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台下的艺术】
艺术是一首悠扬飘逸的歌曲;艺术是一段花枝招展的舞蹈;艺术是一场有声有色的戏剧……我不羡慕台上开怀大唱的表演,我只愿意做一个在台下与笔打交道的人。
我六岁开始“拜师学艺。”说起学画,还有一段插曲:我原来是学舞蹈的,学老鼠的模样,学甩手绢的姿势,让我痛不欲生,看着其他同学握着神奇的画笔,我便弃暗学画。
教我学画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留着短发的女教师。她就像一道彩虹,让我看见了缤纷的色彩。我是一个粗鲁的女孩,画一笔就断一截笔蕊,削笔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画画的时间。我画完时,那画的笔痕已经“入木三分”了。老师走过来,推了推眼镜,又给我换了一张纸,教我轻轻的画,我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照着老师的话,小心翼翼地画,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又歪着头,一边盯着书上的猫头鹰,一边画着我纸上的“猫头鹰”,吹了吹纸上的笔屑,在画上笔划着,好像是个懂艺术的。我自豪地看着,又发现缺少了几分色彩。
十岁的时候我开始学给图画穿水彩衣。有一次,我在挤颜料,不想颜料像光滑的果冻从盒里蹿出,紧紧地贴在我的衣服上,赖着不肯走,看着同学,就属我最脏。我用毛笔粘了水,向老师请教。老师念咒语似的说了一堆话,我便调起了颜料。
一点红,一点土黄,一些白,一点黄,被我和面似的搅成一团,图上的米老鼠肌肤白皙,面团却黯然无光。我随便涂上去,这等于在给米老鼠毁容,画干了以后,我发现我的“米老鼠”体无完肤,有些气馁。
经过老师的教诲,我渐渐地改变,铅笔稿稳了,色彩亮了,让我不再后悔曾经流过的汗,和不愧对被我抹得脏兮兮的脸。
我参加了比赛,在经过我的挥挥划划,涂涂抹抹后,那画便活了,一直活在我的心中,当别人对台上吚吚呀呀地投以称赞的目光时,我依然在台下低着头,创造着那一隅又一隅花红柳绿的空间。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后悔,我愿意做幕后的化妆师,愿意做表中的齿轮,愿意在台下精心表演。
我知道,台下有鲜为人知的艺术。
【篇二:拼搏让我如此美丽】
我开始拼搏,从一个高峰攀上另一座高峰,朝着那个目标,从未停止过,让我如此美丽。
刚开始步入作文的大门时,是非常糟糕的,我不免为此感到烦心甚至不安。而又在一次“征文”中,精心准备的作文名落孙山,猛然间,心中那一丝希望,被寒风吹灭的烟消云散了,只听见老师临走时留下的一句话“是在抱怨中自暴自弃,还是在拼搏中变得美丽”。
在那段时间中,我时常忆起老师的那句话,消极的心里与沮丧也随着时间隐去了,我突然醒悟,自信心开始发芽,我不甘心从此堕落下去!
我开始着攻克作文。最开始时,我学会了观察,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人物的一举一动及周边的景物,将它们记录着本子上,并写上感悟。这虽然不像《培根随笔》中的那么深刻,但至少使我有了素材,打牢了作文的基础。
到后来,我开始阅读名著,考场佳作,例如像《红与黑》诸如此类书籍。从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好词佳句,以及那些描写精彩,意寓深刻的段落。这不仅让我掌握了写作方法,还开阔了视野,让我对那些平凡的事物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见解与感悟。我又开始正式创作习作,并从中吸取经验。以往的那些厚实而丰富的积累让我的作文开始有了起色。我常常习作到深夜,仅仅是针对于某一个段落的详细修改。在作文纸上满是圈圈划划,有时连自己也难以辨别。在路上时,我不禁会想起那篇作文的开头结尾如何。一天又一天,那成稿的作文已经有30多篇了。而在这其中,不免会厚着脸皮,拿给老师批改,竟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在无数次的修改和创作之中,作文竟开始会受到老师的赞赏。还记得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时,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看着作文下方的“优+五颗星”时,笑得就像三岁的孩子一样,那一天的心情都显得无比美丽……。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拼搏着,直到自己无能为力。拼搏的过程也有过无数次的跌倒与失败,也曾想过放弃,但依然还是重新振奋起来了。因为拼搏,是我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拼搏让我如此美丽,让我在一次又一次拼搏中,不断成长起来,朝着那个远大的目标,不断前进!
【篇三:粉笔】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写划划,而你看着那一个个由横、竖、撇、点、捺构成的字时,你曾想过吗,这背后是谁在牺牲自己,默默奉献?
那,当然就是粉笔!
一支长约七厘米,有着各种颜色的粉笔,在我们眼里,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那黑板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多么无聊乏味啊!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渐渐的,它慢慢短去,变成了一些粉末,飘散在大地上,永远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上幼儿园时,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字,懂得了加减计算。后来上小学了,语文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词语和句子;数学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英语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读单词,写短文……在生活中,我们与粉笔形影不离,是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传递道理,启迪智慧!
我爱粉笔,爱它的默默奉献!老师,您也跟粉笔一样,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
深夜,在灯光下,辛勤的老师还在改着一堆改不完的作业,备着备不完的功课。掀开作业本,上面的每一句评语,每一个勾,每一段话,每一个红色笔迹上,都凝结着老师的心血。
老师与粉笔,都在忙碌中一天天消耗自己的生命。粉笔灰末飘飘落落,粉笔的身躯渐渐消失在老师的手里;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老师的生命慢慢衰老在教育我们的日子里。
老师,您正如粉笔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您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敬佩呢?
【篇四:你是我的太阳】
她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女士。
上天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美貌,但却在她一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和困难:唯一的梦想——跳一支芭蕾舞,却在上台前破灭了;晚年还经历了癌症之痛……
但她始终微笑着,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了大家,也使自己更加坚强。她像一朵美丽的百合,在荒凉的山头开放。
她,就是我的太阳——奥黛丽。赫本。她在我迷惘的时候,给我方向感,让我坚定。
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设计师。我喜欢画画,喜欢一切美的东西,想通过衣服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我现在报着美术班,在朝着梦想不断努力着。
有一次上课,我兴高采烈的去上美术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如何画好平行房屋。”老师讲完重点后就开始画了,“沙——沙——”铅笔与纸张相遇在一起,正演奏着一场美妙的交响乐。我兴冲冲地拿着尺子,左比比右划划,定消失点,画视平线。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却发起愁来——画个怎样的房屋呢?别墅?大院?还是城堡?最后我决定画一个气派的别墅。
马上就要进行到最后了,但随着难度的增加,我的热情却像谁浇了一盆冷水一样消失了。与心点连接的走廊我一直画不好,我愁眉苦脸,甚至有了一种把作业撕掉的冲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赫本,想到她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我重新鼓起勇气,擦掉又画了一遍,这次果然成功了。
“Youaremysunshine,myonlysunshine……”这首歌我经常唱起。赫本就是我的太阳,让我在她的影响下发光、发亮……
【篇五:好学的同桌】
我有一个同桌,他非常的好学。
他总是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来到就开始学习。每一次考试,他都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名。他非常帅气,我们班里的女生都非常喜欢他。每天上学的时候,他总会收到很多的信和纸条。每天下课,我们班里的女生都会缠着他,他快要被她们烦死了。
为什么说我的同桌好学呢?从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有一次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出得很难,特别是最后一道数学题,全班都不会做。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我们都不会,都放弃了。放学了,大家陆续回家,而同桌还坐在那写写划划,紧锁着眉头,冥思苦想。过了五分钟,突然他一拍脑门,兴奋地大叫一声:“做出来了!”我在旁边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不已地表扬他:“你真的好厉害呀!”他谦虚地说:“没什么,谢谢你!”
我的同桌真的很好学,我要向他学习。
【篇六:耐心的好妈妈】
“可是我不会做呀。”
“那我可以教你呀。”
“可我不想做作业了。”
“那能把这一页做完吗?”
“不要,呜呜——”
哎,妈妈真烦,每次我不想写作业,妈妈就跟我磨。没办法,我磨不过妈妈,只好投降。
我慢吞吞地在书桌前坐下来,懒洋洋地拿起了笔。前几题做的还算顺利,可以有一大题成了我的拦路虎,难以跨越。于是我就拿着笔,这里划划,那里写写。这时在一旁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温柔地看了我一眼说:“不会做了?我来教你。”说着,妈妈开始给我讲解题目,我听着听着就烦了,妈妈呀,直接告诉我答案不就行了吗?干嘛这么麻烦呢?
我索性发呆了。在我发呆时,妈妈已经讲完了题目。
“我没听懂。”我开始和妈妈磨。妈妈又讲了一遍,我这次认真听了,可有些地方还不懂,妈妈又一次耐心地讲了一遍,用温柔的目光看着我,问:“现在明白了吗?”
“想不通?”我简单地说。
“哪里想不通?”妈妈又讲了一遍,可我没耐心了,我开始踢桌子。
“那我可以再讲一遍呀。桌子又不会教你,踢它干什么?”妈妈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
“可我不想做作业了。”我几乎要哭了,整个人躺在椅子上。
“那能把这一题做完吗?”妈妈的话总是那样柔和,没有一丝批评的语气。但我还是想哭,泪水已经快流下来了。
“不要,呜呜——”我终于哭了。哭声并不大,但房间仍回响着哭泣声。过了好一会儿,妈妈说:“那你先去洗澡吧。”语气依旧是那样平和。
我洗好澡后,看见妈妈戴着眼镜,不长不短的头发顺着肩自然下垂,她在干嘛?我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写刚才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这是我的妈妈,一个有耐心的好妈妈。
【篇七:当整体遇上部分】
如今的21世纪,互联网充斥着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人手都有手机,在发光的一小块屏幕上点点划划是我们最熟知的动作,这种习惯导致了近乎大部分需求都寄托在手机互联网上,生活也逐渐被碎片化。我们在手机上看书、购物、聊天,有人抨击着这一现象的出现,认为这是在逃避着现实生活的表现,可是碎片化的生活虽然确实是在影响我们的认知,可却也在帮助我们。
看待这一问题,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它的本质。从一方面来说,碎片化会影响我们认知的全面性,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据调查,在北京的晚高峰地铁上,拿出实体书放下手机的人寥寥无几,书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与手机的年代,书是学者们最渴望的精神食粮。在萧红的笔下记录着的鲁迅,经常半夜开始写作并且直至凌晨,鲁迅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环境下,用一个个字去改变那时的中国,一写便是大半辈子的时光,不急不躁。由此可见,不仅仅是互联网影响了我们,更是快节奏的心态推动着我们急匆匆地向前跑着、追着。
可从两一方面来说,碎片化也确实在“填充”着我们。无论是在上班或者是上学,时间总是一个整体,是无法拆分开的,唯有在走出这个整体时,我们才能在这碎片化的时间内得到喘息的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着挤着就多了,我们就靠这一点水,似乎就可以获得和海绵同样的重量。像是网购,手指轻轻一点,想买的东西就会送到,虚拟货币在网络中来回穿梭,平心而论这让我们的生活的品质更方便和精致了。
这样分析下来,碎片化的出现不仅是作为问题的出现也为平常的细小琐事提供帮助。碎片化的永远不能代替日常生活的本身的,它作为时间的一小部分或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是为了补充整体而存在的,所以不必太过于紧张、批判这一社会现象。当然,过于依赖网络,把互联网凌驾于生活本身是万万不可的,利用好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心态与认知才能变得不急不躁和具有全面性。
【篇八:文具出逃记】
放学后,教室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的见。突然一阵声音打破了这寂静,你听——
“我那主人,老在我身上涂,把我洁白的身子弄得脏兮兮的!你们瞧,我都成这副鬼样子了!”作业本生气地喊道。
“你那不叫惨,你看我,主人老用美工刀向我身上切切划划!你们看,我身上都成什么样子了!”橡皮难过地说。
“我才惨呢!主人有事没事就是咬咬我,掰掰我,把我的身体弄得四分五裂!”尺子说着就哭了起来。
之后,铅笔呀、尺子呀、马克笔呀、文具盒呀……所有的文具越说越伤心,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不我们出逃吧!”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好”。他们跳下书桌,一齐往教室外跑。
讲台桌上的粉笔见了,大叫:“孩子们,你们不要跑!给你们的主人一次改错的机会吧!”于是所有的文具留了下来,和粉笔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来到教室,除了老师的文具外教室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是进了小偷一样。
“不会是进小偷了吧?”一个同学疑惑地说。
“没有了文具,我们可怎么办呀?”一个同学疑惑地懊悔地说。
其他同学也跟着着急起来。这时老师进来了,说:“文具是我们学习的伙伴、朋友,只要你们承诺会珍惜他们,他们就会回到这里。”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红了脸,承诺不再不珍惜它们。同学们的话刚说完,所有的文具就都回来了。
从此,同学们都非常珍惜文具,文具便再也没出逃过了。
【篇九:我的表情包里没有绝望】
大家好!我是一只精灵鬼怪的小刺猬。我的表情包丰富多彩。有开心、有害怕、有悲伤……在我众多表情中,唯独没有绝望!
在一个金风送爽的秋天,我在一颗大苹果树下搭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温暖的窝。为了冬天可以美美的冬眠而做准备。
突然间,一阵风吹过,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砸在了我的背上,我很着急。我试着爬进窝去,可是这个大苹果阻挡了我与温暖的窝的相聚。这时,小松鼠抱着四颗松果跑了过来,想要帮忙。可惜,那四颗松果也粘在了我的刺上。于是,我跑去找猪大哥帮忙。猪大哥说:“你在地上翻翻看,能不能把东西蹭掉。”我按着猪大哥的话做了。一个苹果和四颗松果没有蹭掉,还多加了一片枯叶。猪大哥又说:“要不你在草丛中跑一跑,那些小树枝会把这些东西刮走的!”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试了试。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些东西真的没有弄掉!我大喊:“不!这不行!”我跑去了池塘。我看着身上的苹果和松果,很伤心。这时,我才发现,身上还多了三颗果子。我更加气馁了。青蛙说:“你去水里游游看吧!”我跳去了池塘。我前脚划划,后脚动动。但东西依然没有掉。一张卡片飞了过来,我左躲右闪,卡片左飞右飘,最终还是落在了我的身上。
这时,山羊来了,说:“哦!你是来给我送午餐的吧!我不客气了!”我说:“吃吧!快吃!”于是,山羊把我身上的东西吃得一干二净。
一阵风吹过,苹果又砸下来,不过,这次没有砸中我。我开心地钻进了我的小窝,不大也不小,真的刚刚好!
我的表情有喜有悲。但,绝对没有绝望。因为,欢乐永远比绝望好的多!
【篇十:门框上烙下的爱】
我已经记不清了。再次踏在这片土地上,真的感受到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绪记不清了,我有多久没有嗅到过自然的气息了,第一次我和生活如此切近。再次抚上破旧的门框,我好像感受到了岁月从中划过的痕迹……
“诶呀,你好了没有啊!”年轻的孩童语气中充满了不耐烦,一旁的老人不急不缓的说道:“好了好了,一会就好了。”老人一边安抚孩童一边用小刀在门上刻刻划划,木门上留下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划痕,“你怎么每年都要在这门上刻刻划划的,多麻烦。”年轻的孩童好奇地问道。老人只是微微笑着。没有回答。微风轻抚,吹进了那家小院,吹出了阵阵祥和温暖的爱意。
微风和煦,岁月静好。
那时的我尚且不懂这些行为,之后才知道,其实那是一种深沉的爱,将我每年的升高记录在门框上,“这应该是六岁时吧,差不多应该长这么高了,这么高的时候肯定上小学了,初中时候应该这么高了……这么高的时候会干什么呢……”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迈的老人悉数这木门上的划痕,细细回忆着自己小孙女的情况,看着原本浑浊的眼神变得无比清明。神采奕奕,仿佛唯有这件事才让他苍老的面庞上出现笑意。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清浅如过目则忘的照面,有的人深刻如镌刻记忆的凹痕,他们都有可能与你发生碰撞,这样的碰撞或大或小,你或许会感到不快,又或许你转身就忘,可他们还是会出不停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或早或晚,总会出现。
其实这门框上的爱,何尝不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呢只是不过这碰撞与其他碰撞不同罢了,这碰撞上我觉得内心有些酸涩了,这碰撞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忽视已久的亲情有多弥足珍贵,这碰撞让我觉得原来我有那么幸福。
生命中的灰色地带,摧枯拉朽往日种种时,你也要相信,它们都会“悠然见南山”的,总有那么一件事弥足珍贵,足以弥补所有碰撞后的伤害。
原来是心与心的碰撞在门框上烙下了爱。