我们这群受害人承担不起的呀!

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十分特殊,每写一篇作文,他绝对绝对不会让你十分死板的来写,而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或一个小游戏,让我们去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之后,再让我们写,张老师认为这样的话,会比较好写这篇作文。因为张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亲身经历后写作文是每一个人写作文的锦囊妙计,也是这样,才会让你们这群‘猪头’印象深刻。”

张老师待人也特别特别的温和。虽然他总是会一只叫你“猪头”“猪头”。但是这个“猪头”的意思并不是骂人的意思,而意思是对你很亲切。我们也十分不在意。(因为我们抓住了张老师的弱点)因为张老师是个大胖子,我们就叫他“张胖子”,还特意编了一首歌:

“张胖子啊屁股大,一个马桶坐不下,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虽然他屁股大,但是作文教得好,教得好……”

说起来,你认识我们作文班的张老师了吗?

【篇二:土家人的赶年】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不同的过年习俗,我是一个生活在省会城市的土家族孩子,今年,我回到了张家界慈利县大山里的奶奶家,体验了一把土家人的年。

“砰、砰……啪”,年三十清晨,天还没亮,我被屋外的鞭炮声惊醒了,一看闹钟才凌晨3点多,爸妈就开始把我从暖和的被窝里往外“拔”,“快起来,赶年咯!”跟汉族人年三十晚上守岁过年,吃年夜饭象征团圆的习俗不同,土家人的年要比汉族早一天,除夕当天早上吃年早饭,谁家的团圆饭吃得越早象征着来年运气越好,一家人一边吃着团年饭,一边等天亮,这就叫“赶年”。

大人们忙忙碌碌一阵后,餐桌上,腊肉、香肠、糍粑、熏猪头等等土家族传统摆得满满当当。这赶年,说是“赶”着年,却并不匆忙,土家人在这过“赶年”之前的习俗已做了充足的准备。奶奶念叨着土家人的“贯口”:“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蒸醪酒,到了三十蒸猪头”,在除夕前的乡场上,办年货的人会把整个乡场吆喝得特别繁荣。卖年画、鞭炮、春联,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山村里的各家各户都会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炸团馓,除夕前夜就会煮好全猪头,杀公鸡,用来祭神,拜祖先。大半个月的忙碌,换来了这一桌丰盛的年早饭。

“1、2、3、4……”我数了数桌上的米饭,怎么多出两套?爸爸告诉我那是给祖先留的,这团圆饭也不能忘记祖先。在开动前,奶奶给每个人端过来一碗红糖水煮鸡蛋,土家人的风俗里,凡大喜事都要吃红糖水鸡蛋,寓意着甜蜜、圆满。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幸福的享受着这美味的土家族年早饭。

不到六点,我们家的年早饭吃完了,这时,天刚朦朦亮,爸爸看了看微信朋友圈,笑着告诉我:“还有更早的呢,我同学家在年三十转钟之前就开始吃了呢,在这湘鄂渝黔交界的大山深处,有成千上万个土家族家庭和我们一样,赶在大年三十天亮之前过个“赶年”。在我们土家人看来,一边吃年饭一边等天亮,寓意着从黑暗到光明、日子越过越好。”“过赶年”由来已久,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湘西土家族将士奉诏赴东南沿海抗倭,当时正值年关,因军情告急,全族人便提前一天过年。后来,土家族将士取得了“东南抗倭第一功”。为缅怀祖德、不忘战功,土家人“过赶年”的传统便延续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土家人的赶年,一种不一样的风味。

【篇三:春节祭祖】

还未到大年三十,四处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各家各户门上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就连小区门口也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而此时的我,却坐在返回老家的客车舒适的车厢内,听着轻松的音乐,畅想我未知的新年。

回家的路上,爷爷打来电话,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次过年,我会带你和赵檬一起去祭祖,以后等我老了,走不动了,就靠你们了。”我不明白“祭祖”到底是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来继承爷爷的“衣钵”?带着满腹疑问,我回到了老家。

终于到了过年这一天,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开始准备,而我也终于找到机会向爷爷询问祭祖的事,在我的追问下,爷爷终于开了金口。原来,祭祖是农村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专在过年时举行,分为两个部分,即“祭祖宗”和“拜神”。爷爷讲完后,我和弟弟就带上四挂鞭炮,一大叠纸和一些香上山了,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我们虔诚地烧香、烧纸并跪地叩头。离开时还放了一挂鞭炮,意思是告诉祖宗后人来祭拜了。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和弟弟完成仪式的时候,都冻得手脚冰凉,但心中却充满神圣和虔诚的敬意:所谓“祭祖宗”,不过是一种仪式,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不要忘根啊!站在风中,我忽然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温暖。

回到家里,满屋飘着肉香,我好奇地将头伸到锅边一看,原来煮着猪头。一会儿,只见爷爷拿过一个洋瓷盆,把猪头装好,并给猪嘴里咬上猪尾巴,把一双筷子插在猪头上,我恍然大悟:“爷爷,这是不是表示‘有头有尾’呢?”爷爷笑着点点头。

“拜神”仪式开始了。首先要拜家神,大堂上放着一尊庄严的家神像,爷爷将猪头放在供桌上,然后点燃三炷香,虔诚地拜三拜以后,便将香插在神像前,随后爷爷吩咐我和弟弟各点燃一支蜡烛,立在神像两旁。拜完家神,爷爷端起猪头,我和弟弟拿上香和纸,我们祖孙三人又分别到了大门、猪牛圈、灶、水井、路边和菜园等地燃香参拜。爷爷边告诉我们,拜大门是在拜门神,在灶、路边是拜灶神和路神,在猪牛圈、鸡圈求的是六畜兴旺,在水井边拜的是一年四季有水喝……

每到一处,我和弟弟都认真地烧香参拜。就在拜完路神回身之际,我看到爷爷温和的目光,他站在雪地里,眉发上都落了不少雪——他在微笑!爷爷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望着我和弟弟爷爷笑了,笑得那样欣慰。

年过完了,每每想起爷爷的笑容,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我想,除了那温暖的笑容,我更不会忘记的,是过年的祭祖,它不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要我们记住自己的根。

【篇四:扒猪脸】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年的气氛反而越来越淡了。听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每当腊月,家家要煎麦芽糖、压冻米糖、杀年猪、自己炒瓜子、花生……可有过年的气氛了!这个过程要持续将近一个月。

杀年猪虽然有点残忍,但那时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当杀猪匠举起砍刀,用刀背敲下猪蹄上的指甲时,大家便一拥而上哄抢。然后候在杀猪凳旁,期盼着杀猪匠在剁肉的过程中溅出一星半点的碎肉。将碎肉装进指甲,然后插进火熜中煨烤。等肉沫冒出“滋滋”的响声时,大家便同时咽下了口水。一边盯着杀猪凳上有没有又掉出了碎肉,一边守着滋滋冒油的猪指甲,光闻闻香气就足够解馋了。

今年,我们回老家过年,虽然没有赶上杀年猪,但是,从村口往里走,家家户户门前的木架子上都挂着腌肉,一排排的,很是壮观。有条肉、猪腿、猪肠子,当然还有猪头,这可是年三十的重头戏哦!

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外公把晚种一批的萝卜从地里拔回来,洗干净,再把晒好的猪头准备好,准备大年三十那天上午炖那美味的猪头炖萝卜。

大年三十早上,厨房里,发出了“咚咚咚咚”切萝卜的声音和“唰唰唰唰”洗猪头的声音。原来是外公外婆要开始炖美味的猪头炖萝卜了!炖猪头的萝卜的切法可是有讲究的,不能切成丝,也不能切成片,要切成大块,转着圈切。为什么炖猪头要放萝卜呢?因为猪头腌过之后会很咸,放了萝卜之后,萝卜会把猪头内的少量的盐分吸收进来,这样,萝卜不会太淡,猪头也不会太咸。

终于下锅了,这么大的一口柴锅才能放得进整个猪头呀!香味散发出来,渐渐地连成一片,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浓香。

我在厨房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猪头肉。

“外婆,猪头熟了吗?”

“快了快了!”

当外公往灶台边端盆子的时候,我赶紧凑过去。只见外公撸起袖子,两手伸往锅灶,外婆赶紧拿着锅铲帮忙。外公一边吹一边把猪头往外提,也不怕被烫着。把猪头放进盆子,萝卜也就下锅了。等猪头稍凉些,外公用刀切开猪嘴,出现两块大骨头,再用双手扒开猪脸,好像很简单的样子。两块大骨头先被扒开来,我一块、姐姐一块,据说这两块上面的肉是最香的,叫“核桃肉”。

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顾不得样子,咬了一大口肉。“呼呼”,还是挺烫的呢!果然很香!尤其牙齿周围的肉,很有嚼劲。

【篇五:《生命终将静默安然》读后感】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题记

最近听说语文老师出书,名叫《生命终将静默安然》,时感诧异:身边竟有人成了作家,便不禁好奇,两眼相望,再难忘。于如饥似渴读下……

“荔枝,你走路永远看着天空,出门不看方向,你说你不敢出远门,怕回不来,以后不怕了,不用背路名,不用买地图,我会在这个导航仪里面,一直陪着你,只要有太阳照常升起,导航仪就永远有电。”看到这我已泪流满面。常听语文老师讲起自己喜欢写对生命的随想以及生活琐事。然而我觉得不仅如此,还有那些所看的电影、电视剧后引发对生命、爱情的思考。

如在本书中出现了许多贴切生活,耳熟能详的电影名,如《后来的我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芳华》等出现,让人不禁耳目一新,精神一振,饶有趣味的读起来。 讲里面的一个小片段吧!作者在写我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时写下来这么一段话。“他让我想到了那句很俗的经典语录,宁肯躲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而这一切,猪头都给不了燕子。所以最终猪头只能追在绝情而去的燕子车后哭……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的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看到这儿,难以诉说的情绪在我心中冲荡、徘徊。我虽也早已看完过此部电影,却未留下任何文字,只任它由时间的冲刷逐渐淡忘,就算提起,也只剩下片言只语。而此书作者竟能及时记录下来,并写下如此深刻感悟,实属不易。果然,作者是个时时刻刻注意生活细节,将电影和写作常常联系在一起的人。或许,这样的文章才会更让人爱不释手、沉浸其中吧。

其实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太多太多,也太少太少。而电影呈现出人生不同绚丽的风景,昼夜更替,绽放着精彩。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时长是一生,而主角只能是你自己。若想使这部电影呈现出更多的精彩,或者学会感悟人生,学会读书,是个明智之选。相信这本《生命终将静默安然》不会让你失望。

愿你不负自己,致上。

【篇六:难忘的一节课】

那节课尴尬,僵持。但后来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节奏中了。课堂之乐,非打非闹,说者中,画者胜,纸笔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生欢也。

那是星期三的活动课,大家都到了各自的组中,而我们这个组的人倒为没准备材料而发愁。眼看就要上课了,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却也没办法。老师一来,就阐述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大家都没带东西,所以这节课我们先来构思。”这句话可说到我们心里去了。可为我风寒交加的小心脏,送了一把火。我还以为他要告诉班主任。那班主任可就要对我们大发雷霆了。想起那个样子,我不禁瑟瑟发抖。老师说每个人要设计一个小花盆,花盆前画个动物或动漫头像,一会儿交流。

我们都在瞎画。侯思羽在杂志上找到灵感,画猴头。我们都说:“这可真符合实际呀!”我试着画海绵宝宝,我说:“海绵宝宝最容易画,一个方块,两眼,一鼻子,一嘴,身上再画一些孔。”结果,我画了一个海绵不海绵,方块不方块的怪物。侯志明说:“猪头多好画。”说着,就画了一个,不过,画得好像。老师让我们组起来回答,要画什么,组长说他画猴头,我画海绵宝宝,紫潇画派大星,结果连问都不问猴志明,直接说他画猪头。引起了众生欢也。接下来,老师让我们画各自想画的。老师们也在有说有笑的,猴志明则还在练习画猪头。课堂活跃,笑声上下,老师乐而学生乐也。然而学生只知画之乐,而不知师之乐,生知从师玩而乐,而不知老师之乐其乐也。

不一会儿,铃声响起,督促我们赶紧下课,这难忘的一节课就这么下了。

【篇七:变成一块神奇巧克力】

我想变成一块巧克力,人人都想吃,我就趁机捉弄他们。

我要变成一块神奇巧克力,静静地趴在桌上,让馋嘴的同学发现我,把我拿起来,撕开包装纸,刚想送到嘴里时,我就猛一后退,害他咬到自己的舌头。哈哈,知道错了吧,看你还敢不敢叫我“胖猪头”。

等变成神奇巧克力,我就躺在美术老师的办公桌上,她注意到我,把我放在口袋里,送给表现好的同学,我就悄悄地在她大衣口袋里融化,变成巧克力浆,把她的狐皮大衣毁了。哼!谁叫美术老师这么偏心,每次都给我同桌a+,给我却是破烂c,她也没有比我好多少呀!

我变成神奇巧克力后,一定要好好诱惑老爸,让他每天吃好几块。老爸总是让我减肥,讨厌!让他也变成大胖子,尝尝变胖的滋味。

呵呵,整他们可真爽!

【篇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

【篇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

首先被这本书所吸引的地方是这个书的名字: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这个题目我的心中就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是谁从谁的世界里路过?是作者嘛?还是别人呢?所以,我心中就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嘉佳。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在社会上奋斗的一些年轻人,然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但最后却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白头偕老,总是有许多的挫折。但他们却都被这些挫折打败了。

在这本书里,我最有印象的是猪头。我当时看到这个名字也觉得好笑,叫什么不好,为什么却偏偏要叫猪头呢?难道他是猪八戒的转世?但当我看完他的故事的时候,心中又有些佩服他。我记得一个关于猪头的片段,就是猪头的恋爱。猪头喜欢上了比他大的一个师姐,她叫崔敏。可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是崔敏室友的两千块钱丢了,她说是崔敏偷了她的钱。后来崔敏就被公安局带走了。猪头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非常地生气。他相信这钱一定不是崔敏干的,后来他四处打工,借钱,有了这两千块钱,正准备还给那个人的时候,他发现那个人已经转校了,他再也不能给崔敏洗清嫌疑了,崔敏也被放出来了。后来他们两个就在一起了。我很喜欢猪头的这种性格,所以我对他最有印象。

还有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是茅十八和荔枝的故事。陈默和茅十八是很多年的好朋友。后来茅十八向荔枝表白了。茅十八在表白的时候很紧张,手抖的差点连戒指都没有戴上。后来在荔枝过生日的时候。茅十八送给了她一台导航仪。这可不是普通的一个导航仪,是茅十八修改了很多次的。那导航仪的语音全部换成了茅十八的声音,还特别幽默风趣,还有点吵。可过了几年,茅十八和荔枝分手了。荔枝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在了一个箱子里放在了酒吧,想要还给他。但茅十八却没有勇气来拿。陈默看到了那台导航仪,去到了茅十八当初向荔枝表白的地方,一路上,那台导航仪都喋喋不休地说。当陈默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几乎都是在深夜完成的,他有些只是随笔,或是涂鸦,但他只是想给喜欢他的人一点点力量和鼓励。

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开始时的疑问就全部没有了,我知道了这个人不是作者,是作者心中幻想出的人物故事。他是为了鼓励那些喜欢他的人。

我觉得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把自己也想象成人物中的一部分,从而更贴切地描绘出这些情节,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本书的名称也很引人入胜,想让人一旦究竟里面的故事情节。作者也是别有用心的,如果不去阅读这本书的话,我真的以为是作者从某个人的全世界路过,我很喜欢张嘉佳写的这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篇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

作为一个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以前读过的书大多是像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这样具有孩童故事情节的书,读这样一本情感励志故事的书,我是第一次接触。虽然作者所写的故事,我不是看得懂,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作者的文采是能够从中感受到的。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也是作者的“睡前故事”系列。本书分为七部分:初恋,表白,执着,温暖,争吵,放手,怀念。这是一本缤纷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到处串场,转身却又不见。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也有莫名奇妙的,还有信手乱侃、胡说八道的。每当我辗转难眠,需要安慰时,总能找到一篇合适的。

每一篇都是独立的一篇,多的有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但每一篇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在深夜完成的。它们就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

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也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但它们能给喜欢的人一点点力量,一点点面对自己的力量。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都会想去拥有一个人的全世界,可能只是路过。

满城的雨水,模糊的痕迹,呆呆伫立一步也不想往前。哪怕等待,认真守护每一个路口,最后却发现对方已经不在。其实这些并不可怕。所有人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篇,真正感受自己的内心!

【篇九:赶年集】

新年马上到了,大家都忙起来了: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贴对联。当然更少不了赶年集。腊月三十这一天,爸爸带着我去赶年集,买买过年所需的物品。

集市上的东西数不胜数。有卖过年要穿的新衣的、有卖过年各种零食的,有蔬菜,有水果,有年糕,有灯笼,有年画,甚至还有卖猪头的。我被这个猪头吸引了,瞧!它耷拉着两只又白又胖的大耳朵,眼角上面布满皱纹,鼻子又大又长,简直跟?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没什么两样。这样的猪头是用来过年祭奠祖先用的,人们把它买回家,腊月三十午饭前放在祖先的家谱面前,还有鸡鸭和各种水果,一起摆放,用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

集市上热闹非凡。大人们正在买年货,小孩子们吵着向家长们要零食,大人们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得到零食很满足的孩子们很快喜笑颜开,陪大人们也都笑嘻嘻地买年货。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笑声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卖对联了,卖对联了!”声音在我的身后响起。我转头定睛一看,哇!几十副对联在风中微微飘荡,红闪闪的一片,美不胜收。对联上写着:“五福临门家乐业,家家平安好运来”,这寓意着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幸福的向往与期待;“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生意人给自己的立志;“恭喜发财财到家,万事如意运气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农民的愿望;“忠厚传家远,诗书继时长”则是读书人的祈求。而不管什么行业的人,都希望能“有福”“有春”“有禧”“招财进宝”等,都是对未来怀抱无限的希望。

每一个红灯笼,都象征着红红火火;每一串爽朗的笑声,都象征着阖家欢乐。

腊月三十的天气虽然很冷,可我的心却暖暖的。

【篇十:我的家教老师】

我有一个家教老师——陈老师。她是一个美丽幽默,教导有方,温和贴心的老师。

暑假,妈妈请了一个家教老师给我补习写作。听妈妈说,她姓陈,是作家协会的。我心想:这么有名的人一定很古板很严厉吧。可是见到她,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见到陈老师,她穿一条及踝碎花长裙,身材苗条,皮肤白里透红。如果不是戴了一副眼镜,我还以为她是一位演员呢。

陈老师非常幽默。有一天,她给我讲作文的结构。她说,作文的结构就好比人的骨骼,你不能头大身子长腿短。作文的头要写得像凤头一样美,不能写成猪头。这个“猪头”让我忍俊不禁。她检查我的作业的时候,发现我写她做了一个“大鹏展翅”的动作。她惊讶地张开双臂,像鹏鸟一样,对我说:“我做过这样不淑女的动作吗?”看着她的样子,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陈老师不仅是一个诙谐幽默的老师,更是一个教导有方的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她说作文材料可以以一当十。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有一次,我儿子在超市打碎一个花瓶,我让他用洗碗挣钱的方式来承担责任。此后,他就把这件事当成作文材料,用到了好多篇作文上。”她给我讲作文材料需要裁剪的时候,说:“写作文就好比拍照,作文材料就是我们看到的风景,有天空、草原、牛群、牛屎。

拍照的时候,牛屎要不要拍进去?”我茅塞顿开,明白作文材料要如何需要裁剪。做课堂作业的时候,她会用那大大的眼睛充满信心地看着我,说:“别紧张,仔细想,我知道你可以的。”她的话字字句句流进我的心房,就像汽油流进油箱,给我信心与动力。

陈老师还是一个特别温和贴心的老师。课间的时候,她怕我渴,给我倒水。有一次,她请我我吃水蜜桃,不仅帮我把皮削好,还问我甜不甜。丝丝暖意伴着桃肉下肚,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每次上完课,她总是叫我先在她家打好车,免得下楼打车晒太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短短十天的作文补习很快就结束了。我和陈老师分别了,但她的诙谐幽默、谆谆教导依然留在我的心里。

热门推荐
1谈谦虚
2与父同行
3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4乌龟
5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6共享时代,道德先行
7青瓜的自述
8海洋历险
9妈妈的眼睛
10难忘那充满鼓励的目光
11学无止境
12我梦见又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
13我最敬佩的老师
14我们家的“三个鬼”
15家乡的春节
16可爱的兔子
17路就在脚下
18文明在我身边
19
20第一次钓鱼
21我家的鱼缸
22盛开在心田的微笑
23学游泳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我敬佩的人
26温暖的伞
27美景就在身边
28诗韵端午
29护蛋行动
30我的哥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